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全民運動鍛煉

賀一誠:體育投資大 山頂投資就會細

第五任行政長官候選人賀一誠昨日(20日)上午到氹仔奧林匹克運動場參觀各項體育設施,與正進行訓練的田徑運動員對話,賀一誠對運動員優異成績感到驚喜,又承諾若能當選將會積極推動全民運動。 賀一誠到訪奧林匹克運動場後接連參觀足球場、籃球場、田徑場及游泳館等設施,更表示真草足球場保養良好。在到訪田徑場時,正好有澳門田徑運動員練習中,賀一誠亦關心運動員的發展及成績,期間賀一誠向運動員了解期賽事成績,並對其優異的表現感到驚喜。 賀一誠其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不少界別都反映本澳缺乏體育場地,而自己參選政綱亦非常關心本地體育發展。他認為未來推動體育應是「不求名次」,能為澳門爭光當然令人興奮;但不應只著眼年輕人,更重要是長者可鍛煉身體,知道不少長者都會有晨運等運動的習慣,直言「呢度(體育)投資大咗,山頂投資就會細」,希望鼓勵長者積極參與運動。有記者問到本澳部分公共體育設施老化的問題,賀一誠表示,設施老化代表有關場地高使用率,而場地維修及更新的工作,政府一直都有進行。 世盃棄賽 賀一誠:人命難以賠償早前澳門足球總會以安全理由放棄參加斯里蘭卡的世界盃外圍賽,賀一誠表示,今次事件在社會引起廣泛回響,聲音亦兩極,但人命難以賠償,雖然對運動員有打擊,但兩者確實難以取得平衡。建議足總汲取今次經驗,日後增強與運動員的溝通,並引入更多好的球隊來澳比賽。

21/08/2019
17930

市政署推廣食安標準

下月舉辦主題講座

市政署持續推廣本澳食安標準,推動社會各界關注本澳食安標準的執行與應用,協助公眾從更客觀、科學的角度理解食品安全,將分別於下(9)月6日(星期五)及25日(星期三)下午3時在祐漢小販大樓一樓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多功能室舉辦兩場「齊來認識本澳食安標準」講座,內容包括認識本澳食安標準、食安標準與我們的生活關係等,藉此教導公眾從科學及理性角度認識食安標準及食品添加劑,增加對食安事件的判斷力,避免誤信謠言,釋除基礎疑慮。講座內容大約一小時,歡迎公眾踴躍報名參加。 市政署自《食品安全法》生效以來,一直有序地制定本澳食品安全標準,至今已完成制定11項食安標準並更新了其中一項,當中涵蓋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禁用物質、食品殘留物、食品污染物及毒素、微生物及食品營養成分等多項標準。今年更以「認識本澳食安標準」為宣教目標,提升業界自律守法和協助市民增加對食安標準的認知。 第一場講座報名日期由即日起至本月30日,第二場報名日期由9月1日至20日,有興趣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296 9857或8296 9855報名參加,完成講座的市民將獲食安紀念品一份。 由於座位有限,額滿即止。 鑑於食品安全標準直接牽涉食品業界的日常生產與經營,市政署一直有為本澳各類型的食品業界舉辦食安標準座談會,以及以走訪上門提供宣教,務求讓本澳不同規模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也能了解食安標準的重要性。

21/08/2019
12214

養老責任

本地承擔

澳門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佔澳門總人口10.5%,長者人口超過七萬人,政府預計到2036年,澳門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比例將達到20%,換言之,屆時即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長者,安老問題再引起關注。第五任行政長官候選人賀一誠,連日落區會見各界人士收集市民意見及闡釋其政綱,在與社會人士會晤時,對安老事務著墨不少,強調過去長者為澳門發展作出貢獻,照顧長者是社會責任,強調養老責任一定要本地承擔。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為社會帶來的挑戰,特區政府於2016年4月公布《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強調長者「家庭照顧,原區安老」。「家庭照顧,原區安老」是一種社會承擔養老責任模式,目的是要讓長者在獲得社區照顧服務的情況下,留在原來社區或居所生活,減低或延遲遷進安老院終老的機會。在澳門人口日趨老齡化的現實環境中,雖然特區政府近年不斷增建安老院舍床位,但對於老齡人口不斷增加,社會須關注長者長期照護問題,以同等心去關愛長者,幫助長者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安老。 原區安老,長者與家人共同生活,能讓他們生活更充實,親情對長者極為重要,考慮到現時有大量雙職家庭每日為生活奔波,有條件的情況下都希望原區安老,但若然是長期病患者、單親需要照顧,當局需要構建軟、硬件配合,為未來老齡化社會作準備。 原區安老也可分流社區上非緊急入住安老院舍及減輕輪侯院舍壓力,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區醫療及家居護養服務作支援,社區醫療及家居護養服務收費比院舍廉宜,能分擔家庭照顧病弱長者壓力,另一方面,家居護養服務能讓子女外出工作的同時,亦安心在家有人協助照顧長者,一盡孝愛本分,落實「家庭照顧,原區安老」是本澳安老政策重中之重。 政府一直提倡「原居安老」理念, 「家庭照顧,社區安老」是未來長者政策重要一環,政府應考慮加大資助社區醫護及家居護養服務,研究政策鼓勵及支援家屬照顧長者,同時在社區發掘及培訓義工,幫助有能力自理長者留在社區生活,讓長者活得健康、開心、有尊嚴,達至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21/08/2019
1124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