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警察局昨(9)日公布第三季行人違法過馬路、人行橫道未讓先及超載乘客等檢控數據。 警方呼籲市民應使用人行過路設施橫過馬路,且在注意路面安全的情況下行走,切勿胡亂橫過馬路,以免釀成交通意外。亦呼籲駕駛者及乘客顧及自身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權益,行車期間注意車速及保持安全距離。
治安警察局連同交通事務局昨日亦公布了9月打擊的士違規數據,共檢控違規的士402宗,當中以濫收車資和拒載為主,合共317宗,佔違規總數的79%。此外,警方亦票控19宗經營「白牌車」個案。 警方重申,將持續打擊的士各種違規行為,呼籲提供的士載客服務的從業員應遵守《道路交通法》及《輕型出租汽車(的士)客運規章》,為市民提供合法的接載服務。此外,經營「白牌車」屬違法行為,執法部門定必依法執法,秉公處理各宗違法個案。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亞殘運)昨日踏入第三個賽日傳來喜訊,兩名澳門女乒乓球選手林愛敏及余彩紅分別取得銀牌及銅牌,突破上屆兩銅成績。林愛敏賽後笑言,為了比賽緊張得連午飯都吃不下,更嘔吐了兩次,在比賽過後終於鬆一口氣。體育局局長潘永權恭賀運動員取得好成績,並向一直以來給予選手們支持的團隊道賀。
土地發展策略委員會昨(9)日舉辦「中國內地與澳門的土地法制——歸責機制的完善」研討會,邀請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學教授趙紅梅和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就內地與澳門的土地法制歸責進行比較和講解;兩名學者認為,修改法律或立法機關對法律適用進行立法解釋,是可行性途徑之一。 研討會昨日假世貿中心蓮花廳舉行,委員會主席關偉霖表示,澳門有不少未能在25年限期內發展的土地,當中政府也存在過失,明明不能歸責於業權人卻要業權人承擔,希望盡快修改新《土地法》,釐清土地個案中歸責與不歸責問題,亦希望藉今次研討會,向行政當局及中央反映意見。 楊立新教授認為,當代法治政府應該保護人民財產權,如做不到應該檢討,建議澳門啟動修法程序或由立法機關做出解釋以解決問題。 趙紅梅教授認為,需要了解當初立法原意,處理好新舊《土地法》的適用及銜接,顧及承批人對當時法律設計的合理預期,以符合法律公正原則;列舉出需歸責承批人的原因;注意法律中的混合過錯問題,即承批人和批給人都有過錯,釐清及評估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土地利用推延,而不能抓住承批人的一點點過錯原因為由,令其承擔所有責任。 她又指,不明白澳門《土地法》對於土地失效25年的釐定,究竟有何考慮及用意?只有立法者才能解答。
青洲大馬路經屋青洲坊大廈去年「天鴿」颱風吹襲期間,地面層和地下停車場嚴重水浸,大部分機電設備損毀,需更換或修復,維修工程完成不久,又遇上今年「山竹」颱風吹襲,部分電力設備再次因水浸嚴重損毀,需重新訂購和維修,令上樓一再延遲。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9)日出席活動時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有信心青洲坊大廈可在年底完成維修工程,得到經歷颱風的教訓,亦在大廈內的停車場及巴士站入口安裝擋水閘。 另外兩座在去年「8·23 」强颱風「天鴿」吹襲期間受嚴重損毁的經屋青濤大廈及快盈大廈,維修工程已完成,已獲發使用准照,房屋局將分批安排預約買受人辦理上樓手續。 羅立文又稱,短期內會向立法會提交修訂《經屋法》草案,但具體細節須到時再討論;修訂《經屋法》及經屋開隊會獨立處理,「等得到就等,等唔到就唔等」,若未能及時通過修法,則會按照現行法例處理經屋開隊。
海事及水務局與澳門內港碼頭區域聯誼會相關人員昨(9)日舉行會議,介紹內港區防洪潮排澇優化措施的相關工作和最新進展,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表示,根據最新工程設計方案,由於內港地質複雜且水土流失情況嚴重,防洪牆工程預計需要打100多枝迷你樁以及進行灌漿防滲,因此遷移超過兩公里的地下管線,加上工程期間需要作出臨時交通安排,並需要協調及配合碼頭運作,施工時間須相應增加。
多個公共泳池因承判救生員服務公司救生員罷工而關閉事件,持續已一個多月,至今仍未解決,受影響公共泳池依然關閉。每年8月及9月都是游泳旺季,但市民今年游泳旺季到公共泳池游泳權利因承判服務公司救生員罷工而被剝奪,目前已踏入秋初,夏季即將完結,預料受影響公共泳池,本泳季重開機會不大,亡羊補牢,當局應檢討判給救生員服務政策,未能依合約提供服務公司,應剔除在候選名單,將合約判給具質素公司,嚴格監督,以確保合約得到充分履行,不容承包服務公司與員工間糾紛,影響市民大眾使用公共設施權利。 事件中,體育局應嚴厲責成承包救生員服務公司解決其與員工間糾紛,以免影響市民權益。救生員罷工事件發生在8月中,因未能提供足夠救生員當值,導致體育局轄下部分公眾泳池的正常運作受到影響,要關閉孫中山泳池、竹灣泳池及嘉模泳池露天泳池,嘉模室內泳池、氹仔中央公園泳池及黑沙公園泳池亦要縮減開放時間。為求能衽盡快解決事件,體育局從中斡旋,安排與勞工局、泳池救生服務承包公司及救生員代表舉行四方會談,勞資雙方達成協議,救生員同意8月24日復工,但承判公司以救生員編排工作仍有細節需要考慮為由,不僅未即時安排救生員當值,此後亦石沉大海,沒有向公眾交代未能安排救生員當值原因,有關公共泳池至今仍未能重開,令市民極表不滿。 今次事件,反映本澳需要培訓更多救生員,應對市場需要,近年不少新落成住宅屋苑都設有會所,附設游泳池,加上近年亦有不少酒店度假村竣工陸續啟用,泳池亦需救生員當值,本地救生員供應不足,大部分游泳設施都是向外求,大部分來自內地,罷工事件涉及的24名救生員,當中23人來自內地。救生員是季節性工作,薪酬福利待遇吸引力不足,難吸引本地人入行,況且目前只有少數個別團體舉辦救生員培訓班,但可預見將來,救生員需求會日益增加,政府應重視培訓工作,投放更多資源,提供救生員培訓課程,完善救生員薪酬福利待遇,吸引本地人入行,紓緩救生員不足問題及減少外求。無論是公共泳池、海灘,酒店度假村或屋苑會所泳池,開放期間都應有救生員當值,確保泳客安全。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江旭純昨(9)日在平常會議議程前發言時,促請政府完善應對災害的處理標準和方案,制定颱風期間封關標準,讓市民、旅客有時間計劃通關安排。 江旭純指出,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澳期間,特區政府與內地口岸部門溝通協調暫時關閉陸路口岸逾30個小時,雖然確保了市民及遊客安全,但亦有居民反映未能過關回珠海照顧家人,旅客專程乘的士到口岸後才發現關口關閉,被迫滯留關口。 江旭純建議,當局應制定颱風期間關閉陸路關口封關的標準,讓市民可以自行預算出關時間;而在陸路口岸關閉 時,建議在口岸或口岸附近劃出一定的區域作為避險之用,為不能通關的居民和遊客提供安全的暫時停留地。 她又建議,當局應與電信商合作,透過電話短訊向市民及遊客發布風災信息,讓社會知悉颱風動態撤離情況、口岸關閉時間等資訊,讓他們能及早有序安排自己的避風安排與行程。
立法會議員區錦新上月27日就目前正進行的《通訊截取及保障法律制度》公開諮詢接受本澳一份報章訪問,提及八年多前有人到司警局企圖自焚,他接報到場已見有警員在場部署,令人對司警勾線「浮想聯翩」,司法警察局上周三發出一份措詞強硬新聞稿,指區錦新罔顧事實誣蔑司警進行非法監聽,構成對司警的嚴重誹謗,責令其就有關言論在十日內作出公開且為司警可接受的道歉,否則將啟動刑事程序,追究刑事責任。 區錦新昨(9)日回覆司警信函,指對司警做法表示不知「有何歉可道」;他同時將信函抄送行政長官崔世安。他在信中表示,受訪中所引述的「自焚事件,是真人真事,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構」,不明白作為議員、一個對政府有法定監察權力的人,為何以事實提出質疑,會變成誣衊和誹謗,若當局對議員所提出的質疑,擔憂引起民眾更多疑慮,及時向公眾澄清才是正確做法。他指出,不論結果如何,都會產生「寒蟬效應」。 根據當年的新聞報道,企圖自焚男子曾在司警局任職,後因涉及違紀行為被開立簡易調查及紀律程序共十次,2010年1月26日下午3時先後致電多家電子媒體及報章,聲稱將攜帶電油,約五至十分鐘後在龍嵩街司警局門外自焚,傳媒聞訊趕至,見大批探員駐守警局正門及周邊道路。 至3時40分,該男子企圖闖入司警局縱火,在燃點打火機自焚一刻,被多名司警探員制服地上,及後,司警封鎖現場搜證,取走遺留地上一瓶2.25公升電油,並發現該男子身上藏有折刀、打火機、手扣及伸縮警棍等武器。
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與貴州省政府,前天(8 日)在澳門舉行「扶貧合作工作會議」,落實今年5 月三方簽署的《扶貧合作框架協議》,推進各項具體幫扶工作。會議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中聯辦主任鄭曉松、貴州省省長諶貽琴分別率領三方代表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