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R昨起一連六日開會

農藥最大殘留量 商國際共識

「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CCPR)第51屆年會」昨(8日)起一連六日於澳門召開。邀請來自不同國際及成員組織約300名代表參與會議,與會專家先後就特定食品或一組食品訂定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就國際間進行貿易的動物飼料訂定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食品及飼料農藥殘留安全性有關的事項等進行討論,共安排17項議題及33種農藥在動植物產品中360多項最大殘留限量草案進行審議。 會議開幕式由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主席喬雄梧主持,並由國家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及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擔任主禮嘉賓。梁維特致辭時表示,澳門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工作。 在《食品安全法》基礎下,制定食品中的獸藥殘留、放射性核素、食品添加劑等多項安全標準,同時設有專責部門執行食品事故監察維護資料數據庫和進行食品抽檢計劃。梁維特續稱,特區已與國家相關部門、泛珠三角區域及葡萄牙簽署一系列食品安全合作協議,透過訊息通報,提升食品安全的監管和應變能力。 為了協調和統一殘留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負責制訂農藥殘留國際標準,而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均會依照國際的農藥殘留標準,部分發達國家則執行自己的本國標準,而中國的的農藥殘留標準,盡可能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例如:農藥馬拉硫磷,中國的柑橘、蘋果、菜豆中的標準為2mg/kg;在糙米中則為1mg/kg;蘿蔔中為0.5mg/kg。 有研究表明,農藥可能會導致兒童慢性健康併發症,包括神經發育或行為問題,出生缺陷、哮喘和癌症;孕婦若接觸殺蟲劑,或會危及胎兒。但根據澳門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就暫未制訂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標準。 是次會議是繼2017年在澳門舉行「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以來,再次於本澳舉行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相關會議。未來市政署亦將會繼續透過不同平台吸取國際及區域食安資訊,持續提升本澳的技術,因應發展適時更新各項食安標準,強化本澳的食品安全維護水準。

09/04/2019
11236

內港北雨水泵站二階段工程開展

巴素打爾古街有限度通車

第二階段「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前(6)日上午10時正式展開,受工程影響,新馬路往沙欄仔街的一段巴素打爾古街只能有限度通車,反方向維持兩線行車。此外,十六浦巴士站暫停使用,共有25條巴士路線受影響。第二階段工程預計於7月下旬完工。 前日上午9時30分,十六浦巴士站正式停用,10時有工程人員在現場封路開展工程。有附近商鋪感到突然。內港一間魚欄店主陳先生(圓圖)表示,之前沒有收過政府人員通知,稱工程會影響上落貨,但不會影響生意。施工首日,有不少市民抵達巴士站後才發現站點停用,有巴士員工在場協助,現場也有交通警員指揮交通,工程首兩日該區一帶交通未現擠塞情況,但相信今(8)日上班日後才能見真章。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盡早規劃出行路線及提早出門,以免延誤出行時間。 為改善內港一帶水患,市政署推展「內港北雨水泵箱涵渠建造工程」,包括在內港25號與26號碼頭間水域建造雨水泵站、延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建造箱涵渠、鋪設排水渠道、封閉沿岸九個舊出水口及抬高路面等工作。 工程共分四階段,首階段已於今年2月於美基街、通商新街及燕主教街一帶進行管道鋪設及建造視察井工作;第二階段工程預計將於7月下旬完工。第三階段將建造箱涵渠;第四階段將建造雨水泵站基礎和結構工程,會視乎情況開展。整個工程預計工期為718天。

08/04/2019
2313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