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漢七群樓環境惡劣 都更路難行

年長居民:都唔知有冇命等咁耐

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於日前公布「祐漢七棟樓群」調研報告已完成,報告中指出,約三成業主生活於樓群內,約四成半為租戶,其餘為空置單位或無人應門等。受訪業主中,逾九成自住業主支持重建,惟僅有12%願付重建費用;都更公司指,正在法律框架下推動重建工作,目前接洽逾五成半業主,惟重建關鍵需業主達成一致共識。由此可見,推動祐漢七群樓重建的問題癥結所在仍是業權爭議;然而,本報記者亦就此到七群樓一帶街訪一眾居民及作「洗樓式」直擊,深入了解他們對於重建計劃的真實意見及居住環境。 【本報記者陳宇東、黃嘿文報道】 接受本報訪問的業主居民的主流意見,還是傾向「樓換樓」的重建回遷補償方式,以及認為已失聯的業主單位便先由當局收回該單位;也有業主表示願意「以小換大」並補回當中差價。亦有居民反映居住衛生環境惡劣,人流複雜、流鶯處處;並有居民指重建的一大難題還有商戶地舖問題。 居住在勝意樓近30年的業主林女士表示,對於拆卸重建是絕對支持,並期望可盡快開展,因樓宇本身已是相當陳舊;並表示接受以「樓換樓」的方式重建,且期望重建後能返回原區居住。至於問到是否願意支付重建費用,林女士則稱「咁就要到時睇下點先」,因重建計劃已「講咗好多年」,慨嘆「可能到死咗都未睇得見佢重建」。她又補充,自己已年近八十,如果是支付小部分都尚可接受,但如果費用龐大則無能為力,因此還是有待政府公布詳情。 「有幾多地方就要畀返幾多地方」 另一位在牡丹樓持有三個單位的業主任女士表示,持有的三個單位目前都是出租狀態,但卻從未有都更公司的相關人員與其接觸。而對於重建計劃,她表示支持,但就直言「我本身有幾多地方,就要返幾多地方」,「我就一分錢都唔會畀!」。至於重建計劃的另一癥結所在便是未能集齊業權人,任女士對此指出,這就應該先由政府收回未能聯絡業主的單位,不能被小撮失聯人士拖垮整個計劃,但就指如若日後該業主出現,「佢本身有幾多地方就要畀返幾多呎地方人」。 同時, 記者又於祐漢七群樓以「洗樓」方式,逐家逐戶拍門訪問居民意見,期間所見不少單位內居住的相信均是外僱,並以劏房的方式出租,且一見記者便即請食「閉門羹」;亦有不少單位是空閒或是無人應門。 「願補差價 以小換大」 幾經努力後,記者終找到位於牡丹樓願意接受訪問的業主林先生表示,如果當局是以「樓換樓」的補償方式進行重建,相信七群樓的所有業主都會舉手贊成;又認為無論補償的私樓或是公屋形式,均可以接受,如果當局允許的話,亦願意按一定比例補回差價「以小換大」。 林先生又直言,但據悉有關都更法律要到明年才在立法會上討論,屆時還要等通過法律先再開始重建,坦言「都唔知仲有無命等咁耐」;他又透露,住在同一層另一單位的婆婆,早前亦已去世了,所以如果等要等到齊集所有業主才能動工,「睇怕都好難等得到」。 天花泛黃發黑 電掣盒溶爛漏水 祐漢七群樓由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有超過50年歷史,受歲月的洗禮下,七群樓已是非常陳舊,環境衛生環境惡劣,再加上群樓單位以出租居多,人流複雜,以致亦成為罪惡的溫床。訪問期間,記者亦曾進入過林先生的單位視察,只見單位內陳舊非常,天花泛黃甚至發黑,四面牆身批盪剝落,電掣盒溶爛以及有漏水等情況;林先生又向記者透露,其實數年前已有計劃將單位重新裝修,但因知道當局一直有重建計劃,怕裝修後不久便要拆建,裝修費用便與「掉落鹹水海無分別」,因此現時兩難局面。 衛生巾 安全套隨地棄 此外,街訪中居民還向記們反映不少有關群樓中的惡劣環境情況。有居民指,七群樓衛生問題嚴重,周圍垃圾、積水處處,甚至連女性衛生巾、安全套亦隨地遺棄;同日也有居民反映,現時夏天來臨,曱甴、鼠患問題又變嚴重,更形容每到夏天就是「與鼠同眠」,曱甴老鼠無孔不入,盡管市政署當局每年均有做滅鼠等工作,但效果亦不明顯。 還有居民向記者透露,因七群樓的居住以租戶為主,出入人流非常複雜,更指賣淫女警察掃完又有、污煙漳氣;亦有不少租客做「二手房東」,租上租「最後都唔知租咗畀啲咩人」,居住環境惡劣。

24/05/2021
29073

助畢業生投入灣區發展

宋碧琪倡設就業發展基金

雖然「五一黃金周」內地小長假期間,來澳旅客數字有明顯增加,旅遊業生意有所上升,對本澳就業情況會否有幫助? 民众建澳聯盟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宋碧琪認為,在假期期間,來澳內地旅客數字或在短期內有提升,但就業環境仍然不穩,相信失業率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倡議政府設立「就業發展基金」,協助失業人士尤其是應屆學畢業生,提升就業空間。 根據統計局最新公布本澳就業調查,最新一期(2021年1月至3月)就業情況,總體失業率為2.9%, 與上一期(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 持平,本地居民失業率則上升一個百分點至4%,不過,近兩個月旅客數字回升,失業率會否因此回落?民众建澳聯盟副主席、議員宋碧琪接受訪問時指出,「五一黃金周」假期間,來澳旅客數字雖明顯上升,不過,未必能維持持續增長,暑假期間雖然再有機會上升,但始終要在假期時旅客量才較樂觀。 旅客數字不穩定 就業環境波動 宋碧琪議員稱,由於來澳旅客數字仍處於不穩定狀態,一些公司或會採取較彈性做法,旅客量多時會增聘人手,就業情況可能會有短暫好轉,但就業環境在此情況下仍然較波動。另一方面,宋碧琪指出,若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傾斜線,吸引投資者加大投資,例如進行土地拍賣發展商廈,可以帶動一定的就業機會,惟政府現時未有相關意向或發展規劃,令部分投資者卻步,就業空間也自然無法有所增長。現時中小企或其他企業均未見有顯著的註冊量,本澳現時的投資環境正在萎縮,若就業空間一直沒有條件提升,相信失業率會一直維持與現時相若的水平。 平衡減外僱和中小企生存 宋碧琪稱,社會上對外僱額想法上或普遍存在誤差,她直言,事實上即使本澳取消不少外僱額,但並不代表本澳居民的就業空間會有所增加。她指出,據她所知,不少博企不單止裁減外僱額,而且是直接取消相關外僱職位,即使沒有了外僱,因為職位取消了,本地人也無法補上。同時,一些厭惡性工作或薪酬低的工作,本地人較難接受,例如照顧殘障人士等工作,她建議政府對不同的職位需求作詳細分析,針對能讓本地人接替的工種作調整,否則若盲目要求企業對外僱「一刀切」削減,只會令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甚至會導致一些中小企結業,失業率更加高企。 設就業發展基金助青年融入灣區 在疫情陰霾下,本澳一眾大學畢業生就業也遇到不少困難,宋碧琪稱,民建聯現時收到的應屆畢業生求助比過往增加兩至三倍。宋碧琪建議除了帶津培訓的支援外,可考慮設立「就業發展基金」,支援本地有就業困難人士,特別是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協助畢業生投入大灣區,因應本澳與大灣區工資水平上的差異,例如在大灣區現時一般畢業生初入職的薪金約5,000至6,000元人民幣,「就業發展基金」可補貼至10,000至12,000元,達到澳門工資水平,加上內地市場大,升遷機會較多,本澳畢業生在未來就業選擇方面有更大空間發展。此外,她亦建議可就應屆畢業生作出相應的升學支援,包括獎學金的增加,協助大學生有條件裝備自己,待市場發展向好時再投入就業。

24/05/2021
1934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