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智慧更需「治慧」

「律轉鴻鈞佳氣同, 肩摩轂擊樂融融」。一元肇始,華章日新。進入己亥豬年,《力報》衷心感謝讀者朋友們過去一年的支持與關注,真誠祝願大家豬年諸事吉祥,家肥屋潤,「豬籠入水」,萬事如意。 本澳正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去年更錄得入境旅客逾3,580 萬人次,按年升幅9.8%。 去年10月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為粵港澳旅遊市場又注入新活力。今年大年初一開始,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便出現的候車人龍,各旅遊旺區也陸續湧大量人流。據治安警察局過關數字顯示,年初一及初二分別有45.6 萬及56.6 萬人次出入境,假期首兩日較去年增加約二成三。 政府以今年春節黃金周作內部測試,利用大數據預測人流,希望對景區及人流密集的地點進行監察,為日後分流旅客提供參考數據。 大年初一至初七,旅遊局的「澳門旅遊數據+」平台提供黃金周期間的臨時數據,包括每天上載前一天的入境旅客臨時數字,各個口岸總訪澳旅客和訪澳內地旅客人數,以及與上年同期的變動率。 雖然旅遊局強調相關旅遊大數據庫的系統運作順暢,爭取盡快公布結果。但實際上,以上「內部測試」的舉措,並未對今年農曆年的旅客分流有實時性的成效。當局去年曾預計今年初可投入使用的包括「旅遊資訊交换平台」、「旅客洞察應用」及「智慧客流應用」在內的「智慧旅遊」三項目, 貌似也會缺席最需要發揮作用的——「春節黃金周」這一試驗場,有些令人失望。眼觀今年農曆年,人流依舊逼爆大三巴,新馬路依舊人頭湧湧,附近巴士站依舊大排長龍,其中不乏手推嬰兒車以及輪椅旅客……打造智慧城市不應停留在概念上,一流的旅遊城市應著力為每次訪澳的旅客創造優質的旅遊體驗及印象。周邊地區發展迅速,時不待我,當局需轉變觀念,積極作為,希望未來一年, 澳門能更智慧, 且更「治慧」。

08/02/2019
30273

漁翁街天后古廟遭「大翻新」

誰對神明缺「敬畏之心」?

觀音堂事件還未平息,文化局前天(1月30日)定期巡查文物建築時,發現漁翁街天后古廟涉嫌在未領有准照情況下進行非法裝修工程,文化局隨即聯絡廟宇管理者,要求其停止施工及作出解釋。      文化局隨後聯同土地工務運輸局對上述不動產進行巡查,並即時發出暫停工程令。文化局已嚴厲責成廟方,要求其必須遵守和配合停工令,盡快制訂及開展修復工程方案,拆除有關僭建物及必須按原樣復原,以保護好該廟宇及其重要的文化價值。      違規工程包括加建及更換不鏽鋼閘門、花籠、鋁窗、欄柵,以及更換廁所供排水管道。廟宇管理者承認是次過失,文化局將嚴格依照《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提起處罰程序,違例者最高可被處罰澳門幣200萬元,並必須按原樣進行復原。      對於觀音堂違法施工一事,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昨日受訪時表示,近期輿論和政府對此事的監督力度不足,「如果唔係點會施工後先發現?」而據他所知,觀音堂有收取政府維修經費,如只按法例罰款,「幾十萬幾百萬可能好少意思!」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對文物巡查之餘,及時公布巡查結果和維修經費,加強監督力度。      他又認為,廟宇對神明應有「敬畏之心」,亦應背負起社會責任,好好運用善信的「香油錢」,例如設立維修基金,合法地定期修葺保養廟宇。

01/02/2019
3470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