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昨(11)日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其中贊成票2,958票,兩票反對,三票棄權,一票無效,贊成率超過99.7%。《人民日報》 評論指出,憲法修正案的通過,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高度評價《憲法》修正案,他昨(11)日會後向記者表示,修憲體現了黨的主張和全國各族人民意願高度統一,而修改《憲法》是為了更好的實施《憲法》。通過修憲案,將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鄭曉松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 今年是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25 周年,應以此為契機,在澳門社會繼續學習推廣《基本法》的同時,廣泛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不斷增強澳門社會對《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的認識,切實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始終在《憲法》和《基本法》的軌道上運行。
治安警察局昨在「警民同樂日」活動上,向12名市民頒授「好市民獎」,其中兩名任職停車場管理員的男子,在去年颱風「天鴿」襲澳時,果斷地阻止市民到停車場取車、又合力將在停車場底層內與愛車「難捨難離」的市民救出地面,成功阻止與本澳其他三個停車場發生浸死人事件的悲劇發生。 至於其他十名好市民,有人亦於風災時協助救援、拾金不昧、助警擒賊……等。警方發言人表示,對12名好市民的貢獻,予以肯定和鼓勵,希望之後有更多市民,繼續發揚及傳承守護澳門及警民合作精神。
為更好與市民互動交流,同時推廣防罪滅罪資訊,治安警察局今年繼續舉辦「警民同樂日」,活動於昨早假塔石廣場進行。活動上又向個人及機構頒發「好市民獎」,現場亦設有多個攤位遊戲,展示警隊裝備及警犬表演。 治安警察局局長梁文昌表示,本澳去年縱然經歷風雨,但有賴警隊上下一心,社會各界互助互勉,合力守護家園。去年治安警共有758名警員的英勇行為獲嘉獎,同時亦有12名市及23間機構,因熱心協助警方撲滅罪行,甚至於颱風吹襲期間,英勇救人,獲得「好市民獎」。梁文昌指,警方會繼續有效執法、建立良好警民合作關係,預防及打擊犯罪,不忘初心共建平安澳門。 現場亦設有多個攤位遊戲,警察不同隊伍的裝備展示和警犬表演等,吸引大批市民參與。有家長第二年帶小朋友參加活動,讓小朋友了解警隊在執勤背後的準備和訓練工作。另外,有小朋友試穿「避彈衣」後表示,第一次穿避彈衣好緊張,覺得好重,之前只會在電視劇裡見到避彈衣;亦有小朋友稱,將來想成為警察,因為警察經常要跑步追賊,所以做警察最緊要「腰骨好」。
100部警員隨身攝錄機後天(14日)起正式登場試用。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去年底在立法會大會上已預告,今年第一季會在執勤警員身上試用隨身攝錄機,黃少澤昨日出席一項公開活動時稱,警員使用隨身攝錄機,事前已獲得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同意使用,事前亦已接受培訓,開啟隨身攝錄機時,向會對方示意。至於警員使用隨身攝錄機,是否需要制訂法律作出規管,黃少澤昨日則沒有談及這方面事宜。 黃少澤表示,100部警員隨身攝錄機首階段會由警區及特別巡邏組警員試用,未來亦會視乎情況再為其他部門購置。他續稱,警員使用前會安排培訓,隨身攝錄機的功能主要為輔助執法,同時提高調查及處理效率,警員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把攝錄機開啟,事前亦會示意,相關的使用指引會在未來因應執行使用情況再作修改檢討,根據執行中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不斷評估及糾正不足之處。 黃少澤月前曾稱,隨身攝錄機可以在影響公共秩序的暴力事件、警員執法過程中受阻,或者在對抗場面中發揮保障警民雙方的合法權益,提高警方的執法效率,以及便利事後發現真相的作用,同時可以盡量減少執法過程中的爭拗。他又說,在訂定指引時會充分考慮市民知悉警員正在拍攝,令市民私隱得到充分保障。 立法會議員黃顯輝去年底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查詢時稱,為何明年(指今年)《施政報告》沒 有再提及?他說,香港早在2006年就提出相關研究,目前香港警隊有1,600部隨身攝錄機。他又認為有關隨身攝錄機的應用由於涉及個人資保護,故需要制訂法律作出規管,且不能在住宅內使用。 另外,被問及文學節三名境外作家未能保證能入澳事件時,黃少澤指,治安警察局方面沒有相關信息,亦不清楚為何會有境外作家被禁入境的謠傳。他重申,警方不會對外公布任何個別人士的入境資料,因為當中涉及個人隱私問題,所以並不存在媒體所指的「非正式告知」。
有網民昨日在社交網站上發帖,指白鴿巢附近有人從一幢大廈單位內高空掉傢俬落街,且「傢俬碎晒,彈到四周都係」,差點被擊中受傷。本報昨日就事件向治安警察局查詢,警方回覆指,暫未接獲市民舉報。 從網民上載的片段中可見,事發地點位於白鴿巢聖安多尼中心樓上,一名男子從單位露台內手持一張椅子向街上投擲,事件引起不少網民討論,有網民形容行為如同「謀殺」,隨時「搞出人命」,呼籲事主立即報警,又指「唔報警放過佢分分鐘下次,又繼續傷及無辜」。
身兼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工程師陳桂舜,昨(11)午出席澳門海港歷史文化協會舉辦有關在本澳興建防洪牆可行性的講座。他指出,政府計劃在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建造防洪牆,只是短中期措施,可抵禦平日強降雨,但不能完全杜絕潮水滲漏,因此,分布區內的13座固定式泵井尤為重要。 陳桂舜表示,長遠來講應該在灣仔水道口建設防洪牆,但相關水域多淤泥,地基工程難度大,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可完成。
內港水患問題十多年來一直未解決,2008年颱風「黑格比」吹襲,內港、新口岸一帶因海水倒灌造成嚴重破壞,及至去年8.23強颱風「天鴿」吹襲、歷史重演,更造成多人死亡,政府最近終計劃由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 以抵禦20年一遇洪水為標準,建造一道鋼筋混凝土防洪牆.在昨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應邀出席發言嘉賓表示,政府應該盡快交出方案及落實時間表,避免無了期的工程再次令市民失望。 中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直言,不少街坊經營的小商鋪等同身家性命財產,一旦再次發生嚴重水浸風災,這些小市民很可能「無法翻身」。他認為「長痛不如短痛」,市民可以接受為治理水患而施工所帶來的短暫影響,政府應該積極與商戶溝通,處理工程期間交通的影響,最重要是有工程進度的時間表,而非了了無期讓市民失去信心。 建造泵站有助「見縫施堵」身兼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工程師陳桂舜指出,內港水患問題主要有三個因素,包括強降雨、前山水道河水潮夕問題以及風暴潮。新的方案足以應付前兩者的問題,至於風暴潮則要靠區域合作,短期內未必能解決。有關方案將在內港沿岸布置13座固定式泵井,加強排澇能力。陳桂舜認為,建造泵站有助「見縫施堵」,抽走區內部分洪水,最低限度能確保內港市民的生命安全。 政府計劃興建的1.5米高半活動式、全活動式及鋼筋混凝土防洪牆,海傍、海邊區坊會副理事長李仲言稱,隨著洪水每年都會升高,質疑1.5米高防洪牆是否能起到作用,而且若出現缺堤情況後果不堪設想。同時,安裝防洪板會否影響水退速度、以及內港物流航運發展,希望政府深思熟慮。他又認為,政府需要加強疏挖河道工作,減少內港海水倒灌。 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蕭志泳則表示,現階段政府還應該完善預警機制和緊急疏散市民方案,並建議相關工程某些低躁音工作可24小時施工,加快工程進度,設計時亦要考量排水口設施。
鮑思高球場受去年8.23強颱風「天鴿」襲擊後遭受損毀,球場清理一個多月後,草披地仍存有大量玻璃碎片,體育局提前更換草披工程時間,由去年11月開始歷時五個月,在前天(10日)提前完成所有的修復工程,並且於今天(12日)開始,將重新開放給學校和市民使用。
今天(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3周年,澳門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昨日下午1時在「澳門國父紀念館」舉行致敬典禮,緬懷孫中山先生。澳門台北經文辦主任陳雪懷、澳門台商聯誼會會長簡廷在、中華科研教育推廣交流協會會長許耀雄等出席致敬典禮。陳雪懷主任在典禮上致辭表示,孫中山終其一生為革命犧牲奉獻,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已經成為現今社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盼望台澳各界繼續發揚中山精神,為兩地繁榮進步而努力。 澳門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去年曾邀請多位澳門美術教師,前往台灣進行藝術文化參訪,與多間學校進行交流,教師亦創作出多幅不同畫作。 今年,澳門台北經文辦邀請兩位台灣美術教師來澳,與澳門美術教師交流,並於「國父紀念館」舉辦「寶島遊蹤—台澳美術教師采風作品展」,展期至本月30日,歡迎各界人士參觀。另外,澳門台北經文辦與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將在下月繼續舉辦「台灣周」活動,將台灣文化、藝術、音樂等推介到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