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工作骨幹近日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國情考察交流活動。
立法會小組會正審議《道路交通法》修訂法案,新文本引入“道路交通違法記分制”,根據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記分,累計超過十八分或以上將註銷駕駛資格,並設有“清零”機制等。
新一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多個協調小組,其中「道路工程協調小組」最受社會關注。
艱苦奮鬥的作風、自力更生的原則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學習,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種精神的力量和價值。
澳門特區政府有需要重新調整政策重心,制定系統性方案提升本地青年就業競爭力。
特區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推出包括增設育兒津貼、提高出生及結婚津貼在內多項補助政策,藉以減輕居民婚育成本負擔。日前政府公佈《育兒津貼計劃》安排,津貼按年度發放,並涵蓋2022年至2027年出生的所有嬰兒。
作為人類社會組織化的重要載體,社團在澳門的演進軌跡宛如一幅橫跨四個世紀的歷史長卷。
澳門同善堂由張敬堂、蔡鶴朋等人於1892年創立,初名「同善別墅」,以「同心濟世,善氣迎人」為宗旨,早期於板樟堂設廨辦理贈醫施藥。婁勝華在《同善堂》中談到,1924年遷入爐石塘現址後,同善堂逐步構建起覆蓋醫療、教育、安養、災害救助的公益體系。
澳門仁慈堂由葡萄牙耶穌會士賈耐勞於1569年創立,是仿照葡萄牙本土模式建立的慈善機構。其起源可追溯至1498年葡萄牙里斯本仁慈堂,後隨葡萄牙海外擴張傳至澳門。
回溯歷史,當葡澳政府長期實行間接治理,社團悄然擔當起「擬政府」與「擬政黨」的雙重角色。這種功能替代既源自殖民管治的歷史遺留,更成為澳門社會治理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