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澳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社會對長者友善設施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最新政府數據,2024年末澳門總人口為68.83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至14.6%,老化指數已達116.6%,顯示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為應對這一社會變化,近年政府持續優化全澳各公園及休憩區設施,致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然而,隨著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現有休憩設施已難以滿足長者群體的實際需求,社會期待政府進一步推動適老化改造,增設更多適合長者使用的康體設施和休憩空間。
目前政府正積極推進青洲和台山8個休憩區的重整工作。筆者建議政府可考慮將相關成功經驗推廣至其他區域,特別是在長者居住較為集中的社區,增設適合進行太極、健身操等活動的專用場地,並引進樂齡科技康體設施和低強度健身器材,提升長者鍛煉的安全性和積極性,助力智慧養老社會建設。
鑒於本澳氣候特點,有意見指出,應在室外休憩區加設遮陽擋雨裝置,增強器材設施的耐用性和地面防滑性能。同時建議加強定期巡查和維護機制,確保設施使用安全。此外,可考慮規劃更多室內休憩活動空間,為長者和市民提供全天候的活動場所。
而隨著氹仔中心區人口密度持續增加,現有休憩設施已難以滿足需求。筆者籲政府在編制氹仔中區-2詳細規劃時,將大型休憩及活動場所建設納入規劃重點,進一步完善該區休憩空間網絡,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筆者坦言,希望當局能為長者創造更加安全、舒適、便利的休憩環境,鼓勵長者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和鍛煉,促進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質量。
直選立法會議員鄭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