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今年多區都有大型的工程,特別是北區一帶,多個街道都有施工。
毋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基建部門間沒有協調,令工程時間長及多。
央視新聞報道,昨(22)日凌晨4時,中山市在對中高風險地區返粵人員排查核酸檢測中,發現一例新冠肺炎核酸初篩陽性人員。 經市疾控中心複核為陽性。中山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迅速進入應急狀態,開展流調溯源、人員排查管控、核酸檢測、重點場所管控及消殺工作。自昨日起,中山市開展全市大範圍核酸篩查,通過中山轄區內鐵路、公路、客運碼頭等交通站場離開中山市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轉旅客),需憑粵康碼綠碼,並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本澳應變協調中心晚間通報,有五名在澳人士曾接觸中山市無症狀感染者須接受醫學觀察。 根據報道,該陽性病例為郭某某,女,23歲,為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中山健康基地一公司員工,住公司單人宿舍。7月21日下午,到火炬開發區醫院進行新冠核酸檢測。 7月22日凌晨報告核酸檢測初篩結果為陽性,經市疾控中心複核為陽性,判定為無症狀感染者,閉環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中山市於7月22日上午對感染者所在的廠區、宿舍區等場所開展環境、人員核酸檢測和全面消毒。截至目前已經排查出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435人,根據郭某某的活動軌跡劃定管控區域,落實管控措施,並計劃啟動全市全員核酸篩查。 曾在珠海站乘動車返中山 中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通報該名患者於本月19日乘坐南京到珠海的CZ5846航班(下午1時35分起飛,下午4時5分抵達,座位號54H),抵達金灣機場後轉乘機場快線抵達珠海站,乘動車(D942,下午6時15分從珠海站出發,下午6時38分抵達中山站,座位01車廂13C)回到中山站,再轉乘公交K08和001,約於當日20時返回宿舍。呼籲廣大市民,有與患者共同乘坐7月19日、珠海到廣州動車D942的01車廂,以及同時段乘坐公交K08和001的人員,請在做好個人積極防護的情況下,立即向社區報備,並到就近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 本澳特區政府應變協調中心昨日晚間表示,根據廣東省和珠海市衛生等有關部門的通報,共有五名在澳人士曾和該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接觸,包括同乘D942動車的一名澳門居民和一名內地居民,及三名同乘CZ5846航班內地居民。另外三名同乘航班內地居民則已離開澳門。此外,有一名身在珠海的澳門大學研究助理亦曾和該名無症狀感染者同乘由珠海金灣機場到城軌珠海站的巴士。衛生局收到通報後立即進行調查,追蹤這些接觸者在澳活動軌跡,並安排這些接觸者和次接觸者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及醫學觀察,詳細資料將在稍後公布。 特首:周邊疫情不穩 通關不會太過放鬆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出席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稱,雖然本澳已逾480日無本土個案,但反觀南京祿口有十多宗本地個案,本澳周邊地區疫情仍未算太穩定,他相信內地衛健委對於通關便利不會太過放鬆。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本周二(20日)表示,本澳疫苗接種率接近40%,未達至建立免疫屏障的水平,政府正邀請內地衛健委的專家團隊來澳檢視抗疫情況,以推動進一步的便利通關措施。
本澳新增第56 例新冠病毒肺炎輸入性確診病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昨(22) 日凌晨公布,一名於前(21)日從英國抵澳的澳門居民核酸檢測呈陽性,被列為本澳第56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輸入性確診病例。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第56例患者為21歲女性,澳門居民,在英國就讀,曾在今年6月24日接種一劑莫德納藥廠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否認曾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於7月18日在英國接受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7月19日乘搭新加坡航空由英國出發的SQ319航班,座位編號為42A,今(21)日在新加坡轉機乘搭酷航TR904 航班來澳,座位編號為23F。 第56例輸入性確診患者曾接種一劑莫德納疫苗。(美聯社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因應江蘇省南京市的疫情變化,自昨(22)日上午9時起,所有在入境前14天內曾經到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的入境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醫學觀察的措施。違反者除可能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外,尚可被採取強制隔離的措施。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具以下旅居史的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 天醫學觀察。包括入境前14 天內曾到過以下地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隴川縣;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溧水區石湫街道九塘行政村。以及所有在7月14日或之後曾在江蘇省南京市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逗留並在7 月21 日上午6 時後入境。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前往外地應注意做好防疫措施,留意當地疫情發展。在抗疫常態下,仍須堅持戴口罩,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保持距離,避免人流聚集。同時,強調應在現階段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減少自身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築起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家人。同時,即使已接種疫苗,亦應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應在完成接種疫苗後14天,待身體產生足夠免疫力後才前往,以減少感染風險。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傳出疫情,至今已有13人確診。 (維基百科圖片)
河南省暴雨災情牽動著澳門同胞的心,澳門社會各界通過不同方式,向河南同胞表達關心慰問,踴躍捐款及捐助物資,協助河南同胞渡過此次難關。為方便公眾及團體向災區民眾提供支援,澳門紅十字會即日起在澳展開「河南水災」捐款行動,目前於市面逾百個澳門紅十字會的捐款箱,以及捐款戶口均可進行捐款。 澳門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黃如楷昨(22)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災後已即刻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絡,於前(21)日緊急撥款30萬元人民幣予災區,用於支援災區開展救災救援工作,目前正準備調撥存放於中國紅十字會湖北備災救災中心內的5,000個家庭包送往災區,以解決受災群眾燃眉之急。 紅十字會設捐款戶口 黃如楷呼籲,本澳市民欲向河南捐款,可透過紅十字會捐款箱或銀行賬戶進行捐款。他又指,雖然目前澳門經濟也不是太好,但當內地遇上如此大型災難時,相信澳門同胞會願意捐獻。 澳門紅十字會表示,市民如欲通過澳門紅十字會捐款河南水災,可將善款存入以下戶口:中國銀行澳門幣戶口:18-01-01-20788-1984,市民入數時請註明「河南水災2021 」。 另外,胡氏集團董事長胡順謙於昨(22)日透過澳門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支援河南水災災區救援及重建工作。 胡順謙表示,河南今次災情非常嚴峻,災民已達300多萬,許多人無家可歸,身為愛國愛澳人士應該作出表示。他指出,雖然澳門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面臨困境,但本澳與內地唇齒相依,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期望澳門同胞能盡一點力,又期望特區政府、愛國團體及大企業能夠伸出援手幫助災區,讓災民有棲息之所。 社會各界踴躍捐資救災 自河南暴雨災情發生以來,澳門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援助災區。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銀河娛樂集團、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新濠博亞娛樂,已先後宣布,在中聯辦協助下,各捐出澳門幣1,000萬元支援河南災區救災和災後恢復工作。 澳門中華總商會捐款澳門幣100萬元,並發起募捐行動,呼籲會員及各團體會員慷慨解囊,幫助災區同胞盡快解決困難,有關捐款收集後將代轉中聯辦。另外,澳門自來水公司亦經中聯辦捐出澳門幣30 萬元。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22)日致函河南省省長王凱,就河南鄭州出現罕見強降水天氣造成市民傷亡表示慰問。 賀一誠表示,河南鄭州近日出現罕見持續強降水天氣過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並引發洪災,目前已經造成市民傷亡及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在此,本人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向河南省受災的市民表示誠摯的慰問,並呼籲澳門社會各界透過不同的渠道及方式支援河南省受災的市民,同時相信在河南省領導及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取得抗擊洪災的勝利。 行政長官昨日致函河南省長慰問鄭州洪災災民。 (資料圖片)
澳門珠寶設計師協會日前拜訪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獲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殷汝濤、宣傳文化部文體處副處長辛建波及宣傳文化部助理王宇偉接見,雙方真誠交流。 協會感謝殷汝濤副部長及辛建波副處長對協會的發展予以肯定,並鼓勵協會發揮澳門獨特中西薈萃的文化底蘊,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為切入點,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支持澳門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致力促進澳門多元發展。 憑藉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拜訪期間澳門珠寶設計師協會會長陳金妹介紹協會成立以來,致力發展培訓事務,提拔本澳優秀珠寶設計師,為豐富澳門文創產業作出貢獻。協會理事長黃君亮亦表示,協會發揮作為專業交流平台的優勢,積極參與融入大灣區發展事務,期望在中聯辦引領下繼續匯聚業界精英翹楚,發揮協會作用,積極融入祖國和灣區發展,致力為祖國及澳門作出貢獻。 澳門珠寶設計師協會一行拜訪中聯辦。(澳門珠寶設計師協會提供圖片)
有研究數據顯示,中國二手閒置年交易額在年為7,420 億元,2019 年為9646億元,2020年則上升到了12,540 億元,已經達到萬億規模。 繼日本二手電商Mercari 在2017 年上市之後,「美版閑魚」今年上市,上個月中國二手電筒子產品平台愛回收更名萬物新生登陸紐交所。上市當天,萬物新生股票報17.21 美元,上漲22.93%,總市值億美元。顯示了二手電商在國際市場已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正在以井噴速度擴張的國內二手交易市場正在引起國家重視, 發改委7月在《關於印發「十四五」迴圈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規範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範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 回看澳門的「二手市場」不成氣候,一方面因蓬勃發展的經濟大環境之下,市民對物質的滿足一直處於極高的狀態; 另一方面觀念的落後,環保意識不足,令絕大多數市民不夠認識甚至抗拒二手商品以及循環經濟。早年興起於互聯網的二手交易平台已經「雜草叢生」,被各類廣告佔據版面,買賣無市。至於青年人活躍的社交平台雖有二手商品流通,但亦是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品質真假難辨,甚至是來源不明,而大大減低消費和置換意欲。 但於此同時,個別品類的二手商品卻一直大有市場,除了電子產品、新淨傢俬、餐飲券等之外,特殊群體如母嬰群中的大多數消費品生命周期十分短暫,如嬰兒床、嬰兒車、嬰兒圍欄、全新奶樽、玩具等母嬰用品,甚至不少商品是未曾開封就已淘汰,因此在消費觀念轉變的大環境下,出售和購買二手母嬰用品成為一件性價比極高又環保的流行消費。 伴隨著復古浪潮再次興起,中古店、古著店在澳門也可以覓得,配合澳門中西交融的文化氣氛以及建築風格,令小城的韻味又多一分,並成為不少旅客打卡點。但可惜的是分布零零散散,市場和供求限制了規模,加上租金高昂,利潤難以覆蓋開支,難以吸引商家投身。 澳門要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不僅僅是要扶持大商家搭乘國家經濟發展的高鐵,更要把握澳門的優勢,完善法律法規,放眼解決中小企業的營商困境,力求催生新的產業以及經濟增長點。 試想一下,如果未來有這樣一個行業,又環保又吸金引流,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