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經濟復蘇一日迎來兩項利好消息,國家移民管理局先於昨(11)日下午宣布,自本月 26 日及 9 月 23 日起,分別恢復廣東省居民及內地所有居民來澳旅遊簽註的辦理;至昨日晚間,特區政府再公布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將於本月 18 日(下周二)起正式開通啟用。 對於內地旅客自由行的恢復,本澳業界對此深切期待,有零售業界人士就指,雖然是逐步恢復通關,但預料都能帶來20%至25%的營業額增長。儘管疫情的影響不會完全消散,但整體來看,復蘇是指日可待。 國家移民管理局昨日下午發出通告,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逐步恢復內地與澳門人員正常往來的部署要求,內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將分區域分步驟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包括團隊旅遊及個人旅遊簽註。 本月26日起復辦廣東來澳簽註 其中,珠海市自今(12)日起率先恢復,其後如無特殊情況,自本月 26日起恢復辦理廣東省居民來澳旅遊簽註,而在內地與澳門疫情形勢繼續總體向好的前提下,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將於 9月 23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居民來澳旅遊簽註。 以上措施不包含居住在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以及14日內有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旅遊史的人員。 蓮花口岸遷至橫琴新口岸澳方口岸區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昨日傍晚公布,經粵澳兩地政府協商後,橫琴新口岸旅檢通道定於本月18日(下周二)下午 3時正式開通啟用。 新口岸啟用後,原澳門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原橫琴口岸旅檢通道及入境澳門車道全部搬遷至橫琴新口岸,出境往內地車道仍暫時保留在原橫琴口岸。 另據珠海市口岸局發布的《 關於開通啟用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的通告 》,原在橫琴口岸通關的貨運車輛將臨時分流至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和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通關。 合作查驗 一次放行 橫琴新口岸於 2016年 12月 5日開工,總投資額約為人民幣 260億元,總建築面積為 121.3萬平方米,涵蓋口岸功能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區、口岸綜合開發及配套區三大功能體系。 橫琴新口岸分三個階段移交澳方,第一階段包括旅檢大樓、出入境疏散平台及蓮花大橋原內地管轄的主橋等,總面積為 66,428平方米;第二階段包括永久客貨車通道、隨車人員驗放廳,以及澳門大學通往橫琴新口岸通道橋(珠方預計 2021年底建成)等;第三階段包括澳門輕軌延伸至橫琴口岸預留的區域。 在旅檢大廳出境、入境將各設人工查驗通道 14 條,自助查驗通道 60 條,並實行「 合作查驗、一次放行 」通關模式;客車、貨車查驗場分設 11條客車通道和六條貨車通道。該口岸能滿足旅客日通關量 22.2萬人次,年通關量 8,000萬人次;車輛日通關量 7,259輛次,年通關量 265萬輛次;貨物日通關量 1.5萬噸,年通關量 533萬噸。
澳門防疫抗疫工作成績有目共睹,長期維持無本地確診及外地輸入病例,在粵澳兩地政府努力協商下,赴澳自由行終於迎來大好消息,內地將分區域逐步恢復辦理赴澳門旅行簽註。新聞局公布,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今日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前往北京,與十多個部委會面交流推動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和防疫抗疫等工作。 行政長官賀一誠將於今日至本月 17日期間,率領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前往北京,就推動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和防疫抗疫等工作與中央相關部委進行會面和交流。代表團於今日上午自澳門國際機場出發赴京,預料行政長官出發前將會接受傳媒訪問。 在北京期間,行政長官一行將先後拜會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移民管理局、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財政部等十多個部委。 隨同行政長官赴京的包括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許麗芳、經濟局局長戴建業、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員會主席陳守信及新聞局局長陳露等。行政長官不在澳門期間,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臨時代理行政長官的職務。 創新模式建深度合作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 2020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澳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經濟多元發展,其中尤其要做好開發橫琴文章,秉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變革創新的精神,用新思維、新方式在橫琴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 粵澳深度合作區參照國際貿易自由港標準,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則,打造高度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的創新創業高地和與澳門趨同的營商環境,實施高度開放的投融資體制,創新通關模式,破除澳門與合作區之間的各種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及優化配置。 除了探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外,深度合作區亦要充分發揮澳門中葡平台功能,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橫琴可彌補澳門空間和資源不足,發展中葡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產業,融入國家貿易價值鏈。發展澳門品牌工業,推動澳門工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附加值相對較高、節能、低污染的工業,包括中醫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新冠疫情緩和,通關措施陸續恢復正常,本澳街頭人 流開始回升,在經濟回暖的同時,警方持續巡查、確保社會治安穩定的工作沒有停下腳步。為持續淨化社區治安, 司法警察局於前(10)日下午 4 時 20 分至晚上 8 時 30 分,共派出15 名刑事偵查員,前往路氹區多間娛樂場及附近一帶進行反罪惡巡查行動。 司警在行動中合共截查 23 名人士(16 男 7 女),經檢查實時健康碼及進行身份認別後准予離開,當中沒有可疑人士被帶返司警局作進一步調查。
自由行全面恢復在即,有零售業界估計可帶來 20%至 25%生意增長,但旅客消費會較審慎;而餐飲業界對此則持觀望態度,部分食肆亦需重新聘請外僱。 澳門旅遊零售服務業總商會理事長葉榮發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表示,業界此前均期望能早日恢復自由行,雖然現在是逐步恢復,但相信對業界的生意都能有一定幫助,初步估算希望可帶來 20%至 25%的增長。現時疫情仍未完全退卻,最先恢復自由行的亦只是珠海及廣東省,只佔來澳客源的一定比例,所以能為業界帶來增幅期望仍是較為保守。他又指,受經濟狀況下行影響,旅客消費更為審慎也是必然,估計若要全面復蘇仍要一至兩年的時間。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理事長李汝榮亦表示,業界對於此消息期待已久,但由於現時是逐步開放,因此能帶來多少增幅業界仍持觀望態度。另外,在疫情期間有部分食肆已停業一段時間,而相關外僱名額亦被取消,因此恢復自由行後食肆亦要重新申請名額及聘請外僱,對營業方面亦會帶來一定程度影響。
澳門各界在堅持數個月後終於盼來自由行全面恢復,然而由於各項入境防疫措施仍然維持,口岸通關效率難免減慢。前(10)日傍晚關閘口岸出現人流擁擠情況,當局解釋是由於澳珠兩地優化系統未能做到同步。前社區警務主任、城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德勝指出,除了優化維護系統外,應該分流人群至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境,相信有關措施會對水客造成不便、減少過關人流。 陳德勝認為,兩地有關系統要升級,現時仍有不少過關人士遇到阻滯,要重新輸入資料;他又指人工通道現時一般只開一兩條並不足夠,建議日後加開,一旦遇到早前的系統出現狀況出現大批滯留關口人士,人手通道便可適時疏散。對於赴澳自由行即將逐步恢復,陳德勝建議分流使用港珠澳大橋口岸,讓本地居民集中使用關閘口岸通關。 本報記者昨日傍晚6時於關閘一帶所見,過關情況暢順,未見大排長龍。有外僱稱,由澳門過關珠海只需 20至 25分鐘左右,亦有外僱稱此前習慣使用「粵省事」,一時未習慣及適應轉碼,到達關口後要重新轉碼因此費時,昨日有備而來提前轉碼,過關時間前幾日要快。
在堅持防疫多個月後,旅遊區一帶的店舖有不少結業,亦有店舖苦苦維持至今,終於等到一線曙光。中區某飲品店負責人吳女士坦言,「就算恢復自由行,經濟都唔會同以前一樣」。 她表示,生意當然會有所上升,但始終與過往全球旅客也可來澳時有落差;加上疫情影響,內地旅客在心態上可能也抱持觀望態度,未必會一家大細來澳旅遊。吳女士又指,全國範圍於 9月 23日起才恢復辦理旅遊簽注,錯過了暑假的黃金檔期,預計只會回復 30%生意,只好展望國慶黃金周假期。 旅遊區手信店員工郭先生表示,自從疫情初期旅遊禁令推出後,每日生意只有數百元,近期措施逐步放寬後,多了外僱光顧,每日生意也只多「 百幾蚊 」。收到內地居民赴澳旅遊簽注的消息後,郭先生形容「 終於有返啲希望啦 」。至於恢復自由行會否擔心增加疫情風險,他指現時入境澳門的人士也需要持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不擔心會造成危險。他亦表示會做足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提供酒精搓手液和為店舖消毒等。
黑沙環中街廣福祥花園第四座一單位,昨(11)日晚上發生火警,失火單位窗口冒出火光及濃煙,消防到場開喉灌救,有住戶自行疏散,火警期間總共有16人(十男六女)不適,當中有兩男三女需要送院,其中四人吸入濃煙不適,另外一人受驚過度。 消防局局長梁毓森昨晚在火警被撲滅後會見傳媒稱,消防於晚上8時39分到達現場,並於晚上9時05分已經將火救熄,火警發生時單位沒有人,至於起火原因仍在調查當中,初步懷疑房間先起火並蔓延到單位露台。 消防局共派出15架消防車,68名消防員到現場救火。 消防採「內」「外」雙攻救火現場有市民指消防救火速度慢,令火勢蔓延。梁毓森回應稱,消防今次採取「內攻」及「外攻」,內攻是從大廈內進入單位內救火,而外功則是由消防車架起雲梯在外救火,但由於消防車轉入黑沙環中街後,需要泊好位置才能升起雲梯,所以要用多一點時間。 廣福祥花園第四座去年10月20日亦曾發生大火,六樓一單位起火,當時大廈消防入水掣喉管損壞,導致消防局水泵車水壓不足以救火。昨晚火警發生在同座不同樓層,消防局局長梁毓森昨晚表示,大廈的消防供水系統正常,沒出現任何問題。 治安警稱,警方一度封閉東北大馬路和黑沙環中街一帶,清理道路騰出空間,方便救援車輛進入現場。 廣去年同一大廈曾發生大火福祥花園第四座去年10月20日亦曾發生大火,六樓一單位起火,單位內有大量物品,濃煙直捲半空,濃黑煙柱幾乎整個北區可見,燒焦氣味瀰漫至關閘廣場一帶,逾百消防員接報迅速趕至,大廈對開為黑沙環公園,阻隔消防車進入升雲梯灌救,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一度傳出爆炸聲,有大廈住戶在窗口揮毛巾求救,有一男四女住客吸入濃煙不適送院,百多住客疏散到街外,大火燃燒兩小時多始受控制。 消防局當時調查發現,起火原因是六樓有關單位電箱電線短路引致起火,顯示居民防火意識不足,例如樓宇消防設施損壞、防煙門沒有常關,以及大廈內街有大量雜物和電單車停泊等,並影響救援工作。
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委員會昨(11)日舉行會議,跟進 2019年外匯儲備、財政儲備、粵澳合作發展基金的投資狀況,以及退休基金會財政狀況,委員會均對整體投資成績表示滿意,但提出多點建議,留意 2020年環球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的不利影響,透過「 對沖 」和檢視資產配置投資策略,保本的同時,亦應考慮通脹因素,以免財政儲備價值被通脹蠶食。 委員會簽署兩份意見書,包括退休基金會財政狀況, 2019年「 外匯儲備 」、「 財政儲備 」和「 粵澳合作發展基金 」投資狀況,建議特區政府在外匯儲備應多加留意及努力,雖然過去五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高於同期平均年基準,但對比其他地方同類儲備或基金,年投資回報率仍處於較低水平。 委員會主席麥瑞權及秘書梁孫旭在會後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表示,委員會對2019年「 外匯儲備 」、「 財政儲備 」和「 粵澳合作發展基金 」整體投資狀況方向、投資成績等感到滿意,但麥瑞權引述金融管理局稱,本澳政府外匯儲備在過去五年的平均年投資回報率為1.6%,高於同期平均年基準回報的1.2%。 透過「 對沖 」鎖定人民幣兌澳門元匯率如果以五年的平均年投資回報率比較,投資回報率大約與香港銀行同業三個月拆息、倫敦銀行三個月同業拆息和美國短期國債的回報率差不多,對比其他地方同類儲備或基金,年投資回報率仍處於較低水平。 委員會向特區政府提出三點建議,一,特區政府在外匯儲備應多加留意;二,在財政儲備方面,約有3,016.5億元(佔財政儲備52%)的款項都放於「 銀行存款 」,而銀行存款利息普遍低於通脹,雖則在投資市場未能確保投資必定能獲利,但建議在保本的同時,亦應考慮通脹因素,以免財政儲備價值被通脹蠶食;三,在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方面,隨著近年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情況,為確保上述投資回報不會受到人民幣貶值的負面影響,政府應考慮透過「 對沖 」或其他方式,鎖定人民幣兌換澳門元的匯率,以確保利潤不會因人民幣貶值而被蠶食。有關基金保證投資回報率為3.5%,而以2018年及2019年人民幣兌澳門元的匯率比較,人民幣幣值下跌約2%。 適時檢視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至於退休基金會的財政狀況,麥瑞權指出,委員會均對去(2019)年財政狀況表示滿意,但建議特區政府留意退休基金會今年環球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戰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等不利影響,適時檢視其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同時亦建議特區政府制定恆常撥款機制以及具體注資時間表,以解決退休基金會財政來源問題,相信可穩定公務員退休信心。麥瑞權稱,委員會會持續跟進上述投資及財政狀況。
對於明日起即將恢復珠海居民來澳自由行,有經濟學者指,恢復開放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是必然,起碼可以先穩住本地部分企業,但相信來澳旅客的消費力亦未必如以往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