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於昨晚出獄,我決心實行我多年的願望,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你們的領導之下,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我的一切。我請求中央審查我的歷史是否合格,並請答覆。」1946年3月5日,葉挺在走出國民黨監獄後的第十個小時,揮筆寫下這份第二次入黨的申請書。 寥寥數語,盡顯葉挺將軍的生命底色。 「北伐名將」葉挺為國戎馬半生,鐵軍稱號威名遠播,為中共建軍作出突出貢獻,得到毛澤東高度評價。名將背後,原來曾安居在澳多年,享受天倫之樂。澳門「葉挺故居」留下了名將的不朽身影。
生命或許可以用長短來衡量,但是人生不會,犧牲時只有31歲的鄺任生,建立了珠海第一個黨支部,讓紅色的火種在這裡開始燎原。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嘯!黃河在咆嘯!」這首《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中慷慨激昂的篇章,在80多年 前那個堅苦卓絕的歲月中,感動了億萬中國人為民族解放而戰鬥,創作《黃河大合唱》的作曲者,便是澳門人耳熟 能詳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座落在俾利喇街的「冼星海紀念館」,每天吸引不少市民與旅客前往 瞻仰「人民音樂家」的奮鬥生平與革命精神,冼星海的故事是中國人用盡力量抗日救亡的奮鬥故事,不但象徵了一個貧苦出生的音樂家的奮鬥故事,也訴說了澳門與祖國緊密相連的紅色記憶,印刻了百年傳承的中國夢最初開始的地方。
唐家灣鎮上柵社區蠔殼祠巷15號,是一座始建於清初的老祠堂,也是唐家灣地區最早的農會——上柵鄉農民協會舊址。記者近日跟隨唐家灣歷史文化保護協會走訪了這處紅色遺址,重溫那段熾熱的革命歲月。
清明節前夕,珠海高新區唐家共樂園南門入口附近的解放萬山群島烈士紀念碑被翻刷一新。袁華添來到紀念碑前,深深一鞠躬,向70多年前那場萬山海戰中犧牲的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