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牌車自明日上午6時起,經珠澳口岸通關不再需要進行預約登記,不過,為控制關閘及拱北一帶車流,關閘口岸實施車輛單雙號限行分流措施。按內地車牌號最後一為阿拉伯數字(尾數為字母的,按字母前最後一位數字),實行單號單日行駛、雙號雙日行駛的措施,粵澳兩地牌大型車輛則不能由關閘口岸出入境。
為鼓勵超市業界推行減廢回收,實踐環境管理,從而推動市民養成綠色消費習慣,環境保護局首次推出「環保超市」嘉許計劃,共有13間超市83間店舖參與,經過評定,新苗超級市場(下環街嘉興樓店)奪得金獎,另有11間及49間店舖分別獲得銀獎及銅獎,活動頒獎禮擬於下(9)月舉行。 2019「環保超市」嘉許計劃設有金獎、銀獎、銅獎及參與獎,有效期兩年。超市須在過去一年推動「減廢」、「減塑」及「回收」等環保措施,其後主辦及支持單位定期派員探訪超市進行交流,並按照超市的環保工作推行情況作出評審,最後評選店鋪獲得的獎項。 環保局稱,超市業界持續推動減少包膠、廢紙回收、環境管理等工作,並參與環保局舉辦的電池回收、利是封及月餅盒回收等環保活動,逐步推行環保文化。有關是次計劃的得獎名單可瀏覽環境保護局網頁(http://www.dspa.gov.mo) 。 當局派員了解超市業界環保工作,逐步推行環保文化。(環境保護局提供圖片)
統計暨普查局昨(24)日公布第二季零售銷售資料,受 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零售業銷售額按年下跌 61.3% 至 69.2 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銷貨量指數亦下降 61.5%。其中鐘錶珠寶、皮具及成人服裝按年跌幅均超過 70%,但超級市場銷貨額則按年上升 13.7%。 數據顯示,與2019年同季相較,主要零售 行業中鐘錶珠寶銷貨額下跌87.3%、皮具 下跌72.8%、百貨和成人服裝分別跌71.7%和 71.2%。超級市場則錄得 13.7% 的按年升幅。同 時,受惠於有大型零售場所在第二季開業,家具 及照明用品銷售額上升 91.3%。 上半年零售銷售額 180.8 億元銷貨量方面,鐘錶珠寶(-89.0%)、皮具 -72.2%)、百貨(-70.2%)和成人服裝(-67.3%) 的銷貨量指數均錄得同比跌幅,超級市場則錄得12.7%升幅。上半年零售業銷售額為180.8億 元,同比下降 52.8%;銷貨量指數亦下跌 52.7%。 銷售額較首季減少 38%與首季修訂後的零售業銷售額(111.6億 元)比較,第二季銷售額減少 38%,當中鐘錶珠 寶、皮具和成人服裝分別下跌74.1%、52.9% 及52.3%。銷貨量指數按季減少39.0%,鐘錶 珠寶、皮具和成人服裝的銷貨量指數分別減 少76.2%、53.4%及51.7%, 車 用 燃 料 則 上 升 6.6%。 逾五成商戶料第三季更差綜合零售商戶意見,有72.1%商戶預計 今年第三季貨物銷售量將比去年同季減少, 20.2%認為銷售量同比相若,預期增加的佔 7.7%。 與此同時,有 76.7% 商戶預測第三季銷售價格將維持在去年同期水平,認為價格會下跌的佔,而預計上升的佔 4.8%。與第二季比較,約 51.6% 商戶預計第三季經營情況轉弱,而認為預期經營情況保持穩定(28%)或理想(20.4%)的共佔 48.4%。
為協助自由職業者應對疫情衝擊,緩解財務壓力,「自由職業者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今(25)日起接受申請。合資格的自由職業者,可就一筆由澳門銀行批出、並非用於購買不動產或金融投資產品的貸款,申請上限為四個百分點的利息補貼,補貼年期為兩年。行政法規訂定,未有拖欠特區政府債務的澳門居民,於今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向澳門銀行申請並獲批的貸款,且貸款非用於購買不動產或金融投資產品,可透過貸與銀行向澳門金融管理局申請利息補貼。申請者必須於申請時,為已登記職業稅第二組納稅人,或持有交通事務局所發出的士駕駛員證且經核實從事的士客運業務,但的士車主除外;申請者只可就一筆貸款申請利息補貼,可獲利息補貼的貸款金額上限為十萬澳門元,補貼期由貸款動用日或授信額度起計最長兩年,利息補貼率上限為四個百分點,補貼金額不可超過申請者實際支付的利息金額,每宗最高補貼8,000澳門元。 獲許可的補貼款項,將由澳門基金會透過貸與銀行直接存入受益人的賬戶。初步預計合資格的申請人士約有15,000人。
為期15天的2021人口普查試查資料收集工作已於22日順利完成。統計暨普查局於黑沙環馬路及慕拉士大馬路附近指定範圍內約9,000多個住宅及工商業用途單位進行資料收集。調查的整體回應率達94.9%,其中,有21.8%的住戶透過網上系統填報資料,試查的整體運作情況理想。 統計暨普查局昨日表示,透過試查的經驗將有助檢視人口普查整個工作流程及問卷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對完善2021人口普查十分重要。為答謝住戶的合作和支持,凡於8月8日至17日期間完成填報網上問卷的住戶即自動進入「網上填報愈早愈著數」抽獎,得獎名額共80個。此外,所有在調查期間(8月8日至22日)完成問卷的住戶將自動進入「合作住戶大抽獎」,贏取豐富獎品,得獎名單將於9月30日後公布。 統計暨普查局表示,明年將進行的2021人口普查是本澳最大型的統計項目,調查範圍涵蓋全澳單位,統計暨普查局藉此呼籲市民繼續支持2021人口普查資料收集工作。
澳門特區《公報》昨(24)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民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行政法規草案,將於下(9)月15日生效,由警察總局負責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防政策,為確保 公眾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資訊權利,以有效採取預防及自我保護措施,設立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系統,預警按突發公共事件狀態分級。 於下月15日,《民防法律制度施行細則》與《民防法律制度》法律同日生效。現行民防規劃在行政法規生效後一年內配合適用的法例。行政會發言人、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上周五 (21日)的行政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行政法規引入突發公共事件風險的預警制度,建立與突發公共事件狀態相對應的五級預警體系,明確評估民防風險和發布預警的主體責任,訂定預警的發布及後續程序,以便政府與公眾因應不同的預警級別作出應對。 不同管理環節訂明主體責任 張永春稱,行政法規規範編制民防規劃,對政府制定民防規劃,舉辦防災和應對事故的演習等作出規範,強化政府在民防活動中的角色和責任,檢視各協作單位的行動和協調能力;訂立志願協防管理,就志願者的申請、評估、培訓、認可、登記、保障,以及志願協防的組織和管理等作了基本規定,並就不同管理環節具體訂明責任主體,確保志願協防制度依法地有序建立。同時,行政法規亦訂定志願者保險的受保範圍、保額等具體內容,保障志願者有效提供服務;恆常開展公民教育,明確訂定政府須長期開展民防安全教育工作,以不斷提升居民和社會的危機意識和自救意識,共同積極地預防和應對災害。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調查本澳服務業從業員職業培訓狀況後發現,過去一年僅38%受訪者曾參與職業培訓,未有參加任何職業培訓課程僱員大部分因為無時間,其次是公司沒有提供培訓,近期因應疫情,部分服務性行業或要集中精力應對防疫,員增加了不少工作壓力,因而更減少培訓意欲。工會認為要吸引僱員參加職業培訓極需要公司配合,建議政府引導企業訂立僱員參與職業培訓的機制,鼓勵帶薪培訓,為僱員參與職業培訓提供充足時間和保障。 服務業總工會昨(24)日上午在工聯驛站三樓禮堂舉行調查報告發布會,調查於今年4月透過各工會向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和街頭訪問形式進行,回收到1,009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包括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酒店業及飲食業,近60%為25至44歲青年人。調查結果顯示,62%受訪者過去一年沒有參加過任何職業培訓課程,當中超過50%表示因為沒有時間;逾30%指工作單位沒有提供培訓。調查又發現,74%受訪者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生活感到壓力偏大。 為保飯碗無暇思考參加培訓調查又發現,近54%受訪者未來一年不準備參加職業培訓課程,表示會計劃參與的佔46%。工會指有關數字較去年實際參與職培課程的受訪者人數(38%)上升近一倍,認為受訪者未來一年對參與職訓的意欲有上升。另外,疫情亦影響僱員參與意欲,僱員在壓力下只求保住飯碗,無暇思考參加培訓事宜。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理事長鄺子豐稱,《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實施至今已16年未曾作出檢討,對於提升職業培訓參與率有著較大影響,期望當局適時檢討。同時建議政府因應職業培訓需求,結合行業發展趨勢,統籌規劃,指引職業培訓課程可持續發展方向;逐步實施在職帶薪培訓;鼓勵行業認證,逐步推行社會認受性較高的職業資格認證。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24)日繼續審議《酒店業場所業務法》法案。委員會主席陳澤武會後表示,新文本亦對飲食牌照的罰則進行調整,上至衛生、防火,下至垃圾桶未蓋好、食品儲藏區進食、有員工咳嗽都要罰,酒店場所需要罰款五至七萬元,小型飲食場所如咖啡廳、酒吧等罰一至三萬元。不少委員認為罰則過高及過嚴,認為可引入勸戒制度,如飲食場所經規勸後立即改善,或所犯錯誤輕微,都不用罰款,政府表示接納相關意見。 陳澤武稱,會議主要檢視政府經修改後所遞交的新文本,其中政府指出目前本澳共有23間在1996年前發出「酒店牌」營運但不是酒店的場所,亦有33間擁「酒店牌」但還在核實是否酒店的場所,這56間場所在新文本下會作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發出渡性牌照予以繼續經營,但有關的牌照在未來不會再發出。 他續稱,針對昔日酒店業場所相鄰依附的商業中心都會視為酒店場所組成部分,新文本則取消此條文,以後酒店商業中心的飲食場所在申請牌照時,工務局會先發出該場所是否為酒店的指引,如評定為酒店場所則需到旅遊局申請牌照,非酒店範圍需交由市政署處理。至於飲食場所招牌語言方面,新文本指出招牌要先列出中文、葡文兩種官方語言,才能加入英文名稱。 陳澤武又提到目前旅遊局及市政署都可發出飲食牌照,旅遊局主要針對酒店業發牌,市政署則主要發出酒店以外的小型飲食牌,他認同部分商戶指發牌制度混亂,但目前要先更改1996年前的發牌制度才可理順條文,目前新文本離生效還有約九個月時間,可望等待政府理順條文後再一併協調新文本。
為進一步向市民講解社會房屋恆常性申請的相關情況,房屋局將在本(8)月28日(周五)晚上8時及下(9)月11日(周五)晚上8時,增加兩場社會房屋申請講解會,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新增的兩場社屋申請講解會,當晚設有手語傳譯,地點同在化驗所街39號房屋局辦事處舉行,有意參與的市民請致電28594875報名,或於房屋局微信賬號登記。 房屋局指,特區政府現正實施社會房屋恆常性申請,申請人只需帶齊文件,提早於網上預約(https://booking.ihm.gov.mo)時間,再前往位於澳門化驗所街39號的房屋局辦事處,房屋局人員會協助填寫申請。同時,亦會透過與各政府部門互享資料,豁免申請人遞交由其他部門發出的證明文件。 房屋局呼籲,社屋申請並非先到先得。有意申請應透過社屋申請專題網頁(www.ihm.gov.mo/zh/ahsp),了解申請內容,準備好附同文件,毋須急於申請。因應防疫工作,在遞交申請表時,請佩戴口罩、配合現場測溫及出示個人健康聲明憑證。
一名在台灣完成大學課程的本澳女畢業生,回澳在酒店醫學觀察期間遇上假公安的電話詐騙,被指涉及經濟犯罪。該名回澳準備就業的女畢業生表示,由於很信任對方,於是按指示開設網上銀行戶口,以及轉帳並向對方提供密碼,最終未就業前就先被騙徒騙去39萬澳門元的「首桶金」。司警現已接手調查該宗巨額詐騙案,暫時未有人被捕。 事件中被騙女事主姓胡,20多歲,本澳居民,剛於台灣某大學畢業,她上月中回澳後,疑是被安排到氹仔喜來登酒店進行為期14日的醫學觀察,詎料隔離期間仍難逃電話詐騙騙徒的「魔掌」。根據女事主向警方講述,上月10日中手機收到操普通話且自稱是「澳門電訊」職員來電,指其手機號碼涉內地犯罪,之後轉線至「上海公安」,其後於電話中的假公安「孟sir」指事主的內地銀行戶口涉及多宗巨額清洗黑錢,正被內地通緝。 被假公安要求開網銀賬戶痛失39萬事主堅稱沒有犯事,其後被騙徒要求提供個人資料。由於信任假公安「孟sir」,事主除提供個人資料外,更按「孟sir」指示在本澳開設銀行網上賬戶,以及向對方提供網上銀行短訊及密碼等資料;同時事主又按對方指示向該網上賬戶存入39萬澳門元,然後便一直被要求等候消息。其後假公安「孟sir」向事主訛稱有關款項會已轉到安全賬戶審查,證實無事後會歸還。最終假公安失聯,事主與朋友商量時懷疑遇騙,近日向司警報案,事件中損失3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