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外長王毅28日在天津會見了以阿富汗塔利班九人訪問團,討論阿富汗和平進程及安保議題。 王毅表示,美國和北約從阿富汗倉促撤軍,標誌美國對阿富汗政策的失敗,塔利班是阿富汗舉足輕重的軍事和政治力量,希望阿塔確立和平目標,樹立正面形象,奉行包容政策,強調中國始終尊重阿富汗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堅持不干涉阿富汗內政,奉行友好政策。他又說,東伊運是被聯合國安理會列名的國際恐怖組織,對中國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構成直接威脅,打擊東伊運是國際社會共同責任,希望塔利班同一切恐怖組織徹底劃清界限。 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爾則表示,中國一直是阿富汗人民值得信賴的好朋友,塔利班對爭取和實現和平抱有充分誠意,決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富汗領土做危害中國的事情,希望中方更多參與和平重建進程。 王毅會見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爾。 (新華社圖片)
正當突尼斯選手在日本東京奧運會上斬獲佳績的同時,他們的家鄉正在發生激烈的反政府示威。作為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開花結果的北非國家,突尼斯的民主不斷被外界檢視,而維持至今的民選體制也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考驗。 因為不滿政府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突尼斯在當地時間25日爆發大規模暴力示威,總統賽義德(Kais Saied)決定開除總理邁希希(Hichem Mechichi),並暫停議會運作,反對黨領袖批評,賽義德正在發動一場反革命與違憲的「政變」,突尼斯的民主危機已經爆發。 差不多11年前的2010年12月17日, 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濟德(Sidi Bouzid),26 歲的蔬果小販布瓦吉吉(),被警察以非法設攤為由沒收了他的推車及推車上的水果,憤怒的布瓦吉吉決定自焚抗議,雖然很快被送醫救治,但因傷勢過重,布瓦吉吉在2011 年1 月4 日過世。 但事情才正要開始,布瓦吉吉的死,引起全國範圍的注意,人民早已受不了經濟蕭條與獨裁貪腐,於是開始一個個走上街頭,在全國掀起大規模示威,要求掌權23 年的獨裁者班阿里下台。 布瓦吉吉的死如同燎原的星火,不僅點燃了突尼斯,也點燃了阿拉伯世界,從2011年初開始,班阿里被迫下台流亡,隨後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巴林等國,都受到這一波示威浪潮衝擊,造成至少六個國家政權被推翻,包括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也門的薩利赫、阿爾及利亞的布特弗利卡與蘇丹的巴希爾。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將這股浪潮稱為「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的遺產 不過,除了突尼斯順利過渡到民選政府之外,其他被捲入「阿拉伯之春」的國家,均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敘利亞、利比亞陷入長期戰亂,埃及民選總統穆爾西被推翻、也門被胡塞武裝把持。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於2016年發表報告,指「阿拉伯之春」自2011年起,為相關地區帶來高達6,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在一連串負面影響之中,只剩下突尼斯的和平穩定能為「阿拉伯之春」十周年的歷史評價正名。 合法的「政變」?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將這最後一點貢獻抹去。突尼斯民眾25日發起大規模示威,抗議執政的總理邁希希及其所屬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黨。總統賽義德宣布解散政府,撤換總理邁希希,並暫停國會運作。賽義德表示,將會在新總理的協助下共同執政,並將凍結國會30天。賽義德引用《憲法》宣稱,弱國會處於「迫在眉梢的危險,總統有權凍結國會。」反對黨領袖甘努奇痛批,賽義德的行為就是「政變」。雙方的支持者則在國會外互相叫罵對峙,情勢極度混亂。 過去一年多以來,突尼斯飽受疫情與經濟衰退雙重危機的打擊,至今已有18,000人染疫身亡,經濟危機帶來的財政緊縮導致政府在防疫與紓困上捉襟見肘。 事實上,總統、總理與國會三方已經僵持數月之久,外界認為,賽義德的行動已經獲得軍隊支持。當地時間26日,突尼斯警方衝進電視台大樓並驅散所有員工,國會大樓外則被軍隊包圍。 有民眾表示,「這些傻瓜正在慶祝新的獨裁者誕生。」 十年換了九個政府 63歲的賽義德本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法學教授,此前從未涉足政壇,作為政壇局外人的他,提出不少反建制的政見,獲得年輕人支持。他在2019年10月以超過72%的得票率擊敗對手勝選。在就職演說中,他誓言團結突尼斯全國人民,保證所有法律的實施,同時將盡最大努力保護婦女權益,並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賽義德政府是突尼斯民主化以後第九個政府,失業問題與基礎建設的落後導致國家社會問題不斷,政治的不穩定也讓經濟缺乏穩定發的基礎,導致突尼斯在疫情面前格外脆弱。 不過,這不是突尼斯第一次面對挑戰。2013年,突尼斯商議新憲法遭遇瓶頸,兩名左派領袖遭遇殺手暗殺,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不安,內戰的危機一觸即發。所幸最終透過全國對話四方組織,讓各政治領袖重拾協商成果,終於成功催生新憲法,創造更堅實的民主體制。全國對話四方組織也獲得2015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躲過暗殺與內戰的突尼斯,現在要闖新冠肺炎這一關。
法新社報道,世界銀行(World Bank)昨天宣布成立一個新的金援機制,將使發展中國家與窮國在拿到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的疫苗後,能再加購更多疫苗並可選廠牌。這項新機制可使貧窮國家拿到COVAX補助的疫苗後,額外再購買更多疫苗。 據報道,新機制以現有的COVAX分擔協議為基礎,目標提供4.3億劑疫苗,在今年底至明年中送往92個貧窮的國家。計劃還讓有關國家能夠自行選擇想要的疫苗。 世銀總裁David Malpass說:「疫苗取得仍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單一挑戰。新機制將確保新供應源,讓這些國家加速採購。同時確保疫苗供應、價格以及運送時程的透明度。」根據法新社統計,全球216個國家或地區已施打近39億劑新冠疫苗。在世銀定義的高收入國家中,平均每100人已接種95.4劑疫苗;然而收入最低的29個國家,平均每100人僅施打1.5 劑。 目前COVAX已向136個參與計劃的國家和地區提供1.38億劑新冠疫苗,但遠遠低於原訂今年下半交付20億劑的目標。 新冠疫苗分配問題是全球能否抗疫成功的關鍵。 (美聯社圖片)
韓國總統府青瓦台昨日公布,韓朝雙方決定自首爾時間昨日上午10時起,恢復此前被中斷的南北通信聯絡線路。 韓聯社報道,青瓦台國民溝通首席秘書朴洙賢當日對媒體表示,今年4月以來,韓朝領導人多次以交換書信的形式就改善南北關係進行溝通,雙方同意首先恢復此前被中斷的南北通信聯絡線路。此外,韓朝領導人還就早日恢復南北間互信,推動南北關係發展達成一致意見。 朴洙賢表示,韓國方面期待此次南北通信聯絡線路的恢復將對改善和發展韓朝關係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韓聯社稱,這是韓朝間通信聯絡線路自去年6月9日因關係惡化被朝方切斷後,雙方時隔13個月重啟通信聯絡線路。韓聯社分析認為,通信聯絡線路的重啟有望為雙方正式恢復對話、改善關係提供契機。韓朝下一步將以何種方式繼續溝通和互動將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朝鮮中央通訊社則表示,全民族盼望處於挫折和停滯狀態的朝韓關係早日恢復。通信聯絡線路的恢復將為改善和發展朝韓關係起到積極作用。
英特爾公司當地時間周一(26 日)表示,其工廠將開始生產高通公司的晶片,並公布了一份擴大新代工業務的路線圖,要在2025年追趕上對手台積電和三星電子。 英特爾稱,公司將使用日後推出的20A製程工藝來生產高通晶片,但沒有披露它將生產高通的哪款產品以及首批晶片的推出時間。 英特爾CEO 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在宣布這一消息的活動中表示,與高通的交易涉及一個「主要的移動平台」,並將以「深入的戰略方式」進行。 英特爾20A工藝定於2024年發布,它將推出新的晶體管架構RibbonFET。除高通外,亞馬遜雲計算服務AWS也將與英特爾代工服務合作,使用英特爾的封裝解決方案,但英特爾並不直接為亞馬遜生產晶片。 英特爾還表示,公司預期將在2025年重新奪回晶片製造領先優勢,並公布了未來四年將要推出的五個製程工藝發展階段,包括10納米、7納米、4納米、3納米以及20A。 英特爾CEO蓋爾辛格稱,與高通的戰略合作將以「深入的戰略方式」進行。 (美聯社圖片)
於今年5月從英國出發的「伊利沙伯女王號」(HMS)航母打擊群證實已經進入南海海域,這是英國海軍多年來派出的最強艦隊,被英國政府視為「英國走向全球」的象徵,也是結束英國海軍過往「退縮時代」的證明。 「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打擊群計劃9月在日本靠港,其中航母將進駐美軍日本橫須賀基地,期間將通過南海,執行所謂「航行自由」任務。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早前表示,中方希望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穩定、促進發展合作的意願,不要採取使局勢複雜化的舉動。 於2017年12月正式服役的「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是第一艘伊利沙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也是英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艦隻,母港為樸茨茅斯海軍基地。 「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打擊群於今年5月22日出海,展開為期七個月的全球航行,艦隊包括兩艘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兩艘驅逐艦、兩艘補給艦和一艘潛艇,同時還有一艘美國軍驅逐艦及荷蘭護衛艦隨行。艦隊計劃穿越地中海、印度洋前往太平洋,總行程48,000公里,航程中包含多項任務,會前往40多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與新加坡,並會駛過南海,執行所謂「航行自由」任務。 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報道,「伊利沙伯女王號」首先進入地中海,F-35戰機從艦上起飛隊伊拉克實施空襲任務,達成「伊利沙伯女王號」首次作戰任務。7月12日,「伊利沙伯女王號」與美國航母列根號在印度洋完成大規模軍事演習。 完成航母作戰處女秀 至上周三至周五(23日),打擊群與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北部孟加拉灣舉行演習,為今年秋季重返印度洋演習打好基礎;預料之後通過南海進入西太平洋,下月在菲律賓海與美國、澳洲、法國、日本、紐西蘭及韓國展開聯合演習。 穿越馬六甲海峽駛入南海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平台周日在Twitter發文,衞星顯示在當日上午11時57分,於馬六甲海峽捕獲「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的影像,並與其打擊群正往南海駛近,預計目前已經進入南海。 日本靠港 停泊四地 日本共同社早前報道,「伊利沙伯女王號」將於9月抵達日本停靠,艦隊將分散日本四地,「 伊利沙伯女王號」將進入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其他船艦可能在舞鶴基地(京都府舞鶴市)、吳基地(廣島縣吳市)、美國海軍佐世保基地(長崎縣佐世保市)靠港。 將派兩艘軍艦長期部署亞洲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上周表示,英國今年還將派出兩艘軍艦,在這一地區長期部署。今後還打算在印太地區部署「濱海快速反應部隊」,隸屬於英國海軍陸戰隊,負責執行撤僑、反恐等任務。消息指,英海軍長期部署的船艦英是較小噸位的巡邏艦。
突尼斯總統賽義德25日宣布,根據憲法相關條款,他決定解除總理邁希希的職務,並暫停議會活動。 賽義德25日晚與軍隊和安全機構負責人舉行緊急會議,並宣布一系列緊急措施,包括解除總理職務、由總統暫時領導政府直至任命新總理、暫停議會活動、取消所有議員的豁免權。賽義德在會上表示,突尼斯目前面臨嚴峻形勢,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他根據憲法相關條款採取了這些緊急措施。 突尼斯主要城市25日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政府抗疫不力,缺乏有效措施提振經濟並解決失業問題。示威者要求解散政府和議會,並在部分地區與警察發生衝突,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拘捕多人。 突尼斯推翻獨裁政權已十年,但政局長期動盪。賽義德2019年執政以來,便與邁希希及國會議長蓋努希不和,加上新冠疫情嚴重打擊經濟,加深政治矛盾,早前邁希希便以抗疫不力,將與賽義德友好的衞生部長撤職。當地確診病例近57萬宗,18,000多人染疫死亡。 突尼斯主要城市25日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政府抗疫不力。(美聯社圖片)
日本新冠疫苗接種證明「疫苗護照」昨(26)日開始在全國市區町村受理申請,憑此證明入境部分國家可以免除隔離。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共同社等傳媒報道,「疫苗護照」上載有姓名、國籍、疫苗接種日期等資訊;可申請對象為持有護照的民眾,今天起可至市區町村申請書面證明。持有「疫苗護照」入境部分國家可免除隔離等防疫措施,目前有意大利、澳洲、土耳其、保加利亞與波蘭等五國適用。 日本政府還在與其他國家協商,盼未來能擴大持「疫苗護照」入境免隔離的國家,將視與各國協商狀況,陸續公布在外務省官網。 報道指,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向政府提議,國內也在放寬活動入場限制、餐飲店折扣等方面活用「疫苗護照」 ,但有意見擔憂會對地方政府造成過重負擔,或引起對未接種人群的不當歧視。 日本民眾持「疫苗護照」入境義意大利等五國可以不用隔離。 (美聯社圖片)
英國倫敦25日下起豪大雨,短短三小時迎來一個月雨量,造成地鐵站、道路及住家積水,部分地區水深及膝。由於部分道路及地鐵站關閉,市區交通至26日預計仍會受影響。 當地氣象部門表示,倫敦7月平均月降雨量是47毫米,不過25日在東倫敦的雷德布里奇行政區,三個小時內的降雨量即高達51毫米。 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表示,各緊急救援單位及警方正針對水災進行因應處置。他提醒市民出門前事先查詢公車、地鐵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營運情況,並避免在淹水地區行走或駕駛。 央視報道,倫敦消防隊接到大約300次個人住宅、公共街區被淹的報警電話。倫敦都會區警察局呼籲開車族切勿試圖在嚴重積水地區涉水駕駛。 有氣象專家表示,地表近日因熱浪氣溫上升,熱空氣在大氣層接觸冷空氣,冷熱空氣匯流導致昨天發生暴雨。氣象局預測,倫敦及周邊地區今天氣候將趨緩,僅會有部分雷陣雨,但整體而言,本周氣候仍不穩定,未來幾天仍有機會發布雷雨及豪大雨警報。 英國氣象局不忘藉機科普,在官方推特進行的益智問答活動,透露英國史上7月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是1955年7月18日在英格蘭西南部多塞特郡(Dorset)馬汀斯頓村(Martinstown)的279毫米。(美聯社圖片)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昨(25)日起一連兩日訪問中國天津,預料今日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面。但舍曼出訪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美方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會談。中國外長王毅指出,美國自以為高人一等,若還沒學會如何以平等態度與其他國家相處,中國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另外,華府高層官員會前透露,兩國在一系列問題存在分歧,但美國並非尋求建立廣泛反華聯盟。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訪問完韓國和蒙古後,25 日轉訪天津,這是繼中美雙方3 月在阿拉斯加劍拔弩張的首度面對面會談後,美中外交高層第二次直接接觸。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克里4 月曾訪問上海,但舍曼層級高過於他。根據相關安排,中國外交部主管中美關係的副部長謝鋒先與舍曼會談,之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會見舍曼。中方將向美方表明對發展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以及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定態度,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24 日在四川成都同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舉行第三次中巴外長戰略對話,針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舍曼訪華之前再次表示,美國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王毅應詢向記者表示,美國總想憑借自己的實力向別國施壓,自以為高人一等,但是他要明確地告訴美方,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也不應該有高人一等的國家,中國更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王毅稱:「如果美國到今天還沒有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態度同其他國家相處,那麼,我們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 華府官員:美國不尋求建立反華聯盟 舍曼抵埗前,彭博通訊社24日引述數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報道,儘管中美在高層會談舉行前,在一系列議題上存在分歧,美國並不尋求建立廣泛反華聯盟。 一名官員透露,舍曼這次與中方會晤,是要延續美中3月在阿拉斯加的討論,美國將尋求在多項議題同中國達成共識,包括氣候變化。美方認為雙方高層應維持開放溝通管道,坦承公開討論有助降低誤會、維持全球和平穩定,並在重要議題上取得進展,尤其是在彼此意見相左之處。 另一名官員指出,預期在會中可能觸及多方面議題,美方不會為了禮貌避免艱難議題,這麼做只會讓問題惡化。舍曼會向中方清楚表示,美國不想中美之間持續並強硬的競爭演變成衝突;華府雖歡迎熱烈與長期競爭,但要確保美中關係有「護欄及界限」,各方需遵從相同規則,在公平環境下競爭。 美國官員又稱,今次會面地點在天津而非北京,加上受新冠疫情影響,中方須作出一些特別安排,令美方較遲取得相關資訊,有時甚至很零碎。在舍曼訪華之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本周將出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國務卿布林肯亦會訪問印度,被視為美國加強應對中國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