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務局昨(18)日發新聞稿表示,將於下周一(22日)至28日(周日)分別於麻子街及高甸玉街的電單車泊車區增設式樣12a的輔助標誌,並翻新相關路面泊車標線,以引導及規範電單車駕駛者以垂直並列方式停泊。交通局稱,相關措施是為了理順電單車泊車秩序,改善道路通行環境。 交通局指出,根據《 道路交通法 》規定,電單車駕駛者在停泊車輛時,須以垂直並列的方式停泊車輛,否則可被罰款300元。交通局指,會持續檢視及完善道路泊車設施,進一步理順泊車秩序。 麻子街及高甸玉街的電單車泊車區將增設式樣12a的輔助標誌。(交通局提供圖片) 據《道路交通法》規定,電單車在停泊時須以垂直並列泊車,否則可被罰款300元。(交通局提供圖片)
新冠疫苗於農曆新年前運抵本澳,早前特區政府已為優先人群進行接種,包括醫護人員、高暴露風險的警消人員、娛樂場工作人員等人士。
2019年,全年訪澳旅客打破歷史新高至3,940萬人次,當時澳門政府甚至要探討應否實施旅遊稅,減少訪澳旅客數量。然而一場疫情海嘯,澳門旅客數量銳減,去年全年只剩下590萬人次。旅遊局預計,今年將會有600萬至1,000萬人次旅客訪澳,數字縮減至與1996年至2001年、博彩業開放前的旅客水平。從旅客過度到旅客匱乏,考驗政府如何危中求變,在旅遊業低迷時期開發新的模式,加快推動旅遊業復蘇和發展;同時在後疫情時代,從結構性打造兼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旅遊模式,從而支撐經濟發展之餘,亦能令本土文化保存延續。 《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指出,澳門特區發揮綜合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引領作用,推進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加強旅遊業與關聯產業的互動發展,深化旅遊業與會展業、文創產業、中醫藥產業的跨界融合。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日前亦表示,希望發揮 「旅遊+」效應,與會展、文創、電商和體育等結合,推動經濟復蘇。 藉著深化「旅遊+」跨界融合,特區政府除了可更全面地支持業界開發新的旅遊衍生產品,令不同產業形成合力;同時又能進一步擴大客源,滿足不同旅客群體的遊、購、娛需要。以旅遊結合電商為例,因應旅客大減,以往靠旅客來澳購物的手信店、澳門製造商品需要籍由電商平台外銷產品,將線上流量轉化成線下銷量。不少內地旅客過去來澳原因都是購物,疫情下他們都更熱衷於網上購物。因此旅遊相關的中小企要看準市場趨勢,加入電商平台,讓具有澳門特色的產品能順利打入內地市場,不僅較傳統宣傳渠道成本更低,而且成效顯著,事半功倍。 隨著首批10萬劑國藥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抵澳,特區政府有序開展疫苗接種工作,意味澳門社會邁向復元又踏前一大步。正如行政長官賀一誠所言,疫情再次暴露了澳門產業結構單一、經濟韌性不足的問題。因此,期望政府能與 「旅遊+」相關業界多溝通,如何更好地結合旅遊活動及產品,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產業多元。
據統計暨普查局昨(17)日發布去(2020)年第四季私人建築及不動產交易統計資料顯示,在去年第四季,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樓價均按季上升,其中氹仔住宅單位升幅達10.3%,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118,329元(澳門元,下同),主要受價格較高的樓花買賣佔該區成交比重(36.5%)增加9.1個百分點所影響。路環上升2.3%至121,007元,與澳門半島上升2.0%至102,842元。 去年第四季現貨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元,上升2.4%,住宅樓花156,474元,上升8.7%。 去年第四季完成繳納印花稅程序的樓宇單位及停車位買賣共2,369個,總值135.7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季分別下跌6.8%及9.2%。 第四季住宅樓花成交金額升逾7% 住宅單位買賣1,630個,按季減少271個,成交總值億元,下跌8.5%。現貨住宅成交1,362個,減少243個,成交金額下跌12.6%至87.9億元;住宅樓花買賣減少28個至268個,成交金額27.4億元,上升7.6%。 第四季整體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元,按季上升4.8%,現貨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元,上升2.4%,住宅樓花156,474元,上升8.7%。 工業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40,856元,按季下跌,辦公室單位108,050元,亦下跌2.0%。 去年樓宇及車位成交額跌17.9% 2020年全年樓宇單位及停車位買賣共9,002個,按年減少18.3%,成交金額下跌17.9%至511.1億元。住宅單位買賣有6,483個,減少1,794個,總值429.6億元,下跌;現貨住宅5,485個及住宅樓花998個,成交金額分別為342.6億元及87.0億元。 工業單位平均價格跌逾一成最多 2020年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價格為元,按年下跌2.3%;澳門半島102,097元,下跌2.2%,氹仔元,下跌2.7%,路環120,240元,下跌4.4%;現貨住宅97,721元,平均價格下跌3.2%,住宅樓花148,024元則上升3.9%。非住宅單位方面,辦公室單位每平方米平均價格上升2.4%至110,973元,工業單位的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元,下跌13.0%。 去年全年訂立逾1.1萬宗不動產買賣契約 去年第四季訂立的不動產買賣契約有3,869宗,涉及的不動產數目4,037個,按季增加5.8%;訂立按揭貸款契約有宗,涉及不動產數目3,963個,下跌19.4%。2020年全年訂立宗不動產買賣契約,涉及的不動產12,222個,按年增加;按揭貸款契約有11,347宗,涉及的不動產14,954個,減少9.4%。 私人建築方面,2020年第四季末處於設計階段及在建中的住宅單位分別有8,705個及2,687個,另有1,371個正進行驗樓。季內獲發使用准照的住宅單位共1,083個,無間隔單位佔,兩房單位佔31.2%。另一方面,季內獲發動工批示的住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17)日公布,今(2021)年1月底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初步統計為1,954億澳門元(約244.7億美元),較去(2020)年12月經修訂總額2,008億澳門元(約251.4億美元),下降了2.7%。今年1月底的外匯資產總額,約相當於去年12月底澳門流通貨幣的11倍或廣義貨幣供應(M2)中屬於澳門元部分的83.0%。 金管局續稱,今年1月的貿易加權澳匯指數為101.9,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分別下跌0.45點及5.50點,顯示總體來說,澳門元兌澳門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匯率出現下浮的情況。 管局昨日公布,特區政府今年1月底的外匯儲備資產總值1,954億元。(資料圖片)
勞工事務局十分關注本澳居民的就業情況,並持續與大型企業保持聯繫及合作,為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當局有見今年有多間綜合型酒店渡假村相繼落成,可為本澳居民提供較多就業崗位,因此為助居民拓寬就業機會,勞工局將於明(19)日與上葡京合作舉辦招聘會,招聘多個職種。 勞工局屆時會派員監察面試情況。而招聘職位包括市場推廣及客戶服務等多個範疇的職種。當局指,是次招聘會以預約方式進行,如對上述職位有興趣的居民,可直接聯絡企業或致電勞工局熱線28722108查詢。 勞工局稱,會密切關注本澳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情況,積極邀請本澳企業提供職位空缺,持續為有就業需要的居民進行就業轉介並安排配對面試,促進本澳居民就業。
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昨(17)日繼續細則性審議《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三常會主席黃顯輝表示,希望最快下周可以邀請政府代表解答委員的疑問;而立法會主席則要求委員會爭取於4月1日或之前完成意見書,務求法案於今屆立法會結束之前獲通過。 三常會主席黃顯輝會後向傳媒匯報會議內容表示,委員會昨日完成討論法案第28條至第39條。其中,第31條指,持有任何逗留許可的非居民父母,要在90日內為其在澳門出生的子女取得旅行證件。委員會欲了解政府立法目的是否為避免非居民子女無了期逗留澳門,並關注非居民父母假如在不可抗力因素之下,例如他們所屬的國家發生政變、天災等情況,無法為子女辦理旅行證件,特區政府將如何處理。 法案第32條有列明逗留特別許可的種類,包括中央政府機構人員;從事勞動活動或為自身利益從事活動的逗留特別許可等等。 關注「重複作出違法行為」如何定義黃顯輝稱,委員會關注法案第35條提到,某些情況下行政長官可批示廢止有關人士在澳特別逗留許可,包括重複作出違反法律或規章的行為,尤其是作出有損居民健康或福祉的行為。黃顯輝表示,按委員會理解上述所指的違法行為指的應屬於行政違法行為,委員欲了解的是「重複作出違法行為」如何定義,包括重犯的次數如何計算,例如一年累犯兩次,或數年內累犯兩次或以上,抑或由執法者自行裁量;又關注政府如何定義哪些行為屬於「有損居民福祉的行為」,希望政府解惑。
全民醫保在中國內地實行多年,為廣大居民提供適切及時的醫療補助,在本澳亦已討論多年,不少意見認為澳門亦應實行全民醫保。到底在本澳現行醫療制度下,醫療是否不足夠,或本澳是否有條件實行全民醫保?立法會議員宋碧琪認為,本澳全民醫保制度具一定可行性,可讓「夾心年齡階層」居民在醫療上得到更多保障,補足現行制度的不足,且根據本澳現時財政儲備情況,推行全民醫保制度亦是可行,並可改善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長等問題。 本澳現行醫療體制主要是兩級分級診療制度,第一級以保健、預防和及早發現疾病的社區醫療衛生體系,第二級以治療嚴重疾病的專科醫療衛生體系,以構建覆蓋全面的澳門公共醫療安全網,採取政府主導、聯同非牟利和私營醫療機構向市民提供醫療服務。議員宋碧琪指出,現時醫療系統中,免費醫療分為兩部分,分別為10歲和以下兒童及65歲和以上長者,而兩者之間的年齡層部分就並非免費醫療,因此本澳實行醫保制度是存在一定可能性。 「夾心年齡階層」對醫保需求大 宋碧琪稱,當然,醫保制度與現行的醫療制度並非「零和遊戲」,其實現時實行「保小」和「保大」醫療制度是獲得社會一定的認同,但中間未能享有免費醫療的「夾心年齡階層」居民對於醫保需求便較大,且現時醫療制度中對他們的支援是較少,除了近幾年實施的醫療補貼外,其他的支援措施便很有限。當然,當局指居民如患有嚴重疾病,衛生局可提供援助,但事先要對患者的家庭經濟等方面作出評估,因此,對一般「打工仔」來說,所有醫療費用均是要由自己支付,某程度上對居民生活亦會造成一定負擔。宋碧琪稱,因此,全民醫保概念的提出,是可補足現有醫療制度上的不足,進一步減低居民醫療上的負擔,亦可令人生多一份保障。 中間年齡層未享免費醫療衛 生當局於2019年便曾委託澳門科技大學開展《澳門醫療保障制度研究》,以問卷調查訪問3,005位本地居民,然而研究結果顯示逾66%受訪市民都希望維持現行醫療制度,研究認為現行制度在覆蓋、效果和成本方面更具優勢,建議未來採取優化措施改進。宋碧琪對此表示,相信在現行制度下,對於可享有免費醫療的受惠人士是影響不大,關鍵仍是在於未能享有免費醫療的中間年齡層人士;科大研究中亦有專家學者提出以災難性醫療的保險制度,讓上述中間年齡層的人士得到保障,由此可見醫保制度是具可行性。
宋碧琪稱,一般人或者都會認為醫保是一筆較昂貴的金錢付出,但本澳有6,000多億元財政儲備,相信可以比任何一個地方都更具優越性推行醫保制度,有些國家或地區甚至即使要負債都要推行醫保制度,由此可見醫保對醫療體系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且澳門政府在資源上亦是有條件去推行。 宋碧琪稱,本澳人口相對較少,但在總體醫療開支上超過90億元,而未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等問題加劇,醫療系統負擔將更加重;但本澳人口少,推行醫保亦是相對較容易,當局未來需深思熟慮有關問題。 宋碧琪認為醫療投入有上調空間當局曾表示,全民醫保需考慮政府開支,認為此舉或對政府開支構成負擔。宋碧琪表示,任何地方政府投資最大的板塊一定是醫療及教育,如居民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一切都是空談。她指出,縱觀世界上其實每個地方對於醫療上的投入都是每年遞增,當然澳門亦同樣如是,雖然這對於社會保障亦是增加了,但她認為本澳目前的醫療投入仍可有上調空間,因可見有部分地區醫療方面比重是佔整體開支兩成多,而本澳現時只佔一成多;所以她認為當局未來可善用增長空間,來考慮在目前醫療系統裡仍未能受惠的人士,而並非只在現有基礎上「加碼」,多考慮人群的需要。 宋碧琪稱,目前本澳醫療的認受性還是較低,這與現行的公共行政醫療體系有一定關係,缺乏了人性化及溫暖度,居民最不滿是往往缺乏人性化安排;她舉例,即使是癌症晚期病人到公立醫院求醫,也是需要按程序輪候,缺乏人性化處理,造成社會有不少批評聲音,這也是當局未來值得深思的問題。 議員宋碧琪認為本澳醫療投入仍有上調空間,部分地區醫療投入比重是佔整體開支兩成多,本澳現時只佔一成多。(《力報》攝影組攝)
除了推行全民醫保外,未來還可在哪方面完善本澳醫療發展?宋碧琪表示,本澳目前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還是較長,這也是免費醫療所帶來的問題,因為排隊輪候的人只會愈來愈多,專科服務的供應始終不足,導致輪候時間變長。解決方法是要加大供應專科服務,但目前就公共行政醫療體系來看,需加大服務供應的時間是較長;首先是硬件設施方面進度未如理想,其次是人員招聘程序較慢。 醫保制度居民可按需求選擇服務 宋碧琪稱,因此,唯一可行的辦法便是推行醫療保險制度,居民可按照自身需求去選擇服務,不一定只是依賴免費醫療,令居民可以較低價錢選擇公立醫院以外的醫院求醫,甚至是到鄰近地區醫院就醫等,這也是可解決目前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長的方法。 此外,宋碧琪還提出本澳目前整體醫療體系亦需作出改革,日後並非再按照公共行政式去處理,將醫療服務及監管分開,這樣當有醫療糾紛發生時,亦可提高市民信任度;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時亦提倡大力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因此,宋碧琪認為可將醫療改革優先作為試點,從而提升醫療服務質素以滿足居民訴求。 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長,宋碧琪指是免費醫療所帶來問題。(《力報》攝影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