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國家承諾投入192億美元

2030年前終結砍伐森林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 因新冠疫情而延宕一年,於10月31日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開幕,大會的世界領導人峰會在第二日登場,各國代表齊聚一堂開會至11月1日,旨在呼籲世界各國達成共識,把地球平均溫度控制在低於工業化前的攝氏1.5度以下,否則將對全球產生摧毀性的結果。大會於11月1日晚間達成首項重要實質成果,100多位全球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將在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並扭轉土地退化趨勢,以及為相應國家提供192億美元的資金,用於保護和恢復森林。 聲明指出,這項協議的簽署國包括亞馬遜熱帶雨林已被大量砍伐的巴西、加拿大、俄羅斯、哥倫比亞、印尼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等,這些國家所佔的森林量佔全球總和的85%。英國作為東道主國代為發布聲明,首相約翰遜的辦公室表示,該協議將涵蓋總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形容協議史無前例,將有機會讓人類由大自然征服者,轉成為監護人。 據路透社報道,各國政府承諾投入更多資金來保護和恢復森林。根據協議,包括英國在內的12個國家,承諾在2021年至2025年提供192億美元的公共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恢復退化的土地和應對山火等自然災害。 上周末在羅馬舉行的二十國(G20)峰會未能就新氣候承諾達成協議,而新協議則是經過多年關於如何保護森林談判的突破,更為提振士氣。過去有多個不同計劃試圖遏制森林砍伐,其中一個是向保護森林的人們提供信用額,令林木可在市場上交易。不過,計劃受到激烈反對,特別是來自拉丁美洲的原住民團體和領袖批評,森林應該得到充分保護而非商品化。 約翰遜籲各國領袖拆彈 多國領導人在峰會上發表講話,約翰遜在致辭時,強調各國領導人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形容氣候問題上的「末日時鐘」,已倒數至距離午夜的最後一分鐘。他比喻目前地球和人類的處境,猶如最近上映的電影《007 》主角占士邦被綁在一個將摧毀全球的「世界末日裝置」上,正試圖找出「拆彈」方法,形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末日裝置」不是電影虛構而是真實存在。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亦發表錄影講話,呼籲各國領袖考慮到子孫後代的福祉,立即採取行動應對全球暖化,「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們的孩子和我們孩子的孩子」。 拜登為美退出《巴黎協定》道歉 美國總統拜登則在會上就前任總統特朗普政府宣布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道歉,指該做法令局勢岌岌可危,重返協議亦是他當選後首件事。 拜登表示,美國承諾會在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較2005年水平減少50%至52%,指美國國將以身作則,而非僅限於口頭承諾。他強調,人為對氣候造成的破壞已經通過自然災害對人們造成毀滅性損失,只有各國團結起來,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如不把握時機應對,更糟的情況還在後頭。」 莫迪:印度2070年達致碳中和 全球排放溫室氣體第三多的印度,總理莫迪則在會上承諾,在2070年達致碳中和,較中國的目標遲十年,亦比學界所說避免災難性氣候影響所需的時間多20年。他又指,到2030年印度將把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從去年的約38%增加到50%。

03/11/2021
17168

馬斯克推特微博貼曹植《七步詩》

惹網民熱議推敲

世界首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日前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點名,只要拿出其2%總資產,便能解決全球飢荒,惹得馬斯克在推特回嗆,只要聯合國能說清楚捐款金額的用途,他就立刻賣掉特斯拉股票捐錢。疑似意猶未盡,馬斯克又上載一篇中英文貼文,中文部分內容赫然是曹植的《七步詩》,全球網友困惑不解,嘗試解讀首富隱含的真意。 據外媒報道,馬斯克於本澳時間2日分別在推特和微博發文,先以英文寫下Humankind(人類),接著便是中文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有網民認為,馬斯克是在推廣他持有的狗狗幣(Doge),因為「豆萁」的發音似Doge,「煮Doge 燃Doge,Doge在釜中泣」,而馬斯克此前也多次為推廣狗狗幣發出迷因推文。由於此前號稱「狗狗幣殺手」的柴犬幣(Shiba inu)市值飆漲,超越狗狗幣,成為全球第十大加密貨幣。有網民解讀,馬斯克突然引用《七步詩》,是否在感嘆「犬幣相殘」? 也有網民認為,馬斯克是在回應最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逼捐」,意喻「大家都是人類,別再逼我捐款」。另外,也有人說馬斯克最近在玩一款手遊《人類》(Humankind),遊戲中的不同文明會自相殘殺。更有內地網民說馬斯克是心繫兩岸局勢,擔心兩岸開戰「兄弟相殘」。 《三國演義》中寫到,曹植的哥哥曹丕因為忌妒曹植的文采,要他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主題必須是兄弟之情但不能有兄弟二字,否則處死。結果曹植果真七步成詩,免於一死。至於馬斯克為何突然引用《七步詩》,只有他自己知道。 馬斯克突然在推特以貼出曹植的《七步詩》。(網頁截圖)

03/11/2021
20422

美軍公布核潛艇南海事故原因:

撞上海底未知山脈

美國「海狼」級攻擊「康涅狄格號」核潛艇10月2日在南海撞上不明物體,造成十餘名官兵受輕傷。時隔一個月,美軍終於公布調查結果。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11月1日消息,該潛艇在南海水域中撞擊了一座未知的海底山脈,導致事故。 美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海莉·西姆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調查確定,『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印太地區國際水域行動期間與一座未知海底山脈相撞。」此外,美國立法機構人士和兩名熟悉調查結果的國防部官員告訴該媒體,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卡爾·托馬斯將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之後決定是否對該事件進一步追究責任。 自「康涅狄格」號在南海發生碰撞事故後,五角大樓一直對事故原因閉口不提,引起外界廣泛猜測與擔憂。美國海軍學會網站10月27日報道曾稱,熟悉初步調查結果的消息人士透露,早期分析認為「康涅狄格」號是撞上了海底山脈。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月曾明確表態,中方已多次對有關事件表示嚴重關切,要求美方作出澄清,包括發生具體地點、美方航行意圖、事故詳情、到底碰撞了甚麼、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壞當地海洋環境等。趙立堅批評,美方頻繁並大規模派遣軍艦軍機到南海滋事挑釁,炫耀武力,破壞南海航行自由,威脅中國等國主權安全。呼籲美方改弦更張,停止上述錯誤行徑,為南海和平穩定發揮正面積極作用。 「康涅狄格號」上月在南海撞上不明物體,相關人員在檢查艇體狀況。 (網絡圖片)

03/11/2021
16557

日眾議院選舉

執政聯盟料續掌權但議席減少

日本第49屆眾議院選舉昨日(10月31日)投開票,共有1,051名候選人角逐465個席次,過半數為233席。 這次眾議院大選是新冠疫情發生後的首場大選,也是首相岸田文雄10月4日上台執政以來第一場大選,被視為選民對安倍、菅義偉兩屆政府持續近九年的「自民黨獨大」政治的滿意度測試。共同社的出口民調顯示,自民黨的議席數將較選前的276席大幅減少,但與公明黨合計的執政聯盟議席數將獲得半數以上議席,繼續維持執政地位。 日本全國約46,000個票站於31日早上開放,至當晚8時關閉。除了當天投票,選民還可利用「期日前投票」制度,提前投票。從本月20日至30日,已有逾1,662萬人利用此制度投票,比上屆四年前的眾議院大選多出約98萬人,是歷來最多。因應新冠疫情,票站都進行了消毒。但全國投票率依舊不高,截至31日下午5時,投票率都未能超過30%。 此次選舉有朝野九個黨參與,執政自民黨選前在眾議院有276席,聯合執政的公明黨29席,合計為305 席。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立民)選前是109席,共產黨12席、日本維新會11席、國民民主黨八席、令和新選組一席、社民黨一席、N黨一席、無黨派12席。選前不少民調認為,自民黨連同盟友公明黨有望再次執政,但取得的議席預計少於現時的276 席。 NHK出口民調:岸田內閣支持率61% 投票結束後,日本放送協會(NHK)根據投票站出口調查結果報道,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獲得的議席數已經肯定超過半數233席,從而將繼續執政;61%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首相岸田文雄內閣、39%受訪者表示不支持。共同社的出口民調則指,自民黨的議席數將較選前的276個大幅減少,與公明黨合計的執政聯盟議席數或許可以超過233個。 各黨首助選里程累計可繞地球兩圈 10月14日,岸田就任首相僅十天,便解散了眾議院。輿論普遍認為,岸田文雄剛上台就宣布舉行大選,是希望藉助日本疫情趨緩的現狀,和選民對新首相還有「新鮮感」時,拉一些「印象票」。 此外,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在2014年及2017年,以「短期決戰」的方式贏得眾議院大選,讓岸田希望能夠複製安倍的成功經驗。 近段時間,朝野九個政黨圍繞各項政策展開激烈角逐,各黨黨首紛紛走上街頭,發表演講。其中在多達70個選區中,自民黨與反對派爭持激烈。自民黨幹部還發布了題為「形勢緊迫」的通知,要求為獲得選票竭盡全力,安倍晉三也積極「下場」為執政黨拉票,並大打危機牌。他特別指出,如果在野的立憲民主黨取得執政權,「無疑將造成日美同盟信賴關係的喪失」。岸田亦提出多項競選承諾,如在他的「新資本主義」下帶領日本擺脫新冠肺炎影響實現增長,並與中產分享經濟成果,亦承諾做好防範下一波疫情準備,如增加醫院病床等,希望取得更多選民支持。以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等為核心的在野黨,則加強了面向這場政治決戰的對決姿態。日本共產黨表示,「將盡全力實現政權更迭」,立憲民主黨稱,將力爭該黨所有候選人當選。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除了令和新選組與「以違反律師法72條與NHK進行訴訟黨」兩黨未公布黨主席助選里程外,其餘七個政黨主席助選里程總計約85,000公里,可以繞地球兩圈。助選里程最長的是國民民主黨代表(黨主席)玉木雄一郎,約15,307公里;身兼首相及自民黨總裁(黨主席)的岸田則以14,920公里排名第二。

01/11/2021
21771

G20領袖達共識

將跨國企業最低稅率定為15%

10月30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意大利羅馬舉行,與會領袖均表態支持簽訂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為15%的協定,最快2023年推行,堵塞跨國企業避稅的漏洞。 出席會議的美國財長耶倫表示,G20與會領袖都支持,由經合組織倡議的新國際稅收規則協議,包括向全球跨國企業徵收最低的15%,最快2023年推行。她形容協議具歷史性,將結束各國為了競爭,而低企業稅率的惡循環。經合組織秘書長科爾曼表示,美國拜登政府致力推動協議改變了遊戲規則,令國際稅務環境變得更加公平,在經合組織推動下,已有136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承諾,將更公平地向跨國企業徵稅。 美國獲利或是中國15倍 惟《華爾街日報》分析指,該協定對於「避稅天堂」的打擊是毋庸置疑,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中的獲益也天差地別,美國等富裕國家將成為「最大贏家」,料該協定能為美國帶來每年近600億元(美元,下同)的額外收入,將是中國的15 倍。 據研究機構歐盟稅務觀察站分析,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實施後可能為參與國帶來總值2,139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其中大部分流向富國,其中包括美國的591億美元和歐盟成員國738億美元;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印度,將分別獲得39億美元(僅為美國的15分之一)和4.6億美元;另外,由於協議可能排除銀行、石油和保險等行業,再加上中國本身稅制,因此全球最低企業稅協定對中國企業的影響並不大。

01/11/2021
2853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