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推出《絲路》藝術展,以歐亞大陸千年絲路沿線的歷史遺珍為線索,呈現東西方文明交流、碰撞與融合的歷程,以及由此誕生的藝術瑰寶。對澳門而言,絲綢之路並非僅存於史書的遙遠記憶,而是深植於城市脈絡的文化基因。
在橫琴島的相思瀑布旁,靜立著一通1937年的葡文碑刻。這塊由澳門工務局官員馬里奧.博爾赫斯所立的石碑,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進程的複雜面相。
自十六世紀中葉起,澳門便以國際貿易中轉港的角色,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進程中寫下重要篇章。
聖保祿總院遺址(大三巴牌坊)不僅是澳門的精神地標,很多市民及遊客所不知道的是,這裡更是一處記錄早期全球化歷史的重要考古現場。
今年11月與12月,澳門將攜手粵港,迎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
2024年4月,隨著澳門政府正式解除與澳門賽馬會的專營合同,歷時44年的賽馬活動畫上句點。
每年6月,南灣湖上鼓聲雷動,澳門國際龍舟賽如約而至。
體育場館,是城市發展理念最直觀的物質載體。
九月的澳門夜空,被一場場爭先盛放的絢爛煙花點亮。
中秋節這個以闔家團圓為核心意涵的節日,如同西方的聖誕節,在澳門亦曾是玩具銷售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