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上月在中區一食店用餐時,將相機放在身旁櫈上,但怎料到「轉個頭」就被人偷走,相機價值37,000元。司警調查後日前拘捕一名姓李37歲內地漢,另一人在逃。 案情指事主當日將部相機放在旁邊櫈子上,約半個小時後發現相機失去,即報警求助。 司警接報調查,翻查閉路電視發現,有兩男子坐在事主隔離檯,等事主「不留意」偷走相機。得手後李某與另一疑犯逃離本澳,直至上周六(10 日)李再次來澳後被司警拘捕,疑犯拒絕合作。司警以加重盜竊罪將疑犯送交檢察院偵辦。
司警破獲一宗內地人來澳販毒案件,拘捕兩名分別31至34歲內地男子,並拘捕一名姓李30歲報稱「沓碼仔」本澳男子。司警首次揭發毒販用書本形狀小型夾萬收藏毒品偷運來澳。 司警昨日透露,早前接獲內地公安機關通報,指有內地人來澳販毒。司警根據情報,鎖定一名劉姓內地男子,並知悉他本月12日再入境,即邀請治安警協助。在昨日上午,司警得悉劉某經由澳門機場入境,因此派員跟蹤。 中午時分劉某乘車到路氹城一間娛樂場酒店,與李姓本澳男子見面,司警發現兩人正進行毒品交易,即上前截查。在李某身上發現0.76克冰毒,他承認有吸毒習慣,並供稱是以1,500 元向劉某購買自用。 司警其後將劉某帶返波爾圖街其住所調查,在單位內發現一李姓內地男子,撿獲2,000元懷疑毒資,以及搜出懷疑分拆毒品工具,但未發現毒品,其後搜查期間,在睡房內留意到一本有可疑的書,打開後揭發為一個小型夾萬,並在夾萬中起出17.41 克冰毒和0.21 克麻古。 警方透露,涉嫌販毒兩內地男子6月至今有超過十次來澳紀錄,不排除從6月開始販毒。
經歷颱風「天鴿」洗禮,澳門人猶有餘悸,滿佈垃圾的街道仍瀝瀝在目,然而加上「山竹」已吸收兩次經驗,澳門人亦居安思危,在市政署的統合下,坊會、清潔公司齊上齊落,額外購入垃圾處理設備及深入各區與街坊溝通,務求令澳門市民安心放心迎接日後天災挑戰。
第五任行政長官候選人賀一誠昨(12)日上午與70個社服界團體舉行座談會,有意見關注本澳輕軌交通問題,擔心公帑投入過大,且至今仍未有其他交通對接方案。賀一誠回應時表示,整個輕軌花費最多的維修總廠、控制系統和列車已經具備,接下來連接澳門只需增加建設路軌費用,理應路程愈長,成本效益愈好。
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昨(12)日舉行會議,會上簽署五份跟進事項報告書,包括經營賽馬尅批給事宜及相關制度、防災減災公共工程之規劃及建設、青洲坊大廈防火捲閘更換工程的狀況、粵澳新通道項目以及公共巴士服務批給等。 有關粵澳新通道項目方面,委員會關注此項目的預算。政府代表表示,大部分工程預算經已確定,鴨涌河綜合整治工程預算16億元,基礎工程及連接通道建造工程九億元,澳門側聯檢大樓建造工程15億元,而由於珠海側聯檢大樓剛完成設計圖則階段,故相關的建造工程預算尚未確定,而上述的工程預算不包括設計、監理、質量控制和水電接駁等費用。 至於相關部門網頁上有關「運輸工務範疇超過一億之工程的狀況」資料中,並沒有顯示「青茂口岸行人天橋」的工程項目。政府代表解釋,相關工程的預算需要等待開標後視乎情況才能確定,未知道究竟會否超過一億元,若確定超過,一般情況下在判給或者簽署合同後的數個工作天內就會上載相關部門網頁,公開情況。 委員會認為,粵澳新通道項目應加快工程進度,讓青茂口岸盡早投入服務,減輕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完善周邊的交通規劃配套;並要優化澳門側聯檢大樓各樓層的用途設計,合理布局和善用空間資源。
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昨日簽署關於公共巴士服務批給的跟進報告書。委員會主席李靜儀表示,會上有委員關注現行合同中容許巴士公司經營批給服務以外的重型車輛,以及將車輛用於為第三者作廣告的業務是否合理,而原有合同中有條文指現有承批人獲豁免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支付相關批給的回報,要求政府在商討新合同時做出跟進。 委員會建議政府應把握合同續期的時機,積極優化批給制度,集中處理重點工作,考慮在目前採用公共服務批給模式下,尤其是財政援助的計算模式等,讓市民能監察財政資源是否被合理利用。 為了讓社會更好地了解公共巴士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政府財政援助的必要性,委員會認為政府應要求公共巴士公司公開更多數據,尤其是相關的損益表,當其出現較大回報時,政府均須對財政援助的計算方式進行調整。
為增強澳門青年義工服務社區的技能,提升自信及發揮正向能量,鼓勵青年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教育暨青年局轄下青年試館將於下月至11月期間舉辦義工培訓,對象為13至29歲青年義工,名額20名。培訓包括「演說繪本故事工作坊」及「基礎剪髮工作坊」。參加者完成培訓後,將有機會於12月期間學以致用,以義工身份參與3小時實習活動,更好培養青年的組織能力及領導技巧,幫助青年人自我實踐和成長。 有興趣者可由即日起至11月1日登入教青局網頁「活動查詢/登記」進行網上登記,亦可親臨青年試館或終身學習服務站進行登記。有關抽籤結果將張貼於青年試館內及透過中心網頁公布,活動費用全免,報名表格可於教青局網頁下載,詳細內容可瀏覽教青局網頁www.dsej.gov.mo 或青年試館中心網頁www.dsej.gov.mo/cj/cej,或致電2833 2084 查詢。
文化局昨(12)日表示,已完成分析青洲山業權人提交的書面聽證內容,認為業權人至今仍未實施維修工程的理據並不成立。 文化局稱,已將有關決定致函通知青洲山業權人,要求業權人必須按照《文化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在30天內進行山體恢復及提交修道院維修保養計劃,以確保青洲山的保護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倘業權人未於該期間內實施有關工作,文化局將按《文遺法》第39條規定進行強制實施,並向業權人收取相關費用。
為方便及有效管理地下管線,並減少地面道路工程,政府計劃在新城填海A區推行共同管道的建造。《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昨(12)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及行政命令,因澳電在地下設施的建造及維護方面具有逾30年經驗,豁免公開競投「共同管道管理公共服務」,將有關服務直接判給澳電,並且相關合約由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作代表與澳電簽署。
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昨(12)日起一連兩天假澳門君悅酒店舉行,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及澳門,在文化研究方面有顯著成就、代表性和影響力的60餘位專家學者提交論文並在會上發言;國家相關部委,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以及各地嘉賓等400餘人應邀與會。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撑。 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等主禮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 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決定了澳門在大灣區發展中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和重要的作用。今年初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提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明確要求。這是中央對澳門的信任,為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澳門找準自身定位、提升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出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以及國家發展中的新擔當、新作用。 澳將發揮作用 增強灣區凝聚力他指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撑。澳門的城市文化是大灣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百年來中西合璧的匯通與交融,形成了澳門獨特的歷史人文特色。澳門將進一步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增強大灣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促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林鄭月娥:粵港澳發揮協同效應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是次論壇讓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藝術界、學術界的精英可以互相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當中,香港、澳門、廣東省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外交流互鑑。同時,希望能繼續加強三地青年交流,增進互相了解,加深對三地文化的認識,親身體會國家的成就,增加對國家文化的認同。 馬興瑞:三地文化同根馬興瑞致辭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文化同根,都以嶺南文化作為共同傳承,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緊密。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應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厚植灣區人文精神,努力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撑。 本次論壇設有三個分論壇「歷史、文學、哲學— 人類命運與文化魅力」、「政治、法律—文化傳統與社會進步」和「社會、科技— 科技進步與人類文明」, 今(13)日將繼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