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與澳門旅遊行業的溝通和交流,以及在澳推廣旗下旅遊產品,國泰航空有限公司與南華(快捷)旅遊社有限公司主辦「澳門旅遊行業交流研討會」,昨(8)日上午假雅詩閣酒店舉行。 通過是次交流研討會,國泰航空希望讓澳門旅遊社及市民了解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其服務與產品可讓澳門市民感受便利,享受精彩旅程。 國泰航空代表稱,國泰航空集團以香港為基地,以約200架飛機的機隊提供定期往來亞洲、北美洲、澳洲、歐洲和非洲等超過200個目的地客運及貨運服務。國泰航空集團旗下包括三家航空公司:國泰航空(飛行網絡涵蓋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國泰港龍航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服務網絡遍及亞太地區,包括20多個中國內地城市)、華民航空(全貨運航空公司,提供亞洲區內的航空速遞貨運服務)。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珠海至香港只需要45分鐘左右;設在香港及珠海口岸的預辦登機服務已啟用,為來往香港國際機場旅客辦理托運行李及領取登機證。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設有兩個巴士轉乘點,每日提供九班巴士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現時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及HK Express四家本地航空公司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客預辦登機服務中心設置櫃檯,澳門口岸亦在2019年提供同類服務。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從澳門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的路程約半小時。對澳門市民而言,相當於多了一個世界級機場,可滿足搭飛機旅遊的需求。
議。「電諮會」主席黃國勝會後表示,委員會關注上月22日黑沙環新街金海山花園第14座的公共電力裝置老化,因缺乏維修保養引致短路故障,發生火警和電力設備嚴重損壞,導致大廈停電事故,經討論後希望政府未來可以立法規範業主盡責保養大廈電力裝置。
環境保護局與澳門物業管理業商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民众建澳聯盟、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及澳門供應商聯會合作,於本月推出「投光管投燈泡好Easy 」活動, 目前已有超過500 間大廈、超市和商戶參與計劃並設置回收點,鼓勵市民實踐環保回收行為。 回收活動主要收集日常生活常用的燈管,包括光管、慳電膽、LED燈、鎢絲燈、鹵素燈、高強度氣體放電燈以及其他含汞燈,市民更換燈管時,可將作回收的燈管放入包裝套或盒中(例如新燈管的包裝套或盒),再輕輕地放入回收箱內,並蓋好上蓋。 環保局稱,回收的燈管會運送至預處理廠,經分類、拆解、拆除包裝、破碎及磅重後將其存放至鐵桶內,並安排出口至海外有資質的處理廠進行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理。 另外,為有效利用處理廚餘後產生的有機肥料,提升市民環保意識,環保局購置堆肥設備,將處理廚餘後產生的土壤改良劑進一步發酵製作成有機肥料分裝成小包裝,市民可到環保局(澳門馬交石炮台馬路32號至36號電力公司大樓一樓)免費索取,日後亦會在對外活動中派發給市民使用。
司警偵破首宗於本澳設立「電話詐騙傳輸據點中心」案件,行動中撿獲大量信號傳輸器材,但司警在北區緊靠關閘口岸的兩個「電騙中心」,並無疑犯落網,而只在祐漢附近拘捕一名電騙集團骨幹成員;原來,同一大廈內的兩個「電騙中心」,全是透過互聯網絡遙控操作,並製造詐騙電話不在本澳的假象,司警當時搗破兩個窩點時,大部分器材仍在運作,氣氛詭異! 兩個「電騙中心」闃無一人,但其運作效率相當驚人,由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底的七個多月內,成功電話詐騙2,500萬元人民幣,其中一宗涉及本澳一名女大學生被詐騙360 萬元人民幣! 而司警破案關鍵,主要是透過與珠海市公安局的情報通報機制發生作用,珠海方面去年底發現不少受害人在珠海銀行開設賬戶及轉賬,於是將訊息反饋給司警,雙方聯手偵查,最終一擊即中。
在涉及本澳的八宗電話詐騙中,最驚人是其中一名來澳讀書被騙的18歲女大學生,不知為何她竟相信「內地公安」之言,最終白白將360 萬元人民幣送給騙徒。 事緣去年12月15日,這名來澳就讀大專院校的女學生,其手機收到一個非本地電話號碼的來電,對方自稱是速遞公司職員,直指女學生的郵寄包裹中有多本非法證件,電話之後轉駁至「北京市公安局」。 一名自稱公安的男子指女學生的內地銀行賬戶涉嫌洗黑錢,女學生雖多番解釋,並指從沒有該個銀行賬戶,惟騙徒仍以多種理由恐嚇女學生,最後將電話轉介至其「上級」的一名男科長。 男科長詳細詢問女學生家庭背景,又叮囑她不要將事件透露給外人,否則會以洩漏國家機密的「洩密罪」對其作出起訴。「男科長」之後要求女學生到珠海開設一個銀行賬戶,並「教導」她向其父親訛稱,學校方面需要資金證明。 最終女學生及父親同樣上當,多次轉賬合共360萬元人民幣至騙徒指定賬戶。女學生之後發覺受騙,遂向司警報案求助。
根據保安局資料顯示,2017 年的詐騙案為910宗,去年則為1,195 宗, 升幅達31.3%。 當中的電話詐騙案,2017年有170 宗, 去年則有125 宗, 跌幅為26.4%。經細分,冒充內地政府機關人員的電話詐騙案中,2017年有143宗,去年則為56宗,跌幅為61%,司警表示,這種巨大轉變,相信和警方加大力度宣傳有關。 然而,「猜猜我是誰」這類電話騙案,則由2017年的24宗,大幅升至去年的67宗,顯示此類詐騙的上升,與詐騙集團使用的新手法有關,新手法是騙徒直接說出受害人的姓名,令受害人深信對方與己認識。司警呼籲,市民必須格外警惕和小心提防。 針對「電話詐騙」犯罪,保安局表示,持續並及時向市民通報新出現的詐騙手法,並從多方面防範及打擊,同時加強偵查及打擊行動,又與金融管理局及銀行業界密切溝通,同時與廣東省公安廳建立「案件快速通報及追查機制」,持續執行「緊急止付機制」,開設「防詐騙查詢熱線」,且大力通過社區警務,從多個不同渠道、不同傳播形式進行防騙宣傳。 司警又稱,今年1至3月司警共接獲19宗電話詐騙案,涉及金額為300萬元人民幣。其中兩宗是假「公檢法」,17 宗是「猜猜我是誰」。
一名因吸毒被本澳禁止入境的內地扒仔,懷疑再偷渡來澳設局行騙,以償還巨額賭債。本月初該名扒仔誘騙三名男同鄉合資1,000萬港元來澳賭博,三名同鄉雖然手氣極佳大贏,連本帶利贏取2,560多萬港元,但「成也扒仔敗也扒仔」!扒仔存款入賭廳戶口時,趁機順手轉走全數巨款用作償還私人賭債。 三名同鄉得悉千萬巨彩化為烏有之下大怒,追數不果後決定「夾人」報警。司警到場拘捕涉案扒仔,嫌犯承認犯案。
一名33 歲菲律賓躁漢上月帶同鄉女友來澳門搵工,不料一直「食白果」後,期間多次毆打女友出氣,外出時更取走女友護照防止她逃走。因女友一對子女靠其供養,於是一直選擇啞忍。 事件最後由兩人租住單位的包租婆報警揭發,司警到場後救出被困事主,並以「傷人」、「禁錮」、「恐嚇」及「不當扣留證件」等多項罪名將涉案菲漢拘捕。 司警昨日透露案情指,涉案菲律賓男子姓Mangulabnan,33 歲。上月初要求事主陪他來澳門搵工做,上月10 日始兩人在沙梨頭巷租住一單間房。菲漢一直搵透過各種渠道搵工,可惜事與願違一直「食白果」,為此他經常因瑣碎事對事主施暴,甚至扼頸掌摑。 事主因在澳門人生路不熟,加上與前度的一對子女現時由菲漢供養,故一直啞忍。其後,菲漢更變本加厲,每當外出時為防事主逃跑,更故意取走她的護照。期間,事主經受的悲慘遭遇被同鄉包租婆知悉,包租婆「睇唔過眼」代事主報警揭發事件。 司警前(6)日接報後到達於上址救出被困事主,同時拘捕該名菲漢,菲漢雖否認涉案,但在包租婆的指證下,其暴行無從抵
本澳黑工、過職過界等非法工作情況引起社會關注,工聯與多個行業工會昨(7)日上午就非法工作問題向行政長官遞信,遞交收集到的逾3,000個簽名,促請行政長官責成相關部門做好檢討法律的工作,盡快修法填補法律及機制的不足,加重罰則和違法成本,加強恆常巡查執法,嚴厲打擊有關問題。 工聯副理事長李靜儀表示,非法工作不僅存在於交通行業和建築業,就連酒店、飲食業、博彩業都不時有投訴甚至查獲個案。但本澳對於非法工作的罰則過輕、阻嚇力不足,變相令一些違法者肆無忌憚。現行的《聘用外地僱員法》規定,違法的僱主可被處罰金,同時還有附加處罰,即取消外僱額或六個月至兩年內不批准申請新外僱。但法律實施以來,當局處以附加處罰的個案數字偏低,2012 年至2018年每年執行的附加處罰只有個位數,甚至有部分年度完全沒有執行。 李靜儀稱,簽名行動中不少民眾反映非法工作問題 已經影響居民就業,更會衍生治安管理問題,希望政府聆聽和重視民意,有實際行動跟進,認真執法及完善法律以加強打擊。故促請政府必須盡快修法填補法律及機制的不足,嚴厲打擊黑工、過職過界工作,以保障居民的就業權益、確保社會的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