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昨日簽署關於公共巴士服務批給的跟進報告書。委員會主席李靜儀表示,會上有委員關注現行合同中容許巴士公司經營批給服務以外的重型車輛,以及將車輛用於為第三者作廣告的業務是否合理,而原有合同中有條文指現有承批人獲豁免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支付相關批給的回報,要求政府在商討新合同時做出跟進。 委員會建議政府應把握合同續期的時機,積極優化批給制度,集中處理重點工作,考慮在目前採用公共服務批給模式下,尤其是財政援助的計算模式等,讓市民能監察財政資源是否被合理利用。 為了讓社會更好地了解公共巴士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政府財政援助的必要性,委員會認為政府應要求公共巴士公司公開更多數據,尤其是相關的損益表,當其出現較大回報時,政府均須對財政援助的計算方式進行調整。
為增強澳門青年義工服務社區的技能,提升自信及發揮正向能量,鼓勵青年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教育暨青年局轄下青年試館將於下月至11月期間舉辦義工培訓,對象為13至29歲青年義工,名額20名。培訓包括「演說繪本故事工作坊」及「基礎剪髮工作坊」。參加者完成培訓後,將有機會於12月期間學以致用,以義工身份參與3小時實習活動,更好培養青年的組織能力及領導技巧,幫助青年人自我實踐和成長。 有興趣者可由即日起至11月1日登入教青局網頁「活動查詢/登記」進行網上登記,亦可親臨青年試館或終身學習服務站進行登記。有關抽籤結果將張貼於青年試館內及透過中心網頁公布,活動費用全免,報名表格可於教青局網頁下載,詳細內容可瀏覽教青局網頁www.dsej.gov.mo 或青年試館中心網頁www.dsej.gov.mo/cj/cej,或致電2833 2084 查詢。
文化局昨(12)日表示,已完成分析青洲山業權人提交的書面聽證內容,認為業權人至今仍未實施維修工程的理據並不成立。 文化局稱,已將有關決定致函通知青洲山業權人,要求業權人必須按照《文化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在30天內進行山體恢復及提交修道院維修保養計劃,以確保青洲山的保護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倘業權人未於該期間內實施有關工作,文化局將按《文遺法》第39條規定進行強制實施,並向業權人收取相關費用。
為方便及有效管理地下管線,並減少地面道路工程,政府計劃在新城填海A區推行共同管道的建造。《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昨(12)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及行政命令,因澳電在地下設施的建造及維護方面具有逾30年經驗,豁免公開競投「共同管道管理公共服務」,將有關服務直接判給澳電,並且相關合約由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作代表與澳電簽署。
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昨(12)日起一連兩天假澳門君悅酒店舉行,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及澳門,在文化研究方面有顯著成就、代表性和影響力的60餘位專家學者提交論文並在會上發言;國家相關部委,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以及各地嘉賓等400餘人應邀與會。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撑。 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等主禮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 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決定了澳門在大灣區發展中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和重要的作用。今年初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提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明確要求。這是中央對澳門的信任,為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澳門找準自身定位、提升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出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以及國家發展中的新擔當、新作用。 澳將發揮作用 增強灣區凝聚力他指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撑。澳門的城市文化是大灣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百年來中西合璧的匯通與交融,形成了澳門獨特的歷史人文特色。澳門將進一步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增強大灣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促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林鄭月娥:粵港澳發揮協同效應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是次論壇讓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藝術界、學術界的精英可以互相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當中,香港、澳門、廣東省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外交流互鑑。同時,希望能繼續加強三地青年交流,增進互相了解,加深對三地文化的認識,親身體會國家的成就,增加對國家文化的認同。 馬興瑞:三地文化同根馬興瑞致辭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文化同根,都以嶺南文化作為共同傳承,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緊密。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應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厚植灣區人文精神,努力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撑。 本次論壇設有三個分論壇「歷史、文學、哲學— 人類命運與文化魅力」、「政治、法律—文化傳統與社會進步」和「社會、科技— 科技進步與人類文明」, 今(13)日將繼續舉行。
近年本澳中小企積極發展業務,拓展事業版圖。澳門金融管理局昨天(12日)發布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新批核的中小企業信貸持續增長,約為169.7 億澳門元。與去年底比較,其中的銀行對建築及公共工程貸款上升12.7%,飲食及酒店業則錄得16.2% 跌幅。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終於上周一(5日)「破7」,美國當日下午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使巿場大呼美中貿易戰將延伸到全球匯率戰。不過這看法並不能認同。 首先,加徵關稅將不利於中國出口,打擊投資意欲,因此,中國勢必放鬆貨幣政策,這當然能促使人民幣走眨; 其次,貿易戰節節升高,導致資金流向安全性較高的美元資產,中國資金亦會加速外流,因此,市場當然會預期人民幣將貶值,所以中國出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說法根本不合理。 如果有細心觀察人民幣過去一年多的走勢,其實人民幣匯率是跟著美國的關稅措施波動,而非人為。人民幣的高位是在去年2至4月間,約在6.3 ; 去年5月起美國先對500 億美元中國產品開徵25% 懲罰性關稅,之後再對2,000 億美元產品開徵10% 關稅,人民幣也貶值到略低於7,高低差恰好也是10%,完全抵消了美國關稅對中國出口的衝擊。 12月初「習特會」雙方協議「停火」,人民幣神奇地回升了38.2%(黃金切割率)。到今年5月特朗普又將2,000 億美元產品的稅率提高到25%,人民幣再度回貶; 現在更宣布9月起再對3,000 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10% 關稅, 並威脅將把稅率提高到25%,於是人民幣一舉「破七」; 如果威脅落實,人民幣貶到7.2 至7.3 都不意外。 所以美國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只能算是政治性喊話。美國亦不大可能使美元對人民幣回貶應對,皆因特朗普政府並沒有多少工具可以壓低美元。特朗普目前作法只有繼續壓迫聯儲局減息,擴大美元與人民幣的利率差距; 但聯儲局未必充分配合; 而且人民銀行也可能跟著減息,使這招又告失效。 不過,特朗普打貿易戰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以戰養戰,希望藉由升高貿易戰迫使聯儲局不得不大幅減息,既能支撑美國經濟成長,又可以跟外國好好打一場匯率戰。 因此,匯率戰未必不會爆發,但主戰場可能不在美、中之間,因為美國無從使力。第一個戰場,可能是美元對歐元及日圓鬥眨,但規模不會很大,因為美、日、歐央行的寬鬆空間都有限。 第二個戰場,則是其他新興貨幣被迫與人民幣鬥眨,包括新台幣,如此將使一些外債沉重的新興經濟體災情慘重,甚至引發局部性金融危機,這才是這場貿易戰與後續的匯率戰對全球經濟的最大破壞。
近年中小企面對人力資源短缺,不利營商的困境。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賀一誠昨(12)日表示,明白中小企在指派外僱工作方面受到不少掣肘,認為這是中小企在人資短缺下較常遇到的狀況,可以由勞、資、政三方針對中小企的情況商討能否放寬政策,實事求事;但如果在法律上做不到,他認為大家要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