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企業「傳承」概念

工銀澳門舉辦「傳承者們」活動

為慶祝整合成立十周年,向澳門企業分享傳承文化,工銀澳門於10月10日舉辦「繼往開來 傳承創新-工銀澳門十周年《傳承者們》分享會」,邀請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劉杏娟、香港傳承學院榮譽主席兼大家樂集團前主席陳裕光、傳承學院院長李志誠、工銀澳門董事長姜壹盛及行政總裁徐克恩等嘉賓,以及近40間本地家族企業掌舵及繼任人合共約100人出席,共同為「企業傳承」的經驗和意見作交流。 工銀澳門行政總裁徐克恩致辭時稱,財富傳承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長久命題。澳門回歸祖國20年經濟騰飛,積累了豐厚的社會財富,更湧現出眾多卓越家族企業,如何完成代際傳承成為許多家族和企業正在思考的問題,也是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方向。工銀澳門作為澳門服務領域最廣的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從私人到法人、從生意到生活的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有效滿足了家族企業傳承與創新需求。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澳門回歸20周年,同時工銀澳門整合成立十周年,站在承前啟後的折點,工銀澳門將繼往開來,協助本地企業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並傳承創新,提供一般銀行服務外,同時不斷創新產品,為澳門中小企業提供全面性的金融服務。

14/10/2019
9833

汽車銷情短期未許樂觀

未來還看大灣區政策

今年首八個月新車市場銷售情況不理想,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本澳零售市場也是旺丁不旺財,似乎市場購買力仍是向下滑。展望未來,專家均認為車市的銷情仍充滿壓力,預計全年會下跌超過兩成。 澳門機動車入口商會理事長鄭穎堯指出,未來中美貿易戰等不明朗因素依然存在,宏觀經濟環境會影響銷售市場,預計市民消費趨向較為審慎,縱觀2019年全年,估計銷售數字會下降20%以上。 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理事長凌世威也認為,未來本澳車輛增長情況要視乎澳門經濟表現,如果經濟前景不樂觀,預計市民都會「慳得就慳」而不買新車。 消費者理念改變除了經濟放緩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相應出現變化,影響市民未來買車意欲。交諮委辜文達指出,市民開始思考買車究竟是生活的奢侈品抑或必需品。從道路使用情況來看,本澳平均每公里約有500多輛車行駛,密度較高,加之整日開展的道路工程,使用私家車出行的意欲會受到影響。 凌世威也認為,伴隨著本澳路面擠塞情況愈來愈嚴重,以私家車作為代步工具的作用也在逐漸減小,不少市民會放棄駕駛私家車出行,也間接影響購買新車意欲,新登記機動車數量減少屬可預期的正常現象放寛行車有利銷售至於電動車普及化,又會否剌激換車而帶動銷情?辜文達指,電動車雖然是未來發展趨勢,但現時澳門電動車充電樁等相關配套都未普及,一部分未有迫切換車需求的市民,皆在觀望相關配套是否完善。 未來新車銷售,或許要看大灣區的發展,凌世威指出,澳門車輛密度高,24萬機動車輛行駛在420公里道路空間的比例,在全球皆屬前列。現時來看,本澳機動車數量不會有大幅度增長趨勢,但是未來放眼大灣區,一旦放寬單牌車入內地,或實施駕照互認,將會打破現狀,便捷的跨區交通有機會吸引本澳有工作或生活需要的市民購車。

11/10/2019
3417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