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7日起為兩歲以上孩童接種新冠疫苗,今次開打的是未獲世界衞生組織認可的本土生產疫苗「阿布達拉」(Abdala)和「主權」(Soberana),採用的是重組蛋白技術,令古巴成為全球首個為兩歲以上孩童接種新冠疫苗的國家。 據法新社報道,古巴學校因疫情在今年1月關閉,由於大多數古巴家庭沒有網絡,實行網上教學有困難,當局宣布各校將在10月和11月逐步重啟,但必須在所有學童都接種後才重新開放。 (美聯社圖片)
西非國家幾內亞發生軍事政變後一日,被軍方帶走的總統孔戴仍然下落不明。政變領袖、特種部隊負責人杜姆布亞(中)6日召集孔戴政府的各部長和機構首長開會後發表講話,表示將組建民族團結政府,負責過渡階段工作。在政府過渡時期,部長級政府官員不能離境,要立即交出護照及汽車。 杜姆布亞同時承諾,外國投資者在幾內亞的投資將不會受到影響,軍政府已要求當地礦產公司繼續生產,並取消礦區宵禁,海路邊境已經開放,以確保礦產出口。(美聯社圖片)
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周一(6 日)宣布已攻陷反抗軍最後據點潘傑希爾省,打贏了潘傑希爾山谷的關鍵之戰。據傳反抗軍領袖小馬蘇德和阿富汗前副總統沙雷,已經逃亡到鄰國塔吉克斯坦。在掌控阿富汗後,塔利班證實新政府籌備工作完成,據報已邀請中國、俄羅斯等六國出席新政府成立儀式。俄方表示會有條件接受邀請中方則拒絕證實是否已受邀。 塔利班發言人穆塔基7日發布聲明,阿富汗新政府組成宣布成立的籌備工作已完成。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引述一名塔利班消息人士透露,塔利班已向中國、俄羅斯、土耳其、卡塔爾、伊朗、巴基斯坦發出邀請,出席阿富汗新政府的成立儀式。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6日確認收到塔利班的邀請,表示若阿富汗新政府是具有包容性的,俄方會接受邀請出席儀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表示「目前未有可以提供的消息」,重申中方始終尊重阿富汗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支持阿富汗人民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塔利班宣告打贏潘傑希爾之戰 此前,塔利班另一發言人穆賈希德6日表示,新政府將具包容性,會邀請前政府的軍事人員加入安全部門,強調塔利班希望與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希望與中國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又說會參與「一帶一路」項目。他同時宣布,在東北部潘傑希爾省與反抗軍的戰鬥已取得勝利,完全控制當地,戰爭已結束。 潘傑希爾省多地有山谷包圍,是易守難攻之地。在1980年代,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蘇軍始終無法攻陷此地;1990年代塔利班第一次執政時,同樣沒法控制該省。塔利班8月15日進入首都喀布爾後,潘傑希爾省成為對抗塔利班的最後據點,阿富汗民族英雄老馬蘇德之子小馬蘇德及阿富汗前副總統沙雷等派系組成反塔利班勢力「全國抵抗陣線」(NRF),與塔利班連日激戰。這次塔利班成功取下此地,意義重大。 傳反抗軍領袖逃至塔吉克斯坦 不過,小馬蘇德6日發布一段錄音,否認相關消息,稱與塔利班作戰的抵抗力量是「不可戰勝的」,他會戰鬥到「最後一滴血」,又呼籲全民起義推翻塔利班。不過,有消息指他和沙雷已經逃亡到鄰國塔吉克斯坦。從目前狀況看來,塔利班宣稱佔領潘傑希爾省的消息較為接近事實。 印度多家傳媒同日報道亦稱,巴基斯坦協助塔利班進攻潘傑希爾山谷,包括動用無人機轟炸,最終致使反塔利班勢力失守。而小馬蘇德在錄音中也確認了巴基斯坦空軍發動空襲,協助了塔利班的進攻。
西非國家幾內亞政局周日(5 日)陷入動蕩,特種部隊發動政變,宣布扣留總統孔戴、解散政府及暫停實施憲法,並實施「無限期宵禁」。政變發生後,聯合國、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國際組織、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相繼譴責武力政變,要求立即釋放孔戴。不過,當地民眾卻蜂擁上街歡呼,慶祝總統下台。至本文截稿,這場政變尚未傳出死傷報告。路透社此前一度報道稱,事件造成兩人受傷。 綜合路透社和新華社報道,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5日上午槍聲大作,當地居民稱,槍聲出現在總統府、國防部所在的卡盧姆區,持續約20分鐘,同時街道上有許多士兵和軍車在巡邏,這些士兵告訴居民,「待在家裡別出門」。同日下午,幾內亞政府在社交媒體發布公告稱,特種部隊成員在總統府附近發動襲擊,造成民眾恐慌,總統衛隊和政府軍等多方力量聯合擊退了「叛亂分子」,呼籲民眾保持冷靜。 然而, 幾內亞特種部隊上校杜姆布亞(Mamady Doumbouya)差不多同一時間到國營電視台宣讀聲明,稱其部隊已掌握國家政權並扣押總統孔戴(Alpha Conde),即時取消憲法及解散政府,關閉陸地邊界一周,並宣布成立「國家聯合發展委員會」(CNRD),「以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他表示,發動政變是基於國家利益,亦是軍人的責任,又形容國家發展嚴重落後,民眾是時候醒覺。杜姆布亞同時不點名提到被拘留的總統孔戴,指不能只由一個人處理國家事務,必須將權力交還給民眾。 杜姆布亞隨後宣布全國實施宵禁,「直到另行通知為止」,並撤換多名地方首長,又下令前政府、各部門首長等官員6日上午到國會出席會議,「拒絕出席一律視為造反」。法新社稱,外界對杜姆布亞知之甚少,有消息稱杜姆布亞此前曾在法國外籍兵團服役。 至於83歲孔戴的下落,社交媒體上流傳影片,顯示他身穿皺巴巴的襯衫和牛仔褲,赤腳斜坐在沙發上,身邊有士兵看守。當有士兵問孔戴是否受到虐待時,孔戴拒絕回答。 孔戴的一名顧問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證實,該國發生了一場政變,孔戴在政變中遭到拘捕。特種部隊則指孔戴沒有受傷,現時情況安全。 國際社會譴責政變 籲軍方放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5日強烈譴責任何通過武力接管政府的行為,呼籲立即釋放孔戴。非盟輪值主席國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和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發表共同聲明,譴責任何以武力奪取政權的行為,呼籲立即釋放孔戴。聲明同時呼籲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緊急開會研究幾內亞形勢,並採取適當措施。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亦譴責幾內亞發生的「政變圖謀」,表示將採取制裁措施以期「恢復幾內亞憲法秩序」,並要求幾內亞叛亂軍人保障孔戴人身安全,並無條件釋放孔戴和其他在押人員。 中國、俄羅斯6日呼籲幾內亞軍方立即釋放孔戴,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透過對話協商解決相關問題,維護幾內亞國內和平與穩定。美國亦譴責事件,指政變會影響幾內亞和平、穩定及繁榮。 民眾樂見政變上街狂歡慶祝 然而,在幾內亞國內,科納克里不少年輕民眾蜂擁上街,慶祝孔戴被推翻,其間有士兵乘坐軍車駛過,有民眾向他們歡呼。 據報道,幾內亞自1958年從法國獨立後,曾兩度發生政變,最近一次是2008年,孔戴則在2010年就任總統,當時因擁抱民主而深受民眾愛戴,但孔戴去年修憲,廢除總統只可連任一次限制,並成功當選,展開第三個總統任期,觸發反對派大規模示威後,他開始擴大打壓反對聲浪。但亦有消息指,幾內亞政府計劃削減軍人薪酬是政變的導火線之一。 據悉,西非雖然擁有豐富礦產和水利資源,但長期飽受政治不穩定困擾,工業基礎薄弱,糧食無法自給,是全球最窮國家之一。在新冠疫情尚未平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西非國家就業狀況惡化、民生補貼削減,均成為政局不穩定誘因。
阿富汗塔利班宣稱已經全面奪取首都喀布爾以北的潘傑希爾省。若消息屬實,相當於阿富汗所有省份都落入塔利班手中。但反塔利班的「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則稱,他們仍然身處所有戰略位置,並繼續戰鬥。 塔利班近日和「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在潘傑希爾省激烈交戰,以奪取「最後一省」。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6日宣稱,塔利班已經奪取潘傑希爾省最後一個據點,完全控制潘傑希爾。路透社提到,社交媒體上照片顯示,塔利班成員站在潘傑希爾省省長官邸的大門前。美聯社引述目擊者表示,數千名塔利班武裝人員一夜間佔領潘傑希爾的八個地區。 但「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發言人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塔利班未攻取潘傑希爾,他拒絕承認塔利班的說法;該組織亦在社交專頁表示,抵抗塔利班及塔利班盟友的戰鬥會繼續,直至自由與公義得到彰顯。 塔利班在8月15日已控制潘傑希爾以外的所有省份,有報道指塔利班打算在攻下潘傑希爾及控制全國之後,才宣布完成組建看守政府。 塔利班聲稱,已經完全控制潘傑希爾省,但消息未經反抗軍證實。(互聯網圖片)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富爾雄港對出的墨西哥灣水域,在颶風「艾達」吹襲後出現大片油污,據美聯社6日報道,潛水隊伍在現場確定油污來自海底破裂的油管。經評估及聲納探測後,認為是一條直徑約30厘米長的海底油管破裂漏出油污,油管從海床的溝渠移位。沿岸地區和生態環境未受影響。 在當地擁有海底油管的石油生產商塔洛斯能源公司指,上周三發現油污,至今範圍減少,但就指破損的油管不屬於該公司。目前塔洛斯在負責清理工作,並指正與美國海岸警衛隊以及其他州的聯邦機構合作,以確定破裂管道的擁有者。(美聯社圖片)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日,一名利比亞政府官員表示,利比亞已經釋放了該國前領導人卡扎菲的第三子薩阿迪·卡扎菲。薩阿迪目前已經飛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消息人士稱,薩阿迪的獲釋是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總理德貝巴與部落高級成員等人談判的結果,薩阿迪獲釋後,立即乘飛機前往伊斯坦布爾。2011年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後,薩阿迪逃往尼日爾,但於2014年被引渡到利比亞,此後一直被關押在的黎波里。2018年,利比亞司法部表示,薩阿迪涉嫌「謀殺、欺騙、威脅、奴役和誹謗前球員巴希爾·拉亞尼」的罪名不成立。(美聯社圖片)
日本首相、現任自民黨總裁(黨主席)菅義偉表態不再爭取連任後,有意角逐人選紛紛浮上枱面,打破原本最有可能的鼎立態勢。 據日媒披露,菅義偉對周邊人士表示,有意支持行政改革大臣兼新冠疫苗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在黨內有廣泛影響力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則力挺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預料相關人選下周將有所行動,令整體選情逐漸明朗。 日本執政自民黨總裁選舉預計於本月17日公告、29日投開票,由於自民黨在國會佔多數,黨魁即為日本首相。菅義偉3日已宣布不參加尋求連任自民黨總裁,將於9月底卸下首相職務。接任呼聲很高的前防衛大臣石破茂隨即表態,如果環境和條件適合,他準備好當首相。目前看來,自民黨總裁選舉將以表態參選的前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有意參選的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以及石破茂三人為主軸展開。 綜合日本新聞網(NNN)、《讀賣新聞》 報道,河野表態有意接棒問鼎大位時,據稱菅義偉向周遭人士表示,他支持河野成為新總裁與首相。現年72 歲的菅義偉和58 歲的河野,選區都在神奈川縣,兩人都認為日本官僚文化問題嚴重,菅義偉曾借河野革新作風,克服疫苗等方面繁文縟節。 歷任外務大臣與防衛大臣等內閣要職的河野,隸屬自民黨內主要派系麻生派,他在去年安倍請辭之際就有意爭取成為黨魁,但遭派系領導人、副首相麻生太郎勸退,不過麻生這次跟身旁人士說,自民黨目前情勢嚴峻,多人參選進行政策辯論會比較好,表達出同意河野參選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河野在年輕選民間頗具人氣,其Twitter 追蹤人數多達230 萬,這在日本政界實屬罕見。此外,河野已致電其他派系議員尋求支持,據稱獲得其他派閥與跨黨派年輕議員的支持。 高市獲安倍支持確定出戰分析家指出,由於目前表態參選者中並無明顯強棒,一年前以健康為由交棒給菅義偉、在自民黨最大派閥細田派內具一定影響力的安倍晉三的立場,格外令人關注。日本TBS電視台指出,安倍一直力挺菅義偉連任自民黨黨魁,但由於菅義偉已決定不競選連任,安倍已確定轉為支持鷹派的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為她在黨內爭取支持增添助力。據日本放送協會昨(5)日報道,高市已確保取得20 名黨內國會議員推薦,達到參選門檻,確定參與本月底舉行的黨總裁選舉. 據悉,60 歲的高市早苗曾屬細田派,如今則不屬於任何派系,但向來被視為是「安倍子弟兵」——她在安倍任首相期間,曾任自民黨政調會長及總務大臣等要職,與安倍政治理念十分相近,兩人都認為修改日本和平憲法是優先要務。 高市曾說,如果當選首相,她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安倍支持高市,應該是著眼之後的眾議院改選,希望維繫保守派人士。 另外,很早表態參選的岸田文雄,提出擴大PCR 檢測、更積極追蹤接觸史、建立公衛危機管理機構並推數字疫苗接種證明,這都是菅義偉未能成功之處。64 歲的岸田近日曾針日本執政自民黨總裁選舉預計於本月17日公告、29日投開票,由於自民黨在國會佔多數,黨魁即為日本首相。菅義偉3日已宣布不參加尋求連任自民黨總裁,將於9月底卸下首相職務。接任呼聲很高的前防衛大臣石破茂隨即表態,如果環境和條件適合,他準備好當首相。目前看來,自民黨總裁選舉將以表態參選的前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有意參選的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以及石破茂三人為主軸展開。 日本共同社昨(5)日發布最新民調顯示,56.7%受訪者認為首相菅義偉將卸任是理所當然;至於最適合擔任新任首相的人選,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以31.9%居冠,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排名三甲不入。 共同社於4、5日實施全國緊急電話民調,共取得固定電話538人及手機533人的有效回答。被問到誰最適合擔任新任首相,31.9%受訪者選擇河野、26.6%受訪者認為是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支持自民黨前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的人也有。此外,菅義偉表明將卸任,不尋求連任。有56.7%的受訪者認為,菅義偉卸任「理所應當」,但也有35.3的受訪者任為他「不應卸任」。 對菅義偉不擅與民眾溝通政策的缺點發表評論說:「許多民眾認為政府沒有好好解釋抗疫政策,而且對疫情太樂觀,我會嚴謹解釋政策,說明決策過程和政策必要性,好讓民眾了解配合。」
日本共同社昨(5)日發布最新民調顯示,56.7%受訪者認為首相菅義偉將卸任是理所當然;至於最適合擔任新任首相的人選,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以31.9%居冠,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排名三甲不入。 共同社於4、5日實施全國緊急電話民調,共取得固定電話538人及手機533人的有效回答。被問到誰最適合擔任新任首相,31.9%受訪者選擇河野、26.6%受訪者認為是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支持自民黨前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的人也有。此外,菅義偉表明將卸任,不尋求連任。有56.7%的受訪者認為,菅義偉卸任「理所應當」,但也有35.3的受訪者任為他「不應卸任」 日本共同社最新民調顯示,56.7% 受訪者認為首相菅義偉將卸任是理所當然。 (美聯社圖片)
據日媒報道,為了打擊醉酒駕駛,日本政府正研究強制曾違反醉駕的駕駛者安裝「酒精鎖」——如果該裝置從司機的呼氣中檢測出超過規定值的酒精,汽車引擎就無法啟動。 眾所周知,酒精會減弱駕駛者的協調能力和反應力,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在今年6月,日本千葉縣八街市一位貨車司機因為醉酒駕駛導致兩死三重傷,千葉縣警方事後檢討時表示,單靠嚴懲打擊無法消除醉駕的情況,促請將「酒精鎖」普及化,日本政府正進行有關研究。 據悉,「酒精鎖」與警察要求駕駛者進行酒精呼氣測試的儀器是沿用同一原理,駕駛者開車前須先對「酒精鎖」吹氣,「酒精鎖」就會對酒精濃度進行分析,唯一分別是「酒精鎖」連接引擎開關,如果駕駛者酒精含量超標,汽車就會上鎖無法開動。 日本國土交通省表示,參考了海外做法,認為只要求曾違反規則的駕駛者使用「酒精鎖」是較現實的做法,未必會強制所有車輛安裝。 「酒精鎖」與警察要求駕駛者進行酒精呼氣測試的儀器是沿用同一原理。(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