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黃金周作為今年內地最後一個法定長假期,全國旅遊氣氛高漲,以內地旅客為主要客源市場的澳門,旅遊市場更是持續升溫,單日入境客量創下疫後新高,大部分商戶滿意人流量,直言幾乎接近疫前水平。但受經濟未完全復蘇、匯率變化、人們購物喜好轉變等影響,旅客消費與疫前有一段距離。還有不少商家反映,苦於人手不足,一些小眾具文化特色的飾品、手工製品等,雖然大受歡迎,但售罄後均無暇製作補充供應。建議當局加強失業者的就業配對及轉介服務,加開不同行業專場配對會,同時,政府亦應動態研判並推出適切措施,緩解中小企人資緊張。
近期,不少居民相繼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其遇到不法分子企圖行騙的經歷,內容大多提及有騙徒以「白撞」方式,透過手機短訊或通訊軟件與事主閒聊,繼以進行詐騙。其中更有網民在相關帖文中評論,提議事主如何戲耍騙徒。惟與騙徒糾纏,較難保證不會誤墮騙局,須知道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故筆者在此不鼓勵此類行為。
澳門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擁有逾68萬的常住人口,而整個大灣區的常住人口超過6千萬。這種人口規模的差異,是澳門人融入大灣區的一大優勢。首先,大灣區的龐大人口規模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這無疑對澳門人來說是一大吸引力。其次,大灣區的城市間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善,有助於提升澳門人的生活質量。此外,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和教育資源豐富,能夠有助於澳門人的個人成長和發展。
為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科技交流合作,吸引葡萄牙及巴西的優秀科創項目落戶澳門、橫琴深合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本澳自2021年起舉辦的「巴葡科創大賽」作為國家科技部支持建設的「中葡科技中心」主要工作項目之一,舉辦至今吸引多支巴葡科創隊伍參與,充分發揮澳門的中葡平台作用。未來希望當局能一直積極發揮澳門作為中葡平台的優勢,致力促進內地與葡語國家科創主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除了巴西、葡萄牙外,考慮加強與更多國家的合作,創造不同的平台,舉辦相應賽事,推動雙方在創新創業、科技合作上的聯動,提升澳門產學研的發展。
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八月入境旅客按年增加八點七倍至三百二十二萬一千多人次,與七月比較上升近一成七。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來澳旅客進一步增加,以及本澳居民出入境需求加大,各口岸通關及周邊交通的壓力令人關注。當局要做好各口岸分流工作,持續完善口岸周邊交通配套,讓居民和旅客有更好出行體驗。
作為政府對「唐樓長者」住「電梯樓」訴求回應的首個項目——位於澳門半島北區P地段的長者公寓,近日宣布快將落成,相配套的行政法規《政府長者公寓的使用及管理規章》也公布了將在11月生效,政府還公佈了大概日程是今年11月申請,2024年第二季完成申請審批、第四季安排合資格的長者使用公寓。可是,目前唯一較為清晰的,是申請入住者必須是「年滿65歲、具備居家生活自理能力的本澳居民」,而影響長者決定是否申請的最重要資訊——租金以及具體的評分機制,仍然未見公佈,難怪致電電台烽煙節目或接受報章訪問的長者,清一色關心的仍然是租金問題。
《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生效七周年。在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會氛圍。不過,現時不同公共部門對於家暴個案的定義、統計上仍然各有差異;同時過去也有求助者反映法律的強制措施門檻較高,未能制止施暴者的滋擾行為等情況。因此,政府與民間社團經過多年的合作,以及當局通報、立案、調查與跟進經驗的累積後,本人認為後續可透過編制全面審視報告,系統性檢視法律執行情況,因應不同的家暴行為提供精準的保護和懲處,持續優化「事先預防、事中乾預、事後救濟」的各個環節,為受影響家庭權益提供更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