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時任英國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響應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的號召,出兵阿富汗,與美國一起將塔利班政權推翻。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貝理雅21日撰文指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悲劇、危險且不必要的」,只是為了實現「打完這場戰爭的弱智(imbecilic)口號」。 貝理雅說,西方國家在阿富汗的駐軍早已減到最少,而且已經一年半時間無人陣亡,撤軍「完全沒有必要」,反而只會讓極端組織歡呼雀躍,「每一個聖戰組織都在歡呼」,任何曾獲西方領袖承諾的人,都會開始懷疑承諾的可靠性,而中國和俄羅斯將藉機牟利。 英國前首相貝理雅痛批拜登撤軍的決定。(美聯社圖片)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俄羅斯當局21日宣布,對73名烏克蘭官員及個人實施制裁,包括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及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令相關被制裁人數增至922人。俄方表示,對烏克蘭官員和相關人士實施制裁是為了回應烏克蘭對俄羅斯公民和實體的制裁。本月20日,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對俄羅斯軍事指揮部代表等實施制裁。 對於俄方最新制裁,烏克蘭外交部其後批評是「俄羅斯對烏克蘭一切形式侵犯的延續」,並指此是在「克里米亞平台」峰會前夕的挑釁行動,強調烏方保留根據國際法及原則採取適當應對措施的權利。丹尼洛夫表示,他被列入俄制裁名單是給烏克蘭獨立30周年最好的禮物;庫列巴則在推特中表示,俄方此舉是報復他組織了「克里米亞平台」峰會,但這不會阻止烏克蘭的行動。 據悉,烏克蘭23日舉行「克里米亞平台」首屆平台峰會,旨在讓克里米亞問題重回大眾視野,並奪回對克里米亞地區的控制權。這是烏克蘭獨立以來主辦的最大規模的多邊國際對話機制,但目前僅有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瑞典和芬蘭等14國元首或政府首腦願意參會。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發生後,俄烏關係急劇惡化,烏克蘭對俄羅斯採取多項制裁措施,將大量俄羅斯人和企業列入制裁名單。 為此,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特別經濟限制措施,作為反制。隨後,俄羅斯多次對烏克蘭人和企業實施制裁,制裁名單不斷擴大。被列入名單者將被禁止進入俄羅斯,以及在俄境內從事金融交易,擁有證券、財產等。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希望借助「克里米亞平台」峰會,讓克里米亞問題重回大眾視野。(美聯社圖片)
海地本月14 日遭受7.2 級毀滅性地震已經過去一週,該國民防部門表示,截至22 日上午,地震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升至2,207 人,12,268 人受傷,另有344 人失蹤。此外,地震還導致逾5.2萬棟房屋被毀,約7.7 萬棟房屋受損。 目前, 國際援助物資陸續抵達海地。但由於道路、橋梁受損以及安全等原因,物資運輸不暢,,導致一些地區食品、水和醫療物資等的供應面臨困難。災情最嚴重的偏遠貧困地區依然沒有得到充分援助,社會緊張局勢加劇。 海地總理亨利20 日表示,該國約70 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震後重建的挑戰巨大。 而當地惡名昭彰的黑幫「G9 革命軍(G9 Revolutionary Forces)」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該幫派已經與其他幫派達成停戰協議,之後會共同投入救援行動中。 海地西部地震死亡人數持續上升,親屬參加葬禮時悲痛不已。(美聯社圖片)
瑞典首相勒文宣布,他將於11月辭去社會民主黨黨魁和首相職務,不會出選下屆大選。 勒文當地時間22日在一年一度的夏季演講中表示,他已告知社民黨,他將在11月召開的社民黨黨代會上辭去黨魁一職,並將辭任首相。勒文說,他擔任社民黨黨魁近十年,擔任首相七年,希望給繼任者創造「最好的條件」。 目前尚不清楚接替勒文的人選。根據瑞典憲法,社民黨將在11月舉行的黨代會上選出新黨魁,並由議會確認成為首相。瑞典下屆議會選舉將於2022 年9 月舉行。 2018年9月,瑞典舉行議會選舉,由勒文領導的社會民主黨與環境黨、左翼黨組成的中左翼陣營獲得40.6%的選票,以微弱優勢擊敗反對聯盟中右翼陣營贏得大選,隨後社會民主黨和環境黨組建少數派政府。 今年6月21日,瑞典議會對勒文進行不信任投票,超過半數議員投票反對勒文繼續擔任首相,勒文成為瑞典首位在任期內遭不信任投票罷免的首相。6月28日,勒文宣布辭職。7月7日,瑞典議會對被提名首相候選人的勒文進行投票,其中反對票數未過半,勒文重新出任首相。 瑞典首相勒文將於11月辭去社會民主黨黨魁和首相職務。 (美聯社圖片)
美軍丟盔棄甲式的逃離阿富汗,正在掀起一波難以想像的災難。除了地區力量的真空可能幫助極端組織死灰復燃之外,一股結合難民、經濟、疫情的危機正準備向更多地區擴散。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日前警告,由阿富汗問題引發的難民危機已經無法避免。連日來在各大國際媒體可見,喀布爾大批民眾持續湧向機場,希望在美軍撤離前逃離阿富汗。 雖然不少分析都在嘲諷美軍的失敗,但重奪政權的塔利班,卻未必是贏家。由於大多數國家都不承認塔利班的合法性,阿富汗將面臨經援斷絕的危機。阿富汗一直是一個主要依靠外國援助的經濟體,國內產業以農業為主,經濟基礎非常差勁,半數以上人口處在貧困線下。雖然美其名是農業國家,但阿富汗國土只有12%面積適合耕種,今年更面臨嚴重的旱災,七成耕種區處在中度以上乾旱之中,農民生計成為問題。 如果得不到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在內的經濟援助,治理阿富汗將是巨大的挑戰。這是為甚麼巴拉達爾要訪問中國,尋求援助的原因。可是有美國的前車之鑑,又有哪個國家會輕易對阿富汗伸出援手? 另一個巨大的隱藏危機,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阿富汗問題製造的難民潮,將會變成病毒傳播的最大威脅。我們從各種新聞報道可見,喀布爾機場擠滿逃難人潮,但是包括美軍、難民、街上巡邏的塔利班,沒有一個人戴口罩。人們幾乎已經忘記阿富汗仍是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 今年6月及7月, 是阿富汗疫情的高峰期, 出現10,000例新冠確診, 近期雖有所緩解,過去兩周仍然有3,600人確診。由於各種衝突事件及政權更替,這個數字可能比實際情況低了不少。 對阿富汗人民來說,塔利班可能比新冠病毒更可怕。對周邊國家來說,他們既要防範塔利班,更要防範病毒。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病毒傳播的最佳時機。美國政府在撤離行動中已經豁免各種檢疫措施(也實施不了)。而徒步前往各國邊境的難民,更隨時可能引爆一波新的大流行。 阿富汗危機的嚴重性,可能遠超乎人們預期,不但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也將產生長遠的影響,需要國際社會共同來應對。
塔利班21日公布一批宣傳照,介紹塔利班旗下「巴德里313營」特種部隊。諷刺的是,該部隊全身美軍裝備,還駕駛美製悍馬車及掛著美式槍械。其中一張照片,塔利班更模仿美軍二戰期間在硫磺島上插旗的經典照片,不過這次是恐怖分子穿著美軍裝備插起塔利班旗。 (推特截圖)
距離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後期限,只剩下一周多的時間,大批西方國家僑民目前仍在等待撤離。 而儘管塔利班宣稱「不會報復任何人」,但不少曾為西方軍隊及大使館工作過的人員,仍因害怕過往的殘暴統治攜家帶眷準備逃離阿富汗。事實上,喀布爾早已傳出有民眾遭到殺害,也有士兵正挨家挨戶尋找曾與前政府及外國組織有聯繫的阿富汗人。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政府計劃擴大撤離難民的規模,將要求各航空公司協助,考慮啟動自1952年柏林撤退後建立的「民用後備機隊」協助撤離。 隨著撤離期限臨近,美國政府計劃加大撤離規模,有消息指,白宮正在考慮啟動於1952年建立的「民用後備機隊」,從五家航空公司調用20架民航機協助美軍運載僑民及難民。不過,民航機將無法在喀布爾起降,而是在卡塔爾、巴林和德國的美軍基地協助轉運難民。 有消息指,喀布爾機場已經變得愈來愈不安全,官員指美國公民前往機場的道路可能遭到襲擊,來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都是可能的施襲者。美軍不排除在機場以外實施救援行動。 有報道指,一架期努克直升機在上周五前往機場附近的一間酒店接走169名美國公民,另外,歐洲突擊隊也在執行類似的任務。美國國務院已經通知當地民眾,機場不再安全,切勿前往。 沒有計劃組建過渡政府 塔利班方面,塔利班高級成員艾哈邁杜拉·瓦西克當天表示,塔利班沒有組建臨時政府或過渡政府的計劃,將直接組建一個能被阿各方接受的包容性政府。 瓦西克表示,儘管塔利班接管喀布爾已經近一周的時間,但僅任命了一些省長、市長和保護總統府的特殊部隊人員,目前塔利班正在同阿富汗其他各方展開密集會談。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爾已經從坎大哈省返回喀布爾,正在舉行塔利班內部會談以及同其他方的會談。瓦西克表示,他對盡快組建一個包容性政府持樂觀態度。 歐盟呼籲成員國接收難民 多國領袖警告,阿富汗問題可能會為歐洲國家帶來新一波難民潮。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昨日表示,所有曾在阿富汗派駐代表團的歐盟會員國,必須草擬適當配額,讓那些有需要者能獲得保護。「歐盟執委會已準備好研究必要預算手段,支援將會採取行動並協助重新安置難民的歐盟會員國。」 多數國家暫不承認塔利班 阿富汗陷落後,大多數國家目前並不承認塔利班是合法政權,其中部分政府與國際組織已經停止對阿富汗的經濟援助。有國家領袖表示,除非塔利班能夠展現對人權的尊重,否則不可能承認塔利班。 各國撤僑的行動持續進行,為了確保僑民的安全,歐盟曾與塔利班展開磋商,但強調會談與承認無關,歐盟並不急於在這個問題上表態。另外,法國外長則表示,塔利班是以武力奪權,並非正統的政權更替,意味著法國不會承認塔利班的合法性;德國方面,下月即將舉行大選,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候選人拉謝特強調,對於理念與目標相悖的國家,需要「外交政策上的藝術」來共商解決之道。英國首相約翰遜則說,任何國家承認喀布爾的新政權都是錯誤。 截至目前,阿富汗僅有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與伊朗的大使館仍然維持正常運作。 北方民兵奪回三地區 在部分地區,反對塔利班的武裝力量仍在作最後反撲。當地傳媒報道,北方巴格蘭省地方民兵上周六從塔利班手上奪回三地地區的控制權,這是塔利班佔領全國34個省中的33個後,第一次有武裝組織從手上奪回地盤。
殘奧會將於明(24)日在日本東京拉開帷幕,但東京都新冠疫情日益嚴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坦承,東京都新冠疫情已達「災害」級別,但強調會採取相應措施,確保殘奧會安全舉行。 據日本媒體報道,東京殘奧會相關人員周日(22 日)新增確診病例30例,是殘奧相關的單日最高紀錄。截至目前,自組委會本月12日公布消息以來,殘奧會相關人員確診病例達到131例。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同日表示,全境重症患者較前一日增加三人,總數1,891人,連續十天創新高紀錄。疫情最嚴峻的東京都新增例確診病例,較上周日增加97例,創周日新高紀錄。此外,日本放送協會(NHK)統計數字顯示,東京都21 日新冠患者住院人數和居家療養人數均創歷史新高。截至21日的一周時間,東京都日均感染病例為4,719 例,是前一周的1.115 倍。 小池百合子20日在記者會上承認,「東京都新冠疫情迎來最大危機,屬於災害級別」。但她表示,東京奧運會在相關人士的合作下已安全召開,殘奧會將充分利用東京奧運會經驗,採取相應措施保證殘奧會運動員安全。東京都新冠疫情相關負責人21日表示,新冠疫情目前還沒有到達最高峰,希望民眾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外出。 東京殘奧會即將開幕,殘奧會相關人員22 日新增確診30例。 (美聯社圖片)
美國最高法院當地時間20日晚間允許拜登政府,暫時無需恢復特朗普時代的移民政策的命令,該命令要求在南部邊境尋求庇護的移民,在申請待決期間必須留在墨西哥,而不能蜂擁進入美國,案件將在下星期聆訊後將有最終決定。 據美聯社報道,負責管轄德州等地的大法官塞繆爾.阿利托發布了該命令,將相關訴訟暫時擱置。最高法隨之需要考慮如何處理拜登政府的請求,對恢復移民保護協議(MPP)程序,即「留在墨西哥」計劃施加更長期的阻礙。 拜登政府在向最高法院提交的簡報中辯稱,重啟該計劃「將損害美國與重要地區夥伴的關係,嚴重擾亂其在南部邊境的行動,並有可能造成外交和人道主義危機」。 「留在墨西哥」計劃是前總統特朗普邊境政策的基石,該計劃迫使潛在的尋求庇護者留在墨西哥等待他們在美國移民法庭的案件結果。拜登在上任後不久就下令暫停了該計劃,國土安全部亦於6月結束此計劃。主張強硬移民政策的德州和密蘇里州於是興訟,指控拜登政府終止政策時程序不當。德州聯邦地區法院審理後,上星期裁定拜登政府敗訴,要求相關部門在21日恢復「留在墨西哥」計劃。拜登政府繼而入稟聯邦第五巡迴上訴庭,挑戰原訟庭的裁決,案件19日遭上訴庭駁回,拜登政府隨後轉向最高法院。 拜登在上任後不久就下令暫停了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美聯社圖片)
美國白宮美東時間20日宣布,總統拜登提名資深外交官伯恩斯出任駐華大使,打破過往十年提名政界人士而非資深外交官出使中國的做法。若果獲參議院確認,伯恩斯將接替布蘭斯塔德去年10 月離職後留下的空缺。 現年65歲的伯恩斯是退休的職業外交官,工作經歷橫跨列根到小布殊四任政府,於2005至2008年擔任副國務卿,亦曾任拜登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與拜登一些最獲信任的顧問,包括國務卿布林肯,曾經緊密共事多年。他會說流利的法語,並熟悉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但不懂中文。 有熟悉伯恩斯的人看來,他非常有親和力,具備全球主義思維。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克爾曼就表示,多年來從沒聽過有人在背後說伯恩斯壞話。而信奉「對話總比打仗好」的伯恩斯,也在2016年和2020年兩次美國大選中鼎力支持前總統特朗普的競爭對手。但另一方面,與伯恩斯相識、共事30餘年的美國外交人員協會主席魯賓則認為,外向的伯恩斯並非好好先生,而是性格強硬的人。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指出,伯恩斯沒有任何在中國工作的經驗,在談到中國時經常使用「對抗(stand up to) 」一詞,立場偏向「鷹派」。 伯恩斯若出任駐華大使,將打破這個職位由前政客擔任的慣例。 (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