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逾70歲老婦依然春心蕩漾,在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認識—名自稱美國華僑但正在西班牙從事鑽探工程的男網友,結果墮入網戀陷阱,被騙去61萬元巨額積蓄。 司警上周五(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案情指,老婦今年3月在臉書認識—名自稱美國華僑、正在西班牙從事鑽探工程的男網友,兩人其後一直在臉書或微信聯絡。「鑽探工程師」見成功打動事主「芳心」後開始行動,聲稱上海一個工程項目出現問題,急需資金周轉,但資金不足,要求老婦借錢周轉。事主隨後答應借錢協助,於今年5至6月期間,將67,800歐元、折合61萬澳門元,匯到意大利一個銀行賬戶。 直至本月2日,老婦收到對方電郵,聲稱會寄給她一個包裹,內有三張支票及相關文件,證實他有還款能力。不過,事主收取包裹,打開包裹卻發現顯示需再匯錢繳交「關稅」。老婦終覺可疑下與家人商量事件,同時再無法聯絡「鑽探工程師」,於是報警求
港珠澳大橋去年10月通車後,大批旅客參團來澳觀光,參團旅客不斷增加,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5月參團旅客按年增加16.4%至82.7萬人次;今年首五個月參團旅客共412.2萬人次,按年增加14.7%。大批團客來澳,筷子基、黑沙環、皇朝等幾處旅行團指定「團餐」食肆集中區域,每到中午午飯時段,一輛輛旅遊巴排隊在馬路邊上落旅客,到指定「團餐」食肆午飯,旅客食得開心,旅遊巴泊在路邊候客,尾氣造成空氣污染,同時造成交通阻塞,附近居民叫苦連天。
根據交通事務局資料,澳門現在的重型車輛包括旅遊巴、賭場巴、巴士及建築運輸用車輛等共3,822輛,但現有的重型車輛泊位僅有約1,100個,如果扣除污水處理廠250個限重車位,只有不足900 車位可供重型車輛停泊。 澳門旅遊業議會理事長黃輝受訪時稱,澳門如今有1,883 輛註冊旅巴,重型車泊位供不應求。不過,記者曾在中午時段前往塔石地下停車場視察,發現停車場仍有重型車泊位,似乎不夠泊位是一回事,但旅巴司機「嫌麻煩」又是另一回事。 塔石有位冇人停黃輝回應,旅巴司機不前往塔石或污水處理廠的重型泊位停泊亦是無可奈何,因為旅行團的用餐時間短促,司機一來一回已經半小時,亦要犧牲司機食飯時間,因此業界亦呼籲旅巴司機「快上快落」,不要在違法區域多作停留。 至於業界會否考慮增加旅客的用餐時間,讓司機有足夠的時間往返停車場,黃輝則強調旅行團一般時間有限,用餐完畢後就要趕下一個行程,不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黃輝建議政府開放部分巴士站供旅遊巴上落客,但旅遊巴不可作停留,相信有效減輕對路面的阻礙。他指出,業界早年提出過要增加泊車位,而政府在今年初亦稱會將閒置土地改為臨時車位,黃輝認為做法可有效緩解車位緊張的問題,但迄今未有進一步消息。
亞馬喇前地公共巴士轉乘區是現時巴士流量最大巴士轉乘區,行經亞馬喇前地的巴士線超過40條,交通局局長林衍新昨(11)日表示,當局初步計劃把最多三條巴士線分流至地下停車場及把部分巴士分流到其他巴士站,減少進入亞馬喇前地的巴士數量,以解決該處巴士過多的問題,現時葡京往新馬路方向的行車線最令當局「頭痛」,因為有大量大型巴士經過,如何分流是當局首要問題。
澳門每年暑假,必定會出現大量道路工程,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昨日在交通諮詢委員會報告工程開展進度,並稱今年的大型路面工程較去年有所減少。 林衍新昨日回應傳媒提問表示,暑期掘路工程即將開展,已在會上向交諮委講解數據,又指今年的大型工程較去年有所減少,並無如去年新馬路的大型工程。林衍新又稱,當局會關注各區工程情況,並確保工程盡快完成,保障市民的出行不便減到最少。而當局亦安排下星期與各大型工程公司舉行會議,並詳細報告工作安排。 林衍新會後又向傳媒表示,未來幾個月將會陸續優化三個交通黑點,包括筷子基北、俾利喇街近慕拉士以及氹仔等,過去幾年已經處理十個,今年會再完成三個相關工程。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昨(11)日在交通諮詢委員會會議上匯報澳門今年度巴士運作情況。林衍新稱,預計今年乘搭巴士人次或會再增加約1,000萬,較往年升幅5%。 林衍新在會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在會上向交諮委講解本澳現時巴士運作情況。林衍新指卸,截至今年5月,本澳巴士載客量為9,3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若以去年全年二億1,500萬人次計算,全年度或會增加約1,000萬人次。林衍新又指,與十年前相比,本澳約有33%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率,直至今年,使用率已達至42%,已高出之前目標的40%,足見本澳公共交通服務運作良好。(資料圖片)
早前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被一份網傳匿名信舉報,信中指控其工作及辦事機構11項「罪名」,廉署正按既定工作程序處理有關投訴。米健昨(11)日在出席工商銀行(澳門)十周年慶活動前,受訪回應匿名舉報信事件,指目前未收到廉署調查邀請,他本人非常樂意廉署儘快展開處理程序,還他和政發局一個清白。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11)日首次細則性審議《僱員的最低工資》法案。會後,主席陳澤武(圓圖)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表示是次會議主要是和技術顧問溝通,當中認為有多條條文需要更清晰。 法案中建議適用範圍不包括家務工作員以及殘疾人士,陳澤武表示,會上有委員認為應把家傭及殘疾人士納入最低工資;有委員認為按照現時的社會形勢豁免個別工種是可保障上述人士的就業權利,一眾委員意見不一,期望政府可設殘疾人士生產力評估機制,將殘疾人士納入最低工資的保障範圍。陳澤武又引述顧問團表示,條文中是用「除外」字眼,認為有歧視成分,政府在字眼上可否有調整空間。 另外,法案中亦建議最低工資金額生效後滿兩年進行首次檢討,其後每兩年進行一次檢討,並可按經濟發展情況調整有關金額。會上顧問團建議法案可授權予行政法規檢討最低工資金額,不需經立法會審議。 有勞工界委員認同建議,認為通過法律修改條例所行走程度較慢長,「九個月至一年後先有(升降)金額出台」,相信透過行政法規作檢討,可縮短修法時長。另有委員則指出,現時修改法案是充分聽取社協意見,再交由立法會表決,過程可讓眾議員表達意見,如日後透過行政法規作檢討,擔憂社協所持的意見不一,政府是以怎樣的基礎而作出決定。
樓宇維修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共批出166宗申請,資助金額逾1,500萬元(澳門元,下同),其中涉及供電總設施及電梯維修資助金額達550萬元。在申請個案中,有兩宗不獲批核,包括「樓宇維修資助計劃」一宗,主要是價格超出評價表上限;以及「樓宇管理資助計劃」一宗,原因是其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召集分層建築物所有人大會。 房屋局昨(11)日表示,今年1月至6月,《樓宇維修基金》轄下資助計劃批出之申請,包括「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81宗,金額共約760萬元,用作大廈進出口閘門、總供電、供水及排污設施之維修;「樓宇維修資助計劃」18宗,約690萬元,主要用作維修樓宇大堂飾面、更換供排水管、消防設施,以及電梯、天台及外牆防水、樑柱結構等維修;「樓宇維修方案支援計劃」三宗,約23萬元,用作外牆剝落、天台防水性能、消防系統、電力系統、電梯及供排水系統等共同部分的檢測,「樓宇管理資助計劃」60宗,約14萬元,主要用作召開分層建築物所有人大會,以及「樓宇維修無息貸款計劃」四宗,約11萬元,主要用作大堂、走廊飾面及通訊設施等維修。(房屋局圖片)
本澳驚傳有犯罪集團以偽造證件操控黑工壟斷某地盤施工的嚴重違法事件,有關工程中的三判公司涉嫌以偽造的澳門身份證、職安卡辦理地盤「入閘證」,讓黑工大搖大擺非法工作。司警於本月9日展開行動,先後拘捕15人,包括總承建商的安全主任及二判公司三名員工,並在關閘口岸截獲準備離境的三判公司負責人及十名涉案工人,警方又在涉事地盤辦公室內檢獲33張偽造澳門居民身份證與兩張職安卡。警方相信仍有20 多名涉案人士在逃,現正持續追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