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局有意研究私人診所或診療中心外聘機制,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昨(24)日回應稱,引入外僱醫療人員是各醫療機構提出的意見,原因是想解決本澳護士不足的問題,且相關意見已經與醫務委員會商討,醫務委員會成員亦持有不同意見。 李展潤強調,就算有草案引入外僱醫療人員,當局都會保障本地醫療人員優先入職,重申現時取得醫療人員執照,需有本地身份證。他又表示,未來會開展公開諮詢,但未有「時間表」,且未得到各界的共識,望得到各方意見才進一步計劃。
本身是醫生的醫護界立法會議員陳亦立(下圖)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反對私人診所外聘醫生,擔心會影響本地私人醫生就業,但贊成外聘醫療輔助人員如護士等,因本地護士薪酬太高,甚至高過私人診所的醫生收入。 對於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指有關外聘研究會與業界及醫委會溝通商量,陳亦立對此表示認同。惟他個人立場是反對私人診所允許外聘醫生。陳亦立直言,若有私營醫療機構設有高端醫療設備,聘請大量外地高端醫療人員,「咁對市民梗係好,但會唔會影響我哋私人診所嘅市場呢?」他又認為本澳不缺私家醫生,但護士、診療技術員等人員較不足,而且私人診所較難聘請本地有准照的護士,因其月薪達到兩至三萬元,「私家診所醫生一個月收入都未必有」,故贊成醫療輔助人員可考慮外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澳門不少建築物逐漸邁入使用壽命尾聲,如何做好舊區建築「新老交替」刻不容緩。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昨(24)日舉行「澳門都市更新—機遇與挑戰研討會」,邀請新加坡以及港澳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澳門都市更新以及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有香港學者認為,市區重建策略要以人為先,而且如何安置受影響居民尤為重要。
由澳門廠商聯合會主辦的「第六屆澳門工展會」將於本月27日(周五)至30日(周一)假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主辦方表示,今年共有142間參展商,263個展位,預計今年入場人數可達到十萬人次。 主辦方昨(24)日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今屆工展會詳情。澳門廠商聯合會會長崔煜林、理事長馮信堅、副理事長王世民、副理事長黃若禮、理事盧德忠出席。 崔煜林表示,現今澳門經濟發展相對單一,容易受到外圍因素影響,而工業正正可以發揮平衡的作用。工展會將繼續以推動澳門工業持續發展為主要目的,期望向年輕一代及市民大眾展示澳門工業發展情況,以加深社會對本澳工業的了解以及增強業界的凝聚力,推動澳門工業轉型升級,並讓年輕一代借助澳門工業的平台融入大灣區,共謀發展。 主辦方又介紹,為配合大灣區「9+2 」城市的合作,今年率先邀請江門企業參與,由江門市商務部負責統籌設立江門館,共有15個參展商、16個展位,產品包括江門著名食品、家電等,藉此促進江澳兩地企業之間的合作機會。
司警根據情報昨(24)日凌晨聯同海關及珠海市公安局,合力搗破一個運作已有五個月的偷渡集團,其中包括集團主腦在內的六名集團成員在珠海落網,司警則在海洋花園對開單車徑岸邊,將剛登岸的四男一女合共五名偷渡人蛇拘捕。
治安警近日在機場保安協助下連續揭發兩宗禁用武器案件,拘捕兩名涉嫌準備攜帶具攻擊性電鎗離境的內地男子,兩人均稱有關物品是用作防身之用,不清楚在澳門屬於禁用武器。 第一宗案件發生於本月20日,機場保安當日上午10時發現一名30多歲譚姓內地男子的行李箱內,有一支可疑的圓柱體物體。打開行李檢查時,發現一支紫色圓柱體電擊器,經檢驗,該電擊器具有攻擊性,在本澳屬於禁用武器。譚某解釋,電擊器是由他內地朋友贈送作防身之用;第二宗案件則發生在本月23日,一名40多歲翁姓內地男子當日早上7時許打算搭機前往東京,檢查行李時被保安揭發其黑色行李袋內藏有一個黑色電擊器。他供稱有關電擊器是他去年在日本用3,000日圓購買。兩宗案件涉案人士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1841年創立世界上第一間旅行社、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並開創了套餐度假行程和大眾旅遊先河的英國旅行公司ThomasCook集團,傳出債台高築,尋求不到私人投資,於昨(23)日宣告破產,所有業務即時停頓,殃及60萬名正在度假的旅客滯留海外,其中15萬人是英國旅客,英國民航局已啟動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撤離行動。受事件影響,Thomas Cook最大股東中國復星國際集團旗下的復星旅遊文化(簡稱「復星旅文」),股價一度跌逾5%,收跌4.73%。
為提升社會大眾的食安防護意識,合力創設有效的食安防護網,巿政署食品安全廳每年均以不同的主題舉辦「食品安全關注日」系列活動,今年主題為「齊來認識本澳食安標準」,將以今日登場的「粵、港、澳三地食品安全專家講
《力報》踏入創刊八周年,回顧過去走過不少艱辛路,幸得澳門市民一力支持、讀者厚愛,市場客戶充分認同,風雨同路始有今日成果,《力報》謹致衷心感謝。 在澳門傳播媒界《力報》是一棵青苗,能在八年間茁壯成長,同時向新媒體發展,報網合一,成為一個具影響力的傳播媒體,沒有澳門市民支持,沒有讀者擁護,沒有今天的《力報》。 回顧過去發展歷程,《力報》不忘初心, 秉承「事事求真,動力傳新」信念,為澳門市民帶來全新的新聞資訊體驗,使《力報》成為澳門市民及旅客必讀報章。 過去多年,《力報》一直努力突破傳統平面媒體界限,創立屬於本土傳統報紙的視頻新聞, 除報章外,《力報》亦提供網頁版、手機APP 程式、Facebook專頁、微信平台及Youtube 頻道,致力向多媒體發展,為澳門市民以致全球華人社區提供多管道新聞時事報道平台,「立足澳門、放眼世界」。 作為一份年輕的傳媒,《力報》除不斷優化報章內容外,還更積極投入力量發展新媒體傳播平台,為讀者創造更多不同形式的資訊管道,締造一份具操守、公信、敢言、持平、客觀,以至娛樂性、可讀性的綜合性媒體,如實報道、反映實情,針砭時弊。新聞媒體總體上構成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權社會力量,《力報》會繼續做好傳媒責任,反映社會民意,向政府傳達社會脈搏,擔當官民溝通橋樑,監察政府,履行第四權職責,做守護社會角色。 八年來,《力報》由小到大, 由弱到強,由無力到有力,「新聞事業無小事」,對事實負責,對讀者負責,對自己良心負責。這八年征程中《力報》不缺「創新」二字,緣於我們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對這張報紙的熱愛,對這個媒體的熱愛,給了我們前行力量,自強不息、與時俱進,恪守質量不變不墜,在當今資訊爆炸時代,向受眾展示社會與訊息的真實面貌,拒絕偏見,更拒民粹,在當下多元社會,抑惡揚善,消除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保障市民安居樂業。 八年,彈指一揮間,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未來《力報》將繼續努力優化內容,提供優質新聞資訊,再攀登發展高峰。
長500米、連接路環電廠圓形地及九澳堤壩馬路的在建「九澳隧道」,其主體隧道段工程將於短期內完工,另外北連接線已於今年7月動工,整體工程預計2021年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