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三類主要經濟產業用地

慕拉士工業區擬轉為商業區

《總體規劃》草案提出劃分三類主要的經濟產業用地,即商業區、工業區及旅遊娛樂區。同時構思發展多個商業圈,助力本澳開拓高端產業新核心,把握橋頭經濟新機遇,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提高城市經濟韌性及綜合競爭力,配合未來經濟戰略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新合作。 第一類:商業區規劃主要作商業辦公、金融、零售、餐飲、會展等服務性活動區域。維持現時主要位於新馬路及新口岸的商業區,亦配合口岸設施、居住區及旅遊娛樂區的分布,於關閘、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路氹邊檢大樓原址、新城區、氹仔北側、內港及慕拉士大馬路等區域增加配套商業,以帶動區域合作及口岸經濟的發展。 第二類:工業區規劃主要作工業活動及產業發展的區域。整合現時較為分散的工業用地,集中設置於青洲跨境工業區、北安工業區、路環聯生工業區和九澳工業區,鼓勵產業升級。居住區內的原工業用地將釋放作非工業用途,逐步緩解工業與居住用地毗連所引致的社區問題,優化宜居生活環境。 第三類:旅遊娛樂區規劃主要作旅遊項目及相關服務的區域。用地布局維持集中於路氹城及新口岸等分區,構思於澳門半島打造「濱水歷史旅遊軸帶」,加強其他旅遊娛樂元素和配套設施,發揮協同效應,促進旅遊業與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持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麥達堯表示,由於工業區對社區始終有影響,因此希望將居住區附近零散的工業區轉為非工業區,例如改為商業區、公共設施、綠化空間等,而慕拉士大馬路的工業區計劃轉為商業區。 奧雅納工程顧問城市規劃經理梁銘茵稱,總規草案希望整合和逐步遷移土地使用率較低的工業活動,到一些較為核心的工業區,為澳門促進新興和高端產業創造環境,釋放鄰近居住區的工業用地,緩解附近一帶的環境污染問題。

04/09/2020
30221

活化內港長遠整治計劃

增設全新旅遊景點

草案提出構建都市防災減災體系,一方面透過防減災基礎設施的規劃,另一方面透過救災避險設施的規劃,以提升城市綜合安全保障能力,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颱風、暴雨及風暴潮會造成本澳低窪地區嚴重水浸,針對防洪排澇的基礎設施規劃,研究開展海堤、擋潮閘、蓄水池、泵站及主要排水管網等基礎建設,提高防洪、防潮、排澇及蓄水能力。 當中提出針對內港的長遠整治計劃,除加快落實防災減災工程,同時配合打造沿岸商業街暨水岸公園,結合周邊輔以泵站、避險中心、交通設施等基建,提振內港經濟活力,增加全新的旅遊景點,呼應建設「一河兩岸合作軸帶」。 另外,為應對未來人口及城市發展,規劃主要用於設置城市基礎設施的區域為公共基礎設施區,包括供水、排水、電力、天然氣、污水處理、廢物處理及電訊等全澳性公共基礎設施,以提升基礎設施的服務範圍和效益。 除了維持現時的全澳性公共基礎設施外,澳門東側將集中規劃全澳性公共基礎設施,例如於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澳門口岸管理區集中設置污水處理廠、燃料中途倉、物流設施等,以及於路氹城的東側集中設置固體廢物處理等設施,有助創造基礎設施之間的迴圈協同效應。 內港水岸公園模擬圖。(《總體規劃》草案圖片)

04/09/2020
14323

草案具體落實細節欠奉

學者提醒防災建設要放首位

《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昨(3)日終於出爐。 有學者認為草案內容大致正面,但只是概念性規劃,欠奉具體的落實細節,是否可行相信要等到正式執行時才能見真章。學者又提醒政府在構思新規劃的同時,勿忘將防災抗災建設作為首要達成目標。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草案雖然正面,亦避開了一些社會爭議的內容,但整體而言草案內容仍屬保守,而且在數據支持方面顯弱,例如沒有提及草案希望達成的人均目標是多少;或者在工業區轉型方面,沒有提及是否要先將本澳既有的工業區先整合。 勿讓新規劃 拖累內港防洪建設 就政府有意將內港碼頭一帶改造成商業區,林宇滔表示不反對,但特別強調該區規劃重點仍然是防災抗災,不能一拖再拖,提醒政府不應該讓新的規劃影響既定的防洪建設,要盡快落實。 解決業權問題仍是都更重點 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同樣認為草案目前仍未釋出更多操作細節。而對於草案將本澳土地劃分為18個規劃分區,又將祐漢、台山、松山至新橋一帶列為都更優先發展區域,他則關注未來政府要如何解決業權問題推動都更,仍有商確餘地。他以現時政府推動祐漢區都更計劃為例,主要是該區有不少業主早已搬走,認為要業主自資參與重建的方式,難對業主造成誘因。建議政府未來可參考其他做法,例如招攬發展商協助重建,如此市民不用自資重建,發展商在重建後又可出售部分建築樓層回本兼獲利。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04/09/2020
11210

「中小企業援助計劃」5,044宗獲批

臨時放寬申請條件實施期10日截止

為擴大支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中小企,特區政府臨時放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申請條件,營業滿一年且符合其他資格的中小企業,可因應疫情影響而提出申請。經濟局昨(2)日表示,截至8月底,共有779宗申請受惠於臨時放寬措施。 共收6,551宗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臨時放寬申請條件的實施期將於9月10日結束,經濟局呼籲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及早提出申請。而由本月11日起,營業滿兩年且符合其他資格的中小企業,仍可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經濟局稱,自2月1日至8月31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共收到6,551宗申請,已批准5,044宗,批准貸款金額約為澳門幣18.3億元;其中779宗獲批申請受惠於臨時放寬措施,涉及批准貸款金額約為澳門幣2.5億元。 獲批申請以零售業最高經濟局續稱,獲批准的5,044宗申請個案中,受惠行業主要包括:零售業(27.4%)、建築及公共工程(19.7%)、餐飲業(12.8%)、對公司之服務、髮型屋及美容院等個人服務(7.6%)、批發業(5.6%)、教育及醫療機構(4.7%)、運輸及貨倉旅行社(4.6%)及出入口業(3.0%)。 根據「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的償還規定,援助款項以分期支付形式償還,首期還款於批給批示日起計第18個月時開始償還,往後每六個月還款一期。 「調整還款」措施紓緩經營壓力另外,為協助及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及紓緩經營壓力,經濟局亦推出「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的短期措施。對於尚未完成還款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及「受『天鴿』風災影響的中小企業特別援助計劃」的受惠企業,可提出將最近一期未償還的援助款項申請下調至澳門幣1,000元,餘欠款項將在餘下的還款期內平均攤還。有關措施只適用於調整2020年12月31日前的還款。 自「調整還款」措施推出至上(8)月31日,經濟局共收到2,760宗申請,獲批准2,724宗,涉及調整金額約為澳門幣7,600萬元。 有需要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或「調整還款」措施的中小企業,可瀏覽經濟局網頁「www.economia.gov.mo」了解詳情並及早提出申請。

03/09/2020
14060

鴨涌河綜合整治工程年底完成

婦聯冀完善鴨涌河公園環境設施

鴨涌河公園是澳門半島少有大面積綜合型公園,亦是澳門北區最多人使用的公園之一,身兼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婦聯常務理事許樂敏認為,鴨涌河公園是澳門北大門重要組成部分,但多年來公園周圍一直存在不同的環境和交通問題,包括鴨涌河水質污染問題、鄰近公園的「發財巴」停靠站產生空氣及噪音問題等,直接減低居民使用,期望當局通過完善鴨涌河公園休憩環境和設施規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過去鴨涌河全河段淤積嚴重、雜草叢生,長久以來傳出惡臭,為了整治有關情況,去年起聯同青茂口岸(粵澳新通道)建設一同整治,包括澳門出資的鴨涌河綜合整治、珠海出資建設的鴨涌河生態補水工程,以及合作進行的鴨涌河排水口截污工程等三大項目,藉此使鴨涌河達到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成為一條水清岸綠的灣區生態廊道。本報記者日前到鴨涌河一帶了解工程進度,見河道地面旁有地塊鋪路,另一邊仍為泥沙,河道中間有不少雜草,根據建設發展辦公室網頁資料顯示,粵澳新通道鴨涌河綜合整治工程目前仍在進行當中,合約完工日期為今年12月。 河道沒活水居民憂仍存蚊患在附近經營車行的卓先生表示,由去年起工程啟動,河道臭味逐漸消失,不定時有工作人員鋪墊地面石塊,以及綠化工程。居住附近的楊小姐表示,去年底施工期間,蚊患及塵埃情況較嚴重,現時施工情況大致完成,問題亦隨之消失。楊小姐認為現時河道美觀程度略有不足,同時指出,河道沒有活水,擔憂未來仍有蚊患等問題存在。 環保學者批工程治標唔治本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鴨涌河將建造成一條人造渠道,鋪成石渠,工程基本上已完工,但因下層石屎及布料仍未穩固,因此現階段仍未注水成河道。而對於上述整治工程,何偉添指治標唔治本,「做啲唔做啲」。何偉添稱,據他了解,工程未有清理埋底層的「污染泥土」,直接在上面鋪置石屎、瀝青布料掩蓋,因此暫時未有惡臭傳出,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布料受壓、老化等原因透底,再無法阻隔污染泥土釋出惡息氣味,形成「死水」,屆時鴨涌河可能會有臭氣、蚊患等情況。 打造「一河兩岸」新風景線鴨涌河全長約2.3公里,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廣東省珠海市交界,為了改善鴨涌河沿岸環境及景觀質量,提高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截污及雨水排放工程、淤泥處理工程、水生態修復工程、河口水閘工程、邊防設施工程、垂直防滲系統、管線保護。 婦聯常務理事許樂敏期望當局能結合鴨涌河綜合整治工程,通過優化相關公園的兒童遊樂設施,長遠而言完善北區綜合休憩設施規劃,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環境,打造「一河兩岸」新的風景線,共建美好家園。

03/09/2020
32684

珠澳聯手打擊水客活動

扣逾 380 萬元貨物拘 35 人

珠澳兩地持續透過聯絡機制進行情報交流及資料互換,針對水客活動進行重點打擊,繼8月份澳門海關先後搗破多間水貨店舖及查獲估值逾澳門幣千萬元貨物,前(1)日珠澳兩地執法部門在拱北及關閘口岸附近同步開展打擊行動,雙方合共查獲約3,000件貨物,估值約澳門幣380萬元,並分別對35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處理。 珠澳雙方執法部門針對水貨源頭及其收集點進行重點打擊,根據兩地情報共享及分析,分別於拱北及關閘口岸附近鎖定懷疑水貨店舖及貨物收集點。 前日,澳門海關與珠海市公安局見時機成熟,兩地同步採取收網行動,行動期間,澳門海關在目標店舖內搜獲約2,200件包括舊手提電腦、手提遊戲機等電子產品以及美妝產品,估值約300萬元(澳門幣,下同),現場跡象顯示,該店舖有人員涉嫌聘用外地僱員,以「螞蟻搬家」形式將貨物分批運送出境,逃避兩地海關的監管。 另外,珠海市公安局則在拱北口岸附近查獲多個水貨收集點,並檢獲約800件包括舊手提電腦、手提遊戲機、美妝產品、中國白酒、紅酒及月餅等貨物,約值80萬元。 雙方合共帶走35名涉案人士協助調查,當中本澳涉案人士包括一名店舖負責人、四名店舖職員及兩名水客,海關已根據《對外貿易法》之相關規定作出起訴,一經判罰,最高可被科處50,000元罰款,而被查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 珠海拘25水貨客另外,由於有一名水客為外地僱員,故有關人士連同上述店舖負責人涉嫌違反《聘用外地僱員法》,海關已提起有關程序,並交由勞工事務局跟進。珠方執法部門亦依法對涉案三名店舖負責人及職員、以及25名水客作出處理。 海關將持續與鄰近地區及本地執法部門開展同步打擊行動,透過多方情報交流,打擊水客活動。海關呼籲,防疫常態化下,放寬兩地人員往來的政策來之不易,市民及外僱人士切勿因貪圖利益而從事相關活動。

03/09/2020
2984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