首份施政報告令企業疫境存活

陳家良:新一份報告需振興經濟

街坊總會副理事長陳家良(圓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上一份施政報告可說是按當時情況展開,他舉例,如精兵簡政方面,現時政府正推行部門重組,雖未能正式實施,但相關行政法規已推出,只是時機問題。在基建方面,今年受疫情影響,政府擴大基建投資,當局已加緊進行緊急和民生工程。此外,在房屋政策上,關於五個階梯問題,夾屋政策已進行諮詢,長者公寓則正在探討推出方式。 陳家良指出,就整個施政報告而言,執行比較困難的部分是財政收入。政府最初預估有1,300億元,現時賭收只有500億左右,相信要達預算是不可能。而政府推出兩輪經濟援助措施,當中比較突出是兩期消費券和「派錢」予企業和市民,均有不錯成效,可以刺激內需,且令企業在疫境中「存活」,未出現大量結業潮。 對於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陳家良期望繼續做好防疫工作以及購買疫苗。振興經濟措施也相當重要,如長期處於經濟低迷狀態,社會將會暴露許多問題,企業也可能發生結業潮,導致失業率持續上升。故此,他認為政府仍須積極與內地溝通,希望一盡早恢復「自由行」電子簽註,並做更多宣傳展現澳門是一座安全的城市,促使更多旅客來澳消費。

16/11/2020
19399

RCEP枱面下的角力

2011年提出、2013年啟動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昨日正式簽署,涵蓋全球近三分一人口、GDP規模25萬億美元的超級貿易協定誕生,15國建立「朋友圈」,為全球多邊主義打下一劑強心針,大洋彼岸,特朗普面臨敗選,似乎單邊主義與關稅壁壘正在消退之中。然而實際上,15國仍有各自的盤算。 RCEP的簽署是全球化的一大里程碑,亞太區域經貿整合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是RCEP國家與全球其他國家仍然無法擺脫中美對抗的格局。澳洲、日本都對中國發表立場較強硬的講話,RCEP國家彼此合縱連橫既競爭又合作,枱面下暗潮洶湧。 RCEP的簽署,日本被認為是獲利最大的國家,因為15國中只有日本未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RCEP簽署後將使得關稅大幅降低,而日本又是RCEP中對中國出口最多的國家,開放的中國市場將讓日本企業大大獲利。但與之相對的,包括日本在內,RCEP各國也要承擔向中國開放市場的挑戰。 在印度退出之後,中國GDP在RCEP國家中的佔比高達55%,RCEP實際上以中國馬首是瞻,缺乏制衡是日本最擔心的事。作為美國的盟國,日本正在積極串連印太戰線,稀釋中國的區域影響力。日本與澳洲、印度推出「供應鏈韌性倡議」(SCRI),希望減低紅色供應鏈的影響,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日本又與印度加強鞏固雙邊關係,積極投資印度基建,同時又鼓勵日本企業移往印度,加強印日連結。 美國在特朗普治下發動貿易戰,希望改變全球產業鏈布局,中國則以擴大開放持續增強吸引力。外界預期,未來拜登上台不會使用關稅武器,而會開展新一輪貿易談判。民主黨過去更傾向建立關稅壁壘,拜登在區域經貿整合上能走多遠,其實有很多變數,不過他曾表示要結合盟國圍堵中國,加強印太經貿聯繫是可能的方式之一。 RCEP的簽署,被視為中國突破美國封鎖的階段性勝利,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的路線得到了回報,中國願意回應東盟國家的訴求,才能促成RCEP順利簽署。RCEP成為亞太經貿發展的新中心,將會帶動一波新的增長,也將催生新一輪的整合。中國順利促成簽署RCEP,不能認為在區內已經沒有挑戰。在特朗普下台之後,美國也將參與到新的整合趨勢之中,亞太局勢乃至世界局勢或將迎來新的變化。

16/11/2020
2741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