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部警員隨身攝錄機後天試用

開機前會示意 輔助執法減少爭拗

100部警員隨身攝錄機後天(14日)起正式登場試用。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去年底在立法會大會上已預告,今年第一季會在執勤警員身上試用隨身攝錄機,黃少澤昨日出席一項公開活動時稱,警員使用隨身攝錄機,事前已獲得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同意使用,事前亦已接受培訓,開啟隨身攝錄機時,向會對方示意。至於警員使用隨身攝錄機,是否需要制訂法律作出規管,黃少澤昨日則沒有談及這方面事宜。 黃少澤表示,100部警員隨身攝錄機首階段會由警區及特別巡邏組警員試用,未來亦會視乎情況再為其他部門購置。他續稱,警員使用前會安排培訓,隨身攝錄機的功能主要為輔助執法,同時提高調查及處理效率,警員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把攝錄機開啟,事前亦會示意,相關的使用指引會在未來因應執行使用情況再作修改檢討,根據執行中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不斷評估及糾正不足之處。 黃少澤月前曾稱,隨身攝錄機可以在影響公共秩序的暴力事件、警員執法過程中受阻,或者在對抗場面中發揮保障警民雙方的合法權益,提高警方的執法效率,以及便利事後發現真相的作用,同時可以盡量減少執法過程中的爭拗。他又說,在訂定指引時會充分考慮市民知悉警員正在拍攝,令市民私隱得到充分保障。 立法會議員黃顯輝去年底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查詢時稱,為何明年(指今年)《施政報告》沒 有再提及?他說,香港早在2006年就提出相關研究,目前香港警隊有1,600部隨身攝錄機。他又認為有關隨身攝錄機的應用由於涉及個人資保護,故需要制訂法律作出規管,且不能在住宅內使用。 另外,被問及文學節三名境外作家未能保證能入澳事件時,黃少澤指,治安警察局方面沒有相關信息,亦不清楚為何會有境外作家被禁入境的謠傳。他重申,警方不會對外公布任何個別人士的入境資料,因為當中涉及個人隱私問題,所以並不存在媒體所指的「非正式告知」。

12/03/2018
22488

論壇探討內港治水方案

坊會冀政府落實工程時間表

內港水患問題十多年來一直未解決,2008年颱風「黑格比」吹襲,內港、新口岸一帶因海水倒灌造成嚴重破壞,及至去年8.23強颱風「天鴿」吹襲、歷史重演,更造成多人死亡,政府最近終計劃由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 以抵禦20年一遇洪水為標準,建造一道鋼筋混凝土防洪牆.在昨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應邀出席發言嘉賓表示,政府應該盡快交出方案及落實時間表,避免無了期的工程再次令市民失望。 中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直言,不少街坊經營的小商鋪等同身家性命財產,一旦再次發生嚴重水浸風災,這些小市民很可能「無法翻身」。他認為「長痛不如短痛」,市民可以接受為治理水患而施工所帶來的短暫影響,政府應該積極與商戶溝通,處理工程期間交通的影響,最重要是有工程進度的時間表,而非了了無期讓市民失去信心。 建造泵站有助「見縫施堵」身兼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工程師陳桂舜指出,內港水患問題主要有三個因素,包括強降雨、前山水道河水潮夕問題以及風暴潮。新的方案足以應付前兩者的問題,至於風暴潮則要靠區域合作,短期內未必能解決。有關方案將在內港沿岸布置13座固定式泵井,加強排澇能力。陳桂舜認為,建造泵站有助「見縫施堵」,抽走區內部分洪水,最低限度能確保內港市民的生命安全。 政府計劃興建的1.5米高半活動式、全活動式及鋼筋混凝土防洪牆,海傍、海邊區坊會副理事長李仲言稱,隨著洪水每年都會升高,質疑1.5米高防洪牆是否能起到作用,而且若出現缺堤情況後果不堪設想。同時,安裝防洪板會否影響水退速度、以及內港物流航運發展,希望政府深思熟慮。他又認為,政府需要加強疏挖河道工作,減少內港海水倒灌。 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蕭志泳則表示,現階段政府還應該完善預警機制和緊急疏散市民方案,並建議相關工程某些低躁音工作可24小時施工,加快工程進度,設計時亦要考量排水口設施。

12/03/2018
2056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