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與阿根廷簽署互免簽協定

特區護照下月中可免簽進入阿根廷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阿根廷共和國政府昨(14)日早上舉行互免簽證協定簽署儀式,由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及阿根廷駐香港總領事法沙爾代表簽署。相關協定於下月(11月)13日生效,持有效澳門特區護照的本澳居民可免簽證進入阿根廷共和國,最長逗留30天。直至目前為止,共有144個國家或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身份證明局局長歐陽瑜表示,阿根廷是第144個給予澳門特區護照免簽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或地區。她指出,本澳自回歸後便一直與南美國家商討免簽證待遇,但成效不太理想,相信是由於澳門剛回歸、南美國家對本澳未太熟悉。 而近幾年透過外交部及駐澳外交公署努力推介澳門,加上隨著本澳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居民收入增多且涉外地逾期逗留或違法事件少等原因,爭取的成效相應較好。 歐陽瑜又透露,巴巴多斯本月初已通知將會給予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待遇,但仍有內部程序要進行;同時當局亦正與巴拿馬、巴哈馬兩國商討給予澳門特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待遇,目前仍在商討階段,未能落實相關時間表。她續稱,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向其他國家或地區爭取特區護照及旅行證件享受更多優惠措施。

15/10/2019
26760

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揭幕

揭開旅遊休閒發展新方略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主辦的「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昨(14)日下午隆重揭幕。本屆論壇以「旅遊休閒新方略 構建美好生活圈」為主題,合作國家阿根廷和巴西以及主賓省江蘇省均派出代表團參與。本屆論壇一連兩日舉行,將舉辦多個討論環節及特別專訪環節,同期舉辦的活動還包括展覽、商業配對和商務交流會等。 開幕典禮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等嘉賓主持。崔世安致歡迎辭時表示,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是國家大力支持的國際性高端旅遊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澳門獨特的制度、文化及地域優勢,切實推動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希望論壇能為區域旅遊合作和行業升級轉型,創造更多機會。 何厚鏵致辭時提到,澳門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獨特戰略定位,在中阿建交47周年、中巴建交45周年之際,透過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以我國經濟活躍的江蘇省作為主賓省,與阿根廷和巴西深化共建「一帶一路」的規劃對接,進一步推動中拉旅遊經濟交流合作。過去七屆論壇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相信各國嘉賓出席論壇的活動後,將對大灣區的發展潛力有新體會,為全球旅遊業發掘更多新可能。

15/10/2019
19367

推展都市更新 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城市急速發展過程中,公共設施無法滿足居民需求,需要進行「更新」。「都市更新」後可提升社會經濟效益,舊區樓宇重建後價值提升,在商業區或旅遊區,樓宇重整後市容改善,可發展成旅遊景點,吸引遊客,改善街道狹窄情況,拓寬道路,設置人行道,改善居住環境,具歷史價值舊樓,更可發展為文創場地。 本澳「都市更新」計劃由過去「舊區重整」至今天「都市更新」,已延宕14年,今日始積極推展,繼成立《都市更新委員會》協助政府制定都市更新政策,出台《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法案,以及成立都市更新有限公司後,近日再就訂立《都市更新法律制度》 法案開展為期60日公眾諮詢。為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改善澳門市容,「都市更新」計劃宜加快推行步伐,配合澳門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宜居宜遊城市定位。 政府針對各區舊樓群早在2005年提出「舊區重整計劃」並成立「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以期解決舊樓居民日常生活問題,並在2006年啟動起草《舊區重整法律制度》法律草案,然而相關法律草案石沉大海,最終在2013年政府表示相關法律草案已不合時宜,宣布撤回推倒重來,於2015年推出「都市更新」概念,醞釀近四年最近始作出各項配套。 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將城市中已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社會生活地區作必要的、有計劃的改造,始於1958年8月,第一次都市更新研討會在荷蘭召開,會上對都市更新作了有關說明,就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建築物、周圍的環境或出行、購物、娛樂及其他生活活動有各種不同的期望和不滿,要求及早對自己所居住房屋進行改造,改善街道、公園、綠地和環境,以形成舒適的生活環境和美麗市容,但一般都市更新的認知多屬狹義的「都更」,主要是指重建部分。但都市更新一般離不開三個部分,重建發展,樓宇復修或活化保育,即拆卸都更區內原有建築物重新建築,或修建改建「都更」區內建築物、改進區內公共設施,或進行活化。 特區政府建議本澳都市更新模式,包含重建、維修保養和修復,以及保育和活化,政府會制定專門性的都市更新規劃,訂出都市更新區域,區內樓宇重建可自動適用都市更新法規。都市更新已拖延十多年,當局應及早推展,回應社會對改善社區環境的訴求,有效地持續推動社區有序活化更新,協助提升居民生活素

15/10/2019
24447

「思想者論壇」展望未來

盼行穩致遠 解決深層問題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及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思想者論壇」,12日以「澳門回歸20周年的成就、挑戰與展望」為主題,邀請學者專家圍繞澳門回歸20年「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對澳門未來的期許等展開深入交流。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卓華表示,澳門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經濟取得繁榮發展,特區政府重視科技發展,但澳門整體需要轉變思維,不能「單打獨鬥」發展科技,只有在國家支持下才會前景無限。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副院長邢志紅則提到,澳門回歸以來在醫療體制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應積極整合人力、財力資源,多在住房、交通和城市改造建設方面下決心。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建議,澳門可通過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與營商環境建設,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提升科研產出效率,打造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澳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小勤則表示,如何鼓勵、協助本地人才走出去與灣區內其他地區合作,是新一屆政府重要使命。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林志軍總結時表示,澳門未來面對的挑戰,包括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讓澳門青年人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等,澳門未來要行穩致遠,應該著眼於解決深層次問題。

15/10/2019
21269

防洪治本工作需時

鄭綺霞促當局加快內港擋潮閘工程

目前政府已啟動防災減災工作,但對於七個重點項目中哪一項為現時最為急切、需要加快實行呢?街總社區消防安全主任鄭綺霞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政府進行的工作可見,七個重點項目都是同步的,但以目前澳門情況來看,防洪治本工作需時較長才能完成,因此必須持續加快地推動,否則不能根治問題。 現時內港擋潮閘工程環評已進行第二階段公示,環評報告亦指出興建擋潮閘的可行性,同時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對此,鄭綺霞建議政府盡快落實內港擋潮閘工程。 另外,當局早前提出在司打口一帶興建蓄洪池,希望可以與擋潮閘產生協同效應,紓緩內港一帶的水浸問題。她認為因應司打口蓄水量相對較低,產生成效有限,若當局優先考慮在筷子基北灣興建大型蓄洪池效果會更加明顯,因北灣可興建更大蓄水量的蓄洪池,且在水域上施工,對於陸地居民出行和商戶經營影響較低。 建議澳門設立防災日為了應對颱風季節,當局定期舉辦颱風演習,檢視及強化民防架構成員的應急管理聯動能力,同時讓居民更了解應對颱風災害的疏散流程。 鄭綺霞回顧今年舉行的「水晶魚2019 」,認為演習日期及時間未能配合市民作息時間,以致居民主動參與民防演習的意欲不強,報名人數少。她建議政府應設立澳門防災日,當日可進行防災宣傳及大型演習,同時鼓勵企業動員參與,這樣居民能方便調配工作參與演習。 災後應對工作重要鄭綺霞稱坊會、社區中心與政府緊密聯繫,不定期舉辦相關講座跟活動,向會員介紹防災等安全知識,也會積極參與防災演習,未來將會持續進行有關工作。她認為防災減災不單只要教育市民災前及災難期間如何應對,災後的應對也十分重要,例如棄置垃圾的方法及時間等,如何推動社會一同參與防災救災,也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內容之一。

15/10/2019
2402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