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昨(11)日繼續審議修改有關保險及再保險業務的法律框架,會後三常會主席黃顯輝及秘書崔世平會見傳媒時稱,委員會向政府提出疑問,例如醫生、律師等專業行業,需要強制購買職業保險,但部分專業人士在投保上出現困難,希望政府接觸有關問題。 黃顯輝稱,27/97/M號法令在1997年出台,過去20年澳門保險業有很大發展,國際就保險業很大轉變,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制訂保險核心原則(ICPS),就保險業製作新要求,法案主要回應此國際原則。法令修改後能配合現行《商法典》運作,以規範經營有關業務的公司,以及將輕微違法制度改為行政違法行為制度,減輕審理輕微違犯的刑事訴訟法庭工作,將工作移往行政法院處理。三常會將制作問題表在下次開會時討論。
就醫療界專業人士強制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問題,議員陳亦立昨(11)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公、私營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均需強制購買醫療責任保險, 然而,根據去年數據顯示,本澳有5,000多人是公立醫院的專業人士,由於有政府資助,每人一年只需繳交約700元保費;私人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則約有800人,每人一年卻需繳交保費4,000多元,相差超過5.5倍,有違常理。陳亦立指出,絕大部分高風險手術及關乎生死的治療均在公立醫院進行,風險遠較私營醫療機構為高,不明白為何私營醫療機構反而要付較高昂保費。 「兩年來保險公司收約2,700萬元保費,卻只賠了約160萬元,保費賺足九成半,絕對有下調空間」;陳亦立建議,將公營與私營醫療機構的保費對調,公營機構保費調升5.5倍,私營則調低二至三倍,以平衡風險及公平原則。
澳門半島及氹仔的爆竹、煙花與火箭燃放活動已於前(10)日凌晨零時結束,市政署繼前日首波銷毀行動後,昨(11)日上午繼續在旅遊塔附近的煙花爆竹燃放區,統一銷毀剩餘的爆竹煙花與火箭,整個過程持續約25分鐘,現場可見濃煙不斷冒出,伴隨著爆炸聲響,消防及警方人員均在場戒備。 據市政署資料,今年爆竹、煙花及火箭的入貨量約4,156盒/ 箱,較去年減少7%,而銷毀總量則有336盒/箱,約佔總入貨量的8%。由於銷毀數量較多,為減少濃煙與聲響造成的影響,市政署分別於前、昨兩天進行銷毀。 據統計,今年澳門半島爆竹燃放區總入場人數為33,473人次,較去年升21%;氹仔區總入場人數為23,021人次,較去年升15%。由於加強安全管理工作,今年入場人次雖有上升,但因燃放爆竹而求診的人數有所下降,澳門區為70人次,氹仔區46人次,較去年減少約17%,其中大部分情況輕微。
一名在僱主家中留宿工作四年的菲律賓籍女家傭,懷疑因染上賭癮,趁僱主一家外出旅遊期間盜竊家中75,000元財物,僱主歸家後揭發案件,女家傭被司警移送檢察院法辦。 本月8日,司警接獲事主報案指家中「閉門失竊」,損失名錶及現金合共價值澳門幣75,000元。 原來事主一家在春節期間外遊,歸家後發覺衣櫃抽屜中部分財物不翼而飛,懷疑是被留宿的家傭所盜。 涉案女家傭姓Forones,43歲,菲律賓籍,在事主家中留宿工作已有四年。在司警盤問之下,她承認自己的盜竊行為,皆因最近染上賭癮,在事主外遊期間貪念心起,偷去23,000元現金及一隻手錶,隨後將手錶以港幣12,000元典當,並將所有贓款用於賭博且輸清。該名家傭涉嫌觸犯加重盜竊罪、詐騙罪,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報案中心昨(11)日上午11時35分接獲治安警通報,指在氹仔嘉樂庇總督馬路附近樹林內,發現一名年約30歲女子吊頸身亡,要求司警到場處理。 經過初步調查,事發約於昨日上午11時,一名氹仔街坊會人員,接到一名女街坊通知,聲稱在上述地點發現一名女子上吊,街坊會人員到場查看後隨即報警。消防救護員到場後證實該女子已經死亡。司警人員進行現場勘查發現,女死者是在一棵樹的樹枝上吊頸死亡,經過初部屍檢,死者身上沒有發現可疑傷痕,而現場及死者身上亦沒有任何身份證明文件。死者的確實死因仍有待法醫檢驗,案件已交由調查科跟進。
搭乘的士別忙著看風景玩手機,有時也要注意一下司機的精神狀態。近日一名本澳女子乘坐的士時,發覺男司機表情有異,不時擦鼻搖頭還自言自語,女乘客心知不妙,記下車牌下車後報警,揭發這名的士司機原來涉嫌吸毒後駕車,所幸當時未發生意外。 事發於本月9日下午2時許,女事主在機場乘搭的士回家期間,發現男司機不時擦鼻搖頭,還自言自語,相當詭異,女事主懷疑的士司機吸毒,在祐漢下車後立刻報警。治安警接報後於同日下午5時在路氹連貫公路發現該司機,警員發現他雖對答正常,但情緒興奮,臉部表情有異常,於是帶回警署進一步調查。 該名司機司姓葉,現年20多歲,去年至今涉嫌三次濫收車資。葉某經檢測通過酒精測試,但其後送往山頂醫院檢查,被驗出對甲基苯丙胺(冰毒)呈陽性反應。葉某承認於本月4日在內地購買及吸食冰毒。 警方依不法吸食毒品及精神藥物罪、受麻醉藥品或精神科藥品影響下駕駛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本澳流感高峰期將持續至3月,因應流感病人增加,《特區政府公報》昨(11)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批准衛生局由今(12)日起,可透過取得服務制度聘用現時處於退休或離職狀況的護理人員,聘用僅得自本批示生效起計為期三個月。
內地巿場及整體經濟放緩令人關注,為了保持增長動力,內地一是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增加符合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 另一方面,是穩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升民眾的實際消費能力。只有使民眾收入水平在扣除消費價格和樓價因素後,依然能夠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增長,才能不斷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進而拉動國內市場經濟持續增長上述兩方面共同作用,才能推動內地市場繁榮和消費升級。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 即GDP, 是要在居民、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分配的,三者間的份額此消彼長。中國財政部負責人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既強調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又明確政府要過緊日子。這意味著未來GDP 分配會進一步下調政府方面的比重,相應提高企業和居民收入比重,這無疑有利於國內市場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 價格方面同樣重要。只有使民眾收入水平在扣除消費價格和樓價因素後,依然能夠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增長,才能不斷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進而拉動國內市場和整體經濟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在樓市調控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樓價水平仍保持較高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增速。 內地房地產市場建立及發展至今有20多年,樓價偏離價值的程度亦在不斷擴大。中國統計年鑑顯示,從1998 年到2017 年,內地房地產開發企業每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造價增長1.5 倍,但每平方米商品房售價則增長2.8 倍,當中住宅增長3.1 倍。很多內地城市商品房銷售及價格升幅,大大超過居民收入增幅,不僅大大降低了民眾的實際買樓能力,也明顯影響居民消費力。 所以說, 樓市調控的目標, 除了抑制樓巿投資投機性及由此導致的樓價快速上升,更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民眾在樓巿及其他領域的消費需求。所以,內地各地在「因城施策、分類指導」樓市調控的時候,應該認真評估現行的各項調控措施,審慎出台各項調整政策。凡是體現「房住不炒」定位、有利於遏制高樓價、促進居民消費的措施,就應該保留和堅持; 反之, 則可以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相應調整。
由文化局主辦的「文化傳播大使」計劃現正招募學員,資深澳門歌手小肥及陳慧敏將擔任澳門地區「星級文化傳播大使」,與學員一起肩負推廣澳門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理念,積極傳承及傳播澳門文化的使命,歡迎14 歲或以上、熱愛文化藝術的澳門居民踴躍參與,報名日期由即日起至3 月8 日。 「文化傳播大使」計劃分為「種子計劃」及「代言人計劃」兩部分,透過多樣的方式,培養參加者對中華傳統及澳門文化的認知、自豪感及歸屬感。招募對象為14 歲或以上澳門居民,費用全免,文化局將根據報名者個人履歷評估及面試甄選,擇優錄取。 市民可由即日起至3 月8 日,周一至周五上午9 時30 分至中午12 時30 分, 下午3 時至5 時30 分,將填妥的報名表格,連同個人履歷及近照,遞交至澳門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或以電郵 方式發送至pec@icm.gov.mo。報名表格可於文化局大樓及轄下各文化設施索取,或於網頁www.icm.gov.mo/pec 下載。活動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399 6662 許先生或8399 6471 楊小姐,或電郵至pec@icm.gov.mo。( 文化局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