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勞工事務局、澳門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及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合辦的「2019卓越職安健企業嘉年華」,將於本月14日假祐漢街市公園舉行。今年活動口號為「各行重視職安健,歡樂滿屋同實現」,適逢每年的4月28日為「世界工作安全健康日」,主辦單位冀藉此配合勞工事務局的宣傳工作及系列活動,向大眾宣揚職安健的重要訊息。 主辦單位昨(8)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活動詳情。澳門職業安全健康協會會長高志良表示,今年活動以建築、酒店及飲食業的職安健為主題,期待建築業界可多加利用勞工事務局編製的《建築工地工作安全指引》手冊,也希望酒店和飲食業界能積極參加勞工事務局的「酒店及飲食業職安卡」訓練課程,讓有關從業員能學習日常工作所需的職安健知識,加強保障自己的工作安全與健康。 嘉年華當日節目豐富,包括全場人士做職安健伸展操、攤位遊戲、歌唱、魔術表演及有獎問答遊戲等,活動時間從下午2時30分開始至下午5時30分結束。
「氹仔坊眾恭祝北帝寶誕廟會籌委會」本月6日起至明天(10日)(農曆三月初二至初六)一連五天假氹仔地堡街北帝廟前地舉行賀誕活動。籌委會希望藉由舉辦是次活動,加強社區凝聚力,更為區內增添旅遊吸引力;亦希望保留澳門廟會特色並傳承傳統文化。 前天(7日)是「北帝寶誕」正日,籌委會當日特地邀請政府官員及社會賢達出席主持慶典儀式,一眾嘉賓為慶典主持剪綵、進香祈福、金豬酬神儀式、更為龍獅主持點睛、簪花掛紅等儀式。北帝誕的賀誕慶祝活動多年來一直保留著傳統神功戲的習俗,今年邀請了高州市粵劇團擔綱演出。慶典壓軸活動是於農曆三月初六(明天)假氹仔北帝廟前地舉辦「恭祝北帝寳誕聯歡聚餐」,讓區內街坊善信聚首一堂、共沐神恩。
上月1 日一宗致命交通意外,一名22 歲女大學生死亡,揭發有司機懷疑「過職」工作,令社會高度關注,加上「過職」、「過界」司機若非涉及人命意外,一般均以行政違法處理,令坊間質疑當局的處理手法。 工聯及轄下多個行業工會今(9 日)起一連兩周在本澳各區發起簽名行動,收集市民簽名及意見,冀推動政府重視非法工作問題,並修法加重罰則,遏止非法工作。
今年清明節內地有三天「小長假」,大批旅客來澳旅遊購物,三天假期間來澳旅客較去年同期上升23.6%。 治安警昨(8)日公布本月5至7日清明節期間的出入境統計,三天的入境數字累計91萬430 人次,出境88 萬9,674人次。其中,來澳旅客42萬5,258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23.6%。 其中,經關閘口岸入境旅客有66萬3,521人次,出境旅客有63萬6,746人次;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成為第二大出入境口岸,清明節期間入境旅客有70萬435人次,出境旅客有71萬904人次。其次是外港碼頭,入境旅客有50萬178 人次,出境則有55 萬332 人次。 關閘出入境事務站於上周六(6日)更錄得創紀錄46.7萬出入境人次,刷新今年3月16日的46.2 萬人次紀錄。
「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CCPR)第51屆年會」昨(8日)起一連六日於澳門召開。邀請來自不同國際及成員組織約300名代表參與會議,與會專家先後就特定食品或一組食品訂定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就國際間進行貿易的動物飼料訂定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食品及飼料農藥殘留安全性有關的事項等進行討論,共安排17項議題及33種農藥在動植物產品中360多項最大殘留限量草案進行審議。 會議開幕式由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主席喬雄梧主持,並由國家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及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擔任主禮嘉賓。梁維特致辭時表示,澳門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工作。 在《食品安全法》基礎下,制定食品中的獸藥殘留、放射性核素、食品添加劑等多項安全標準,同時設有專責部門執行食品事故監察維護資料數據庫和進行食品抽檢計劃。梁維特續稱,特區已與國家相關部門、泛珠三角區域及葡萄牙簽署一系列食品安全合作協議,透過訊息通報,提升食品安全的監管和應變能力。 為了協調和統一殘留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負責制訂農藥殘留國際標準,而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均會依照國際的農藥殘留標準,部分發達國家則執行自己的本國標準,而中國的的農藥殘留標準,盡可能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例如:農藥馬拉硫磷,中國的柑橘、蘋果、菜豆中的標準為2mg/kg;在糙米中則為1mg/kg;蘿蔔中為0.5mg/kg。 有研究表明,農藥可能會導致兒童慢性健康併發症,包括神經發育或行為問題,出生缺陷、哮喘和癌症;孕婦若接觸殺蟲劑,或會危及胎兒。但根據澳門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就暫未制訂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標準。 是次會議是繼2017年在澳門舉行「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以來,再次於本澳舉行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相關會議。未來市政署亦將會繼續透過不同平台吸取國際及區域食安資訊,持續提升本澳的技術,因應發展適時更新各項食安標準,強化本澳的食品安全維護水準。
被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目前正面對旅遊承載力「爆錶」的窘境!究竟如何在旅客量與城市容納量之間取得平衡,正是本澳現今急切要解決的問題,向旅客徵收入境旅遊稅,是否一個出路? 根據旅遊學院2017年《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研究結果,澳門最佳接待能力為每日11萬人,但前天(周六)單日出入境人次已逾45萬人次!然而,在昨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中發言的旅遊局副局長許耀明稱,兩年前的數字已不合事宜,又指承載量指標不應與旅客量及城市人口量作比較,但當局正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作為研究調查中的重要依據。 至於開徵入境旅遊稅,各方意見不一,但新徵稅項是否能解決旅遊承載力這根本問題,卻反而被「金錢」這敏感字眼所蓋過了。
內地一連三日(5至7日)的清明節小長假昨日結束,大批內地旅客趁假期訪澳,治安警察局表示,關閘出入境事務站於上周六(6日)錄得出入境人次達46.7萬人次,刷新今年3月16日的紀錄。 治安警公布,在上周五及周六兩日,各口岸錄得超過124萬人次出入境,當中關閘口岸於在上周六錄得單日出入境人次新紀錄,有 46.7萬人次。 昨日(7日)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為訪澳旅客離境高峰期,截止昨日至下午9時,各口岸共錄得逾48.3萬人次出入境,其中經關閘口岸出入境人次逾34.6萬;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則錄得逾3.6萬人次。 另外,因應公眾於清明節前往掃墓,治安警於清明節期間在多處道路實施臨時交通安排,並加派警力於各個祭祀場所一帶道路疏導交通。
文化局將4月7日定為「澳門文化傳播日」,首屆活動昨(7)日在塔石廣場舉行,希望藉此加強市民對文化傳播理念的重視,形成文化傳播氛圍,實現「人人領航,燃點文化之光」。首屆文化傳播日開幕儀式昨日上午11時舉行,現場還舉行25位文化傳播大使代言人計劃學員宣誓及開學禮,25位學員經過不同課堂的學習,化作一粒粒種子,將傳統中華文化及澳門文化開枝散葉。此外,活動現場還設有不同主題攤位及精彩演出,吸引大批市民遊客共襄盛舉。
第二階段「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前(6)日上午10時正式展開,受工程影響,新馬路往沙欄仔街的一段巴素打爾古街只能有限度通車,反方向維持兩線行車。此外,十六浦巴士站暫停使用,共有25條巴士路線受影響。第二階段工程預計於7月下旬完工。 前日上午9時30分,十六浦巴士站正式停用,10時有工程人員在現場封路開展工程。有附近商鋪感到突然。內港一間魚欄店主陳先生(圓圖)表示,之前沒有收過政府人員通知,稱工程會影響上落貨,但不會影響生意。施工首日,有不少市民抵達巴士站後才發現站點停用,有巴士員工在場協助,現場也有交通警員指揮交通,工程首兩日該區一帶交通未現擠塞情況,但相信今(8)日上班日後才能見真章。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盡早規劃出行路線及提早出門,以免延誤出行時間。 為改善內港一帶水患,市政署推展「內港北雨水泵箱涵渠建造工程」,包括在內港25號與26號碼頭間水域建造雨水泵站、延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建造箱涵渠、鋪設排水渠道、封閉沿岸九個舊出水口及抬高路面等工作。 工程共分四階段,首階段已於今年2月於美基街、通商新街及燕主教街一帶進行管道鋪設及建造視察井工作;第二階段工程預計將於7月下旬完工。第三階段將建造箱涵渠;第四階段將建造雨水泵站基礎和結構工程,會視乎情況開展。整個工程預計工期為718天。
2019至2020新學年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遞交憑條程序正在進行中,正取生遞交註冊憑條的期限至後天(周三)截止,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梁慧琪前(6)日出席活動時向傳媒表示,根據過去兩年資料,九成幼兒能夠入讀其中一間心儀學校,家長毋須擔心。 梁慧琪稱,2016年約有6,600名新生兒,本澳共有7,400個幼兒學位,至今已有三分二家長列印註冊憑條,但僅500人向心儀學校遞交,相信今日起會有更多家長陸續遞交。她稱,根據過去兩年資料,最終約90%幼兒可入讀其中一間心儀學校,而對於一些已作中央登記但未註冊的幼兒,教青局將逐一聯絡提供學位諮詢及安排服務,因應居住地點、語言、家庭情況,小朋友特性進行配對,確保所有適齡幼兒入學。她又澄清,較青局從未指示學校不要錄取有兄弟姊妹已在校就讀的學生,強調這種事絕不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