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港珠澳大橋通車後,來澳的途徑及通關方式更加多元便捷,卻連帶出現疑似非法導遊帶團入境的違法情況,由於有關行為蒐證困難,旅遊局人員難以檢舉,截至目前仍然是「零案例」,對於這種「看得見卻抓不到」的違法行為,究竟應該如何處理?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有關議題,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發言時表示,當局會加強與內地溝通,並透過了解非法旅行團的行為模式,相應調整巡查方式和監管策略。
關閘口岸大樓離境入口處其中三條扶手電梯本月15日起進行更換工程,在傍晚出境高峰期人潮擠擁,前、昨兩日(18、19日)迎來首個周末,考慮到工程首兩日「爆關」經驗,警方加設至15條臨時人工查驗通道疏導人潮,本報記者昨天周日下午6時出境高峰期到關閘口岸了解情況,人潮擠擁已緩和,人流和平常周末相若,現場有警員和工作人員指揮,警方亦未採取人潮管制措施。治安警昨晚發出訊息稱,「關閘口岸今天(星期日)在離境高峰期人流較多,人工通道起到分流作用,協助疏導,秩序保持良好。領導層及多位主管到場視察通關情況,本局與各部門持續關注通關人流量,適時調整各臨時措
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失智症照護問題也成為近年來最被關注的議題 之一。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學術年會昨(19)日舉辦「失智症的預防與多專業合作」專題講座,邀請港、澳、台三地專家學者為醫療人員,照護人員和民眾講解失智症的最新治療和照護方向。同時,在講座上舉行「預防失智症運動廣計劃」啟動儀式,與失智症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彼此合作。 據衛生局資料顯示,現時澳門約有4,000名失智症患者,每100名60歲人士約有五名會患上此症,隨著社區人口老化,失智症人數不斷增加。 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區潔文介紹,目前患上失智症人士中,暫未見有年齡下降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早前公布的失智症的指引中,提及生活較靜態、缺少體能運動人士會提高失智症的患病風險或提早發作。她建議較常處於靜態的中年人或有風險的中年人,做一些帶氧運動,每個星期二至五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同時配合認知訓練會達到降低患失智症的效果。 冀大眾接納失智症患者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韋孟持表示,失智症即以往稱為老人癡呆,做出的行為或活動有時會令人產生尷尬情況,予人精神異常感覺,但失智症其實是一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不是其本人想產生相關行為,而是在疾病下控制不了身體使然,期望透過宣傳教育、友善社區等讓大眾接納失智症患者,不要報以奇異眼光,使他們更容易融入社區。 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會長陳暢堅致辭時表示,在防治失智症的工作上,澳門物理治療師公會於2018年加入由澳門政府開展的《失智症友善社區約章計劃》,藉著加入該計劃,期望可發揮物理治療師在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等重大醫療議題中的功能。因此,公會於同年12月籌組「預防失智症小組」,並準備推出《預防失智症運動推廣計劃》,向社區不同層面的服務單位推廣預防失智症運動。
澳門人口不斷老化,腫瘤發現率不斷增加,澳門鏡湖醫院、澳門臨床腫瘤學會及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2019兩岸四地腫瘤影像診斷與治療新進展研討會」,前天(18日)上午在鏡湖醫院霍英東專科大樓14樓演講廳舉行,邀請兩岸四地專家分享醫學前沿知識。 鏡湖醫院副院長謝學斌表示,澳門人口不斷老化,腫瘤發現率亦不斷提高,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前列線癌、乳線癌、胃癌和淋巴癌澳門四大常見癌症治療技術。他稱,現時澳門治療的腫瘤的技術達到國際水平,選擇留澳就醫的病人比以往更多。在歐洲研發新藥物後,澳門約半年就能使用有關藥物,院方正與相關部門溝通,希望縮短取得新藥物的時間。 鏡湖慈善會理事長劉永誠致辭時表示,本次會議主題為「腫瘤影像診斷及治療研討」,聚焦了國際國內腫瘤影像診斷和腫瘤治療領域的新技術、新進展、新理念、新方法,向廣大醫療人員分享更多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會議也是腫瘤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相結合的整合會議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希望通過交流學習,相互取長補短,開拓視野,共同提升學科發展,為腫瘤患者提供優質、有效的服務。
教育暨青年局於5 月11 日至19 日組織學界代表隊赴美國鳳凰城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參賽的三項作品全部獲獎,分別獲得機械工程範疇三等獎、材料科學範疇四等獎及轉譯醫學範疇專項獎,成績為歷屆最佳。是次學界代表隊於昨(19)日上午凱旋,教青局局長老柏生出席迎接儀式。
為推動學生發掘社區問題、找出改善民政民生問題良方,並通過照片以理性、客觀方式表達年輕人的想法,聚賢同心協會舉行「城市特搜」活動,期望透過活動培養青年參與社會事務、關心社區風氣。比賽共有七間學校、37 支隊伍參與,分高小、初中和高中三個級別;在初選評分後共15支隊伍進入決賽,並於前天(18 日)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北區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決賽。 聚賢同心協會理事長林倫偉致辭時表示,「城市特搜」比賽已舉辦多次,學生反應踴躍,活動目的是鼓勵學生多關注身邊發生的大小事及社會民生問題,用他們的獨特眼光,透過照片向社會表達年輕人自己的想法;期望這項活動能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社會事務,發揮主人翁精神,積極利用課餘時間,發掘藏身於社區中問題,並建言獻策,同心建設和諧社會。 經過近兩小時的角逐,最終高小組冠軍為勞工子弟學校(組員為卓恆亮、魏子晴、王瑩瑩)、亞軍為氹仔坊眾學校(組員為蕭綺彤、梁恩敏、熊樂兒)、季軍海暉學校(組員為陳子悅、盧志聲、吳慧清);初中組冠軍為菜農子弟學校(組員為王嘉華、林敏婷、伍俊豐)、亞軍為培正中學(組員為方良宇、陳君維)、季軍工聯職業技術學校(組員為楊豪、譚泳茵、劉家樺);高中組冠軍為勞工子弟學校(組員為羅心怡、李少君、蔡子惠)、亞軍為培正中學(組員為何思韻、林呈鎂、陳顥齊)、季軍菜農子弟學校(組員為王勇程、梁嘉敏、鄒妍兒)。
2019澳門商務大獎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8月15日,報名及提名可於官網www.awardsmacau.com網上登記;大獎參加手冊可於www.awardsmacau.com/zh/報名表格/下載。 「澳門商務大獎」代表本澳商界精英指標,今年邁入第七屆,自2013年起商務大獎已開始表彰於澳門具最卓越成就的企業、企業家及人才,得獎公司涵蓋以澳門為投資基地的國際性集團與本地中小企。 所有能進入最後甄選階段的參加者都已是得獎者,有機會於頒獎禮舞台上接受殊榮。每一範疇內最高分的得獎者將會成為金獎得主,其他得獎者則為優秀獎得主。 作為澳門商界的年度盛事,主辦單位將邀請300位本地及國際商界及專業人士出席今年11月舉行的大獎頒獎禮暨晚宴。2019澳門商務大獎共設11個獎項,包括領導楷模大獎、傑出企業家大獎、青年企業家大獎、傑出人才大獎、最具價值品牌大獎、創新大獎、企業社會責任大獎、環境績效大獎、中小企大獎、非牟利組織大獎、卓越優異大獎。
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59屆地區年會,前、昨(18及19日)一連兩日在JW萬豪酒店宴會廳舉行,來自香港、澳門、蒙古國等超過600位扶輪社友及眷屬,以及扶青團員出席。活動包括主題演講、分組討論、全體會議及展覽等。大會主席易文龍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期望藉著兩天會議,令與會者互相交流、鼓勵與學習。期盼扶輪社友們永遠勿忘初衷,讓愛在心中飄揚,發揚扶輪精神,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易文龍稱,上次在澳門舉辦地區年會已經是十年前,隨著澳門經濟的蓬勃發展,配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美譽,必定能將年會搞得有聲有色。地區年會今年的主題是「勵志未來」,希望扶輪年輕一代也能傳承團體菁英角色,並一直秉持這樣的精神,成為勵志領導者,激勵自己也激勵別人,讓社會更美好。 此外,扶輪年會是社友一年一度的聚會,也著重家眷的聯誼及參與,今年特別安排澳門世遺歷史城區半天遊、花藝班、土生葡菜烹飪班等活動。
本月31日為世界衞生組織訂定的「世界無煙日」,戒煙保健會主辦的「第35屆青少年學生無煙無毒繪畫比賽2019 」頒獎典禮前天(18日)舉行,是次比賽主題為「無煙無毒家庭-電子煙危害」,共收到來自33間學校的比賽作品2,483份。主辦單位期望藉此教育青少年及其家人不要吸煙外,亦帶出吸食煙草有年輕化及女性化趨勢、吸食電子煙同樣危害健康等資訊。 繪畫比賽作為「5.31 世界無煙日」系列活動之一。主辦方指出,現時青年群體中「電子煙」日漸普遍,許多人誤以為電子煙可當成戒煙替代用品,其實電子煙與傳統煙草一樣對人體有害,青少年一開始接觸電子煙後,會增加日後接觸傳統煙草或毒品的機會。主辦方期望透過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動,教導青少年從小認識無毒拒煙的重要,同時在親子共同創作的參賽過程中,家長亦能言傳身教,為子女建立一個無毒拒煙模範,共同努力營造「無煙健康城市」。
24歲的「賭王」何鴻燊四房兒子何猷君,早前在大三巴戀愛巷向愛人寫上一句「小明,你覺得咱倆有可能在一起嗎?」近日在網上引發熱議,而他的「愛之宣言」更成為旅客「打卡」熱點,但不知他有否料到,他的舉動在本澳屬於違法「塗鴉」行為。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日出席一項活動後回應傳媒「塗鴉」事件時稱,事發地點在本澳世界遺產保護區內,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禁止在被評定或待評定的不動產上刻畫或塗鴉,違反有關規定科處澳門幣2,000 至20,000 元罰款。同時,旅遊局並沒有收到內地節目《愛的時差》何猷君在戀愛巷塗鴉的拍攝申請,旅遊局會與文化局商討有關事宜,調查是否與法律有抵觸。 文化局昨日回覆澳廣視查詢時表示,正了解有關節目是否已獲當局發出拍攝許可,將於今日回覆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