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登場

誰能統領「後默克爾時代」?

四年一度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當地時間26日拉開帷幕,執政16年的總理默克爾不再尋求連任後將告別政壇,令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正式踏入「後默克爾時代」。選前最新民調顯示,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和默克爾所屬的保守派執政聯盟「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簡稱聯盟黨)的支持率不相上下,但都無法取得多數議席,預料「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還是由不同政黨結盟聯合執政。 本屆大選投票從26日早上8時開始,至當晚6時結束,近6,000萬德國人有資格投票,他們獲發的選票由第一票和第二票兩部分組成——第一票,選民投給所在選區候選人,得票最多者將以「直選議員」身份獲得議席;第二票,選民投給參與選舉的政黨,各政黨第二票的全國得票率,將決定該黨獲得的議席總數。目前,聯邦議院法定設有598個議席。第一票產生299個選區直選議席,原則上確保每個地區在聯邦議院都有代表。第二票產生各政黨比例議席,將決定聯邦議院內的政黨力量分配,以及誰能上台執政。 媒體認為,即使26日晚投票結束後,出現明顯贏家,得票率居前的政黨會商討組建執政聯盟的可能性,並談判總理人選、內閣人事安排、政策走向等議題,因此從選舉結束到新政府成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此外,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選舉郵寄投票增加,最終統計結果或將在幾周後出爐。 料無政黨得票逾30% 外媒指出,這是近年來最重要但也最複雜的一次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由於默克爾的卸任,誰能接替默克爾繼續主政德國,成為當前一大懸念。 目前德國三個主要大黨的總理候選人,分別是聯盟黨的拉舍特、社民黨的肖爾茨和綠黨的貝爾伯克。自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德國國內輿情一直有利於聯盟黨,其民調支持率曾逼近40%,社民黨的支持率則始終處於15%上下,曾被認為只是「陪跑」角色。隨後,綠黨一度異軍突起,短暫反超聯盟黨;在大選前一個月左右,選情再度出現較大反轉,由於拉舍特在水災視察現場被媒體捕捉到大笑的照片,致使聯盟黨民調支持率甚至一度跌破20%,社民黨則意外脫穎而出,可能在大選中贏得最多議席。 不過,9月23日最新公布的德國電視二台民調顯示,聯盟黨支持率升至23%,社民黨保持25%不變,差距已在誤差範圍內。綠黨緊隨其後,支持率為16.5%。民調估計,今次大選無一政黨得票會超過30%,將是1949 年以來勝出政黨得票最低。 默克爾:拉舍特必須當總理 分析人士認為,德國總理人選很可能在肖爾茨與拉舍特之間產生,其中拉舍特更被指有可能會帶領聯盟黨收穫有史以來最差的選舉成績。選情告急之際,默克爾只好親自出馬,於選舉前夕出席了在家鄉北威州亞琛舉行的競選集會,為拉舍特拉票。 默克爾形容,拉舍特是「造橋者」,可以為各方參與及溝通鋪路,「為了讓德國保持穩定,拉舍特必須成為總理。」拉舍特也說,只有投票給聯盟黨,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增長。 而三名候選人中,最能激勵選民的則是肖爾茨。作為德國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他比拉舍特更容易被視為連續性候選人。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即便他獲勝,也很可能需要其他兩個政黨的支持才能組成聯盟。

27/09/2021
30992

潛艇風波後美法總統首通話

承諾重建互信10月底會面

法國政府在本月15日與美國及英國宣布組成「AUKUS 」三國同盟後,隨即撕毀與法國早前簽訂的12艘常規潛艇訂單,轉購美國八艘核潛艇,法國怒批此舉損害友邦互信,並召回駐美國及澳洲大使抗議。在這場外交危機發酵數日後,美國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三(22日)通電話,致力恢復互信。雙方同意在10月底在歐洲會面商討局勢,法國駐美大使亦將於下周返回華盛頓。 拜登與馬克龍通電話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指馬克龍應拜登要求通電話,對話中拜登重申了法國和歐洲參與印度- 太平洋地區戰略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歐洲盟國在防務上更強大、更高效的必要性,不僅能促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也對北約起到互補的作用。 聲明指出,拜登和馬克龍決定展開深入磋商,創造保障互信的條件,並為此提出具體措施以達致共同目標,兩國總統並將在10 月底於歐洲會面。雙方同意在盟友之間就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戰略利益問題進行公開磋商,並認同此舉將有利於局勢的發展。 在雙方關係出現緩解的背景下,馬克龍決定,此前被召回的法國駐美大使將於下周返回華盛頓,然後其將開始與美國高級官員進行密集的工作。 馬克龍拒接莫里森電話 白宮形容,拜登與馬克龍通電話約30 分鐘,期間氣氛友好,又指拜登希望今次通話成為美法關係恢復正常的契機。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3 日將與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在聯合國大會的場邊進行雙邊會談。 不過,馬克龍對澳洲政府仍餘怒未消。在美法總統通話當天,正訪問美國的澳洲總理莫里森承認,自己試過致電馬克龍,但馬克龍不接他的電話,形容時機未到,澳洲會耐心等待,期待再次與法國這位老朋友合作。 與此同時,身在華盛頓的英國首相約翰遜22日表示,自己已促請馬克龍平息對AUKUS的憤怒,約翰遜形容「一些最親密的朋友是時候控制一下情緒」,並強調英美澳成立AUKUS 並非試圖把任何人擠出局外,也不是針對中國。不過,有指約翰遜的言論或進一步刺激法國,外媒引述消息指,法國即時減少與英國的外交接觸。

24/09/2021
3639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