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41間受資助托兒所昨(3)日起逐步復托,首兩個星期收托幼兒數量是准照名額的一半。有家長形容復托後開心到「瞓唔著」,並表示復托可減少家庭照顧幼兒壓力,小朋友知道可以返托兒所後亦相當興奮。社工局稱,為確保有序復托,首兩周托額將為該托兒所准照名額的一半,並需執行相應的防疫措施,包括量體溫、家長在門外止步、設置防水阻隔板分隔幼兒等,再視乎首階段運作情況逐步恢復運作,預計下月可全面復托。 因防疫需要,本澳托兒所從今年1月29日起停托,當局提出友善措施,以支援有迫切照顧幼兒需要的家庭,直到昨日起逐步恢復托兒所運作。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於昨日上午前往托兒所視察,他表示,昨日全澳約有4,000名幼兒到托兒所,佔准照名額五成。 因應防疫措施,進入托兒所人士均需測溫及出示健康碼,並需穿著即棄鞋套,場內所有設施在使用後均需消毒。蔡兆源預料,有幼兒未適應到托兒所環境,分階段復托起緩衝作用,呼籲有條件的家長應盡量讓子女留家照顧防疫,減輕防疫負擔。他又稱,目前未有受資助的托兒所出現經營困難。 家長周先生表示,復托開心到「瞓唔著」,小朋友知道可以返回托兒所亦相當興奮,又坦言因小朋友未夠三歲,期望可以早點復托讓其適應群體生活,相信復托後可減少家庭照顧幼兒壓力。 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服務副總監張婉思則表示,街總三間托兒所共有約225名幼兒復托,不足總人數一半,有望12月上旬可全面復托,而在首兩階段以室內活動為主,減少互動性活動。
亞馬喇巴士站加建雨篷工程已進入第三階段,已完成的首兩階段工程,雨篷被指不寬,擋雨效用成疑。交通事務局昨(3)日就此作出說明,為改善亞馬喇巴士站候車環境,於上月9日起分四階段增建雨篷,將現有候車亭改造為連貫式的候車區,令站內有頂覆蓋長度由75米增至逾200米,頂篷寬度由1.4米增至約1.8米,改善工程是經過對巴士亭本身的材質功能及綜合巴士亭所在位置及其周邊環境綜合考量而作出。 交通局稱,更大的頂篷寬度固然能有更大擋雨功能,但亞馬喇巴士站有不少特大巴士行駛,頂篷寬度受到一定限制。篷頂玻璃材質的採納,既可降低候車時的熾熱感,亦能自然採光,從而達到晚上節能減排效果,預計每年電力省卻逾7,440度,避免了逾5,8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考慮到亞馬喇前地作為澳門市中心樞紐整體景觀的和諧性和協調性考量,巴士站雨篷頂宜採用視覺相對通透,但亦同時能降溫的材質,因而選用了普白玻璃,因為物料是雙層夾膠建築安全玻璃,外層有反射熱輻射鍍膜,能有效反射大量熱輻射,該鍍膜玻璃的熱輻射率約為普通玻璃的四分之一。 巴士站下方是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增建雨篷必須顧及地面承重問題,為確保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天花樓板的結構安全,巴士站不宜增建重型設施,且巴士站內月台分布較為分散,故每個月台採用連貫式雨篷設計方案。 交通局表示,亞馬喇巴士站加建雨篷設計經綜合考量,寬度受環境限制。(資料圖片)
勞工事務局根據第33/2020號行政法規而設的「帶津培訓」,包括「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將於今(4)日至18日再次接受報名。 「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由今日至10日接受報名,「計劃」由僱主安排僱員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計劃,由推薦計劃至完成培訓課程期間,沒有降低相關僱員基本報酬,亦沒有與其協商安排無薪假,按每一名完成培訓並參加考核的僱員計算,僱主可獲發放5,000元培訓津貼;如僱主安排原已處於無薪假僱員參加培訓計劃,或自由職業者本人參加培訓計劃,則有關僱員或自由職業者於完成培訓及參加課程考核後,可獲發5,000元培訓津貼。 「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則由下周四(12)日至18日接受報名,「計劃」由「技能培訓」及「就業轉介」兩部份組成,學員完成課程及配合就業轉介,可獲得最高6,656元培訓津貼。有關計劃的對象為澳門居民,且於2019年1月1日或之後因勞動關係終止而失業,或非處於受僱狀態的2020年高等院校畢業生。 有關「計劃」詳情及報名所需文件,可瀏覽相關專題網頁,或致電或28564109查詢。 「帶津培訓」由今日起至18日再次接受報名。(資料圖片)
第37屆公益金百萬行擬於下(12)月13日星期日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昨(3)日宣布,今年百萬行將改為「線上行」,避免人群聚集,線下活動方面只會舉行簡單的起步儀式;至於活動具體舉行方式將於短期內公布。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昨日就活動於嘉年華酒樓舉行新聞界及教育界招待會。基金會會長賀定一表示,有關決定為配合特區政府防疫政策,在疫情下屬逼於無奈,希望大家諒解,她又相信活動「模式有變,善心不變」,會繼續聽取意見,完善活動安排。 籌募善款方面,基金會副理事長許建章表示,大會將於明(5)日起開始接收善款,善款收集處包括中國銀行、大豐銀行、國際銀行、匯業銀行、工銀澳門、氹仔坊眾聯誼會,路環居民聯誼會,以及「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辦事處;學生則可通過所在學校捐款。 另外,賀定一表示,基金會於疫情期間,以緊急撥款形式發放特別援助金,支援在基本生活方面受影響、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又援贈41台體溫檢測儀式予七個社團使用等等,有關支援投放涉及金額超過1,500萬澳門元。 「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會長賀定一表示,今年百萬行將改為「線上行」。(吳泳欣攝)
海南省委統戰部昨(3日)早在澳門舉辦「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港澳台地區專業人才在海南執業管理辦法推介會暨澳門海南青年企業家協會揭牌儀式」,鼓勵和吸引港澳企業、人才到海南投資興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自貿港新機遇。 海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肖傑在致辭中指出,澳門是全球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經濟體,經貿、金融、中醫藥、旅遊和會展等產業是澳門的重要支撑,也是海南自貿港優先發展的產業。 這次到澳門舉辦「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及專業人才執業管理辦法推介會」,主要目的是結合「海南所需」、學習「澳門所長」,搭建互利合作平台,為港澳企業和人才到海南投資發展、共享自貿港紅利提供便利,進一步深化瓊澳合作。 推介會上,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海波介紹了瓊港澳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港澳台地區專業人才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執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及其備案指引。王海波指出,「管理辦法」及其備案指引是中央授權、全國唯一的,在金融、建築、規劃、專利代理等四個服務領域對港澳台開放的人才政策。其最大特點是簡單方便,不需通過內地的資格考試、不需互認、不需認定。備案時按照海南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備案指引提供相應資料,並由本人承諾真實有效即可。備案後可以隨時來海南自貿港從業,體現了「降低門檻,提供便利」的原則。 瓊澳深度合作開拓新區域模式 澳門貿促局代主席李藻森表示,澳門與海南同為「泛珠三角9+2」成員,在泛珠合作的實際上,兩地的經貿往來頻繁,今年首三季度,雙方的貿易額達到人民幣2,200萬元,同比上升約38%。海南作為內地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固推進,和澳門長久以來享受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擁有國際市場網絡,兩地可以發揮優勢互補,尤其在經貿、旅遊、會展方面可多合作交流,澳門期待攜手海南,共同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此外,澳門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相信將開拓創新的區域合作模式。 肖傑(左五)等一行人共同為澳門海南青年企業家協會揭牌。(李燊攝)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下午舉行平常會議,請來衛生局疾病防控中心主任林松醫生出席,就抗疫常態化下的防控情況及未來防疫指引預案作一介紹。 會後副召集人施妮娜及委員郭潮輝會見傳媒匯報會議內容。施妮娜引述衛生局表示,目前冷凍食品入口本澳會經過三步程序,第一會進行外包裝消毒,其次做內包裝消毒,第三會以追縱調查系統追查食品,由源頭到貨品上架都有方法追縱,一旦出現問題,會有適當機制聯絡衛生當局。她又引述當局指,將會為冷凍業從業員進行核酸檢測的安全計劃,亦不排除為本澳做廚房工作的人士進行相關檢測。 郭潮輝指會上有委員詢問衛生當局洽購新冠疫苗的進度,當局回應指,國際研製疫苗進度已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如果實驗結果理想,2021年上半年政府可直接對藥廠洽購疫苗。同時政府目前亦有參與世衛疫苗保障計劃,但有關計劃會按比例在全球發布疫苗,故如果透過世衛取得疫苗或要待下半年。
下環衛生中心昨(3)日起正式啟用,取代風順堂衛生中心為南區居民提供社區衛生醫療服務。啟用儀式昨日上午8時30分舉行,由行政長官賀一誠主持,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及多位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其後行政長官一行參觀衛生中心,並聽取關於各項設施的介紹。 為西區居民提供多元醫療服務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致辭時表示,隨著南區居民人口增長,希望下環衛生中心啟用後,可以為居民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促進健康教育方面工作,包括制定各種慢性疾病預防計劃等。他亦透露,下環衛生中心心總投資金額近四億元。 他又稱,目前全澳有八個衛生中心,三個衛生站,2019年全澳衛生中心門診服務量接近100萬人次,衛生局目標是一個衛生中心可服務至100,000居民,市民可在20分鐘內到達附近衛生中心。 現為本澳第四大衛生中心 下環衛生中心位於下環街社會服務綜合大樓三樓層內,包括地面層、一樓及二樓,總面積約平方米,服務面積約為原風順堂衛生中心的八倍,是目前本澳第四大衛生中心,服務人口約50,000至60,000人。 服務轄區包括下環區、南西灣及主教山區、南灣湖填海區,主要提供成人保健(包括老人門診及體格檢查)、兒童保健、產前保健、婦女保健、中醫保健、口腔保健、心理保健、發熱門診、藥物諮詢門診、戒煙門診、糖尿病聯合門診、疫苗接種、老人護理諮詢門診和護理服務等社區衛生醫療服務。 衛生局稱,下環衛生中心服務時間為周一至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6時;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9時至中午1時設特別服務時間提供護理服務。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立法會昨(3)日繼續就《修改第9/2002號法律〈澳門特別行政區內部保安綱要法〉》法案進行細則性討論,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出席會議。 會後,二常會主席陳澤武、秘書黃潔貞向傳媒匯報會議內容表示,立法會顧問關心內部保安體系的組成不再區分軍事化部隊及治安部門,並引述政府回應不再作區分,指內部保安體系由十個公共機構組成,除了民航局和海事及水務局外,其餘均為保安部隊和保安部門。 陳澤武表示,二常會認為需要修改的條文內容沒有問題,涉及的是字眼修飾問題,立法會及政府雙方顧問會完成有關方面討論。至於法案修改後是否需要重新公布,陳澤武引述政府代表回應稱,雖然現時沒有就法案的重新公布設立標準,但考慮到更改條文的出發角度,以及更改的次數,認為法案暫時不需要作重新公布。下一步雙方法律顧問會再修飾法案字眼,待政府提交新文本後,二常會再討論。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會主席陳澤武(右)及秘書黃潔貞(左)滙報會議內容。 (吳泳欣攝)
廉政公署早前接獲市民舉報後,偵破一宗司警偵查人員未經上級許可,私下多次查閱該名市民及女友人的出入境紀錄。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3)日表示,因應今次事件,司警部增設新機制,司警人員因刑事偵查需要查閱他人出入境紀錄,需逐次向上級申請並獲得批准。 黃少澤表示,法律允許司警因應偵查需要可查閱市民的出入境紀錄,是普遍的偵查措施,由主管每隔一段時間再檢視相關查閱紀錄。他又表示,過去亦曾發生同類事件,揭發一名警務主管為私人目的查閱資料,已被提起紀律程序。 至於今次事件要由市民舉報才被揭發,黃少澤承認在內部監察方面「有少少漏洞」,認為保安部門尤其是主管人員有需要進一步加強事後的內部監察措施,亦需要投入科技提高監察力度。 廉署早前接獲居民親身舉報,指司法警察局有偵查人員涉嫌濫用職權私下查閱其本人及其女性友人的出入境資料。廉署經調查發現,該名司警局刑事偵查員涉嫌於2019年期間,為實現其個人利益而未經上級許可,私下多次查閱該居民及其女性友人的出入境紀錄。案件已移送檢察院處理。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承認保安部門有需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監察措施。(吳泳欣攝)
一名內地男子來澳旅遊及賭博期間,邀請一名認識一個多月內地女子結伴賭博,其後同回一酒店房間休息期間被「褪蝦籠」,被偷去3.7萬港元籌碼,內地女子得手後立即兌換現金經蓮花口岸潛逃回內地。司警接報調查鎖定疑犯身份,涉案女子前(2)日經北安碼頭再入境時被拘捕。司警在其身上起出現金1.8萬港元懷疑贓款,以「加重盜竊」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被捕女子姓唐、36歲、無業,與事主於案發約一個多月前於賭博期間認識。案發於去年10月22日,事主來澳旅遊並邀請唐某結伴賭博,其後兩人一同返回事主下榻位於路氹的酒店房間休息。事主其後進入洗手間如廁,數分鐘後出來便已不見了唐某蹤影,同時發現放在枱上的3.7萬港元現金籌碼全數不翼而飛。事主嘗試致電唐某無果,懷疑遭人盜竊,於是報警。 司警接報調查成功鎖定唐某身份,但證實她已於當日凌晨約4時經蓮花口岸潛逃回內地。至前日,唐某經北安碼頭入境時落網,警方在她身上起出1.8萬港元現金,懷疑為盜竊所得贓款。唐某承認因貪念而趁事主如廁時作案,得手後迅速將籌碼兌換成現金及潛逃回內地。 涉嫌「褪蝦籠」偷去同行男伴3.7萬港元現金籌碼內地女子,昨日上午被司警移送檢察院處理。(劉凱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