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法律從2016 年元旦生效至今已超過三年,最低工資時薪30元一直未有調整,政府正修訂法例建議將時薪30元調升至32元, 法案正在立法會審議, 通過實施仍需一段時間,政府建議法案通過後設定180 日的待生效期,物管業界更要求法案通過後,實施時間有一年緩衝期,物管業清潔及保安兩工種期望加薪,可能仍需等待一、兩年。物管業清潔及保安僱員工資實質上已凍結三年,調升法案應盡快通過實施,紓緩基層市民生活壓力。最低工資更宜每年檢討一次。 物管業界的清潔及保安僱員,是勞工界中最草根一群,對一般大廈樓宇保安、環境衛生貢獻良多,最低工資法律2015 年在立法會審議時,政府表示兩年檢討一次,但在2017 年作檢討時,政府未提出充分理據下決定不調升金額,被指不符合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及規定每年須作檢討原意,直至今年始提出修訂,建議將最低工資金額調升為按小時計算報酬每小時32元; 按日計算報酬為每日265 元; 按月計算報酬為每月6,565 元,但考慮到物管業清潔及保安僱員最低工資金額調升,會對大廈管理費、業界與客戶訂定的管理服務合同等有一定程度影響,為使市民、僱主及僱員有足夠時間做好準備,政府建議法案設定約180日的待生效期。但最低工資實施三年一直未作調整,為照顧基層市民生活,應盡早實施調升最低工資,否則一、兩年後始調升,更難以追上通脹。 調升最低工資後,增加管理費問題同樣受社會關注,在立法會審議修訂法案時,多位議員關注調升最低工資兩元後,物管業界表示大廈管理費將要增加5%至10%,質疑加幅是否合理,業界將調升最低工資壓力轉嫁小業主,全澳23萬個住宅單位小業主要共同承擔,要求當局優化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在2016 年實施物管業兩工種最低工資時,各大廈物業管理費用即升漲,部分大廈管理費上升逾6%,認為政府在修訂最低工資法例時,應同時採取措施監管物管加費幅度,並考慮調升對物管業及大廈管理造成的影響提供支援措施,避免業主與管理公司因增加管理費陷入僵局,影響社會安定。
第五屆周邊國家「市長參訪計劃」代表團一行來澳訪問,行政長官崔世安昨(26)日會見代表團時表示,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門將全力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期望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創建更多旅遊、文化和人文交流的合作平台。 崔世安稱,澳門基於自身的特點,與葡語國家一直保持緊密聯繫,並致力打造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會繼續鼓勵和促進與東盟國家在官方和商貿上的交流,冀為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國家之間創造更大的合作商機。 他又稱,已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象徵新的發展里程碑,當中,澳門、廣州、深圳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將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他期望透過「市長參訪計劃」,鼓勵周邊地區和內地城市的市長多參與互惠互利的項目,共同推動經濟多元和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人文交流,為相互間的人才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參與會見的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表示,周邊國家「市長參訪計劃」為澳門特區、中國內地和周邊國家開展地方交流,為加強多方合作,搭建良好平台。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她期待透過「市長參訪計劃」,讓周邊國家感受「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蓬勃生機,並加深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東盟國家交流合作帶來的重大機遇,為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的發展,為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提供積極的助力。 代表團團長、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萬象省省長維東.賽雅頌表示,今次訪澳,感受到澳門與歐美、亞洲國家緊密合作,使澳門的經濟發展更加強大,他期望可通過澳門,促進與香港、「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東盟城市和內地城市間進一步交流。他續指,中國目前在老撾有很多重要的基建項目,包括正在建設的中國與老撾鐵路,他希望這些基建合作項目能夠繼續得到支持。
澳門博彩業職工之家昨(26)日假澳日大樓12樓總結2018年度工作。總幹事盧耀華表示,去年機構服務達20萬9,599人次,諮詢輔導個案共288宗,求助人數及服務人次各增長約三成,以受「工作」、「家庭」及「賭博失調」問題困擾為主。此外,機構亦關注博彩從業員工傷後的處理情況,建議員工加強自我保護以及報工傷意識的同時,倡議博企設公司內部的「工傷問題處理專線」,接收工傷黑點的匯報以及社會服務設施的轉介等。 輔導組隊長施晉傑在會上提到,2018年共收到13宗博彩從業員的工傷問題求助。主要因包括不懂醫療費用報銷程序;被上司建議不報工傷;與保險公司就工傷生效引申的醫療索償糾紛。就此,首先建議加強僱主代表處理工傷的知識和主動性,認為博企可製作工傷賠償程序小傳單供僱員查閱和索取,為專責處理工傷的部門員工加強賠償程序的培訓及演練;此外,博企應盡力體恤持有「輕工紙」的員工,適當調整他們的工作內容及時間,為他們創設有利的康復環境。 其次,建議完善環境配置、加強員工職安意識。博企可完善職場環境,減低因環境設計不良而產生的工傷危機,例如避免在員工區人車爭路的狀況,同時,應倡導員工對自身職業安全的關注,例如宣揚走路看手機的危險性。此外,還建議博企可設立公司內部的「工傷問題處理專線」,服務包括工傷法律及制度查詢、工傷索賠程序教學,接收工傷黑點的匯報以及社會服務設施的轉介。 主任白建邦表示,機構也於去年進行調查,發現七成受訪者支持所屬博企參加《非強制性央積金制度》,八成半受訪者對其退休保障表示擔憂或十分擔憂,六成多受訪者對現有博企私退金計劃僱主供款比例不滿意。建議政府及博企需更深入向博彩從業員介紹《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而博企亦需盡快加入。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昨(26)日召開會議。「管委會」主席宋敏莉會見傳媒時表示,目前工作有序進行,會議上已確認三個投票地點用作於6月16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委會(選委會)委員選舉,分別是理工學院體育館、綜藝館、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屆時,理工學院體育館將設工商金融界、教育界別的兩個投票站;綜藝館將設社服界、體育界、專業界別的三個投票站;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將設勞工界、文化界別的二個投票站。 宋敏莉稱,將開展在公職人員中招募曾有選舉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預計招募106人,較以往約減少33人,完成招募後,秘書處會進行相關培訓工作。 宋敏莉續稱,秘書處已完成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宣傳海報,並將拍攝如何投票的宣傳短片,由於仍會使用電子點票,故對選票有一定的要求,冀短片令投票者更加清楚如何填寫選票。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從昨(26)日起至29日在海南博鰲舉行。在昨日舉行的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對年會情況與《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新興經濟體報告》、《亞洲競爭力報告》、《亞洲金融發展報告》四大學術報告做簡要介紹。 其中《亞洲競爭力報告》中,在亞太地區37個經濟體內,「亞洲四小龍」仍是亞洲最有競爭力的前四大經濟體,韓國和台灣地區排名較2017年度提升兩位,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而新加坡和香港地區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均較 2017 年度下降兩位。日本、以色列、澳洲、紐西蘭、中國大陸、阿聯酋分列第五至十位。報告認為,從綜合得分看,亞洲37個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得分都有所攀升,而前後排名的經濟體綜合競爭力得分之間的差距有所縮窄,這意味著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發展鴻溝在縮小。 李克強明出席開幕式根據李保東介紹,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共同命運 共同行動 共同發展」。論壇開幕式將於明(28)日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在國際會議中心二層主會場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應邀出席開幕式並發表演講。今年年會將圍繞開放型世界經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等五大版塊議題 展開。李保東表示,博鰲亞洲論壇誕生於當年亞洲經濟危機,在此之後發揮重要作用,凝聚經濟體共識,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當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上四處蔓延,博鰲亞洲論壇的任務就是讓大家團結起來,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全球化。
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26周年,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法務局、市政署及教育暨青年局聯合主辦「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26周年」系列活動,其中「『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20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昨(26)日上午在澳門科學館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外交公署副特派員王冬、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立法會主席賀一誠,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會長廖澤雲及理事長崔世昌出席。
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在「『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20年:回顧與展望──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26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致辭時提出三點看法,一是堅持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澳門回歸以後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確立特區的憲制秩序。確實做到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澳門特區高度自治權,把「一國兩制」實踐推向前進。 二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實現澳門新一輪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參與大灣區建設,在澳門建立「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和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等,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根本途徑。要實現三地規則對接,是《基本法》實施中的重大難題,需要各法律專家學者貢獻力量和智慧。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指引下,秉持以特區整體和長遠利益為依歸,以廣大居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制度創新開創「一國兩制」實踐新局面,實現澳門新一輪發展。 三是集中力量辦好今年的兩件大事。今年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進行新一任行政長官選舉和特區政府換屆,希望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群策群力,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辦好澳門今年兩件大事,以新的姿態跨入新的發展階段。20年來澳門特區實施《基本法》的過程探索和經驗彌足珍貴,值得深入總結和借鑑,要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夯實依法治澳的基礎,提高管治能力和水平。 (梁雄業攝)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會長廖澤雲致辭時表示,澳門特區成立20年,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回歸後的澳門經過20年發展建設,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方針是解決澳門歷史遺留下來問題的最佳方法。 廖澤雲又稱,隨著「一國兩制」實踐的不斷深化,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亦會日益突出,故必須迎難而上,勇於接受挑戰,關鍵在於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堅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決將中央全面管治權和特區高度自治權雙結合。 (梁雄業攝)
繼上月發生一宗65歲逆子疑因「飯餸唔啱胃口」毆打82歲母親至暈倒並留醫三日的殘忍家暴案後,原來沒有最殘暴,只有更殘暴。司警昨日公布的另一宗家暴案,涉案29歲男子沉迷打機,上周三(20日)被54歲母親吩咐一句「洗衫」,這名有毆打母親惡習的「宅男」暴跳如雷,先以木凳攻擊母親,再飽以老拳,其母身體多處骨折,腦部受傷恐有後遺症。 然而,事件中最讓人悲哀的是,受害人之前已被逆子毆打過不知多少次,但她為了兒子前途著想而啞忍沒有報警,這次她同樣不想追究,只是事情鬧大至不可收拾才被警方揭發。 根據社會工作局資料顯示,《家暴法》實施兩年多以來,局方共接到5,000多宗家暴通報,當中只有201宗確認為家暴個案,法院最終受理的亦只有十多宗而已。至於「隱性」沒有通報的家暴事件究竟有多少?則更令人寒
搭乘巴士與司機發生衝突時有所聞,但動手打人的事件就不多見。一名70多歲本地老伯,疑似因追趕巴士且司機遲開門而怒火朝天,上車後與司機發生言語爭執,直到巴士開至關閘總站,司機與老伯仍爭執不休,畫面被人拍下放上網絡。只見老伯不停指罵司機,突然司機冷不防一口唾沫射向老伯,瞬間點燃老伯怒火,武林高手上身,右拳連發猛擊司機面部,拳拳到肉,不甘挨打的司機再用口水還擊,一老一少就這樣在巴士上你來我往過招。治安警昨日在新聞發布會表示已將事件列為傷人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