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工程持續 善用閒置土地

增休憩公園優化社區環境

本澳土地資源有限,隨著人口每年遞增,除了房屋,社區休憩設施空間需求也愈來愈大。政府今年施政方針亦包括優化社區環境,增加休閒空間,除持續翻修重整原有公園設施外,亦積極利用閒置土地建設新的休憩休閒空間。包括新口岸「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以及利用林茂海邊大馬路閒置土地興建臨時休憩區工程,今年繼續動工,其中伸延至媽閣的「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首期工程預計今年第二季完成及開放予市民使用。 市政署為回應社會一直以來對優化新口岸海濱、增建休憩空間的訴求,去年(2020 年)4月起分階段建設串連科學館、觀音像,伸延至媽閣的「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為全澳市民提供大型多元海濱休憩空間,建設健康城市。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工程蜿蜒的綠廊以科學館為起點至媽閣為止,沿途設置一系列康樂設施並加入親子休閒元素,第一期工程為新口岸填海區,即科學館至觀音像的一段海濱沿岸,該段海濱沿岸將設有長約400 米海濱步行徑,除美化海濱沿岸景觀,還為本澳居民和旅客提供更多休閒康樂活動的選擇。第一期工程總面積約15,000 平方米,其中兒童遊樂區佔地2,700 平方米,其他設施包括茶座、運動場地、健身康樂區和滾軸溜冰場等。 海濱綠廊首期年中開放 「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休憩區長約400米包含綠化元素的海濱步行徑,透過保留現有大樹,調整目前綠化帶布置,增植樹木及綠化植物,配合行人道飾面,為市民提供休閒、舒適的林蔭大道,並設兒童遊樂區、步行徑、茶座、多功能球場、健身康樂區、門球場、滾軸溜冰場等休閒康樂空間,並預留空間接駁第二期休憩區的單車徑,為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多元運動選擇,工程預計本年第二季竣工並開放予市民使用。 翻新北區多個公園及休憩區 市政署一直關注公園及休憩區的使用狀況。現時除祐漢街市公園已規劃進行重整外,亦完成了黑沙環海濱公園重整和加設健身設施工作。而台山區的台山中街、花地碼教會街及台山平民新邨休憩區的設施已使用多年,累積一定損耗,現正徵集區內團體及居民意見,逐步開展重整規劃及設計工作。祐漢新村第八街休憩區相連的閒置土地進行休憩區擴建工程,將休憩區劃分成不同的區域並加入不同的運動設施,讓休憩區更多元化。 此外,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為北區重要的休憩空間,市政署正分析及評估周邊社區環境的變化,對公園設施配置作調整及優化,包括擴大兒童遊樂場、增添親子兒童遊樂及共融遊樂設施;優化運動設施、公園出入口及綠化空間等。而就增設無障礙設施、遮陽設施及育嬰室等亦會作全面考慮。 黑沙規劃建設青少年歷奇營 位於石排灣水庫旁的石排灣市區公園已完成建設,並進入驗收階段。市政署現正進行規劃研究,利用路環黑沙村收回的一幅70,000 平方米閒置土地,整合現有黑沙海濱休憩區及黑沙公園等康體資源,在路環黑沙海灘附近建設青少年歷奇營,滿足不同年齡層市民需求的大型戶外綜合活動空間。黑沙少年歷奇營及周邊地區現正處於規劃階段,由於青少年歷奇營規劃研究必需配合總體城市規劃,故相關研究工作較原計劃稍放緩,以便與總體城市規劃更好銜接,並將充分聽取社會意見及配合城市總體規劃,再行訂定具體方案。

14/04/2021
17924

「見縫插針」建休憩設施

李良汪:應參照數據長遠規劃

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李良汪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市政署在每個小區「見縫插針」建設休憩設施,的確有花心里思回應市民訴求,值得肯定。但長遠而言,希望可以在長遠規劃上參照數據建設,切實迎合社會需求。 李良汪稱,過去一年因新冠肺炎導致市民多留澳度假,更凸顯本澳休憩區設施需求大,尤其一些親子兒童休憩設施,如黑沙海灘或中央公園等設施共用需求較大。建議當局應善用未有明確規劃的土地資源,臨時用作康體或運動等用途,例如林茂堂閒置土地的休憩區建設,冀政府可多考慮相關做法。 北區休憩規劃冀依科學數據 李良汪指出,根據資料顯示,本澳現時共有78個公共休憩區,當中澳門區有67個,其中大部分集中於中南區。因應位置、環境及面積等因素,各個休憩區內的設施均有不同,大部分主要設有成人健身設施及座椅等。他引述統計局《2019人口統計》資料表示,黑沙環、祐漢以及黑沙環新填海區人口約佔全澳總人口15萬,僅幾個區已佔全澳總人口約20%,加上林茂塘及鄰近的筷子基、台山、青州,整個北區人口逾20萬人,雖然現時北區內設有休憩區,但分布較零散,區內近年有多個公屋及私人住宅項目落成,屆時整個北區對休憩區的需求更大,冀在北區休憩規劃上支援更多,但相信隨著望廈體育館落成,有助紓緩市民對運動渴求的訴求。 宜以整體城規布局規劃 李良汪認為,長遠而言,休憩場地規劃,宜以整體城規布局規劃,例如政府在人口普查時可利用數據,以每區的年齡層分布作休憩區的設施依據,過去土地資源缺乏下可能較難有條件實行。不過現時土地資源相對充裕,冀政府未來可依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從整體布局出發規劃未來休憩設施。他又認為,市政署在公園維修時間方面有完善空間,避免圍封太久令市民長時間無法使用公園。

14/04/2021
9948

加快接種疫苗

早日恢復經濟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在立法會透露,正與內地磋商接種疫苗互認,在廣東省先行先試,若能實現與內地疫苗互認,相信除可減低市民做核檢成本及時間,亦可便利旅客來澳。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曾指出,加快接種疫苗建立「免疫屏障」就可早日摘掉口罩。要盡早恢復正常生活,疫苗是目前最佳選擇。 本澳疫苗接種進度緩慢,接種工作雖已進行了兩個月,但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數據,截至昨日下午4時,累計完成接種疫苗共有人次,以目前澳門人口676,100 計,完成接種疫苗人次僅超過人口的10%,但需要接種兩劑疫苗才可以產生有效免疫力,現時只有24,464 人次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距離構成「免疫屏障」所需仍有一大段距離。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早前在其個人微博寫下這樣一句話:「疫苗不接種成功,就無法徹底開放」,針對許多人接種新冠疫苗的猶豫及觀望現象,他直言大家覺得「風險不在我身邊」,對遠方的風險不予關注,是不踴躍主要原因。 接種疫苗雖然是免費,但是屬自願性。猶豫及觀望情況普遍存在,不僅在本澳,在內地、香港、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存在猶豫及觀望情況。本澳疫苗接種率偏低,主要因疫情防控成功,從未發生社區傳播,不少人認為澳門十分安全,毋須接種疫苗,也有人認為其他接種了,我不用打,這些心態令本澳疫苗接種率偏低。 隨著世界各國疫苗接種進度良好,陸續有國家和地區宣布正準備推行「疫苗護照」計劃,以恢復人員來往,推進經濟復蘇。目前不少經濟體都在研究發行及互認「疫苗護照」,在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後發給電子證明,可作憑證自由進出邊界和公共場所,以逐步恢復人員跨境流動及促進經濟復蘇,其中一要件是大部分民眾已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屏障」才能商討「疫苗護照」互認。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早前指出,理論上,接種疫苗要有70至80%,才可以形成「免疫屏障」。未建立「免疫屏障」是無法徹底開放關卡,澳門屬外向型經濟,亟需外地旅客重臨,無論對外或對內都必須建立「免疫屏障」,本澳需鼓勵更多居民接種,提升接種人數比例。只有「免疫屏障」才有望更快恢復對外經貿及旅遊互訪,加快經濟與社會活動重回正軌,回復正常生活。

14/04/2021
18265

今年熱帶氣旋較去年增加

意見籲政府加強防水逃生宣傳

颱風季節將臨,根據氣象局預測,今年影響本澳的熱帶氣旋數量屬於正常偏多,有五至八個。颱風及天文潮來襲,一直屬於「重災區」的內港尤其不能掉以輕心;有一直關注內港水患的市政諮詢委員梁鴻細認為,政府除可提早作出部署外,亦可加強對居民的提醒,包括防水意識及熟悉逃生路線等。 【本報記者劉凱輝攝】 氣象局早前預測,今年影響本澳的熱帶氣旋數量將處於正常至偏多區間,約有五至八個,其中至少有一個屬強颱風,而本澳今年的首個熱帶氣旋預料將在6 月上旬或之前出現。 市政諮詢委員梁鴻細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氣象局預計今年颱風比去年稍多,加上天氣熱等影響有機會令颱風威力較大;他稱,內港一帶如遇上風暴潮只能「睇彩數」,一旦遇上「山竹」、「天鴿」等級數的強颱風,水浸還是比較嚴重。惟他認同政府近年恆常化舉行「水晶魚」等民防演習行動,認為政府會提前作出相關部署;他同時建議政府加強宣傳,提醒居民加強防浸意識以及熟悉逃生路線。 盼內港北水泵站緩解水進壓力 防水工程方面,梁鴻細稱一直關注早前市政署開展的內港北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他指按現時進度,預計5、6月能順利完工,日後遇到大雨、一般天文潮或輕微海水倒灌時,可有效截水,緩解居民和商舖水浸壓力。同時,近年居民和商舖亦加強防水意識,例如會在地台做高一級,商舖裡面亦會放置枱櫈以便隨時將貨物墊高。 根據資料,政府在2018年已明確推進七個防災減災重點工程項目,其中僅有已進行中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和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工程有望在今年中完工,其餘多項防災減災基建仍處於研究或前期工作階段。 水晶魚2021下周六舉行 「2021年民防架構會議」上周五在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舉行,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會議上表示,為更好地應對今年風季的來臨,本月24日(下周六)將舉辦「水晶魚2021 」實地颱風演習,並繼續邀請市民參與,提升他們對「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的認知,過程中會注意及遵守衛生局的防疫指引。

14/04/2021
8036

警察總局訪社會民生促進會

座談防災減災民防志願協防制度

警察總局局長助理王健、關務總長李思雅等一行,昨日到訪社會民生促進會及江門同鄉會,與促進會會長陳溥森、理事長兼立法議員胡祖杰、顧問兼立法議員鄭安庭、江門同鄉會理事長劉家裕及常務副會長羅彩燕等舉行座談,就民防志願協防制度、防災減災工作、社區治安及青年發展等議題交流意見。 警察總局現正公開招募民防志願者,名額80 名,歡迎年齡介乎18 至55 歲,具服務熱忱的本澳居民報名參與,為本澳民防工作的宣傳教育、災後援助及復原提供協助,報名截止日期至本月27 日。王健表示,根據民防法律制度及細則規定,民防志願者屬民防體系外的輔助參與者,以自願及無償方式參與,由警察總局統籌和協調,所有獲接納人士均需參與培訓課程並通過考核,方能成為民防志願者,透過培訓加強他們防災減災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認知,未來逐步增加民防志願者人數,建立一個聯絡機制,進一步深化民防工作。 警民合作打擊犯罪活動陳溥森代表社會民生促進會及江門同鄉會對警察總局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他表示,近年來,警察總局為了澳門的安定和國家安全,為了防災減災,以及淨化社會環境,在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一線的警員風來雨去,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各個崗位,精神可嘉,尤其是採用「警民結合、防打結合」的形式,與社團、與學校聯繫,警民合作深入社區,預防和打擊犯罪活動,成效有目共睹,令到澳門整體的治安環境即使在疫情的衝擊下,依然保持著持續穩定、良好發展的態勢。

14/04/2021
1240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