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人的就業、創業和未來發展一直受到國家和特區政府重視。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及可持續發展,鼓勵澳門青年在傳統就業取向以外開拓新的選擇和機會,實踐創業理想,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動力,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青年創業。萬事起頭難,青年創業籌措一筆起步資金實不容易,為協助青年創業,特區政府於2013年8月1日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為每名擁有創業理想但缺乏的本地青年,提供上限為澳門幣30萬元免息援助款項,去年更修例放寬申請條件,惠及更多創業青年。
《青年創業援助計劃》自2013年推出以來,截至今年8月31日,共批准援助專案1,298宗,批准金額3.08億澳門元。提出申請的創業青年平均年齡29歲,經營範圍以零售、餐飲及公司服務為主,亦覆蓋「互聯網+ 」、中醫藥、文創產業等特區政府支持的新興產業。 在今年首三季,《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共有186宗申請,期內批出161宗,涉及3,545萬元,平均每宗申請獲批22萬元貸款。「零售業」一直是最多人投身創業的行業,批出貸款佔41.1%。其次是「汽車及電單車修理、髮型屋及美容院等個人服務」,過去數年批出的貸款僅佔7.2%,今年明顯上升,批出貸款佔13.8%。今年「教育、醫療衛生及社會福利」行業批出的貸款約佔10.4%,過去四年累計只佔5.4%,反映開始有較多人投身此等行業。
為扶助青年人創業,澳門特區政府於2013年8月1日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初期只限於首次創業青年,實施四年後,特區政府總結計劃落實情況後,認為有必要檢討,以確保計劃與時並進,為澳門青年開創事業提供支援,於去年建議優化《計劃》,擴大受惠範圍,加強對創業青年的培訓工作,簡化申請程序手續,受惠對象維持為年齡21至44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但不再局限於首次創業青年,亦包涵已具有營商經驗的創業青年,同時修訂申請條件,創業青年須從未獲工商業發展基金批給任何須償還的援助款項,並新增修讀培訓課程要求。 創業青年須完成修讀不少於42小時與創業有關的培訓課程;具工商管理或同類的高等教育學位或學制不短於一年的文憑者,可免除修讀培訓課程,學歷由工商業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確認。未符合修讀培訓課程要件者,可獲有條件批給,受惠企業主須於獲悉批給批示之日起180日內提交已符合修讀培訓課程的證明檔副本,否則批給失效。此外,更明確規定償還款項的期限。超過九個月不償還已到期援助款項,或超過三個月不償還最後一期援助款項,可導致取消批給援助款項。新措施去年8月15日起生效。
中央政府批准澳門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行政長官崔世安將於明天(5日)前往北京,代表特區政府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支持澳門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
文化局擬推出針對不同層面、鼓勵全民參與的「文化傳播大使計劃」,舉行「文化傳播大使計劃」吉祥物設計比賽,現正接受報名,得獎作品將成為「計劃」吉祥物,與文化傳播大使一同傳播「文化澳門」形象。遞交作品日期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18日,歡迎公眾踴躍參加。 「文化傳播大使計劃」吉祥物設計比賽由文化局主辦、澳門插畫師協會承辦,分為「種子計劃」、「代言人計劃」兩部分,冀望透過多樣方式,加強參加者對中華傳統及澳門文化的認知、自豪感及歸屬感。文化傳播大使將肩負推廣澳門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理念,積極傳承及傳播澳門文化使命。吉祥物設計比賽為「文化傳播大使計劃」的先導活動,得獎作品將成為該計劃的吉祥物,與文化傳播大使一同傳播「文化澳門」的形象。 參賽者可以個人或團隊名義參賽(團隊以三人為上限),並須符合以下規定:持有有效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及年滿18歲(以參賽文件最後遞交日期計算);為吉祥物設計的創作人;每位參加者只能以個人或團隊的其中一種形式參賽;評審團成員及文化局參與本計劃的相關工作人員均不得參加是次比賽,以示公允。 比賽設有冠軍一名、特別獎及入圍獎各兩名,各得獎者均可獲獎狀及獎金。冠軍獎金為30,000澳門元;特別獎金為各10,000澳門元;入圍獎金各5,000澳門元。參賽文件要求、評選準則、公布及製作安排、比賽細則等詳情及報名章程,可於文化局網頁www.icm. gov.mo/pec查閱和下載。
為加強本澳長者、復康人士及其家人對防治家暴的訊息,社會工作局從今年10月9日至11 月28日期間舉辦11場家暴普法講座,對象七場為長者、四場為復康人士,共有718人參與,目的讓參加者認識《預防及打擊家庭暴法》、學習預防及應對家暴問題、掌握求助資訊和途徑,培養公民意識,助促進家庭和睦。 講座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家暴問題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影響,引用一些家暴的迷思從中釐清誤解,同時講解《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的重點內容,並輔以案例作解說,讓參加者更明白此法例的立法目的、涉及的刑責內容、以及為受害人和其家庭提供的保護及介入措施等,社工局期望通過普法活動加強公衆對《家暴法》的認識,喚起參加者對家暴問題的關注。
為加強橫琴房地產交易政策推廣,提高廣大消費者房地產交易風險防範和消費維權意識,澳門消委會與橫琴新區消協聯合發布橫琴房地產交易消費提示,提示澳門居民在內地購買商品房時的八點須知。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當地時間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落幕,但真正的「戲肉」才要上演,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峰會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工作晚宴會談,雙方就中美貿易戰議題達成重要共識,在中國擴大進口的前提下,美國不會在明年1月1日起就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擴大課徵關稅,雙方有90天的時間就各項結構性矛盾恢復談判,但若90天內仍未達成共識,美方將把關稅調整至25%。這項成果被視為中美貿易戰得來不易的休兵期,而習近平與特朗普這次會面,則被視為兩國領袖近年來最重要的會面。
技術移民審批早前鬧出風波,多名議員促請政府改善現行技術移民的審批制度,杜絕移民名額被濫用的漏洞;不過,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日前發出新聞稿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政府正研究設立包括科技人才在內的「優才先導計劃」,惟當中最爭議的是申請人毋須事先獲得本地僱主聘任,可在來澳後才尋找工作或自主創業。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這一申請豁免出現的利與弊,席間贊成及反對各佔一半,但兩派意見卻有一共通點,就是政府必須設立透明度極高的審批標準,同時要兼顧本地人就業優先的考量。
港珠澳大橋通車已一個多月,治安警早前公布指,外港客運碼頭出入境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20.7%、氹仔碼頭則減少19.9%。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昨日受訪時表示,當局一直與船公司關注相關情況,港珠澳大橋通車初期,船客流量減少7%至8%,通車首月現時減少約兩成,認為情況與當局預想差不多。 黃穗文認為,預料大橋通車後首三個月至半年都屬「不穩定階段」,局方將繼續與船公司密切溝通, 包括船班和航線會否作出變化等。她又指, 現時港珠澳大橋仍處剛剛通車階段,不少市民和旅客或以體驗「基建遊」的心態使用大橋出行。 她續稱,不排除船公司日後會推出優惠穩定客源,分薄港珠澳大橋所佔的市場份額。據了解,船公司的燃油和人員成本開支大,相信他們會從商業角度考慮推出優惠。 另外,為使公眾體驗內地貧困山區居民攀山越嶺擔水的艱辛,從而鼓勵社會各界珍惜點滴、節約用水,海事及水務局昨日於松山健康徑舉辦了「攀山背水」體驗活動,組織約500名市民揹著食水環繞健康徑步行,帶出「有水當思無水苦」的訊息。參加者當中不乏長者及幼童,黃穗文表示,反映節水工作得到社會不同年齡人士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