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第十一屆澳門學生Office軟件技能比賽」及「第六屆澳門大專學生多媒體設計軟件技能比賽」獲優勝的九位中學及大專生,將參加7月下旬在美國舉行的「2019 Microsoft Office及Adobe軟件技能全球大賽」。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理事長孫家雄表示,隨著多媒體設計軟件應用在各行各業的重要性提高,中心未來會開辦更多相關課程。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昨(23)日假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活動,預祝參賽者取得佳績,並邀請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高等教育局代局長丁少雄、教青局組織暨資訊處處長黎玉燕、澳門電腦學會理事長陳永健等嘉賓出席,期間梁司向參賽者等授予澳門特區區旗,祝願他們比賽順利。 孫家雄表示,中心自2009年起,已為超過1,000名學生提供微軟MOS及ACA設計軟件的培訓,加深他們熟習這方面的技能,並且協助他們取得專業資格認證。現時不少行業在處理業務上均需要使用到多媒體設計軟件,所以今年派去參加ACA設計軟件比賽的學生人數亦有所調整和增加。另外他表示,中心未來亦會增加更多與資訊科技和設計相關的培訓課程,例如有關珠寶首飾設計的軟件應用課程。
葡文澳門電台上周五(21日)報道,四年多前自願退休的前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及其家人財產遭檢察院扣押,包括40個不動產,大部分都是賈利安名下,亦有兩個以賈利安及其妻子名義購入的單位。至於賈利安涉及甚麼案件,需要凍結所有財產?檢察院檢察長葉迅生解釋,有關案件仍在偵查階段,因此暫未能向傳媒披露,也不能確定賈利安是否與案有關。至此,賈利安究竟是否涉案、涉及何案,而退休後的賈利安現身在何處,目前都無法證實。
很少有哪一次會面能同時處理兩個重大議題,但如今世人都在等待本周末的「習特會」,能為朝核問題、中美貿易問題提供甚麼樣的解答。外界認為,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意出席「習特會」後、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舉行前訪問朝鮮,意在為貿易談判增加籌碼,這樣的看法似乎暗示朝核問題只是配菜, 貿易問題才是主菜。 然而,朝核問題與中美貿易問題已經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衝突雙方的矛盾已經清晰暴露, 在沒有人願意妥協的情況下, 還能從何談起呢?事實上, 這兩個議題恐怕都是配菜,習特兩人透過會面能夠獲得多少政治能量,或許才是真正的主菜。 中美貿易談判停滯,矛盾擺在眼前,從會面前雙方不斷降低成果預期已經可以知道,「習特會」對於中美解決貿易摩擦的意義主要仍是象徵性的,當事兩國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舉行雙邊會談,一來時間有限,二來兩邊幕僚沒有太多時間準備,其實難以進行真正「有意義」的交涉,特別是貿易戰已進入「長期抗戰」,雙方都做好了應對衝擊的準備,即使會面能夠傳達積極正面的訊息,讓市場高興一陣,卻很難為「衝突」畫句點。 特別是在國內,官媒對「習特會」的預期是要求特朗普妥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認為美方必須先撤銷所有關稅措施,否則中方不會接受貿易協議。坊間的輿論也認為這一次著急的是特朗普,據新華社的報道,習近平是「應約」與特朗普通電話,意味主動方是美方,既然美方主動,那或許已經準備好妥協。 但是一些細節顯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反而愈趨強硬。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近期頻頻在媒體前露面,納瓦羅是對華鷹派中的鷹派,曾著有《致命中國》一書,過去中美談判有進展的時候,納瓦羅一度被雪藏,淡出媒體視線,如今高調復出,極有可能回到對華談判的第一線。除了他,原本立場較溫和的財長姆欽,近期都表達過強硬的講話。對華鷹派的集結,或許意味著特朗普希望突破僵局,但絕非意味著妥協。 雖然無法得知內地官媒的表態是否代表中央高層的態度,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央領導人不會說出或做出超出輿論預期太多的事情。這也代表中美雙方的分歧,在出發前往大阪之前並沒有任何縮窄。 特朗普是個喜歡大場面的人,即使這個場面華而不實,他也有辦法從中獲益。我們必須預期,特朗普並不準備妥協,而貿易戰也不會因為「習特會」有太多進展。但是對特朗普而言,光是與習近平見面,說幾句「我們是好朋友」、「對話很成功」之類的話, 就足夠他安撫美國商界的不安情緒,也足以獲得一些政治能量來消除內部對貿易問題的不滿,或許對北京而言也是如此。
為加強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友誼大橋新設的兩套測速系統將於7月1日(下周一)正式投入運作,屆時友誼大橋及連接橋樑之道路合共設有19套超速偵測監控設備。另外,設於本澳七個交通交界點綜合偵測系統,亦於同日運作。
澳門大學持續進修中心與普迪思課程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辦的第二期樓宇驗收課程,前天(22 日)舉行結業禮。澳大持續進修中心主任劉丁己表示,經歷三個多月的課堂及實習,共94人完成課程結業,為本澳培養了一批掌握樓宇檢測相關知識的學員,同時希望社會繼續關注樓宇維修保養問題,並提高居民樓宇維修管理的意識。 可掌握樓宇結構問題 課程導師之一的工程師陳桂舜表示,課程內容能讓學員掌握如何發現樓宇結構問題,包括滲漏水及大廈基建設施等。他又指,現時本澳有法律條文規定小業主有責任需隔五至十年對大廈進行檢查維修,以確保大廈結構安全,但執行上較寬鬆,隨著相關的培訓增加,相信有更多的人士可參與樓宇結構檢查,有助提升大廈維修管理安全意識。 陳桂舜表示,本澳較少驗樓課程,故課程主要結合香港慣用理論知識及本澳法律對驗樓的要求,通過理論及實踐教授學員利用儀器檢出樓宇內不同的問題,畢業學員已具備驗樓資格,但因本澳法律字眼問題,未能稱之為驗樓師。 他指出,驗樓師專業在於利用工具找出樓宇及單位的問題,並將該問題拍成照片告知業主,讓他們自行找發展商或裝修師傅維修,學員日後可幫助客人檢驗家居的問題,作預防檢測,避免出現墮窗、外牆剝落等情況。 結業學員之一、任職地產經紀的蔡先生稱,課程有助他為客戶更詳細分析單位情況。他又認為,課程授予的知識有助買樓時及早發現樓宇或單位問題,保障自己權益。
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由該校校長宋永華教授領銜,擬以5G 為基礎構建物聯網有效感知與傳輸體系,深入剖析5G 通信架構,進行5G 新技術的探討、研究與創新,為智慧城市物聯網建設提供高效的智能感知與傳輸解決方案。 作為澳門大學的友好合作夥伴, 澳門電訊(CTM)全力支持「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澳門電訊5G 網絡測試環境,以供科研團隊更便捷地透過有關網絡,進行智慧城市物聯網領域的研究和探索。 澳門電訊行政總裁潘福禧表示,今年3 月澳門電訊與澳門大學簽署5G 流動通訊技術合作協議,隨後雙方團隊在有關領域上保持了緊密的溝通交流,是次為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全方位5G 網絡測試環境,是雙方進一步落實有關合作協議內容,相信在澳門大學充沛的科研實力下,相關研究成果將進一步推動澳門智慧城市建設和綜合實力。 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澳門電訊共同表示,未來期望與更多社會持份者共同探索更多5G 技術應用可能,同時亦會借助自身的技術優勢,扶持創業者創業,以先進的網絡基建、多元化的智能應用,將澳門建設成區內領先的智慧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