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長女、達沃市長薩拉於9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達沃市政府表示,薩拉屬於輕症患者,目前正接受隔離治療。 43歲的薩拉是菲律賓明年總統大選的最熱門人選,根據最新民調,支持率約為20%,領先居次位的前總統馬可仕兒子小馬克仕約5%。杜特爾特早前放棄競逐下任副總統,外界視為是為薩拉參選總統鋪路。雖然薩拉一再強調無意角逐總統大位,只會爭取連任達沃市長。不過,根據菲律賓選制,各政黨可以在11月15日前更換總統候選人。 獲杜特爾特信任的參議員德拉羅薩,已於8日以執政民主人民力量黨候選人身份,向選舉委員會報名出選總統,但德拉羅薩表示更希望看到薩拉參選,因此只要在11月15日前,都有可能更換成薩拉參選總統。五年前,杜特爾特也是到最後一刻才宣布參選總統。 薩拉目前是菲律賓明年總統大選的最熱門人選。(網絡圖片)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7日揭曉,由坦桑尼亞小說家古爾納()獲獎。這一結果有些令人出乎意料,因為這位作家不是此前媒體熱議的任何一位作家。負責評選的瑞典學院讚揚古爾納的作品,「毫不妥協並富有同情心地探索殖民主義的影響,關切著那些夾雜在文化和地緣裂隙間難民的命運」。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奧爾松,亦指古爾納是世上最傑出的後殖民作家之一。 現年72 歲的古爾納,在印度洋的桑給巴爾島出生、長大,但在1960 年代末以難民身份來到英國。1963 年12 月,桑給巴爾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後,經歷了一場革命,阿拉伯裔公民遭到壓迫和迫害,造成的死亡人數估計有數百至之多。古爾納作為受害的少數民族,在完成學業後被迫離家,逃離剛剛成立的坦桑尼亞共和國。那一年, 古爾納僅18 歲。直到1984 年,他才有機會回到桑給巴爾島,探望臨終的父親。 古爾納定居英國後, 直到最近退休之前,一直是英國坎特伯雷肯特大學英語大學英語和後殖民文學教授。他著有十部長篇小說和多篇短篇小說,身為難民所帶來的分裂感貫穿作品當中。 古爾納鮮活而生動地描述了非洲被殖民時期的歷史,當中對孤兒、非洲婦女等描述,令人潸然淚下。 寫作靈感源自流亡歲月 古爾納在21歲時開始寫作,儘管非洲的斯瓦希里語是他的母語,但英語卻是他的文學工具。 古爾納曾說過,在桑給巴爾,他幾乎沒有機會接觸斯瓦希里語的文學作品,嚴格來說,他最早期的創作也不算是文學作品。阿拉伯詩歌與波斯詩歌是他早期的重要文學源泉,尤其是《一千零一夜》,《古蘭經》也是他的文學養分,而他的作品也受到英國文豪莎士比亞與印度裔英國作家奈波爾(V. S. Naipaul)的影響。 古爾納的作品來自他那段流亡歲月, 但顛覆傳統, 突出原住民的視角。上海澎湃新聞引述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盧敏介紹, 古爾納的前三部小說《離別的記憶》(Memory of Departure,1987),《朝聖者之路》(Way,1988)和《多蒂》(Dottie,1990)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非洲人在英國的經歷,受到的排斥,和他們努力尋找自身身份認同。 第四部小說《天堂》(Paradise,1994)、也是古爾納最知名的作品,以東非殖民地時期為背景,講述少年玉素甫(Yusuf)被父親賣給「叔叔」阿齊茲(Aziz)抵債後充滿曲折和傷痛的成長和愛情故事,小說呈現了豐富的斯瓦希里文化以及穆斯林文化,入圍了布克獎和惠特布萊德獎。此後,古爾納更憑著小說《沙漠》及《海邊》入圍了布克獎及《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道,印尼男子阿南(Khoirul Anam)日前有感於家中的電飯煲會煮飯,且聽話又不會在感情中有欺騙行為,於是決定給它名分,娶其為妻。不過,就在結婚四天後,阿南在Facebook 宣布閃電離婚。 結婚當天,除了阿南和「新娘」電飯煲,還有證婚人在場。當阿南簽署結婚文件時,披頭紗的電飯煲就被放置在他身邊,頗有幸福洋溢的氣氛。 阿南更在Facebook秀恩愛,曬出他雙手捧著略顯泛黃且掉漆的電飯煲「太太」的照片,吸引上千網友留言祝福。 不過就在四天後,阿南隨即宣布閃電離婚,理由是他的「新婚妻子」除了煮飯,都不會做菜。網友看了覺得不可思議,紛紛表示「祝早生貴子」、「可以改娶湯匙」。有報道指出,阿南是當地知名人物,會透過一些表演取悅粉絲,因此這只是其中的誇張噱頭罷了。 印尼男子阿南認定電飯煲會煮飯、不會變心,因此娶其為妻。(網絡圖片)
巴基斯坦南部俾路支省昨(7)日發生規模5.7級地震,震源深度只有九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造成約20人喪生、約300人受傷。災區進入緊急狀態,當局說可能有人被埋在倒塌房屋的瓦礫中,憂慮死傷數字上升。 據外媒報道,地震發生於當地凌晨3時左右,很多人正在熟睡,由於當地房屋大多是脆弱的泥房,導致過百間房屋直接倒塌,受損樓宇不計其數,主要是出現裂縫,或有屋頂及牆壁坍塌。路透社指死者多半是牆面與屋頂坍塌時罹難的婦女與兒童。有片段顯示救援人員在瓦礫堆中挖掘;街上有擔架床,一些傷者在手機電筒功能的微弱光線下接受治療。 俾路支省東部的哈奈地區(Harnai),是此次受地震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但當地位處偏遠山區,乏電力、道路、行動通訊等基礎設施,恐怕有礙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新華社6日報道,英國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接種兩劑輝瑞疫苗五個月後,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率降至47%,但在預防與新冠感染相關的入院治療方面,有效率仍保持在約90%。 研究人員認為,該疫苗有效性下降主要是由時間推移導致,而並非由於遇到了傳播性更強的變異病毒。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項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沒有將接種者是否嚴格遵循口罩令、是否注意保持社交距離等因素納入考量,而這些因素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影響。該項研究由美國凱撒醫療集團和輝瑞製藥有限公司等機構,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間,對343萬6,957名輝瑞疫苗接種者的健康紀錄進行分析後的結果。(美聯社圖片)
作為2021年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的最後一項,被稱作「理綜獎」的諾貝爾化學獎6日下午揭曉,由德國化學家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有機化學家麥克米倫((David W.C.MacMillan)共享殊榮,以表彰他們對於「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有機催化是一種高精確度的工具,可用於分子建構,對藥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也有助於讓化學相關產業更環保,為人類帶來頗多裨益。 諾貝爾官網指出, 分子構建是一項充滿挑戰又極具藝術創造性的工作。許多科學與工業領域都倚賴化學家建構分子的能力,例如研發新材料、新電池、新藥物。建構分子則依賴於催化劑,它們能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且本身不會成為最終反應產物,例如催化劑可以將汽車廢氣中的有毒物質轉化成無害分子,人體內含有數以千計的酶(又稱酵素),可以分解出生命所需的分子。 過去研究人員一直以為只有兩種催化劑——金屬和酶。而李斯特和麥克米倫則在2000年各自獨立地開發了第三種催化劑,它被稱為「不對稱有機催化」,是建立在小的有機分子上。 有機催化劑是一個由碳原子組成的穩定架構,更活躍的化學基團可以附著在上面,包括常見的元素如氧、氮、硫、磷等,因此這類催化劑較不傷害環境,成本也較低。 「不對稱催化」令藥物更安全 而有機催化劑之所以能夠廣泛運用,關鍵就在於它們具有「不對稱催化」的能力。分子建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分子形成的情況,就像我們的左手與右手,互為鏡像。許多藥物分子的兩個鏡像,其中一個是活躍的,而另一個有時會產生不良影響。例如1960年代作為抗妊娠藥物被大力推廣的沙利度胺,分子的一個鏡像具有抑制妊娠反應活性,而另一個卻對胎兒有致畸性,結果導致數千個發育中的胚胎嬰兒嚴重畸形。而「不對稱催化」可以幫助化學家選擇需要的其中一種。 雖然2000年才問世,但有機催化的發展突飛猛進,李斯特與麥克米蘭至今仍是這個領域的領導者,顯示有機催化能夠驅動多種化學反應,供各行各業——從治療疾病的新藥到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人員運用,因此造福於全人類。 「理綜獎」回歸傳統化學 資料顯示,李斯特與麥克米蘭現年都是53歲,其中李斯特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目前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所長,麥克米蘭則出生於英國,目前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兩人將獲頒金質獎章、證書,並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920 萬澳門元)獎金。 諾貝爾化學獎一度被認為是「理綜獎」,獎勵過很多傳統化學家,也獎勵了不少與化學交叉的工作。此次獎勵「不對稱有機催化」,則被認為是回歸到傳統化學。
《福布斯》雜誌5日發布2021年度美國富豪榜,電商巨頭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以2,010億美元的身家,連續四年蟬聯榜首,並成為首位身家超過2,000億美元的富豪。電動車特斯拉創辦人兼CEO馬斯克的財富一年內增加1,200億美元,達1,905億美元位居第二。社交平台舵手朱克伯格擁有1,345億美元身家,登上第三位。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以1,340億美元的財富額名列第四,自1991年以來首次跌出榜單前兩名。 榜單顯示,2021年度400位富豪財富總額增長40%,達到45,000億美元。前20位富豪的總財富額度更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相比去年增加5,000億美元,達到18,000億美元,比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GDP)還要多。這次要想進入榜單前20名,要擁有360億美元財富,亦是有史以來最多。 房地產拖累特朗普財富縮水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5年來首次跌出該榜單。他在1982至1989年連續七年登上《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其後從1996到2020年,連續25年登上該榜單。2020年,他在榜單上的排名為第339位,2019年排在第275位。 《福布斯》估計,2021年度特朗普身家約為25億美元,距離今年福布斯400強美國富豪榜的門檻還差四億美元。但自新冠大流行開始以來,特朗普財富縮水六億美元。科技股、虛擬貨幣和其他資產在疫情時代蓬勃發展,但特朗普的核心資產房地產則委靡不振。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未歇,儘管疫苗充足,卻仍是全球疫歿人數最多的國家。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本澳時間6日下午2時,全美國染疫死亡人數為70萬5,164人,是去年全年35萬總疫歿人數的一倍有多,也早就超過1918年大流感估計約67萬5,000人的死亡人數,也使得新冠肺炎成為美國史上病死者最多的疫情。 數據顯示,美國疫情爆發至今,每日平均感染人數徘徊在十萬人左右,單日平均超過1,800人疫歿;在過去四個月疫苗接種廣泛推行期間,仍有逾十萬人染疫死亡。儘管疫情再起,仍超過30%的美國人拒絕接種疫苗。(美聯社圖片)
日本共同社5日採訪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獲悉,從東京奧運會7月23日開幕到殘奧會閉幕期間,官方網站及奧運組委會系統遭受4.5億次網絡攻擊,大部分是屬於「DDoS攻擊」,但網絡攻擊並沒有對賽事產生影響,網絡攻擊均被成功防範。 東奧組委會指出,此次網絡攻擊沒有造成損失,是相關人員齊心協力共享訊息、採取對策有效應對的成果。 就目前有統計的「奧運遭網絡攻擊」次數中,2012年倫敦奧運為史上最多,包括相關機構在內約23億次,光是倫敦奧運官網就被攻擊兩億次。 2018年平昌冬奧則有六億次之多,東奧組委會原先預估東京奧運遭攻擊次數會超越倫敦奧運,但最後僅有倫敦奧運20%。(美聯社圖片)
諾貝爾獎「開獎周」5日進入第二天,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美籍日裔學者真鍋淑郎、德國學者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共享殊榮,更可抱回1,000 萬瑞典克朗(約920萬澳門元)獎金,以表彰他們在「增進人類對複雜物理系統的理解」,所做的突破性貢獻。 翻開諾貝爾物理學獎120年的頒獎史,從原子核研究至宇宙探索,一項項突破性研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書寫着人類的未來。獲得今屆一半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意大利量子理論教授帕里西, 因發現「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 革命性理論而獲得大眾肯定;美籍日裔氣象學家真鍋淑郎與德國知名海洋學家與氣候建模師哈塞爾曼,則成功為地球氣候變化、以量化可變的模型,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現象,而共享另一半諾貝爾物理獎。 諾貝爾官網指出,真鍋的研究展示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如何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而哈塞爾曼的部分研究,則被用於證明大氣溫度升高,是由於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 50年前預測全球暖化無人信真鍋和哈塞爾曼都是氣象學者,這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首度頒發給氣象學者。據日本TBS電視台報道,真鍋1958年從東京大學研究所畢業後,赴美國發展,成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研究員;1997年回日本,在當時科學技術廳的暖化研究團隊任職;2001年再次回到美國發展,現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並已取得美國國籍。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指出,包含取得美國國籍者在內,真鍋是第28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若單以物理學獎來看,真鍋是第12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日本人。 高齡90歲的真鍋是研究地球暖化的先驅,他認為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在1960年代,真鍋建立大氣環流的3D模型理論,被視為是新一代氣象預報,以及全球暖化模型的開端。哈塞爾曼則在十年後創建了一個將氣候和天氣聯繫在一起的模型,從而真正解釋所謂「天有不測風雲」與氣候變化有直接關連,讓科學家得以從氣候的預測解釋天氣的變化。哈塞爾曼更開發了識別方法,尋找人類活動在氣候中留下印記。他的方法在今天已被用來證明氣溫升,是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結果。 不過在當時,沒人認為這些預測會成真,還反問「地球怎麼可能暖成這樣?」歷經半世紀,直到近幾年全球暖化相關現象真的發生,才讓人類重視此議題,終於知道他們的研究早在預示人類社會如何走向危險的、極端暖化的未來。 解釋複雜系統 讓預測成為可能帕里西的研究領域則為量子場論,統計力學和複雜系統,現任羅馬第一大學的量子理論教授。 在1980年代,他在看似無序的物理現象中,發現了一個隱藏的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解釋在「複雜系統」中一些物理變化的規律。 「複雜系統」是指多個可能相互作用的組成成分所組成的系統,如地球的人腦、社會全球氣候、經濟的組織和宇宙等。因為各元件與系統、環境之間的依賴性、關係、相互作用,「複雜系統」本身就是行為本質上難以建模的系統。帕里西的發現成功解釋讓人們理解和描述許多不同看似完全隨機的現象,而且不僅在物理學上,在其他非常不同的領域,例如數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機器學習上也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