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公報》昨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根據第8/2014號法律《預防和控制環境噪音》第五條第四款規定,批准「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聯檢大樓及連接通道」工程,每日可延長施工時間由早上8時至晚上10時,以確保「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聯檢大樓及連接通道」項目各相關工程項目按期完成,按計劃向澳門居民提供服務。
海事及水務局及澳門自來水公司昨(20)日在青洲水廠向傳媒介紹供水領域的防災工作及有關設備運作。海事局指,政府要求澳門自來水公司加強水廠的防災抗災能力,確保各產水設施在災害發生時仍能維持運作;政府亦在積極推進完善內地和本澳各項供水系統設施的工作,包括推進內地「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和「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建設等。 海事局水務技術處處長李一濤(圓圖)受訪時稱, 去年「天鴿」風災後, 已積極推進建設「第四條供水管道」,其中內地段接近完成, 澳門段則完成40%,平崗— 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亦完成30%, 預計相關工程明年會完工; 另外,海事局確定在小潭山建設高位水池, 今年內開展可行性研究,預料明年完成研究;未來亦將在澳門和路環的山體尋找合適地點建設更多高位水池。 自來水公司高級供水營運經理李志土時稱,自來水公司加強防災措施,包括在青洲水廠及大水塘水廠的泵房、機電房等地方安裝十多道水密門等,提高防水閘的高度至最高兩米多,防止再出現「天鴿」風災時水浸機房情況。 同時,水公司亦增購六個臨時流動供水箱,每個可持續供水一個多小時,以應付每區停水時居民需求;除此之外,亦增加接駁到青洲水廠電纜,確保在突發情況下仍能保障水廠供電等。
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早前跟進輕軌預算,近日公布《報告書》。《報告書》引述政府表述,有關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未來將設三個股東,除政府任大股東(佔96%)外,引入「工商業發展基金」(佔3%)及「科技發展基金」(佔1%)做公司股東;《報告書》又引述政府代表指,未來輕軌票價初步訂價將略為接近或略高於巴士票價,避免因發展尚未成熟而影響乘車人數。 委員會曾提出為何選擇「工商業發展基金」及「科技發展基金」作股東時,政府代表指,主要是須符合《商法典》有關公司成立的規定,即成立公司需要至少三個股東,選擇該兩個基金是考慮到其與輕軌公司業務有關連性。 政府又向委員會表示,輕軌的具體營運服務外判港鐵公司跟進,其提供氹仔線通車前測試及啟用系統、組成運營團隊和開展職前培訓,以及負責首五年營運,維修保養列車、信號系統及基建設施,《合同》為提供服務性質的《合同》,為期80個月,判給金額為58.8億元。 另外,委員會亦關注將來輕軌的票價如何釐定,政府代表稱,考慮到輕軌在澳門的發展尚未成熟,票價過高或影響乘車人數減少,故初步訂價略為接近或略高於巴士票價,短期內亦計劃展開輕軌車資補貼的研究工作。
澳門水客除了走私鮮肉外,亦有走私寵物貓狗入境,不少本地寵物店參與其中,走私聲稱是名種狗或純種狗來澳,因當中利潤高昂,不少人鋌而走險,例如一隻「日本國寶」柴犬,在港澳市場售價最少12,000 澳門幣,但在珠海寵物店只需800 元人民幣,只要多付100 元人民幣,寵物店就能安排偷運過澳門出售,利潤之高可以想見。 但消費者買到的是否真正純種或名種狗隻,難有保證,加之偷運肯定需避開進口檢疫程序,買到的犬隻若感染病毒,例如瘋狗症,之後很難在一般的寵物店檢驗出來,屆時很可能會傳染給其他犬隻甚至與其親近的人。
2017年8月23日,澳門遭受50年一遇的強颱風直襲,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市民,無不驚訝於風災為澳門帶來的嚴重破壞,十條寶貴性命、逾120億元經濟損失的代價,讓人們體認到澳門並非「無風無雨」的幸福小城,憤怒、驚恐、擔憂、無助的情緒一下子渲染開來,所幸社會各界上下一心,用修復、檢討、重建、齊心凝聚在一起。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天鴿」一詞始終未被遺忘,我們在其中究竟學到了甚麼?政府推出怎樣的措施?市民又是如何重整心情再出發呢?《力報》今起將一連四日推出「天鴿颱風一周年」系列報道,回顧與展望災後的澳門。
危險品儲存倉由2016年初研究至今,結果仍是出了漏子,兩個臨時選址都引起附近居民強烈不滿。昨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探討臨時危險品儲存倉選址,現場觀眾繼續向政府發炮,指當局諮詢不足、罔顧鄰近居民安全,漠視7,000多名居民的反對聲音,有建議向內地租借土地建設。 有化學工程師指出,危險品儲存倉內存放不同種類的化學物品,距離民居200米是否足夠安全,實在很難判斷。至於氹仔填海新城E1區是否可以成為危險品永久儲存倉 庫,工務局表示,盡量爭取在下個月、或兩個月內出台有關規劃方案。
亞運會在印尼雅加達盛大開幕,讓全球的目光聚焦在這個城市身上。這是一個人口近千萬的首都城市,也是種族、宗教紛雜的城市,更是一個基建落後、人口超載的城市。雅加達的水患問題相較澳門有過之無不及,陸地沉降的速度是全球沿海地區平均值的數十倍,印尼萬隆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於亞運前夕公布一份報告,依照目前的速度,預計到2050年,雅加達北部95%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總統佐科維多多已經慎重考慮遷都的可能性。 雅加達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城市,根據美國海洋大氣廳(NOAA)的統計,去年全球海平面同比上升0.31厘米,但據萬隆理工大學的統計,雅加達地表沉降的速度,是每年下沉25厘米,而雅加達平均海拔高度只有7.92米,陸沉的危機近在眼前。 這樣的危機當然不只是氣候變遷造成,人為因素更是將雅加達推向險境的推手。地層下陷的最大問題,是都市計劃不夠完善,自來水系統只能供應三分一的雅加達民眾使用,另外三分二則仰賴抽取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或日常用水。在雅加達,不管是民生用水還是工業用水,大企業或小老百姓,都能自己抽取地下水使用。今年5月,雅加達市政府曾經抽查市中心主要幹道上的80幢建築,這些摩天大樓、商場與酒店中,有56幢有自己的地下水泵,其中33幢涉及非法抽取地下水,這還是在市中心區。 對於地層下陷的問題,印尼政府不是看不見,也不是沒有努力,但提出的計劃不是過於好大喜功,就是有些不切實際,印尼政府曾經在荷蘭協助下,推出400億美金的骸計劃,要在雅加達沿岸填海造陸,透過離岸堤壩阻止海洋對陸地的侵蝕,並打造一個大型人造潟湖提供水資源。這項計劃被視為是印尼版的「迪拜棕櫚島」,至於可不可行?何時完成?沒人知道。 另一項計劃, 是雅加達首長Baswedan提出,他要在地面上挖數個直徑十厘米、深約一米的洞,讓地面下的土壤能夠吸收更多水份。外界批評,雖然表層土壤可以吸收水份,但民眾抽取的地下水深達數百米,做法無疑是緣木求魚。雅加達的危機,其實只有一個辦法能解決,而這個辦法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停止抽取地下水,但政府提供不了除了地下水外的供水方案,也阻止不了民眾使用地下水。印尼的河川本應為印尼人提供大量的水資源,但上游工廠長期排放污染物,令雅加達13條河川充滿惡臭與毒物,而官員收受賄賂對工廠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雅加達則是百姓皆知的事情。因此雅加達陸沉,究竟是上天不眷顧?還是自身種下的惡果呢?官員懶政、貪腐,導致一系列問題惡性循環,這難道不是每個政府都要遇到的問題?每一場天災,有多少成分是天的責任?雅加達的沉淪,足堪借鑑。
社工局防治問題賭博處處長胡綺梅昨日受訪時表示,世界盃期間收到11宗涉賭波的賭博失調求助,佔今年上半年求助數字約一成,較去年同期輕微上升。當中,求助者多為30至39歲人士,求助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賭博金額為平均每月10,000元至50,000元,屬中度至重度賭博失調,她認為數字值得關注。被問到賭波求助個案上升是否與世界盃有關,她稱要待第三季評估數據再作分析。 胡綺梅稱,賭博失調人士中央登記系統自2011年設立,至今收到1,075宗賭博失調個案,嚴重個案由之前六成下跌至三成,但強調數字只反映主動求助個案,隱藏個案仍然較多。 她又表示,近年較多人選擇電話熱線或網上方式求助,自2014年當局委託聖公會開設24小時戒賭服務熱線後,主動求助人數上升,至今收到逾5,000宗熱線求助個案,另有逾4,000宗網上輔導個案。當局希望增加宣傳多媒體求助途徑,降低門檻以鼓勵賭博失調人士主動求助。
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梁慧琪早前接受葡文傳媒訪問,報道指教青局會轉介同性戀學生做醫學檢查,引發網上熱議。她於上周六(18日)出席活動時主動向媒體澄清,並指相關葡文報章標題及內文存在誤解,事後感到驚訝,因並非當時要表達的言論內容,相信是溝通及翻譯有誤解,已經發送電郵至相關報社,澄清相關內容。 她表示,自己從未講過同性戀是病,當局品德與公民教育教材也強調學生要尊重不同人士的性取向。過往工作中,遇到學生對性別有困惑或遭遇家人及朋友的不理解時,若學生需要特別幫助,例如需臨床心理學家深層次輔導,當局可以幫助轉介尋求專業人士服務,而非診斷,更不是強制性轉介,若需轉介也會絕對保密。她又強調至今教青局以及輔導機構都未做出任何相關轉介,也沒有學生需要尋求進一步服務。 至於葡文報道中有提到梁慧琪曾指「男人不喜歡你的未來妻子在結婚前有性關係」,她回應指,當時是引用幾個研究數據,提醒學生做出相關行為前要「停一停、諗一諗」。早前言論主要針對學校實施性教育方面,不是對整個社會性觀念的界定。
一樣的刺穿車胎、一樣的探清事主身懷巨款、一樣的在皇朝區下手、一樣的來自哥倫比亞的盜匪。自2015月5月發生在皇朝區一宗刺穿事主車胎,然後扮好人再聲東擊西盜取事主放在車內巨款案件後,雖然案中兩名哥倫比亞疑犯落網,但當時有四人在逃至今。事隔三年,上周四(16日)在皇朝區又發生同類案件,幸好警方破案神速,事主的100 萬元港幣失而復得,而被捕的兩男一女哥倫比亞人士,是否當年的漏網之魚,又或是同一集團其他同黨,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被捕三名疑犯,分別為姓Parada的40歲女子,以及姓Zudirda 和Solorza的46 歲及48歲男子。三人均是哥倫比亞籍人士。 司警上周六(18日)舉行一場特別新聞發布會,講述「南美刺胎黨」犯案經過。事發上周四(16日)下午,事主為一名60多歲的本澳商人,因生意周轉需要而向友人借款100 萬港元,該友人派一名職員前往南灣區一間銀行取款並在車上點算後,事主駕車順便載同該職員返回皇朝公司。 詎料停車後,一名外籍男子敲響事主車窗,指事主後車胎漏氣,事主下車查看後果然如此,正當準備工具處理時,發現放在副駕駛位裝有100萬元現金的紙皮袋不翼而飛,大驚下報警求助。 司警侵犯財產罪案調查科接報案後展開調查,經翻閱附近店鋪及天眼系統,發現被害人在駕車前往銀行路上就可能已經被嫌疑人跟蹤,至汽車到了皇朝區停定時,期間一名男子靠近車輛,懷疑對車胎「做手腳」。司警僅一日時間,就鎖定三人身份,並將三人拘捕,起回全部款項。 但三名疑犯被捕後拒絕合作,不過,司警經梳理資料,證實三人本月12日經關閘入境,並在澳門租車,一名女同黨租用可疑車輛後提前到場部署。事發後,疑犯將車輛遺棄在公共停車場。司警相信仍有人士在逃並繼續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