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消防退休人員協會9月5日舉行慶祝國慶七十一周年暨該會新一屆理監事就職典禮。
新學年上周起陸續開學,但全澳1,000多名未滿三周歲的幼兒,卻需要等到滿三周歲後才能陸續安排返校,有關措施引起不少家長反彈。對此,教青局今日起約見各校開展細則性的探討及收集意見,並於本周公布合宜方案,為家長提供可行的開學方案選擇。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他期望當局可彈性安排有關問題,若一些學校有條件,可在相關措施下恢復「細B」上學。 教青局上周六(5日)早上約見教育團體和提供教育及托兒服務的社團代表,深入探討三周歲以下幼兒開學問題,與會者積極建議多項在不違反衛生防疫政策原則下的合宜方案,務求為三周歲以下幼兒上學提供突破和選擇。教青局連日來一直與各教育持分者保持密切溝通及聽取意見,在平衡衛生防疫措施及家長訴求的前提下,積極探討符合防疫需要、家長訴求、學校運作的最佳方案。 應保留彈性讓家長決定是否返校王國英昨日受訪時表示,校方今(7)日將與教青局商討有關三周歲以下幼兒開學安排,估計當局會讓有條件的學校恢復讓「細B」上學,至於相關條件要求則需要與當局溝通才能了解細節安排。 他稱,雖然目前是開學初期,但一些學校或可能已經做好教育預案,包括未能上學幼兒日後的安排,加上現時幼兒園的學生都已適應,若現時又恢復「細B」上學,尤其是K1,「突然間多一兩個細B返校都會有啲混亂!」若當局決定恢復上課,希望能彈性處理,讓家長自行選擇是否讓「細B」復課,「因有啲家長都係驚驚地!」籲當局盡快作出指引王國英稱,因應各學校的環境設施面積,如菜農學校環境較擠逼,人與人之間密度較高,應讓學校按自身條件選擇。他又提到,若相關條件包括保持一定距離或不戴口罩等,有些年紀太小如兩歲半的幼兒或未必適宜現時上課。他認為K1無需趕課程,校方之後亦會特別安排為遲入學的幼兒輔導,讓其適應後再重新上學。 他期望趁著開學之初,當局應盡快作出指引,讓學校及家長作出準備,同時希望當局不要作出「一刀切」處理,讓家長及學校按其意願及條件彈性處理。
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青年委員會, 上周五假濠江中學禮堂舉辦「濠江兒女·共赴國 難——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 爭勝利 75 周年主題活動 」座談會。青委會副主任 鄭松富冀藉此推動青年人了解史實、繼承先輩精 神、擔當時代責任,為澳門社會繼續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主講嘉賓包括著名法學家楊允中、資深教育工作者劉羨冰和知名社會活動家伍里安都是抗戰 親歷者,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 歷和感受,勉勵年輕人要不忘歷史、奮發圖強。 澳門文獻遺產學者楊開荊講述其舅舅陳冠時烈士 的抗戰事蹟。出身名門的陳冠時參加東江縱隊港 九獨立大隊在香港的抗日活動。一次行動中為掩 護戰友突圍,不幸被日軍俘獲後英勇就義,時年 僅21 歲。楊開荊說,反思戰爭不是為了記住仇恨 而是為了促進和平,國家必須強大才能避免歷史 的悲劇重演。 青年學生在座談會上踴躍發言,澳門青年歷 史教師李俊認為,抗戰的歷史喚醒了民族精神, 讓中國人團結在一起,雖然兩岸四地的制度和生 活方式或有不同,但血濃於水,只有國家強盛, 個體的幸福才有保障。
由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香港 綠色金融協會、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 業委員會及澳門銀行公會作為創始成員,共同發起 成立的「 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 」,上周五(4 日)在廣州舉行成立大會,澳門金融管理局與澳門 銀行公會在澳門參加視頻會議。 綠色金融聯盟目的和宗旨為致力於為粵港澳 大灣區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合作、更好地服務於 大灣區綠色發展提供機遇,集聚廣深港澳四地豐富金融資源支持大灣區綠色產業發展,輻射到全 國其他省市和「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為大灣 區響應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國家長期規劃、向世 界宣傳我國在新時代生態發展理念提供可行模 式,把大灣區打造成生態文明建設典範地區。 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員黃善文在致辭 時表示,為配合國家發展規劃,澳門特區政府 正積極推動澳門綠色金融的發展。澳門金管 局於今年 8 月聯同澳門環境保護局及澳門銀行 公會簽署《 共同推動澳門綠色金融發展 》倡議 書,鼓勵業界採用國家和國際認可的綠色金融 標準開展綠色金融業務。 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在會上介紹,為配 合落實國家和本地特區政府的綠色發展戰略,以實 質行動促進綠色金融建設,澳門銀行參與發行的綠 色債券具有三個重要意義: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 國家發展戰略,助力本澳融入國家綠色金融發展大 局;以綠色債券為抓手,逐步打造建立 本澳綠色 金融平台,持續豐富綠色產品體系,推進經濟適度 多元發展;創新定價發行機制,探索踐行國際基準 利率改革,維護本地金融平穩發展。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上周五(4日)完成細則性審議《修改第 8/2012 號法律〈 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的附帶報酬 〉法案 》,並簽署 法案意見書。法案將送交立法會大會進行審議及表決,並建議頒 布後翌月首日生效。 法案建議的修訂對象為司法警察局刑偵人 員、海關關員、獄警人員、治安警察局 及消防局人員,以當月工作總時數除以當月工 作日數,再乘以每周五個工作日,若得出平均 每周工作時數超過 44 小時,且每周工作時數 的計算結果符合保安部隊及部門的工作特性, 相關人員便符合條件收取增補性報酬。 特首訂定符合現實需要現行增補性報酬相當於公務員 100 薪俸點,經修改後建議由行政長官批示訂定。委員會認同當局解釋,由行政長官因應本澳財政和經濟情況變化適時調整金額更為符合現 實需要。 一常會主席何潤生在會後向傳媒總結時 表示,委員會認同當局以平均計算方式符合保 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的工作特殊性,是較以往科 學及合理;他又引述政府代表指,當局有完善 的考勤系統監管有關人員是否符合規定。 法案又新增條文釐清工作日定義,建議 除了星期六、日、公眾假期及補假外,其他均 視為工作日。建議適用對象包括司警局刑偵人 員、海關關員、獄警、治安警和消防員,於頒 布後翌月首日生效。
第11/2020號法律《民防法律制度》將於下周二(15日)起正式生效,民防架構於上周五在北安出入境事務廳大樓舉行《民防法律制度》講解會。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民防聯合行動指揮官、警察總局局長梁文昌,海關關長黃文忠,以及各民防架構成員實體代表等出席。 黃少澤司長致辭時表示,《民防法律制度》及其配套行政法規即將實施,新的民防法制革新了民防行動的領導及指揮體制,也明確了各民防架構成員實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和責任,因此,民防體系的成員都有責任按照新法的要求,逐步落實各項法定工作,做好必要的合作和協調,不斷強化應急管理的能力,以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維護公共秩序。 新民防法律更嚴格由於新民防法律與現行民防法令在內容方面有很多不同,規定也較民防法令嚴格,因此及早了解新法內容,有助民防架構各成員實體熟悉新的民防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從而根據自身權責開展工作,與其他架構成員實體配合落實政府的民防政策方針,促進本澳預防和應對災害事故的成效的提升。 新的突發公共事件將以「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公共衛生事件」及「社會安全事件」取代現時的「嚴重意外」、「災禍」及「災難」的分類,狀態分級亦由原來三級制改為五級制;還有各類義務和責任、志願協防制度、相關刑事制度,以及民防活動中的資源動用及管理規則等。
立法會在上周五(4日)全體大會中,表決通 過《 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 》法案。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為了讓行政當局和 受規範對象有足夠時間準備,以及更準確表述生 效日期,建議由2021年7月1日起生效修訂為 2021年10月1日起生效。 歐陽瑜強調,不被納入本法案的醫療人員, 不代表其醫療治療手段不具醫學價值。納入本法 案的 15 類醫療人員,主要是考慮其醫療風險。至 於醫療風險低和執業人數少、醫療風險低和執業 人數多的類別,政府認為未具備納入註冊制度的 迫切性。同時,政府參考了鄰近地區和其他醫療先進國家的分類後作出分類。 衛生局「 醫務活動牌照科 」負責人梁佩珊表示稱,明白視光師、音樂治療師等人員也是提供 醫療工作,但如果把所有專業也納入法案,未具 條件評估其操作性和可行性。至於運動醫學人員 方面,梁佩珊稱,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 有些職位如「運動傷害防護員」和「運動治療 師 」,與運動醫學沒有專業的對稱,暫時未形成統 一的要求及標準,現階段不適合納入註冊制度, 日後會隨著社會發展進行調整。 歐陽瑜:我都冇資格加入醫專會有議員要求政府解「 醫療專業委員會 」的組 成方式。梁佩珊表示,醫療專業委員會將由行政 法規訂定,由 23 名成員組成,有 15 個專業;在醫 療專業委員會成立後,由他們甄選專業人員進入 15 個資格認可委員會,每個委員會成員不超過七 名。歐陽瑜亦強調委員會的專業性,「 委員會成員 必須為醫療人員,所以我都冇資格加入委員會。」
由澳門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創憶健康科技有 限公司(下稱創憶公司)協辦的「 第三屆中華中醫藥 百年傳承智庫論壇暨新時代醫藥對話 」,前(5)日圓 滿舉行。創憶公司代表、醫療生態部主任李安琪致 辭時指出,建設澳門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 智慧醫 療建設 」,冀望政府考慮通過提升智慧醫療科技水 平和相關政策法律,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應急機制,解決澳門私人執業醫生的生存難題。 中國內地智慧醫療已得到成熟發展,在防疫、 控疫、國民健康保健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得到民 眾、社會、國家的高度認可,截至今年 6 月底,各 地已審批設立互聯網醫院近 600 家,但目前澳門仍然沿用傳統的醫療服務體系,看病難 」不止體現在 公立醫療機構,其實對於私人診所,更加強烈地暴 露出「 建設智慧醫療 」的迫切需要。 疫情期間,創憶公司推出「珍禧健康雲平 台 」,免費向私人執業醫生提供預約系統,大力推 進澳門融入大灣區智慧醫療發展,優化面向澳門私 人執業醫生的醫療經營環境,同時全面提升面向澳 門市民的線上醫療服務功能。目前受惠診所已達 70家,涵蓋中醫、西醫及專科診所,逐步為澳門 市民搭建統一的醫療服務預約平台,使澳門人乃至 境外居民更加了解澳門醫療水平和專業醫療服務, 為澳門青年醫生和患者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
沙欄仔街與海邊新街交界上周五(4日)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名69歲本澳男長者行經上址時被一輛輕型私家車撞倒,頭部受到撞擊,其後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搶救,延至(5)日凌晨2時前證實不治,駕車女司機涉觸犯「過失殺人」罪,移送檢察院偵辦。致命交通意外發生後,該區交通設施引起社會關注,有聲音質疑該區嚴重缺乏斑馬線等輔助行人通行的工具,亦有意見指該區行人道狹窄,經常造成人車並行,建議政治增設過路提示。 事發在上周五(4)日上午,一名69歲本澳男長者途經沙欄仔與巴素打爾古街交界時,被一輛輕型私家車撞倒並捲入車底,男長者雙腳受壓,腦部亦受到撞擊,甚至有疑似腦漿的液體流出;其後男長者送院搶救,延至翌(5)日凌晨2時證實不治。 治安警調查後指出,懷疑事件涉及車輛在路口沒有讓行人過路有關,肇事的38歲本澳女司機在車禍發生後通過酒精測試。治安警現時以「過失殺人」罪將肇事女司機移送檢察院偵辦。 促改善舊區交通設施空間不足是次致命交通意外發生後,沙欄仔街一帶的交通設施安全問題引起議論,有意見認為該區街道狹窄,可增加交通設施的條件並不足。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昨日受訪時認為,由於事發地點處於舊區,可改善空間不大,且部分地方空間問題,行人道路亦不是寬闊,而且本澳行人太過習慣「車讓先」,過馬路想過就過,如政府要針對該區作改善,或許能做的就是增設一些提示行人過路的閃燈。 「望左望右」提示信息與本澳一海之隔的香港,在行人過路設施並非都沒有斑馬線,大多會在一些狹窄的街道上加設「望左望右」的提示過馬路訊息。黃承發指出,政府亦可以考慮在本澳一些硬件條件不足的地方,加設「望左望右」的提示行人過路字眼,或設有顏色提示,同時可考慮在相關區域加設一些減速帶,減慢車輛時速度。黃承發認為,政府已盡量就本澳的交通黑點「一區一區」的進行改善,但由於有些地方硬件不足,唯有靠將來「都市更新」改善街道。
路環譚公廟對開海域發現海豚屍體,市政署人員對海豚屍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民調支持率一路落後的現任總統特朗普,在全國黨代表大會結束後繼續縮小差距,多間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特朗普與拜登的差距以在六個百分點左右,甚至有機構民調得出特朗普反超的結果。事實上,2016年特朗普也是在民調落後希拉莉五個百分點的情況下成功當選,今年特朗普完全有可能複製這樣的結果。很多人不明白,特朗普防疫工作如此差勁,經濟復蘇又不如預期,種族問題更加惡化,特朗普何德何能還有這麼多人支持? 有人不滿現狀,也有人希望維持現狀。近期在美國媒體報道中,經常出現的中產階級白人大媽,就是希望維持秩序的代表人物。他們被媒體冠上「凱倫大媽」的總稱,共同的特徵是她們衣食無憂卻有很多不滿,喜歡在少數族裔或弱勢面前彰顯自身的權利,不願意配合集體的規定,還喜歡指責別人搞破壞,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是「叫你們經理出來」。這種自私型的人格特徵,其實在特朗普身上也找得到。 在非裔男子佛洛伊德、布萊克相繼因警察濫用暴力而死傷後,全美來多場大規模的示威雖然轟轟烈烈,但太過火的行為卻讓不少本來同情少數族裔的民眾產生反感。特朗普視察威斯康辛州時一句「法律與秩序」,準確擊中民眾的心。「凱倫大媽」就是其中最希望恢復秩序的族群,因為在此之前,他們一直都是社會上享受更多優勢的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與社會情緒的失控,守護既有秩序與「回到過去」的渴望無比強烈。 凱倫大媽」鮮明的人群特徵,在媒體及輿論上備受指責與嘲諷,卻也更加深了「進步」與「保守」的分歧、「混亂」與「秩序」的對立。而區分族群、挑動情緒一直是特朗普競選的策略。他不去探望非裔傷者,從頭到尾只談撥款與重建,這樣對他來說就已經夠了。 自從特朗普上任的那一天,就沒有人期待特朗普能夠「弭平族群傷痕」,因為連非裔總統奧巴馬都沒有做到。人們投票給特朗普,也從來不是因為他「政治正確」,很多美國選民已經受夠了進步派那些套路。疫情期間,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了他們的失業補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看待特朗普的選情,需要排除「菁英的偏誤」,追求進步並非每個人最迫切的願望,特別是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刻。民意是一個鐘擺,擺盪到極端之後會回到另一個極端。對種族議題而言,民主黨與拜登必須在抗爭之中訴求秩序、在憤怒之後回歸理性,否則隨時可能變成「負資產」,將一手好牌打成爛牌。體作檢查和測量。(市政署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