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新通道項目預算大致確定

立法會促加快工程進度

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昨(12)日舉行會議,會上簽署五份跟進事項報告書,包括經營賽馬尅批給事宜及相關制度、防災減災公共工程之規劃及建設、青洲坊大廈防火捲閘更換工程的狀況、粵澳新通道項目以及公共巴士服務批給等。 有關粵澳新通道項目方面,委員會關注此項目的預算。政府代表表示,大部分工程預算經已確定,鴨涌河綜合整治工程預算16億元,基礎工程及連接通道建造工程九億元,澳門側聯檢大樓建造工程15億元,而由於珠海側聯檢大樓剛完成設計圖則階段,故相關的建造工程預算尚未確定,而上述的工程預算不包括設計、監理、質量控制和水電接駁等費用。 至於相關部門網頁上有關「運輸工務範疇超過一億之工程的狀況」資料中,並沒有顯示「青茂口岸行人天橋」的工程項目。政府代表解釋,相關工程的預算需要等待開標後視乎情況才能確定,未知道究竟會否超過一億元,若確定超過,一般情況下在判給或者簽署合同後的數個工作天內就會上載相關部門網頁,公開情況。 委員會認為,粵澳新通道項目應加快工程進度,讓青茂口岸盡早投入服務,減輕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完善周邊的交通規劃配套;並要優化澳門側聯檢大樓各樓層的用途設計,合理布局和善用空間資源。

13/08/2019
16198

大灣區文化使命國際論壇開幕

崔世安:文化建設 至關重要

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昨(12)日起一連兩天假澳門君悅酒店舉行,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及澳門,在文化研究方面有顯著成就、代表性和影響力的60餘位專家學者提交論文並在會上發言;國家相關部委,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以及各地嘉賓等400餘人應邀與會。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撑。 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等主禮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 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決定了澳門在大灣區發展中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和重要的作用。今年初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提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明確要求。這是中央對澳門的信任,為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澳門找準自身定位、提升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出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以及國家發展中的新擔當、新作用。 澳將發揮作用 增強灣區凝聚力他指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撑。澳門的城市文化是大灣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百年來中西合璧的匯通與交融,形成了澳門獨特的歷史人文特色。澳門將進一步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增強大灣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促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林鄭月娥:粵港澳發揮協同效應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是次論壇讓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藝術界、學術界的精英可以互相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當中,香港、澳門、廣東省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外交流互鑑。同時,希望能繼續加強三地青年交流,增進互相了解,加深對三地文化的認識,親身體會國家的成就,增加對國家文化的認同。 馬興瑞:三地文化同根馬興瑞致辭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文化同根,都以嶺南文化作為共同傳承,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緊密。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應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厚植灣區人文精神,努力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撑。 本次論壇設有三個分論壇「歷史、文學、哲學— 人類命運與文化魅力」、「政治、法律—文化傳統與社會進步」和「社會、科技— 科技進步與人類文明」, 今(13)日將繼續舉行。

13/08/2019
1265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