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年也中招

三男墮裸聊陷阱遭勒索

色字頭上一把刀,本澳近日發生多宗網絡「裸聊」勒索事件,三名男子先後中招,一名大學生與「女網友」裸聊僅僅三秒鐘,就被人勒索人民幣10,800元,其中一名受害者更是年僅14歲的中學生。司警目前正調查案件,暫未有人被捕。 司警昨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三宗同類裸聊騙案的三名男事主,年齡由14至20多歲。案中年齡最小的14歲學生,於本月8日透過社交平台Instagram認識一名「女網友」,其後按對方指示,轉用通訊軟件Whatsapp及Line繼續聊天。 擔心醜事外傳向父親求助聊天期間,14歲少年疑似抵受不住「女網友」的引誘,開視頻與對方「坦誠相對」近三分鐘,沒想到事後卻收到裸聊片段,被勒索800元遊戲點數卡。該學生拒絕對方的勒索,但又擔心醜事外傳,於是向父親求救後由父親陪同下報警。 裸聊三秒鐘勒索過萬元另一名事主為19歲內地學生,現時在本澳就讀大學。他本月10日晚上上網期間,應一名「女網友」要求下載「Beauty」手機應用程式及觀看直播,其後雙方裸聊三秒。事主之後被對方勒索人民幣10,800元,事主忍痛匯款後報警追究。 至於第三名事主為一名年約20多歲及從事航空業的男子,本月9日他同樣上網認識一名「女網友」後,與對方裸聊20秒,即被勒索澳門幣約5,000元。事主擔心影片被公開,先匯款153美元,其後報警求助。司警表示現正對上述三宗祼聊騙案展開調查。

14/08/2020
20045

經屋只售回政府 居住日數有要求

意見指去投資化有效規管公共資源

麥興業指出,經屋以原價售回政府是否公平則 值得考慮,認為必須加入通貨膨脹因素。有 關經屋申請恆常化,他稱需要一系列元素配合,現 時較難達到,但隨著電子政務法相關配套完善,減 省繁複申請手續,現有條件可以縮短每次經屋申請 輪候時間。 另一公共房屋事務委員羅華杰認為,經屋永 遠姓「 公 」,可以規管公共資源有效使用,而改為 計分排序可以幫助真正有需要人士。新《 經屋法 》 仍然保持每次經屋申請及完成分配後「 散隊 」,羅 華杰指每次需行政及資產審查費時失事,但由於現時供應不足,若不「 散隊 」則隊尾人士基本無法上 樓,將造成另一種不公平,「 散隊 」與否取決於經 屋興建數量。 有聽眾致電節目認為,經屋轉售時必須以最初 購買價售回房屋局,是變相推高私樓價格。羅華杰 指出,每名市民都希望有自己房屋,但資源確實有 限,新《 經屋法 》有不同指標考量申請家團情況, 已經回應社會對於以往經屋申請不公平現象的意 見。樓市熾熱有很多因素,當中涉及供求關係、市 民對樓市信心等。現時市民置業選擇增加,國家有 很多便利出入境政策,以及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將來構建一小時生活圈並非難以實現,種種因素亦 會影響本澳樓市。 每年需住滿 183 日引爭議有聽眾表示,有人父母擁有多套物業,但自 身亦能申請經屋,認為資源分配不均。麥興業表 示曾留意類似情況,若擴大資產審查範圍至申請 人親屬,反而有欠公平。羅華杰認同分組排序抽 籤方式存在一定漏洞,有長者家團申請到經屋幾 率更大,且存在不正常現象,例如利用長者申請 後長者卻不居住,新《 經屋法 》有規定家團成員每年需要居住 183 日,可以杜絕「 借人頭 」申請 現象。 對於此項規定,多位聽眾表示不認同,擔心損 害市民資產權利,以及有可能侵犯隱私。麥興業認 為執行上有一定困難,監察方式、時數如何計算等 有待說明,認為當局會人性化處理。羅華杰指出, 政府主要是回應社會對公共資源使用的意見,經屋 是有限公共資源,有權利就會有義務,但亦認同執 法上存在很大困難,條文的阻嚇性質較大。此外, 新《 經屋法 》法內容改動較大,建議政府日後做好 普法宣傳工作。

13/08/2020
32233

內地樓宇廣告需齊「 五證 」

當局籲市民留意勿輕信

近年不少澳門市民在外地購買物業,而市面 宣傳非本地樓宇的廣告也日益增加。經濟局和消費 者委員會昨(12)日再次與廣告和房地產業界舉行會 議,提醒業界應遵守的法律規定及注意事項,保障 消費者的權益。 經濟局在會上重申,在澳門宣傳非本地樓宇廣 告需符合第 7/89/M 號法律《 廣告活動 》(下稱《 廣告法 》)的規定,包括廣告信息應符合真實性原則,並 須載有交樓期限及售樓條件、出售單位的實用面積 等內容。業界應遵守盡職謹慎的義務,如發現違反《 廣告法 》規定的廣告,行政當局將依法作出處罰, 且不排除違法者須承擔倘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內地樓宇廣告需「 五證 」齊備 如屬內地樓宇廣告,廣告內亦應以清晰可見的 方式載有「 五證 」,即「 國有土地使用證 / 不動產權 證 」、「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證 」、「 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 」及「 商品房預售許可 證 」的編號,以及《 廣告法 》第 17 條關於樓宇廣告 的規定所要求的資訊。 消費者委員會亦提醒市民應留意樓宇廣告內是 否載有上述資料,不要輕信售樓廣告,以保護自身 權益。市民如欲獲取保障消費權益的訊息,歡迎閱 覽消費者委員會網頁(www.consumer.gov.mo)或致 電 8988 9315。如需查詢《 廣告法 》相關資訊,可瀏 覽經濟局網頁(www.economia.gov.mo)或致電 2871 2790。

13/08/2020
26149

市政署抽檢燒味鹵味冷盤

40樣本微生物檢測均通過

市政署進行專項食品調查,於市面抽查了合 共 40 個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樣本,進行致病 性微生物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未見異常。 市政署指出,上述食品大多是預先烹煮 或配製,再經人手處理,不須翻熱就可以即時 食用,倘若以上各處理過程或貯存條件稍有不 當,便有機會增加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風險。 是次專項食品調查中,市政署分別抽查本澳超級市場、燒味及鹵味店、小販檔、酒樓等 店舖,包括叉燒、燒肉、鹵水雞腿、手撕雞等 產品,檢測項目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 菌等致病性微生物。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樣本 均未見異常。 市政署提醒市民在選購燒味、鹵味及中式 冷盤時,應光顧清潔衛生的店舖,留意有關食 品是否蓋好或貯存於展示櫃內;購買時亦應留 意包裝是否完整和注意食用期限。購買後應盡 快食用,如非即時食用,應妥善包好並放入雪 櫃貯存;如對食品的質量存疑,便不應購買和 食用。 另外,部分燒味、鹵味及中式冷盤的鈉、 脂肪等含量較高,建議市民保持均衡和多元化 的飲食,適量食用有關食品,盡量避免或少量 添加醬汁,以減低鈉和脂肪的攝取量。 市政署將持續關注市面流通食品的食用風 險和衛生狀況,是次專項調查結果亦已上載至 食品安全資訊網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市民 可登入查閱。

13/08/2020
22289

廣福祥花園火警疑冷氣機故障引致

工程師促定期保養檢查

澳門工程師學會理事陳桂舜建議,市民要尋找專業人士定期檢查電路,以及定期保養維修冷氣機,尤其著重檢查發動機和壓縮機;此外,也要定期為室內和室外的冷氣機除塵,如安置在室外的 冷氣機外機積塵太多,或機身附近存放雜物太多, 亦會讓機器難以通風散熱,容易導致火警發生。 另外,澳門不少舊樓都裝有花籠,居民習慣將雜物堆放在花籠內,一旦發生火警,熱力容易積聚在花籠頂部,再蔓延至室內加重火災。 發現冷氣機故障應如何處理?陳桂舜稱,如發現冷氣機過熱或故障,應第一時間停止使用,如出 現「跳掣,啪唔返」的情況,即預示機內線路已出現問題,以上情況均須馬上聯繫專業人士進行檢查和維修。 立法會議員、工聯副理事長梁孫旭關注,廣福祥花園今次火警與去年十月發生的火警均因電力問題而造成意外。他引述居民反映,相關大廈的管理問題已有所改善,但提醒大廈除做好自身責任,定期檢查公共電路外,也要提醒業主定期檢查家電和電線等,並建議政府加強宣傳,提醒市民注意電力安全問題。 議員關注違泊車阻救火 另外,梁孫旭指出,本次消防局救火及時,但有現場居民反映,因街上有違例泊車情況,消防車難以進入事發大廈,導致救火行動稍有阻滯,建議相關部門應留意有關情況。他續稱,消防局救火處理妥善,社工局也到場為受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 認為發揮了跨部門合作效用。 記者昨(12)日再次來到事發的大廈第四座觀察情況,有關大廈的電梯因火警發生而停止使用,住戶須經其他座數的大廈繞過平台回家,或者使用樓梯。 居民警覺需有防火意識 有住在16樓的馮先生形容火災「好似一年一 度咁」, 事發期間正在家中玩遊戲, 突然聞到濃煙, 開門看到鄰居大喊「火燭」並不斷往上層疏散。他表示,逃生期間走火通道暢順,消防局救火亦相當及時。 也有同座大廈的住戶認為, 同座大廈住戶眾多,「唔驚得咁多」, 但首先要有足夠的防火意識,自己家中也會定期檢查維修電路。有附近大廈的住戶表示,對火警發生感到害怕,「當時聞到好 大煙味」,認為要防止火警發生,必須先做好自家電器安全管理。 廣福祥十個月兩宗大火 上述火警在前晚約8時30分發生,廣福祥花園第四座十樓一單位起火,居民自行疏散到街上或逃上天台逃生,消防員約半小時後將火撲熄,共有16名男女因吸入濃煙不適,其中八人需要送院治療。 去年10月20日,廣福祥花園第四座六樓一單位起火,有一男四女住客吸入濃煙不適送院,百多住客疏散到街外,大火燃燒兩小時多始受控制。消防局調查發現,起火原因是有關單位電箱電線短路引致。 廣福安花園一汽車著火無獨有偶,附近的廣福安花園第八座2樓停車 場於昨日凌晨一時亦發生火警。 車主表示啟動車輛時, 車廂內乘客冷氣出風位下方突然著火, 隨即用一枝乾粉滅火筒救熄。 經消防員檢查, 車廂內乘客冷氣出風位置有部份熱溶。 事件原因懷疑電線短路引致。 現場沒有人不適及疏散, 交警員及車主跟進。

13/08/2020
3553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