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遇之城 2020 》報告出爐

42中國城市 澳門韌性排名第三

正在進行公開諮詢的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提出,要積極建 設澳門成為「 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 」的城市,包括應 對自然災害、發展經濟多元、城市可持續發展。日前,中國發 展研究基金會與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在「 2020年中國國 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聯合發布《 機遇之城 2020 》報告,報告觀察對象涵蓋 42 個中國城市,當中澳門在「 城市韌性 」維度排名第三,僅次於 香港及上海,在廣州及天津之前。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指出,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 疫情,對城市發展和治理構成嚴峻挑戰,大城市是這場危機的主戰 場。在中國政府的堅強有力領導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中國較好地控制 了疫情,大城市良好的基礎設施、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社區管理的嚴 密高效、社會組織的廣泛參與、強烈的公民意識,在應對疫情帶來的危 機中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這些都展示了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和城市群 地區,在危機應對中的強大韌性和修復能力。 澳門韌性排第三僅次港滬「 城市韌性 」是今年報告的重點觀察維度,通過「 醫療設施 」、 醫師資源 」、「 養老保險 」、「 衛生健康財政投入 」、「 公共安全財政 投入 」、「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 」、「 災害損失 」、「 生產安全 」八個變 量,觀察城市在公共衛生、自然災害、生產事故、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基礎能力和資源投入,綜合衡量城市的韌性程度。 在「 城市韌性 」維度中,香港排名第一、上海第二、澳門第三。報告指出,這與城市政府重視在醫療、災害應對等多個相關領域的投 入有關,與城市整體的經濟實力、基礎資源充分程度也有關,使得城 市在有效應對風險、快速恢復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和韌性。 綜合排名北上廣深包攬前四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上周四至昨(7)日在北京舉 行,《 機遇之城 2020 》報告於前(6)日發布,報告觀察對象涵蓋 42 個 中國城市,評估工具包括十個觀察維度,涵蓋經濟發展、社會民生、 城市基礎設施等多個層面。今年特別關注從醫療衛生、城市生產安 全、自然災害、公共安全等角度衡量城市的韌性程度。在綜合排名 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分列前四位,香港則排名第九位,澳門 排名22位。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是國務院發起於 1997 年成立的公募基金,普 華永道是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機遇之城 》研究報告自 2014 年至今,已經連續發布七期。

08/09/2020
23685

所有居民酒店醫觀均需先付費

核實符豁免資格退房時發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從本月1日起,非首次入住指定酒店進行14日隔離醫學觀察的澳門居民,均需要支付5,600澳門元費用。應變協調中心在昨(7)日新聞發布會上,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劉鳳池表示,現時所有澳門居民在入住指定酒店醫觀,均需要先支付5,600元費用,主要由於要核實相關居澳事實,特別是非常居澳門的澳門居民,是否在入境本澳前至少有183日身處澳門,故此,在入住醫觀酒店時,職員會以信用卡預授權或現金形式,先扣款5,600元,如核實常居本澳符合豁免資格,最遲於退房時退還款項。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當局為持續加強常態化防控,曾前往中國以外國家或地區、香港特區及台灣地區的可入境澳門人士,均須按照澳門衛生當局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醫學觀察,過去澳門居民入住指定酒店醫觀毋須付費。上(8)月27日應變協調中心宣布,由9月1日起,於指定酒店作醫學觀察的收費安排,在澳門常居的澳門居民首次在指定酒店進行14日醫學觀察豁免收費,第二次起均須收費,公務或特殊原因除外;收費維持在5,600澳門元。 應變協調中心稱,在澳門常居的執行標準為在入境澳門前的365日內至少有183日身處澳門;非常居澳門的澳門居民,可申請首次豁免收費,經批准者可豁免收費。豁免收費的情況尤其包括基於某些特定原因而沒有身處澳門183日;特定原因包括就讀由當地主管當局認可的高等或非高等教育、住院、在澳門以外地方為在社保基金註冊的僱主提供工作、公務、為澳門服務而擔任職務或履行其他公務。 另外,截至昨日,在指定酒店做醫學觀察的人士合共1,108人,當中包括22名外僱,457名澳門居民和629名旅客。

08/09/2020
75523

跨境師生周六第三輪核檢

需於周五前完成網上預約

教育暨青年局早前表示,經與衛生局及內地衛生部門協調,新學年每周六會安排跨境師生於珠海指定的五間醫院進行免費核酸檢測。在昨(7)日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教青局宣布本周六(12日)起,將為跨境學生及教職員工進行核酸檢測,但相關人員今次需要透過微信關注「健康珠海」微信公眾號,並點擊「澳門跨境學生核酸檢測預約」,按所屬教育階段在指定醫院的微信預約平台預約檢測,未預約人士不能作核酸檢測,而往後每周必須在星期五前完成網上預約。 教青局教育廳廳長黃嘉祺昨日表示,澳門現時每天有約3,000名跨境學生出入境,開學至今已進行了兩次跨境學生的核酸檢測。未來相關師生預約核酸檢測時填寫的資料必須與「粵康碼」的資料一致,否則檢測結果無法呈現於「粵康碼」內,導致無法順利通關;倘年幼學生需家人陪同過關,陪同人士和學生務必在通關前做好「粵康碼」和「澳門健康碼」的轉換,完成轉換後截圖備用。 在本澳防疫政策當中,跨境學生及教職員工屬為必要檢測人群,其核酸檢測費用由政府承擔。 教青局教育廳廳長黃嘉祺提醒跨境學生填寫資料需與「粵康碼」一致,否則會影響過關。(陳嘉俊攝)

08/09/2020
22098

總規對生態區域缺少客觀分析

城大學者冀統籌整合內容細節

政府上周四公布 《 澳門特別行政 區城市總體規劃 (2020-2040) 》草 案(下稱《總體規劃》 草案),成為城中熱議話題。 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 心昨(7)日舉行「 城市總體規劃座談 會 」,圍繞《 總體規劃 》草案展開討 論,一眾學者就都市更新、城市交通 智能化管理、空間環境利用等議題提 出一系列政策建議。 會議由城大協理副校長兼中心主任葉桂平主 持,他表示,城市總體規劃將澳門構建成 「 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 」的城市,突顯 特區政府的大局觀念和民本思想,但當中細節 和數據較為薄弱,尤其對「 智慧化 」方面著墨不 多。葉桂平並認為,政府在協調都市更新涉及主 體的複雜利害關係基礎上,應加快都更立法,盡 快落實推進相關工作,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 化等手段細化分區規劃,加快本澳社會經濟發 展,提升居民優質生活。 草案與多個規劃內容重疊城大創新設計學院助理教授周龍表示,《 總 體規劃 》草案中缺少對既有區域的客觀分析,對 城市行為活動和空間規劃的實際限定作用小,而 草案提及澳門半島東北側近岸填海會否影響海水 循環、破壞關閘東側僅存自然濕地和生物棲息 地,以及內港區域常受水患威脅,城市交通壓力 大是否合適商業區發展等問題需再進一步論證。 他續稱,草案部分內容與《 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 規劃 》、《 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 》、《 新 城區總體規劃》重疊,建議後期落實多規合一, 實現各類統籌。 倡《 總體規劃 》劃分發展階段城大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認 同《 總體規劃 》草案中,提及有關旅遊多元化發 展及優化旅遊承載力的策略指引,惟當中較少提 及如何實現多元化及優化承載力。因此,他建議 特區政府應充分考量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在規劃 分區時給予更多新興旅遊業態的發展方向。他又 提及,《 總體規劃 》草案作為政府未來 20 年的長 期規劃正常,應劃分為近、中和遠期發展。

08/09/2020
11885

新設紅綠燈幫倒忙?

美副將頻現車龍 林宇滔:應探討根本原因

增設紅綠燈是否能解決交通問題?交通事務局針對美副將大馬路交通問題,分別在觀音堂及鮑思高粵華小學對出新加裝了兩個紅綠燈,上周六(5日)上午11時啟用,但新設備加裝後,有市民就反映令美副將大馬路交通壓力增加,即使在非繁忙時段亦有「車龍」出現,對當局總以增設紅綠燈來解決所有交通問題的作法感到不滿。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不是每個地方都應增設紅綠燈,不斷設燈對交通沒有太大幫助,應切實探討引起交通擠塞的根本原因。 交通事務局在觀音堂及鮑思高粵華小學對出加裝紅綠燈,本報記者昨日在現場實地觀察發現,該路段即使是在非繁忙時段,亦出現一定的擠塞情況,「車龍」頻頻出現,且鮑思高粵華小學對出的紅綠燈裝設後,令到一些剛從肥利喇亞美大馬路等待完紅綠燈的車輛,一轉入美副將大馬路後又要再等燈,令到該交界處「打晒蛇餅」,十分擠塞。 市民:行人過馬路更安全 對於當局在美副將設紅綠燈,行人及駕駛者意見不一;有行人認為會令到市民途經過馬路更加安全,但有駕駛者就認為會造成交通問題。 市民蘇先生認為,加裝紅綠燈後對行人有保障,但同樣的對美副將大馬路造成嚴重塞車,特別對高地烏街轉出的車輛,甚至會影響雅廉訪一帶交通情況,認為當局未來應就紅綠燈裝設作數據分析;有駕駛者就直言,裝紅綠燈後「塞車一定有」,但認為至少不用與行人爭路。 可參考台灣作法 非繁忙時段改為閃燈 對於裝設紅綠燈是否對交通有實際幫助,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在實際操作上,繁忙時段加裝紅綠燈,如果設置的轉燈時間合理,是對交通有幫助,但非繁忙時段則沒有太多作用,反而會令交通更加擠塞。他建議當局可考慮在非繁忙時段作出改變,學習台灣作法,將紅綠燈改為「閃燈」形式。 對於當局曾解釋,裝設紅綠燈是因為該區曾出現交通事故,林宇滔指該區的交通問題在於巴士出站需要「切三線」行車,令到一些車輛視線受阻且交通擠塞。他認為,澳門不斷增設紅綠燈,對交通問題沒有太大幫助,應探討相關路段實際引起交通擠塞的根本原因。

08/09/2020
2595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