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房車盃於周六完成12個圈正賽,排頭位出賽的香港車手潘德俊以一放絕塵姿態,摘下這項賽事的1600cc組別冠軍,而澳門車手蘇沙就獲得1950cc以上組別冠軍。 雖然於比賽期間曾多次發生意外,但這並無礙潘德俊的發揮,最後以39分17秒584完成賽事,其標緻隊友馮家柱獲得1600cc組別亞軍,該組別季軍為澳門車手陳泳童。 1950cc以上組別方面,澳門車手蘇沙在比賽尾段雖差點有意外,幸好亦能保持著優勢過終點,成為這一組別冠軍,並成為總成績季軍;亞、季軍由另外兩位澳門車手梁欣榮及林家俊奪得。
周六的大賽車格蘭披治電單車賽因發生嚴重意外事故,致令賽事腰斬,賽會最後亦以第二次重新開賽的成績作為賽果,結果當時帶頭的英國車手路達獲得冠軍,賽會於昨晚在旅遊塔舉行頒獎晚宴上,為「九冠王」送上獎盃。 當日的賽事接連發生意外,首先兩車手於上松山一段撞車漏油,賽會要暫停比賽清理;但賽事重開僅一圈又發生意外,六架戰車於嚤囉園「炒埋一碟」,其中三位車手在賽事中受傷被送院,而芬蘭車手哥達摩最嚴重,需要動手術,但並無生命危險。 根據賽事仲裁小組決定,賽事結果會依照賽事第二次重賽一個圈的成績作為賽果,故此領先的路達獲得冠軍,其隊友兼同胞赫爾文獲亞軍,季軍為澳洲車手莊臣。
太陽城集團第66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昨(17)日圓滿落幕,四天的賽車盛事吸引86,000人次入場,六項精彩刺激的賽事為所有市民旅客帶來一場感官盛宴,世界知名車手與多款最新戰車、多位港澳藝人到場及標誌性的太陽城車模,都讓所有人大飽眼福。
本澳第三季經濟增長按年實質收縮4.5%,是本澳連續第三季經濟錄得負增長,主要是服務出口跌幅擴大所致,其中受貴賓廳業務跌幅擴大拖累,博彩服務出口按年下跌4.2%。受外部需求持續放緩影響,服務出口最受影響,拖累整體經濟發展。繼本年度首兩季按年下跌3.8%及2.2%影響,首三季經濟按年實質下跌3.5%。經濟學者唐繼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雖然經濟持續呈現負增長,但現時觀察,本澳失業率未有上升,維持在1.8%至2%之間,加上政府日前宣布明年調升公務員薪金,企業員工薪酬仍有上升趨勢,可見本澳經濟仍未處於危機,社會無需過分憂慮。
隨著蔡英文公布副手人選為賴清德,台灣2020 年選戰白熱化,三組候選人已經就位,在任四年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政績褒貶不一的蔡英文與獨派要角賴清德結合,對決去年颳起「韓流」旋風、靠著草根屬性一舉顛覆國民黨生態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再加上喊出「終局之戰」口號、第五度參選「總統」的宋楚瑜,光是參選人本身的話題已經夠有戲劇性,沒想到就在蔡英文宣布副手這一天,大陸首艘自製航母編隊昨日由東海進入台灣海峽,威嚇意味相當明顯。 雖然這次大選存在眾多不同議題的競逐,包括兩岸關係、能源政策、年金改革、炒房醜聞甚至性別議題都在不斷地被反覆提及,然而實際上藍綠兩個主要陣營對決的重點,仍是在於哪一方的論述能夠真正詮釋台灣人民的現狀。 常常關注台灣新聞的朋友一定有這種感覺,同樣一件事情由藍綠兩黨詮釋後竟然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果,譬如兩岸關係惡化後台灣的經濟情況究竟如何?韓國瑜會告訴你農民都沒飯吃了,庶民北漂了,普通老百姓收入變少了; 相反蔡英文則會引用數據,指台當局提升最低工資水平、資金回流幾千億、GDP 增長亞洲四小龍最佳、台灣股市創紀錄高點等等,一邊說數據沒辦法反應真實,另一邊又說「沒飯吃」說法太民粹,說了半天,藍綠雙方竟然對現在台灣經濟到底是甚麼情況沒有共識?這也導致兩邊陣營能提出完全南轅北轍的政策處方。 或許經濟本就是一個,而在政治上,雙方同樣持著光譜兩端的觀點, 對於「九二共識」, 民進黨的策略是與「一國兩制」綑綁; 國民黨則堅持「九二共識」是不同於北京、專屬國民黨版本的「九二共識」。不同的例子,同樣顯現出在一個「到底兩岸有沒有共識」這樣的問題上,藍綠兩黨描繪了完全不同的真實。 其實,政治本就是一場話語權的遊戲,透過話術、情感甚至是捏造事實等等手段,令「真相」一詞失去意義。政治人物在販賣的是他所描繪的一個故事,賣的是他說故事的方式,還有他推導出來的結論。回到這場選戰本身,韓國瑜之所以在民調不見起色,或許是因為他說的故事存在太多破綻了,他的選戰主軸幾乎完全複製2008 年馬英九的路線,但台灣選民已在2016 年決定往前走,且當前兩岸的政治環境與他的論述存在矛盾,選戰剩下55天,藍軍還有反思的機會
經濟局為支持中小企業應對近期經濟下行而可能出現的財務困難及紓緩經營壓力,推出「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短期措施,對於尚未完成還款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及《受「天鴿」風災影響的中小企業特別援助計劃》受惠企業,可向經濟局提出調整還款申請,將最近一期未償還援助款項申請下調至1,000澳門元,其餘欠款項將在餘下還款期內平均攤還。當局估計適用於今次措施企業達9,700多家。 在上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表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上述三項「援助計劃」合共批出17,666宗申請,批給金額合共52.6億澳門元;仍在還款中的個案有10,005宗,貸款餘額合共26.6億澳門元。 受環球經濟不明朗因素影響,本澳經濟出現短期波動,且面對下行壓力,為協助及支持中小企業應對,在現行各項援助計劃行政法規的框架下,當局再推短期措施,允許各項援助計劃的受惠企業申請「調整還款」,藉此支持中小企業應對近期經濟下行而可能出現的財務困難。 經濟局稱,有關措施只適用於調整2020年12月31日前的還款,而每間受惠企業最多可申請調整還款兩次。 倘處於最後一期還款,或已被取消援助批給的企業,則不適用於有關措施。有需要申請調整援助還款的企業,可於經濟局網頁下載並填妥專用申請表格,遞交至經濟局各服務櫃台,或可透過傳真2875 5011或電郵smes.info@economia. gov.mo提交。倘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88-2088或透過WhatsApp/WeChat62979762與經濟局聯繫。
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聯合主辦的「慶回歸廿載澳門橫琴科創青創企業對接會—中銀投貸聯動暨粵澳共享貸首發」於上周五(15日)下午假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上,兩行首次推出「粵澳共享貸」的專屬授信服務方案,助力澳門科創青創中小企業來橫琴自貿新區創業發展,破解澳資雙創中小企在內地的融資難題,吸引超過130家企業參與會議。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蔡春彥致辭時表示,澳門獨特的政策優勢、社會優勢和「一中心一平台」定位,有利於吸引外部資本、技術和人才聚集。兩地中銀將以粵澳金融合作為依託,不斷豐富跨境股權、債權融資的服務種類,讓澳門與橫琴成為科技創新的「試驗田」,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成就。 橫琴澳企超1,900 家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李瑞強致辭指出,橫琴新區為澳門青創科創企業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目前在橫琴註冊的澳門企業已超過1,900家,未來將繼續助力青創科創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增添創新動力,希望以金融為樞紐,帶動更多澳門企業到橫琴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活動中,廣東中銀、澳門中銀與橫琴金投簽署了投貸聯動合作協議,集合兩地商業銀行與金融投資集團優勢,共同以投貸聯動為橫琴註冊的澳門科創青創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廣東中銀、澳門中銀與廣州科金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三方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以中銀為橋樑連接廣州與澳門的科技金融合作。同時,澳門中銀、中國銀行橫琴自由貿易區分行與首批共12家「粵澳共享貸」澳資科創青創企業,簽署了綜合金融服務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