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籠換鳥 澳門機場遷金灣?

學者:將失去珍貴資源

有內地資深民航專家直指澳門產業高度單一,財政收入高度依賴以博彩娛樂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服務業。去年初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內地和其他各國各地區的防疫控制政策,極大影響了全球性的人員正常往來,導致航空業損失慘重。 有意見認為,澳門應該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業,澳門機場可遷址到珠海金灣機場擴建區,並採用「一地兩檢」措施,澳門往返內地的航班可視同國內航班。一方面解決航空業發展難題,一方面則可最大程度提升出入境效率,為旅客來澳增加誘因。不過此舉亦可能讓澳門失去國際航線協議,而澳門機場也正是因為鄰近市區而更加便利,貿然遷址或將得不償失。 【本報記者梁啟迪報道】 內地資深民航專家綦琦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破解產業單一性、促進產業多元化是本屆特區政府必需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事關特區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大局。他建議澳門發展航空物流產業,實現航空業客貨互補,從而促進多元化發展。此外,有意見指應該在澳門國際機場設立內地「提前通關區」,實行「一地兩檢」模式,提高通關便利性和流動性,助力澳門民航業能更好地參與國家的經濟「內循環」。 「騰籠換鳥」遷至金灣機場 對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而言,綦琦認為新興產業發展空間是繞不開的難題,而以土地為代表的空間資源是特區最為匱乏的資源。 一方面,澳門機場缺停機位、缺空域、缺設施,土地問題成為了現在澳門機場的最大瓶頸;另一方面,澳門機場對周圍建築物帶來的限高和噪音問題,也讓新城填海區的發展受到制約。他指,澳門機場所在的土地地理位置優越,作為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空間極為合適,也是目前特區最具開發價值和可行性的土地資源。如何能做到「騰籠換鳥」,在滿足特區航空通達性功能的同時,優化特區居民生活環境、孵化特區多元產業、打造特區經濟全新增長極,對於渴望從疫情陰霾盡快走出的本屆特區政府而言,將會是極富意義的探討話題。 因此,他建議可考慮將澳門機場遷址到珠海金灣機場擴建區,以土地和設施租賃形式將珠海機場的第二跑道、航站樓、貨運區等國際功能交由澳門民航局和機場專營公司管理,以此確保澳門新機場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立運作;同時,為保證澳門居民能夠可靠地使用機場,可借助在建的金海大橋劃設特區車輛專用線連接橫琴口岸的方式,解決澳門本島來往機場的交通問題。同時,通過在澳門新機場採用「一地兩檢」措施,澳門往返內地的航班可視同國內航班。 唐繼宗:遷址金灣失珍貴資源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表示,在本澳機場實施「一地兩檢」確實可以提升出入境效率,在疫下亦有助航空業發展,但當中牽涉到的技術細節則有待探討。對於將澳門機場遷址到珠海金灣機場擴建區,以解決本澳機場的土地問題。唐繼宗則認為有關建議不可行,直言當中牽涉與國際航線的協議問題。 他稱,澳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航協議訂位置為澳門,不可能改成珠海,如將位置改為珠海,本澳的國際航班則須交由國家民航局分配,隨之失去珍貴的與國際航線的協議。他建議可與珠海機場商討合作,將國際航線放在本澳機場,再將封閉的交通運輸管理模式,將乘客中轉至內地。 此外,唐繼宗認為澳門機場的營運發展不應該單集中在航空業務上,其實還可參考其他地區做法,讓周邊的非航空業務也能達致收益,如停車、零售或餐飲等,同時亦可能將機場業務發展更多元化。除了做好核心業務外,更應令客及航線源多元化,甚至陸海空聯運方式,以更多方式「攬客」,整體面向珠三角市場做好營銷工作。 他指出,放眼其他地方,機場往往位於郊區,而澳門機場的特色正是位於市區,十分方便。因此,正正可以利用此特點,除了用作運輸外,亦能達至旅遊休閒的功能。他舉例稱,「如果喺機場嘆杯咖啡,望住航班升降其實幾舒服。」 「一地兩檢」提高通關便利 立法會議員崔世平早前提出兩點建議,希望研究參考美國與加拿大的提前通關模式,在澳門國際機場設立內地「提前通關區」,實行「一地兩檢」模式,提高通關便利性和流動性,助力澳門民航業能更好地參與國家的經濟「內循環」。 在短期措施方面,他建議政府研究在滿足安全條件下,讓澳門航班直接使用國內航站樓,並與內地相關部委共同研究由澳門前往內地的航班,視作國內航班的可行性和操作細則。通過在內地航站樓劃出專區,予澳門航班用作檢驗、檢測程序,既可節省內地機場國際航站樓運作的費用,亦為防疫工作一向與國家同步的澳門提供了方便。藉推動實現內地與澳門往來的航線與國內航線的乘機流程一致,讓澳門的民航業可以參與國家內循環,助力澳門加快疫後經濟復蘇。在長遠政策而言,他建議研究在澳門國際機場實施「提前通關」模式,即「一地兩檢」。

25/05/2021
71644

澳大與華發打造中醫藥科研基地

促琴澳兩地產學研深度合作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中華醫藥及轉化醫學研發中心啟用儀式暨澳門大學—華發集團聯合實驗室進駐專案簽約儀式」昨(24)日早上在珠海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舉辦。中心的建成為粵澳兩地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設施完備的研究基地,將進一步推動中醫藥、轉化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發展,促進琴澳兩地產學研的深度合作。 【特約記者李燊】 澳大校長宋永華在儀式上表示,截至今年4月,珠研院獲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家、省、市科技部門立項並資助的科研項目已超過80項;承擔企業委託研究項目近40項,合作企業覆蓋微電子、中醫藥、節能環保、食品製造等行業。 為加快推動在中華醫藥和轉化醫學領域的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澳大今年初完成了位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珠研院二期實驗室建設工程,即昨日啟用的「中華醫藥及轉化醫學研發中心」,該中心的建成標誌著珠澳在中華醫藥和轉化醫學領域的研究合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另外,聚焦珠澳優勢領域的「新產業」發展機遇,澳門大學聯合華發集團共同完成了「聯合實驗室」的第一批進駐專案評審工作,宋永華期望通過「聯合實驗室」的項目進駐,實現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療法的高效轉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打造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新高地」。 推進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 橫琴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創偉表示,研究院通過兩年多的建設與積累,接下來將會更全面加速位置優勢的資源創新人才,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攜手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潮,也為即將推進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提供更大的助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實現共同的發展和合作共贏。 華發集團總經理李光寧表示,華發集團將以聯合實驗室為抓手,從經費、設備、投資、孵化、產業落地等多方面,加速項目的產業化落地,並持續加大與澳門大學的合作力度,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促進澳門經濟社會資源發展。 同場,珠海華發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雙方代表還簽署了《聯合實驗室進駐項目技術合作合同》,標誌著12個產業化項目正式進駐聯合實驗室並啟動運作。

25/05/2021
10605

兩巴「大戰」友誼橋

警方起訴澳巴司機危險駕駛

社交平台日前流傳一段關於新福利巴士與澳巴兩輛巴士在友誼大橋引橋「大戰」的短片,治安警察局昨晚表示,已就事件作出調查,涉事的澳巴司機涉嫌觸犯《刑法典》中的「危險駕駛道路上之車輛」罪,局方將有關案件於昨(24)日移送檢察院處理。 治安警表示,就有關事件聯絡涉事巴士之駕駛者到交通廳跟進調查,其中於友誼大橋引橋右車道行駛的巴士(澳巴)司機承認當時正駕駛營運中的公共巴士,因知悉友誼大橋重型客車不可於右車道行駛,故欲切回左線;而靠左車道行駛的巴士(新福利)司機則稱因不想突然減速,故沒有即時讓右方巴士超車切線。 警方稱,由於右方巴士司機強行切線,並險些與左線巴士發生碰撞,其所作出的駕駛行為足以對他人生命構成危險,妄顧其他道路駕駛者的安全,尤其當在大橋上高速行駛中的兩輛巴士倘若發生碰撞,必定會引致嚴重的人命傷亡及財產損失,有關巴士司機的危險駕駛行為涉嫌觸犯《刑法典》第279條「危險駕駛道路上之車輛」,治安警察局將有關案件移送檢察院處理。 治安警又呼籲,駕駛者應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共同遵守交通規則,時刻保持安全的駕駛距離及互相禮讓,顧己及人避免意外發生,共同打造安全的道路環境。 網上前日流傳一段友誼大橋前新福利巴士和澳巴的「大戰」片段,從畫面中可以看見,事發於5 月21 日下午約4 時,正在靠右線行駛的澳巴疑似想切入左線,但在左線的新福利未讓道,兩輛巴士幾乎發生碰撞,最後於右線的澳巴逼使位於左車道新福利巴士減速讓其轉入左線。事件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兩間巴士公司前(23)日先後就事件作出回應﹐ 其中澳巴致歉,並稱已解僱涉事司機。 治安警表示,澳巴司機的危險駕駛行為涉嫌觸犯《刑法典》中的「危險駕駛道路上之車輛」。(網絡短片截圖)

25/05/2021
1695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