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國慶黃金周假期剛剛結束,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自然要檢討旅遊旺季期間的各種情況,同時作為一個宜居城市,更重要的是要檢視假期間出現的亂象,設法解決問題,保障居民的權利。 排隊上巴士常有,但排隊露營卻不常見。有傳媒報道,今次黃金周假期期間,黑沙海灘露營地迎來大爆發,假期某日有約200人在露營區管理室外大排長龍,等候安排位置紮營。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梁君昨(8)日表示,有內地旅行者網站組織攝影團、煙花團,標榜「專業領隊」帶隊來澳露營,指有關行為影響本地居民使用營地,並嚴重加大黑沙營地的承載力。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昨(8)日發布報告指出,2019年第三季澳門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為85.91,較上季(89.64)相比下跌4.17%,而且六項分指數在本季全部下跌。報告稱,澳門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加之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周邊城市發生的事件等不確定因素,跌低了澳門消費者信心。 澳門需進一步促進經濟多元、增加就業機會、持續改善民生,以提振消費者信心。
科大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公布調查顯 西灣大橋輕軌車道變更 徐承康冀工務部門進一步解釋示,今年第三季消費者信心總指數按季下跌4.17%。經濟建設協進會理事長唐繼宗接受本報訪問表示,消費者信心總指數下跌主要是因本澳有不少行業都與旅遊相關,例如零售、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受訪者均會感受到現時形勢的發展對經營帶來壓力,因此反映在消費者信心上。 唐繼宗指出,工資收入中位數近年都是呈上升態勢,但由今年第二季開始出現下調壓力,由此可見受訪者所處行業的不景氣。他續指,在今年第一、二季度GDP均出現下跌,同時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包括中美貿易戰以及香港事件等的負面消息等,都會令整體的消費者信心受影響造成下跌。 而科大調查報告中提及購買住宅分指數跌幅最大,下降5.76%。唐繼宗稱,市場對於未來短中期的經濟環境並不樂觀,以及在樓市方面也沒有利好消息支持,而政府公布最新一期的住宅樓價指數基本上只是持平甚至是負增長,因此種種因素下形成購買住宅分指數亦有跌幅。 被問及消費者信心總指數未來會否回升,唐繼宗指要視乎澳門整體經濟發展的增長動力是否能回升。在旅遊服務業方面,雖然訪澳旅客人數有所上升,但平均消費及總體消費都是減少,而在博彩方面賭收亦呈下跌態勢。他表示,與旅遊相關的經濟發展是會影響消費者信心,而本澳有不少中小企均是與旅遊業掛鉤,因而影響到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以及在投資方面的判斷,未來能否上升還是要看回上述種種因素的變化。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8)日下午舉行會議,委員徐承康在議程前發言中表示,現時西灣大橋下層共設四條車道,據了解輕軌原本使用內車道,現將會改為使用外車道。換言之,現時在颱風期間供輕型汽車行駛的通道將改為給輕軌行駛。他指出,相關車道互換工程需時,在施工過程中將牽涉居民出行和在惡劣天氣期間應急等問題。 為此,徐承康建議工務部門應就有關工程作進一步解釋,並及早公布工期,以釋除市民的疑慮。有關部門亦應準備在施工過程中遭遇颱風的應急措施,在工程建設期時,確保澳氹的跨海交通不會因惡劣天氣而中斷,採取妥善的應急預案。同時在開展車道互換工程時,應同步採用更合適通風系統,確保將來使用沒有窗戶的內車道不再出現通風問題。 徐承康在發言中提及,此前有報道指西灣大橋總設計師憂慮相關工程會破壞原有結構,目前獨立第三方審查單位已完成對工程方案的安全驗證,希望當局清晰解說、釋除疑慮。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8)日下午舉行會議,邀請民航局代表介紹澳門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離島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林家全會後引述政府代表稱,預計中央政府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審批填海工程,而擴建工程完成後預計機場每年可接待1,500 萬人次。 委員余致力表示,機場擴建第一階段為三個區域的填海工程,預計耗時三至四年完工,2026年底部分設施可投入使用;而整個擴建工程預計在2029年完成,期間將建造行人天橋連接北安碼頭,以及一條行車天橋,形成海空聯運樞紐。 據政府代表介紹,機場擴建工程分為兩個階段,完成最終階段工程後,機場面積將由原有的185公頃增至323公頃,候機大樓面積增至100,300平方米,同時設有新候機大樓、滑行道系統、49個客運停機位、18條登機橋、通用航空停機坪等,而跑道則維持單跑道設計。林家全表示,政府預計擴建工程完成後,每年將可接待1,500萬人次,貨運量達61,800噸。 澳門國際機場於1995年11月9日正式投入運作,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原本的設計容量已經不敷應用。今年上半年機場總客運量472萬人次,按年增長18%,飛機起降3.7萬架次,同比上升19%。當局預計今年全年客運量可達900多萬人次,對機場整體營運構成很大壓力,擴建工程刻不容緩。
終審法院就三宗土地批給失效及兩宗土地勒遷案判決,駁回全部五宗案件承批人的司法上訴。其中三宗上訴案涉及南灣湖C區地段,包括一幅因租賃期限屆滿而土地未被利用被行政長官宣告土地批給失效。另外兩幅運輸工務司司長批示,命令兩承批人於通知日起計60日內遷離上述地段,承批人不服提起司法上訴,均被裁定敗訴。
由澳門中華總商會、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郭寶寨藝術工作室支持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暨澳門回歸二十周年文獻特展」,昨(8)日下午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進行開幕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裘援平、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外交公署駐澳特派員沈蓓莉、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等主禮儀式。 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致辭時表示,此次特展向中國國家圖書館借出近百件珍貴文獻,期望透過歷史照片、展品、書冊等,鼓勵青年深入認識歷史,激發澳門居民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將愛國愛澳精神薪火相傳。 開幕禮約有百名嘉賓出席,其後眾人前往參觀展覽內容。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潤生表示,觀看展覽後感到要回顧歷史之餘,更要珍惜眼前,展望未來,如今國家給澳門很多優惠政策,相信在國家政策引領下,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未來會有更好發展。 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長鄭洪光認為,今次展覽非常有意義,歷史資料圖文並茂十分豐富,值得觀展了解新中國的成就和澳門特區的變化,已組織各所學校的師生前來參觀。浙江省全國政協委員王世民認為,澳門在回歸後,不僅有祖國給予的支持,祖國更尊重澳門資本主義制度的運作,證明「一國兩制」在澳門得到成功實踐。 文獻特展內容共分為八大專題,包括「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艱辛探索,曲折發展」及「盛世蓮花」等,展覽由10月8日起至13日於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全面開放予公眾參觀。
農曆九月初九「澳門長者日」剛過,社會工作局昨(8)日宣布,將於下周五(18日)發放敬老金,金額為澳門幣9,000元,約有90,000宗符合資格且完成審查,總發放金額約澳門幣八億零600萬元。 社工局稱,為有效管理敬老金的發放,2019年社會工作局需要向300多宗個案進行「敬老金受益人核查工作」,今年5月已向上述個案發出更新及確認個人資料之通知書,已獲通知的受益人須連同澳門居民身份證影印本及相關文件,送交社會工作局辦理核查,當手續完成後可獲發敬老金。 另外,社工局將於本月23日發放本年度殘疾津貼,普通殘疾津貼澳門幣9,000元,約有8,200宗;另外,特別殘疾津貼澳門幣18,000元,約有4,500宗,總發放金額約為澳門幣一億5,300多萬元。 社會工作局呼籲所有敬老金及殘疾津貼受益人,倘個人資料出現改變,如居住地址、聯絡方式等,必須通知社會工作局,以免影響津貼之有效發放。如有查詢,可致電敬老金查詢專線2836 6166、社會工作局查詢專線2836 7878,或瀏覽社會工作局網頁www.ias.gov.mo。
由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澳門蓮花衛視主辦的「同聲歌祖國 ─ 政協委員與青少年『雙慶』。「聯歡晚會」,昨日(8日)舉行。晚會以每十年為一個年代,選出代表性的歌曲,由政協委員及本澳各校的學生合演。包括40年代或更早時期興起的《黃河大合唱》、50年代的《我的祖國》、60年代的《紅梅贊》等,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發展歷程。 聯歡晚會獲澳門基金會贊助。主辦方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裘援平、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王冬、美高梅中國聯席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何超瓊、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馬志毅、蓮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兼台長李自松等嘉賓以及18間中學、大學的學生近1,000人出席觀賞。 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馬志毅致辭時表示,為慶祝「雙慶」之年,特意打造聯歡晚會,期望透過演繹時代色彩濃厚的歌曲,進一步加強澳門青少年對祖國發展歷程的認識和了解,感受新中國從建國以來所取得的驕人成就,以及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十·一」國慶黃金周近100萬旅客訪澳,各個口岸擠滿入境旅客等候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尤其在關閘口岸,附近的交通樞紐人流不絕,的士站和巴士站人流絡繹於途,交通繁忙,有旅客稱至少要等一個小時才能登上賭場接駁巴士,不少旅客認為,澳門需要優化交通安排,協助旅客前往目的地。 候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當選的記者會上,承諾任內完成輕軌媽閣線和東線建設,同時指出,有決心增建輕軌「澳門段」,發揮輕軌效益,緩解現時澳門交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