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實驗處理社會問題

三美國大學教授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壓軸登場的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昨(11)日揭曉, 由三名美國大學教授共享殊榮,其中凱德(Card)以「對勞動經濟學的實證貢獻」獲得一半獎項,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 和因本斯(Guido Imbens)則因「對因果關係分析方法論上貢獻」共享另一半獎項。至此,本年度諾貝爾獎各獎項已全數揭曉,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各獎項將於12月10日採線上頒獎典禮,和平獎頒獎方式將於10 月中旬公布。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頒獎辭稱,社會科學中的許多重大問題都涉及因果關係,譬如移民如何影響薪酬和就業水平,更長時間的教育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未來收入等,但這些因果關係問題一直比較難回答,因為很難對其進行比較研究。而今年的獲獎者證實一點,那就是可以用自然實驗來回答這類難解的社會問題。其關鍵是,要利用偶然事件或政策變化導致人群受到不同對待的情況,類似於醫學臨床試驗的方式。 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讚今年三位得主為勞動市場帶來新穎、深刻的見解,並且闡釋從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可以得出哪些因果關係結論。三人的研究方法也席捲了其他領域,為實證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三人將獲頒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920萬澳門元)獎金。其中凱德獲得半數獎金,安格里斯特與因本斯各得四分之一。 「提高最低工資的負面影響很小」 根據公開資料,凱德是加拿大勞動經濟學家,目前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經濟學院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不平等、種族差異、教育和移民等。據了解,凱德利用自然實驗分析了最低工資、移民和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他的研究挑戰了一些傳統觀念,帶來了許多對於勞動力市場運作新的思考和見解。 例如在最低工資方面,上世紀90年代初的傳統經濟學觀點是,提高最低工資會導致就業減少,因為這會增加企業的工資成本。但凱德的研究顯示,提高最低工資的負面影響較30年前所認為的要小得多,這項開創性的研究導致了大量的後續研究。在教育回報領域,凱德的研究也令人們意識到,學校資源對學生未來勞動市場的表現比想像的重要得多。 安格里斯特曾到暨大授課解惑 安格里斯特是以色列裔美國經濟學家,曾在哈佛大學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任教,目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安格里斯特曾於2019年到暨南大學,就計量經濟學相關問題進行為期三天的短期授課,授課教室座無虛席,圈粉無數。據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助理教授謝斌介紹,安格里斯特被中國經濟學界粉絲稱為「安神」,原本艱深複雜的研究內容在他的講解下,都顯得更有趣易懂。幾乎所有學員都表示,經過「安神」親自進行知識點分解,總能學到更多新知,大有收穫。 因本斯則是荷蘭裔美國經濟學家,目前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解決了研究這些社會問題的方法論問題,展示了如何從自然實驗中得出關於因果關係的精確結論。 「我在深夜突然接到了獲獎電話,我已經在第一時間和好朋友們分享了這個消息。」因本斯在得知獲獎後接受媒體採訪說,他寄語年輕人,如果他們有志於從事經濟研究,經濟學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也有很多有趣的研究問題等待解答。 諾貝爾連續第二年取消頒獎典禮 本屆諾貝爾醫學獎4日公布,物理學獎、化學獎分別於5日和6日出爐,7日揭曉文學獎,和平獎贏家8日已出爐,由菲律賓記者蕾莎()、俄羅斯《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奪得,壓軸的經濟學獎得主則為2021年諾貝爾開獎周劃下句點。 據悉,諾貝爾獎起初不包括經濟學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捐款給諾貝爾基金會,才增設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首次頒發。受疫情影響,諾貝爾獎連續第二年取消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改為電視和網絡直播得主在各國領獎。

12/10/2021
31270

捷克執政黨大選失利

反對黨領袖費亞拉有望當總理?

捷克大選結果9日揭曉,「人民民主黨」(ODS)等三個反對黨組成的中間偏右反對聯盟「一起」驚險擊敗億萬富翁總理巴比斯領導的執政黨「不滿公民行動」(ANO)。「人民民主黨」黨魁費亞拉有望成為下任總理。不過,新政府能否順利成立仍有變數,總統澤曼的動向是關鍵。 捷克8、9日舉行四年一度的眾議院選舉,根據捷克統計局9日晚公布的選舉結果,本次選舉的投票率為65.43%,由右翼「人民民主黨」(ODS)、中間偏右「傳統、責任與繁榮黨」(TOP 09)及中間派「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s)組成的中間偏右聯盟「一起」得票率為27.78%,驚險勝過現任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領導的「不滿公民行動」(ANO)27.12%。 排名第三的是海盜黨和「市長與獨立人士」黨(STAN)組成的自由派「海盜和市長」(Pirati a Starostove)聯盟,得票率15.6%。 不論「一起」或「海盜和市長」,都是為了拉下巴比斯才成立的新聯盟,因此不可能與巴比斯聯合執政。而「一起」和「海盜和市長」結盟,可望在200席眾議院合計贏得過半的108席。雙方已於9日簽署聯合組閣的意向備忘錄,並將提請總統澤曼授權「人民民主黨」黨魁費亞拉(Petr)組閣,因此57歲的費亞拉有望取代巴比斯,成為捷克的下一任總理。 費亞拉在競選總部高舉勝利手勢,接受支持者歡呼。他說,這是誠實和以價值為導向的政治勝利,「改變已經來到,我們就是改變」,並承諾將實施完全不一樣的政策。據外媒報道,費亞拉出身捷克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曾任大學政治學教授及校長,2012 年至2013 年曾任教育部長。 巴比斯承認敗選 巴比斯承認主要是在布拉格輸掉競選,「我必須承認我們的失敗」,「只差一點,這就是人生」,並向費亞拉表達祝賀。但他強調,其他黨靠組成聯盟才勝選,如果只算一個黨,他的黨「不滿公民行動」其實贏了。 現年67 歲的巴比斯於選戰期間飽受批評,包括防疫不當、發放福利導致國家負債快速攀升,以及以公謀私的指責等,但巴比斯否認所有指控。此外,「國際調查記者聯盟」3 日發布的一份名為「潘多拉文件」的報告也為選舉帶來不確定因素。該報告稱,多國政商界要人利用離岸公司隱匿資產或購買房產,其中提及2009年身為企業家的巴比斯向海外公司注入2,200萬美元,在法國買下一座莊園。巴比斯則回應稱,這筆交易沒有違法,而且發生在12 年前,並不在其執政期間。 巴比斯見總統圖續掌權 不過,費亞拉能否出任總理仍有變數,因為巴比斯還得到總統澤曼力挺。根據捷克憲法,總統有權決定委託誰來組織新政府,而澤曼是巴比斯的盟友,他選前曾表明,自己只會在選後任命一個政黨的領袖,而非一個聯盟,暗示會讓巴比斯優先籌組新政府,這也是反對陣營最擔心的狀況。 法新社指,澤曼會於當地時間10日早上以非正式會議形式會見巴比斯,較為正式的會見則安排在13 日進行。如果他真委託巴比斯領導新政府,捷克政壇將陷入難解的僵局。巴比斯承認敗選時亦說:「我們就看看總統怎麼說。」

11/10/2021
23337

奧地利總理陷貪腐醜聞宣布辭職

提名外長接任

身陷貪污醜聞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由於捲入腐敗醜聞被當局調查,於當地時間9日晚間宣布辭職,並提名現任外長雪倫貝格接任總理職務。 據新華社報道,庫爾茨在記者會上發表聲明說,由於他目前受到司法指控,雖然他堅稱指控不實,但為維持執政聯盟和避免奧地利出現數月的混亂和僵局,他決定辭去總理職務。庫爾茨續指,他辭去總理一職後,將繼續擔任人民黨主席,並將出任人民黨議會黨團領袖,繼續活躍在政治前線。這是庫爾茨第二次在任期屆滿前辭任總理,但外界認為若被判無罪他將很快重回政壇,擔任重要職位。 庫爾茨近期受到一系列腐敗指控。本月6日,奧地利檢察機關對總理府進行了突擊搜查。 奧經濟與腐敗檢察官辦公室說,庫爾茨「因涉嫌背信、腐敗和賄賂接受調查」。綠黨隨後表示,庫爾茨已不具備履職能力,要求人民黨提名其他人接任總理一職。今年5月,庫爾茨曾因涉嫌向調查一宗醜聞的議會委員會提供虛假陳述,受到經濟與腐敗檢察官辦公室調查。 庫爾茨現年35歲,2013年成為奧地利外長,2017年5月當選人民黨主席,並於同年底出任奧地利總理,成為全球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之一。2019年因極右盟友自由黨的「伊維薩門」醜聞,庫爾茨被迫下台,但人民黨同年在全國大選中取得勝利,讓庫爾茨再度執政。 庫爾茨否認有不當行為,但希望以辭職來防止混亂。(美聯社圖片)

11/10/2021
1886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