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於今年11月18日起正式實施膠袋收費,每個膠袋一元,費用由商戶收取。在昨(22)日舉行的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有環保業界人士建議政府善用相關收益,成立環保基金支持及扶助環保團體及企業,推動環保工作,而不是讓商戶「落袋」。
工銀澳門與橫琴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工商銀行橫琴分行上周五(20日)假澳門旅遊塔舉行框架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並同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下.澳門企業在橫琴的投資機遇」宣講會。工銀澳門行政總裁徐克恩表示,冀通過宣講會及有關框架協議的簽署,進一步加強琴澳戰略合作關係,深化兩地互聯互通與經貿往來,支持和推動更多澳門企業投資大灣區、融入大灣區。 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徐俊、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創偉、工銀澳門行政總裁徐克恩及澳門100多家企業代表出席是次活動。宣講會舉行前,工銀澳門、橫琴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及工商銀行橫琴分行舉行框架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三方將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為方向,橫琴自貿區的政策優勢為基礎,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發展,重點加強橫琴與澳門的互聯互通、優勢互補,達成互為優先戰略合作夥伴,共同為橫琴企業特別是港澳企業提供綜合配套服務,共同推動跨境招商與金融服務平台,深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共享灣區經濟成果。
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推出港澳導遊及領隊可在橫琴新區執業政策,符合條件的港澳導遊及領隊可申請參加橫琴旅遊培訓認證,並免費換取橫琴新區專用導遊證,有關培訓於今天(23 日)啟動。澳門國際註冊導遊協會會長胡惠芳對政策表示歡迎,認為可以令業界增加工作機會,澳門業界報名也相當踴躍。 胡惠芳受訪時表示,由於最近訪澳團客銳減,業界不能再單靠「港澳遊」團客,而要自力更生拓闊發展空間,得知有此發展機會,不少導遊都積極報讀課程,以獲取橫琴執業資格,待「琴澳遊」等旅行產品成熟後,可馬上為團客提供「一條龍服務」。截至20 日,港澳兩地報名參與培訓的導遊及領隊超過1,000 人,其中澳門超過500 人,橫琴負責人呼籲業界不要擔憂,未來會安排在一年內開設更多課程,讓業界能夠接受培訓。 為期三天的首期培訓規模為30人,有16個課時理論培訓及八個課時橫琴實訓,培訓結束當天有望領取到橫琴新區專用導遊證,第一批港澳導遊、領隊將於「十.一」黃金周在橫琴開始執業。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昨(22)日舉辦「零距離透視『醫』世代」活動,邀請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及多名醫療界人士與青少年交流,分享經驗。協會表示希望透過舉辦活動,為有志投身醫療衛生範疇的青少年提供平台。 「零距離透視『醫』世代」活動昨日假鏡湖醫院運動綜合禮堂舉行。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澳門醫學專科學院協調員林韻玲、衛生局醫務活動牌照科主任梁佩珊,澳門新青協監事長羅奕龍等嘉賓,還有十多位來自西醫、中醫、護理、藥劑、口腔、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13個專業範疇的代表,與會青少年進行交流互動。 新青協社區醫療發展委員會主任包杭綺致辭時表示,每年本澳有不少中學生對醫療範疇感興趣,升讀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眾多,預計未來五年有約500位醫科生畢業;但醫療範疇科目眾多,在澳門就有15類醫療專業需要註冊,學生對專業認識有限,較難為將來升學提早作出適合自己的規劃,所以協會舉辦活動,為有志投身醫療衛生範疇的青少年提供醫療行業的資訊外,亦希望同學們針對自身現況和實際考慮提出問題,與醫療人員進行零距離交流,提早為升學選科做好準備,及早規劃人生。
特區政府在今年7月底宣布將修改2019年財政年度預算案,調撥600億元財政儲備,作為設立「澳門投資發展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本額。由於有關計劃提出後社會上出現眾多不同聲音,特區政府隨後於8月5日、短短十天後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宣布暫不提交立法會,希望經過更多溝通、諮詢後再決定是否推動。 特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19)日正式對外宣布,已向立法會正式提出撤回《修改2019年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法案。對於這樣的變化,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撤回法案並非代表成立投資公司不是好想法,認為是政府回應社會訴求。
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第二季零售業銷售額為178.6億元,較首季204.6億元下跌12.7%;按年跌幅為0.8%。上半年零售業銷售額為383.2億元,按年下降1.2%。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黃國勝早前受訪時表示,本澳零售業受鄰近地區局勢影響,營業額明顯下降,業界反映訪澳旅遊團客減少,零售業營業額有較明顯下降,暑假期間零售業營業額最多下跌達20%。旅遊區手信店負責人指出,主要流失內地旅客,加上旅客消費力轉弱,暑假至今生意額下跌約20%,但本澳傳統旺季集中於第四季,預料零售業營業額未來會有所回升。
近年來,本澳控煙工作取得不小進展,但與此同時,被認為是傳統煙替代品的電子煙也更被推崇,甚至不少青少年都成為「電子煙民」。國家衛健委規劃司早前曾指出,電子煙的危害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透露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監管電子煙。澳門也應早日正視電子煙危害,出台有效措施杜絕電子煙對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危害。 回顧澳門多年的控煙歷程,自《控煙法》 2012 年1月1日生效,特區政府制訂多項控煙策略,澳門各年齡人群吸煙率也自此出現明顯下降趨勢。但直至2018 年1月1日,新修訂的《控煙法》正式生效,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電子煙終被重視並被納入禁售範圍,也不得進行廣告促銷,在禁止吸煙地點吸電子煙同樣違法。 澳門的控煙工作以及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仍有優化和進步空間,但電子煙監管問題應該更進一步。世界多個權威機構已證實,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同樣含有尼古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有毒成份,且沒有證據顯示有助於戒煙。就連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都曾在今年7月表示過,電子煙的危害問題 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其不但存在健康風險,還會影響青少年健康行為習慣的形成。 早前有本澳戒煙團體指,今年上半年電子煙的求助個案有上升趨勢。也有團體曾隨機抽樣訪問本澳十間學校 400 名學生,研究結果顯示,本澳青少年對電子煙認知存在誤區,相較於傳統香煙,更容易吸食電子煙而產生尼古丁依賴,甚至轉為吸食香煙,亟須提高青少年對電子煙的防範意識。其中,2.1% 的受訪者表示現正吸食電子煙,且同時有吸食傳統香煙。16.2% 受訪者表示曾經有吸食過電子煙,並且當中有43.5% 的學生過去並未有吸食過任何傳統煙草製品。 目前,全球已有包括新加坡、泰國、巴西等十幾個國家全面禁止電子煙。香港也曾在《施政報告》提出將全面禁止電子煙,相關議案已經提交立法會。本澳的電子煙監管措施,不應該只是停留在監察電子煙進口情況,應該重視並適時研究禁止電子煙入口,下一步研究全面禁止電子煙的可能。
政府與兩間巴士公司的短期續約合同將於下月(10月)31日屆滿,惟交通局仍未有詳情資訊釋出。交通局局長林衍新昨日出席活動被傳媒追問時依然保持神秘,只稱會加緊與兩間巴士公司商討,合約仍在商討階段,未有訊息可發布。 巴士續約細節遲遲未公布,難免令人感到透明度不足,林衍新解釋,因為目前仍在與巴士公司商討階段,「唔想有啲咩干預到商討」,認為現時公布太多並不適宜。被問到會否向大眾公布時一切已塵埃落定不會有討論空間,林衍新未有正面回應,只稱與巴士公司商討時,絕對會在納稅人、公帑上作出較好安排,並會參考數據了解市民對巴士有不同訴求,分析不足的地方,包括在繁忙時間增加巴士,落實方案時會全盤向社會報告。 議員批仍未透露任何續約細節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昨(19)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狠批政府到現時仍未透露新合約任何信息並不合理,促請政府及早向社會交代相關資訊。 李靜儀認為,政府到現階段應該已制訂新合同實施的方向,公眾亦早就此事發表了不少意見,對於政府未來針對巴士公司所提供的財務支援方式、金額應如何調整及巴士運營的種種問題等相當關注。她強調,事件反映政府有需要完善公共批給合同機制,提升合同批給過程的透明度,包括合同的檢討、調整及續期的情況,應該責令相關部門跟進,制定時間表,及早開展程序聽取公眾意見。否則最後政府部門以「做唔切」,時間不足為由臨時續約,又或因欠缺議價能力而延續原合同一些不公平條款,導致公共利益嚴重受損,甚至等政府先斬後奏,已簽定了合同再公布內容,待公眾發現合同內容有問題時亦無可奈何。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圓圖)昨日表示,東方明珠行車天橋最後設計方案已交到工務部門招標,正在最後落實階段。為加快工程開展,相關遷移路面管道工程預計下月(10月)開展。 林衍新稱,為了盡快緩解塞車問題,現時將分兩個階段實行,前期將由交通事務局開展遷移路面管道工程,預計能節省整個工程三至六個月的時間,爭取加快完成天穚工程,並會視乎情況適時協調交通,小心處理。 交諮委委員黃承發昨日受訪時表示,相關做法與氹仔中央公園即將興建的立體天橋相似,先將道路管線移位,適當擴闊路面,方便真正施工時有足夠路面空間更改交通路線。他又指,按照政府現時做法,遷移管道會分路段開始,不會全線封閉,雖然對交通會造成一定影響,但已減至最低。他認為相關做法是因為政府以往長時間掘路等工程吸收了一定的經驗,希望盡量減少工程為交通帶來的不便。 另外,有關優化亞馬喇前地巴士站設計方案,林衍新指,由於該地段涉及約40條巴士線,「人多車多」,考慮到該處的交通承受力,需錯開工程時間,並會在舒適度方面花多點心思,設計較複雜,目前僅有初步方案,暫未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