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學院文化遺產管理課程

助推本澳旅遊文化產業發展

澳門旅遊學院文化遺產管理課程於2005 年推出,目標是為澳門及亞太地區培養熱愛歷史文化和培養具備管理及推廣文化遺產專業知識的人才。同年,「澳門歷史城區」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旅遊業帶來新契機。 旅遊學院「旅遊企業管理及文化遺產管理課程」主任沈毅孟表示,文化遺產管理課程主要包括文化遺產管理、傳釋、文化旅遊及博物館管理等專業科目。在實踐方面,學生會到澳門和海外的文化遺址作實地考察,更必須完成在澳門或海外為期六個月的實習,學生亦有機會到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海外實習。 在學習過程中,學院為學生提供豐富機會,實踐文遺管理領域理論,並增強了他們在書面和口頭溝通方面的技能,從而獲得不同遺產和管理的實踐經驗。沈毅孟也指出,學生畢業後有部份會加入政府部門或社團組織,從事文物、文化宣傳等工作,也有一些在世界頂尖大學,繼續修讀碩士及博士課程。 校友陳昭宇:旅遊學院文遺課程教授全面的文遺管理知識2012 年文化遺產管理課程畢業生陳昭宇認為在旅遊學院能夠學習到最具前沿的、也是最全面有關文化遺產領域的知識。文化遺產所涉及的範疇相當廣泛,所以畢業後她決定繼續修讀相關課程,在香港完成建築文物保育的碩士課程,現正修讀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士課程。 在旅遊學院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四的時候,學院安排所有文化遺產管理大四學生和教授一起赴海外考察,他們遠赴印度果亞,與當地的學生進行交流合作,並與當地的專家一起探討該地區文遺管理項目的管理和發展。陳昭宇表示,這些經驗及回憶對她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 文遺具全球文化傳播意義陳昭宇稱,通過學習她發現文化遺產不僅具備本土化特質,同時具有全球文化傳播的意義,也是人類發展中不容忽視的文化符號,令她更了解其意義和價值,也增加了她的民族自豪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她希望在完成博士課程後,能從事一些和文化遺產相關的學術工作,或參與到實踐的工作當中,將旅遊學院學習到的知識,包括實地考察和實習期間得到的一些經驗都能有所發揮。 對於澳門旅遊與文化遺產的關係,沈毅孟主任指出,澳門遺產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所學習的除了如何傳釋文物外,也要學會保護文物,這才可令訪澳旅客有更豐富的旅遊體驗。他推薦學生加入文化遺產管理行列,助力推動澳門文化遺產保護,並加強對自然遺產景區的管理能力及保護意識。

15/12/2017
56264

整合發財巴

社會齊發財

還記得2004 年5月金沙娛樂場開業時率先開設「發財巴」的盛況,其他博企爭相仿傚,由於競爭激烈,翌年澳博更向乘客推出轟動港澳的「懷舊叉燒飯」,金沙接著出招, 除舉行大抽獎外, 還在「發財巴」車身貼上「搭金沙車,隨時袋走一百萬金」的廣告。自此「發財巴」成為澳門一道另類的亮麗風景線,但有利亦有弊,隨著打後的十多年經濟急速起飛,愈來愈多的「發財巴」在澳門狹窄的道路上行駛,遂成為本澳交通擁堵的「罪人」之一。 無可否認,「發財巴」雖然見證澳門賭業過去十多年的繁華興盛,同時亦是造成交通擠塞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但我們若細究一下,「發財巴」之所以在十多年間發展成車輛數目比三家巴士車輛總數還要多的鼎盛場面,80多條路線比三家巴士公司合計的70多條還要細密的巨型布局,實在跟政府當初為求扶持博彩業的政策,有很大關係。 首先,監管交通問題的交通事務局,當初並沒有制訂針對「發財巴」的專屬法規,加上政府對提供「發財巴」的博企提供多項免稅優惠,博企購入車輛,一律免收行車稅,造成「發財巴」有增無減的趨勢。 市況好景時, 市民可以沒有怨言, 詎料,2013 年下半年突然出現賭收急劇下滑, 接著十多個月都沒有起色,之前累積的怨氣,一下子爆發出來,特別是對於交通擠塞的不滿,變得難以忍耐。不少立法會議員就拿最「就手」的「發財巴」開刀,連三家巴士公司亦不能幸免。但誠如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曾稱,交通問題,是澳門本土的「死局」。 平情而論,澳門若沒有大型交通運輸基建,例如環城高速公路、第四條跨海大橋、輕軌等工程,只在澳門半島上做「細眉細眼」的道路修改,實在難起沉痾。於是,政府只得在控制汽車數量方面動腦筋,除了整合三家巴士公司路線,配合「公交優先」政策,鼓勵市民出門多用公交,接著,便是向「發財巴」動手術了。 其實,整合六大博企逾千輛「發財巴」的建議,一早有人提出過,但六大博企莫不以自家利益為先,倡議的人要是沒有「牙力」,誰會答應? 但由政府出面,情況就兩樣。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上周在立法會主動提出將「發財巴」整合, 除了2020 年賭牌續牌這敏感議題外,整合「發財巴」實在利多於弊,減少空氣污染、減少車輛數目、疏導交通、節省社會成本……期盼司長加大力度,促成此一創舉。

15/12/2017
5404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