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向海外宣介澳門回歸祖國後的發展成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意義,《 中國日報 》在澳門舉辦「 新時代大講堂 」專題演講活動。 活動於昨(11)日下午假美獅美高梅宴會廳舉行,邀請多名政商界人士,包括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香港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等,共同圍繞「 追夢粵港澳大灣區,共創共融美好生活 」這一主題進行演講,並交流探討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 主辦方表示,希望今次的「 新時代大講堂 」為建設大灣區、促進地區合作與世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真知灼見。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 澳門講場 》昨(11)日探討大灣區經財服務,消費者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黃翰寧、貿易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余雨生、勞工事務局就業廳廳長孟瑞怡出席。 黃翰寧表示,澳門人由於對內地法律欠缺認識,或遇到無良中介,近年出現不少爛尾樓問題。他呼籲市民買樓前應先查閱預售許可證和建築工程許可證等證明,在買樓過程應列明合同、不可輕信口頭承諾,選擇正規及信譽良好機構,簽合同前認真閱讀內容,不應採取陰陽合同方式辦理手續,履行合同時如遇糾紛要循司法途徑解決。 另外,黃翰寧表示,澳門消委會已於上月(11月)加入全國性電商直通車平台,加強市民在內地網購平台的消費保障。市民如在這些平台遇消費爭議,可直接向本澳消委會求助。至於本地的誠信店, 1,000間店鋪當中只有28間分數達95分以上獲A級認證,而評分過低的店鋪會有專人輔導協助改善。 貿促局行政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余雨生表示,當局在內地已開設六個代表處,並在廣州代表處設大灣區城市聯絡員。2018年至今年月,已走訪900家內地企業,跟進160家企業在澳門的投資項目,當中有20個項目落實,包括餐飲、中醫藥、科技等。余雨生指,本地企業往大灣區城市營商最關心的是商業登記、知識產權、稅務和人力資源的問題,長遠則關心市場訊息、配對等,當局在本地展會活動皆設「 粵港澳大灣區配對專場 」,今年以來已促成簽署了26份合作協議。
澳門特區自成立以來,政府一直秉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理念施政,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除訂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等長效機制外,同樣關注房屋,交通,城市安全等事項,過去20年,特區政府加強基礎建設不遺餘力,持續優化民生建設,建立一個韌性城市,為居民謀求福祉,讓居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所取得成就,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