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登記暢順

選擇移動支付及實體卡參半

特區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居民上周五起開始登記, 澳門金融管理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及社會工作局代表昨(10)日早上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就計劃解答市民疑問。金管局表示,截至目前,有18.5萬市民成功登記,選擇移動支付和實體卡的市民各佔一半。此外,多名市民關注計劃推出後,會否有商戶伺機抬高價格,經科局表示,已經收集本澳78萬項商品並要求商戶每個月提供兩次商品價格備案作基礎處理投訴,指商戶不應太過短視而去短暫加幅(價格)影響商譽。 【特約記者李燊報道】 金管局金融基建及資訊廳總監劉奇峰表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至今有18.5萬市民成功登記,選擇移動支付和實體卡的市民各佔一半,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150多個網點協助市民登記,甚至有金融機構於周末協助居民登記。登記期間整體運作暢順,他指出,與去年消費卡相比,未見市民「一窩蜂」登記,認為市民仍在了解各金融機構的優惠方案,加上自身需要及使用習慣,仍在考慮選擇哪一種使用方式。經科局產業發展廳廳長邱潤華則表示,登記期至12月10日,時間充裕,市民無需急於登記,又強調會加強向社會解說,方便居民使用。 商戶應把握機會多做生意 有多名市民致電節目表示,憂心計劃會引致商戶加價,希望當局能加強監管。邱潤華表示,當局已經與消委會積極巡查,目前已經收集了所有零售商各個商品價格以作報備,包括78萬項商品價格,未來將要求26間本澳超市集團合共260多間分店,每個月提供兩次所有商品價格給當局備案。所以有了這個價格的基礎下,一旦接到投訴,將會與消委會視乎具體個案去處理、判斷是否不合理加價。 他強調,政府及市民投放資金達到100億元,希望藉助計劃讓市民及商戶同舟共濟、共渡時艱,商戶應該把握機會薄利多銷、「做多啲生意」,不應太過短視而短暫加幅(價格)影響商譽。 不能更改平台非因行政費用 計劃規定市民登記選擇支付平台後不能隨意更改。劉奇峰表示,一般情況下,市民登記時選擇了支付平台是不能更改,若有特殊情況需要更改,可致電金管局熱線,金管局會就個案酌情處理,強調不能更改並非行政費用問題,坦言若本澳數十萬居民在登記後因個人意願不斷更換,會對金融機構造成好大壓力。他解釋,市民登記後,金融機構需核實實名賬戶,並向賬戶注入資金,過程需時,若個別市民不斷更換平台,金融機構難以處理,因此當局才作出相關規定。 劉奇峰又指,當局已經推出「聚易用」,現時已經升級「聚易用」的商戶覆蓋率超過60%,數目也在持續增加中,金管局正持續推動各金融機構投放資源為商戶升級「聚易用」,預期短期內將會有更多商戶加入「聚易用」,金管局也呼籲金融機構的優惠可以跨平台使用,但各金融機構有自己的商業策略及業務模式,因此市民選擇這些移動支付平台前要先了解金融機構推出的方案、條款細則等再作選擇。 多個社服機構協助登記 出席節目的社工局家庭及社區服務廳廳長李麗萍表示,協調31間長者和康復服務設施、七隊家居照顧服務隊以及協調了73間受資助的長者及康復服務中心和社團等,在登記期間為需要協助長者、行動不便及有需要人士登記消費優惠計劃。 另外,有年長的市民致電節目表示有使用移動支付的意欲,但「未識用」,希望當局能多些「落區」介紹相關詳情,邱潤華表示,局方將會要求各移動支付平台就其支付界面操作拍攝短片,教市民如何使用。而有市民希望能延長計劃時期,可在明年農曆新年前購買年貨,經科局回應表示,消費計劃受到行政法規限制,只能到2021 年12月31日。

11/05/2021
21511

鹹潮期正式結束

海事局:本澳供水安全穩定

海事及水務局昨(10)日發出新聞稿稱,西江的來水量近日顯著增加並趨向穩定。西江最下游的對澳供水取水口──廣昌泵站外的原水鹹度,過去兩星期均保持在低水平,珠澳雙方經考慮上游來水情況以及原水水質作多次檢測後均符合作為飲用水源的安全範圍,故於上周決定重啟廣昌泵站,向澳門輸送原水,標誌著2020年至年珠江口的鹹潮期正式結束。 當局解釋,珠海重啟廣昌泵站的時間較去年遲了約一個月,這主要是由於是次枯水期流域降雨偏少、導致上游來水較少及鹹潮上溯嚴重。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1 月,流域降雨為近60 年來最少,西江、北江等主要江河天然來水偏少40%至70%,使磨刀門水道遭遇了近八年來最強的鹹潮影響。 鹹潮期間,為保障對澳供水安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協調上游省區實施第17次珠江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工作,累計向澳門供水約萬立方米。而由澳門援建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於是次枯水期累計向下游補水近2.4億立方米,顯著提高了下游河口取淡幾率,有效壓制珠江河口鹹潮上溯,發揮了流域控制性樞紐補水壓鹹的關鍵性作用。海事局強調,會跟市政署及澳門自來水公司密切監控有關情況,並重申本澳的自來水鹹度一直保持在每公升30毫克以內,水質穩定優質。

11/05/2021
11693

金管局加強培養現代金融人才

下半年推債券市場法律實務培训

為配合現代金融業發展所需,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制定澳門金融人才儲備建設規劃及落實方案,除透過澳門金融學會開展培訓活動外,亦將結合與高等院校、灣區城巿合作,具針對性地推動金融人才培訓工作,包括鼓勵澳門居民考取國際專業認證資格等,逐步建立本地金融專業人員隊伍。 金管局表示,經前期調研結果,掌握具金融專業認證資格的人才需求殷切,因而正制定澳門金融人才儲備建設規劃及落實方案,具針對性地推動金融人才培育工作。已協調與業界組成的澳門金融學會,於今年初,聯同五所高等院校的學術領域代表組成了顧問委員會,收集澳門加強金融人才培訓工作的意見。 多元培訓課程 金管局稱,澳門金融學會由2002年3月成立至今,已為累計約13萬人次提供了各類金融培訓活動。近年除了銀行、保險相關的培訓課程,亦因應現代金融發展所需,加開債券市場、財富管理、金融科技、融資租賃、綠色金融和人民幣業務相關課程。2019年、2020年至2021年第一季,共舉辦各類課程近250項,培訓學生達人次;其中現代金融相關課程逾80項,培訓學生達3,000人次。此外,亦組織大學生到金融機構實習,輔助有意投身金融行業的青年及早做好職涯規劃。 為培訓兼備金融和法律知識的從業人員,金管局正與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合作,面向法律從業員,於2021年下半年推出以債券市場為主題的金融法律實務培訓課程,使本地法律從業人員加深瞭解債券市場的基礎知識及相關法律應用。 灣區機構合辦培訓 隨著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金管局近年分別與珠海、深圳等市的金融官方機構,簽署了人才培訓合作備忘錄,結合大灣區資源合辦培訓課程,包括透過澳門金融學會與珠海方合辦了「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高級研修班」;與珠海金融局合辦了「債券管理高級研修班」;與中葡基金合辦了兩期「澳門金融人才短期培訓班」;未來將推出更多合辦課程,持續提供人才培訓及交流機會。 鼓勵居民考專業資格 金管局鼓勵澳門居民考取國際認可的金融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的「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考試」、認可財務策劃師(CFP®)、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等。 其中,為方便澳門居民考取專業資格,金管局已協調澳門金融學會與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合作,於今年4月在澳門舉辦首場「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考試」,並計劃於10月舉行第二次考試;同時引入「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首次考試已於今年3月舉行;協調澳門金融學會於6月,在澳門舉辦首次「認可財務策劃師(CFP®)」考試;亦正爭取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在澳門設立考點。

11/05/2021
1673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