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供水管道」料明年完工

海事局將在小潭山設高位水池

海事及水務局及澳門自來水公司昨(20)日在青洲水廠向傳媒介紹供水領域的防災工作及有關設備運作。海事局指,政府要求澳門自來水公司加強水廠的防災抗災能力,確保各產水設施在災害發生時仍能維持運作;政府亦在積極推進完善內地和本澳各項供水系統設施的工作,包括推進內地「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和「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建設等。 海事局水務技術處處長李一濤(圓圖)受訪時稱, 去年「天鴿」風災後, 已積極推進建設「第四條供水管道」,其中內地段接近完成, 澳門段則完成40%,平崗— 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亦完成30%, 預計相關工程明年會完工; 另外,海事局確定在小潭山建設高位水池, 今年內開展可行性研究,預料明年完成研究;未來亦將在澳門和路環的山體尋找合適地點建設更多高位水池。 自來水公司高級供水營運經理李志土時稱,自來水公司加強防災措施,包括在青洲水廠及大水塘水廠的泵房、機電房等地方安裝十多道水密門等,提高防水閘的高度至最高兩米多,防止再出現「天鴿」風災時水浸機房情況。 同時,水公司亦增購六個臨時流動供水箱,每個可持續供水一個多小時,以應付每區停水時居民需求;除此之外,亦增加接駁到青洲水廠電纜,確保在突發情況下仍能保障水廠供電等。

21/08/2018
17993

陸沉雅加達

亞運會在印尼雅加達盛大開幕,讓全球的目光聚焦在這個城市身上。這是一個人口近千萬的首都城市,也是種族、宗教紛雜的城市,更是一個基建落後、人口超載的城市。雅加達的水患問題相較澳門有過之無不及,陸地沉降的速度是全球沿海地區平均值的數十倍,印尼萬隆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於亞運前夕公布一份報告,依照目前的速度,預計到2050年,雅加達北部95%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總統佐科維多多已經慎重考慮遷都的可能性。 雅加達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城市,根據美國海洋大氣廳(NOAA)的統計,去年全球海平面同比上升0.31厘米,但據萬隆理工大學的統計,雅加達地表沉降的速度,是每年下沉25厘米,而雅加達平均海拔高度只有7.92米,陸沉的危機近在眼前。 這樣的危機當然不只是氣候變遷造成,人為因素更是將雅加達推向險境的推手。地層下陷的最大問題,是都市計劃不夠完善,自來水系統只能供應三分一的雅加達民眾使用,另外三分二則仰賴抽取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或日常用水。在雅加達,不管是民生用水還是工業用水,大企業或小老百姓,都能自己抽取地下水使用。今年5月,雅加達市政府曾經抽查市中心主要幹道上的80幢建築,這些摩天大樓、商場與酒店中,有56幢有自己的地下水泵,其中33幢涉及非法抽取地下水,這還是在市中心區。 對於地層下陷的問題,印尼政府不是看不見,也不是沒有努力,但提出的計劃不是過於好大喜功,就是有些不切實際,印尼政府曾經在荷蘭協助下,推出400億美金的骸計劃,要在雅加達沿岸填海造陸,透過離岸堤壩阻止海洋對陸地的侵蝕,並打造一個大型人造潟湖提供水資源。這項計劃被視為是印尼版的「迪拜棕櫚島」,至於可不可行?何時完成?沒人知道。 另一項計劃, 是雅加達首長Baswedan提出,他要在地面上挖數個直徑十厘米、深約一米的洞,讓地面下的土壤能夠吸收更多水份。外界批評,雖然表層土壤可以吸收水份,但民眾抽取的地下水深達數百米,做法無疑是緣木求魚。雅加達的危機,其實只有一個辦法能解決,而這個辦法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停止抽取地下水,但政府提供不了除了地下水外的供水方案,也阻止不了民眾使用地下水。印尼的河川本應為印尼人提供大量的水資源,但上游工廠長期排放污染物,令雅加達13條河川充滿惡臭與毒物,而官員收受賄賂對工廠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雅加達則是百姓皆知的事情。因此雅加達陸沉,究竟是上天不眷顧?還是自身種下的惡果呢?官員懶政、貪腐,導致一系列問題惡性循環,這難道不是每個政府都要遇到的問題?每一場天災,有多少成分是天的責任?雅加達的沉淪,足堪借鑑。

20/08/2018
30085

「南美刺胎黨」再肆虐

司警速擒三人保事主百萬元

一樣的刺穿車胎、一樣的探清事主身懷巨款、一樣的在皇朝區下手、一樣的來自哥倫比亞的盜匪。自2015月5月發生在皇朝區一宗刺穿事主車胎,然後扮好人再聲東擊西盜取事主放在車內巨款案件後,雖然案中兩名哥倫比亞疑犯落網,但當時有四人在逃至今。事隔三年,上周四(16日)在皇朝區又發生同類案件,幸好警方破案神速,事主的100 萬元港幣失而復得,而被捕的兩男一女哥倫比亞人士,是否當年的漏網之魚,又或是同一集團其他同黨,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被捕三名疑犯,分別為姓Parada的40歲女子,以及姓Zudirda 和Solorza的46 歲及48歲男子。三人均是哥倫比亞籍人士。 司警上周六(18日)舉行一場特別新聞發布會,講述「南美刺胎黨」犯案經過。事發上周四(16日)下午,事主為一名60多歲的本澳商人,因生意周轉需要而向友人借款100 萬港元,該友人派一名職員前往南灣區一間銀行取款並在車上點算後,事主駕車順便載同該職員返回皇朝公司。 詎料停車後,一名外籍男子敲響事主車窗,指事主後車胎漏氣,事主下車查看後果然如此,正當準備工具處理時,發現放在副駕駛位裝有100萬元現金的紙皮袋不翼而飛,大驚下報警求助。 司警侵犯財產罪案調查科接報案後展開調查,經翻閱附近店鋪及天眼系統,發現被害人在駕車前往銀行路上就可能已經被嫌疑人跟蹤,至汽車到了皇朝區停定時,期間一名男子靠近車輛,懷疑對車胎「做手腳」。司警僅一日時間,就鎖定三人身份,並將三人拘捕,起回全部款項。 但三名疑犯被捕後拒絕合作,不過,司警經梳理資料,證實三人本月12日經關閘入境,並在澳門租車,一名女同黨租用可疑車輛後提前到場部署。事發後,疑犯將車輛遺棄在公共停車場。司警相信仍有人士在逃並繼續追查。

20/08/2018
4748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