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總局接獲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通報一則陽江核電站運行事件,警察總局昨晚發出新聞稿稱,前天(3月6日),廣東陽江核電廠一號機組按計劃停機檢修,工作人員在執行解除運行隔離在線操作時,觸發監測系統警報,工作人員立即停止操作,監測系統恢復正常。 新聞稿稱,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本次事件被定為「非等級核電站運行事件」,又稱0級運行事件(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把核事件分為1-7級,0級為國際核事件分級以下事件,僅供糾正偏差及經驗反饋)。本次事件對陽江核電站的安全運行、員工健康、周邊公眾和環境無構成任何影響。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今年1月8日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廣東核電站核事故應急粵澳合作共識》,根據《共識》,粵方會按照國際核事件分級(0-7級)和國家四級核應急狀態(應急待命、廠房應急、場區應急、場外應急)向澳方適時通報發生事件,通報範圍是廣東省轄區內已投入運行的核電站。
一扇16吋乘32吋的鋁窗,昨早9時許,在強烈季候風訊號「黑球」高懸時,如一具重型殺人武器,由三盞燈泉仁樓五樓一單位飛墮街心,樓下一名花檔攤販,僥倖只被砸中手臂,倘若稍差數吋,便性命難料,目睹過程的另一攤販,嚇得連連捂胸喊驚。 與此同時,一名女子在河邊新街一大廈12樓抹窗時,未知是否鋁窗不穩固或其他原因,失足墮樓斃命。兩宗事件的發生,正值一股時速逾41公里的季候風吹襲本澳。事件揭示在強大外力作用下,鋁窗的穩固性,備受考驗。 問題是本澳至今沒有立例強制驗窗,不少團體一直催促政府立例強制驗樓及驗窗,惟當局始終沒有表態。有論者指出,若一旦發生石屎剝落或鋁窗墮樓造成人命傷亡,則牽連整幢大廈業主共同承擔法律及賠償責任,而以本澳4,000多幢30多年樓齡以上舊樓的現實狀況觀之,不可能每次都那麼好彩!
澳門昨日再發生一宗鋁窗飛脫傷人事件,過去曾多次向政府提出「強制驗窗」的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日受訪時表示,目前關於「鋁窗」或大廈外牆石屎剝落傷人事故日益增多,萬一發生人命傷亡嚴重事故,相關業主甚至整幢大廈的所有業主,都可能要共同承擔高昂賠償費用,林宇滔強調「強制驗樓及驗窗」,絕對有立法必要。 林宇滔指出,澳門可以仿效鄰近地區,如香港早在2011年修訂《建築物條例》,引入「強制驗樓及強制驗窗」等計劃,2012年修訂法案時引入「強制驗樓及驗窗」等措施。反觀澳門,目前連相關法例都沒有,但過去多年,在房屋局的推動下,驗樓資助已經規範化,惟資助並非全額資助,業主亦要承擔部分費用。林宇滔建議,大廈業主需要成立「業主委員會」,共同商討分擔費用的責任。 另外,林宇滔指出,現時《大廈共同部分管理制度》及《大廈管理公司專業制度》將於今年內推行,雖然未必能夠對樓宇進行有效管理,但有助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共同商討樓宇管理責任,以至相對有效監管物業管理公司,最終推動大廈業主進行驗樓及驗窗工作。不過,還是希望房屋局盡快提出立法提案。
為推動業主履行樓宇維修責任、定期進行樓宇檢測,房屋局將於本周六(10 日)下午3 時,在祐漢活動中心舉辦「樓宇檢測維修知多啲」首場說明會,向市民介紹樓宇檢測、申請維修資助計劃等訊息,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房屋局表示,特區政府現正透過《樓宇維修基金》轄下多項資助計劃,對私人樓宇安全及環境衛生的保養及維修工程提供資助。 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累計批核的維修、檢測個案達3,499 宗,涉及澳門幣3 億5,700 萬元。 為持續推動業主重視自身樓宇之保養及維修工作,房屋局還將舉辦另外兩場說明會,同時亦會由本月12 日至5 月25 日期間,於全澳20 多個地點進行「愛惜樓宇定期檢測」巡迴展覽,鼓勵業主定期檢測樓宇的共同部分設施,適時進行維修保養以防患於未然。市民如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瀏覽房屋局網頁(www.ihm.gov.mo),或致電2850 0370 查
早在2008年國家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以來,粵港澳三地已就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展開積極探索,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浮出水面,並在2016年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正式成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大灣區的意義不僅是「一國兩制」的深化,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更是灣區經濟升級、珠三角地區走向國際的重要機遇。經過多年的研究、醞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工作報告中,宣布將出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在同日提交的《國民經濟發展和計劃》報告中,表明2018年將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編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加快建立協調機制。也就是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經呼之欲出。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在《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第二階段諮詢期內,收到很多意見提出將主教山望向南灣湖CD區和新城B區納入景觀視廊,譚俊榮認為相關意見具建設性,他已經和文化局溝通,加入相關景觀視廊。
社會工作局昨(6)日在漁人碼頭舉行「戊戌年社會服務機構人員新春餐會」,共有近600位本澳社福機構代表和同工出席。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為進一步加強對社服支持,今年將推行兩項資助,提升社服人員薪酬福利待遇,達到穩定人資、留置人才的目標。 社文司司長譚俊榮致辭表示,社會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有賴全體社服人員的共同努力、傳承和創新。經濟繁榮穩定和社會和諧更離不開社服人員的貢獻。 他表示,特區政府已落實自今年2月起,向受資助社服設施全面調升資助金額,升幅為2.5%,惠及4,100多名社服人員;同時今年起亦會推行受資助社服設施公積金制度特別資助計劃,向參與《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受資助社服設施,提供額外資助。 特區政府期望透過增加以上兩項資助,提升社服人員薪酬福利待遇,完善退休保障,達到穩定人資、留置人才的目標。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6)日出席社工局新春餐會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衛生局和社工局正就長者外展醫療服務計劃展開工作,政府將於本底推出長者外展醫療服務計劃,向受資助院舍派駐醫生、護士和藥劑師,為長者提供醫療及專業諮詢服務。 譚俊榮稱,澳門長者服務做得不錯,亦受到國際認可,未來將開展更多服務。青洲衛生中心將於今年啓用;政府計劃擴大衛生中心的長者服務,如失智症服務等;長者權益保障制度亦會在今年通過。他重申,兒童、長者、殘疾人士是特區政府最爲重視的群體。 被問及政府會否支持團體到大灣區開辦的具體安老項目,譚俊榮表示,除大灣區城市群,澳門周邊地區如珠海、中山、江門都可以考慮設立安老設施。 就算長者選擇在其他地方安老,他們的權益和福利也會得到保障。 另外,社工局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處處長劉結艷受訪稱,現時本澳托額有約10,000個,今年將有四間新托兒所落成,預計增加1,000個托位。根據調研結果,當局會調整目前70%全日托和30%半日托服務名額比例,爭取於2020年將全日托額比例提升至85%。 (資料圖片)
由文化局主辦的「第29屆澳門藝術節」將於4月27日至5月31日舉行。今屆活動以「根源」為主題,寓意「生活的泉源」,從生活中探尋各種題材,拓展觀眾對生活的思考,並透過不同的藝術呈現,引領觀眾回溯生活最根本意義。 文化局昨日下午3時30分在澳門美高梅酒店維天閣舉行新聞發布會。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今屆藝術節預算為澳門幣2,200萬元,共有26套國內外節目及藝術精品展出,分為七大焦點,包括:「專題聚焦: 根源」、「新銳先鋒:連結」、「跨界創作:劇場」、「闔府統請」、「傳統精萃」、「樂韻悠揚」及「視覺藝術」,加上於社區推廣的各類藝術活動合計逾百場。 今年 適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今屆藝術節邀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重新製作舞台劇《資本 ·論》,作為開幕鉅獻舞台劇。馬克思《資本 ·論》剖析資本實質,劇中加入澳門本地元素,用爆笑黑色幽默呈現資本的雙面性。 藝術節門票將於3月11日(星期日)上午10時, 於澳門售票網(http://www.macauticket.com)公開發售,同日中午12時起本地及海外人士可透過電話(2855 5555)及網上訂票,首日體驗劇《無深睡眠》每人每次每場最多限購四張門票,《海綿寶寶》每人每次每場最多限購兩套親子套票及兩張旁觀票,並設有特別門票安排,其餘節目限購十張門票。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下午召開平常會議,有委員在議程前發言,關注到離島區電單車亂泊及「殭屍車」等問題。社諮委高俊雄表示,新落成及大型停車場均設有電單車泊位,但使用率長期偏低;不少駕駛者仍然選擇將電單車違泊在行人路等公共地方,使道路受阻,影響居民出行,希望有關當局加強執法,並鼓勵電單車駕駛者將車泊入停車場。 社諮委吳觀祥指出,離島區仍有車位未安裝「咪錶」,同時「殭屍車」問題持續存在,如路環竹灣豪園對出的28個車位,就因未安裝咪錶而長期被「殭屍車」佔用,當中更有車輛已停泊超過一年,促請有關當局盡快加裝「咪錶」,釋放更多泊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