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部「特的」准照成香餑餑

澳門電召「蝕住」競投興趣濃

政府於2016年首次為100個特別的士牌照開標,當時有兩間公司投標,分別是勵澳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門電召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最終該100個牌照由澳門電召投得;不過,澳門電召曾公開表示因公司車輛不足而持續虧損。昨日政府宣布再公開競投不多於200部特別的士准照,澳門電召已率先表示有興趣競投。 《特區公報》昨日刊登《第182/2018號行政長官批示》,就經營 200 部特別的士准照的批給進行公開競投。准照批給期限為八年,同樣是需以電召方式經營(不能在街上接客)。連同澳門電召的士,將會有 300 部特別的士提供服務。 電召的士公司總經理余健龍昨日受訪時表示,公司肯定是有興趣投標,因目前公司雖然仍在虧損,主要原因是公司現有的100部的士不足以應付需求,目前電召的士每日接到的訂單高達近8,000宗,但真正接到的訂單僅約2,800宗。 他亦擔心若出現新的競爭者,經營會更加困難,「澳門市場較細,未必適合太多公司競爭,好似巴士公士咁,你加多間到最後都變返兩間!」至於是否需轉電動的士,他表示需視乎標書要求決定。又稱雖然環保是大趨勢,但也要考慮本澳的配套是否適合。 澳門的士總商會副會長凌世威表示,澳門目前電召的士正好在功能上與黑的互補不足,即使再增加多200部電召的士相信亦不會帶來惡性競爭,且有助於市民出行。不過,他強調澳門有關電動車的配套不足,不建議投標條件加入電動的士的要求。 他又指,有聽聞不少公司對該200部特別的士准照都「虎視耽耽」。他認為,若未來出現兩間公司同時經營電召,相信可良性競爭。但提醒投標者應考慮人力資源能否負擔,畢竟200部的士也不是少數目。

14/08/2018
34777

颱風貝碧嘉粵西搖擺

港澳今明大風暴雨

集結在南海一帶的熱帶風暴「貝碧嘉」不斷在廣東西部沿海徘徊,本澳自9 日懸掛一號風球、11 日改掛三號風球後至今未除下,昨(13)日「貝碧嘉」強度再度升級,據廣東省氣象局發布消息,「貝碧嘉」將繼續在廣東西部海面徘徊擺動,可能於今晚前後以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在廣東西部沿海地區再次登陸。 本澳氣象局昨晚持續懸掛三號風球,預料未來數日天氣仍有大驟雨及雷暴,預計今日凌晨至上午風力會有所增強,但懸掛八號風球機會中等,而藍色風暴潮警告仍然生效。 超長命 近海迴旋逾兩圈新華社引述廣東省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林良勳說法,指「貝碧嘉」具有「路徑複 雜、生命史長、多次登陸、降水猛烈」等特性,已在近海迴旋超過兩圈,未來仍將維持三天以上,遠超南海颱風一般三至四天的生命史。廣東省氣象台預計,今明兩日粵西和珠三角沿海市縣會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出現。 由澳門命名 意指「牛奶布丁」值得一提的是,「貝碧嘉」名稱是由澳門提供,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 年決議,將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建立統一識別方式,由附近海域14 個國家與地區的颱風委員會各提供十個名稱(共140 個),再由日本東京氣象中心負責依排定順序命名,「貝碧嘉」便是本澳十個命名之一(圖),涵義為「牛奶布丁」。而去年8 月23 日造成本澳重大損失的「天鴿」颱風,則是日本的命名。

14/08/2018
27879

「再加辣」半周年

結果證明是甜的

本澳樓巿加辣再加辣,結果...... 依然升不停﹗ 整體樓巿均價7月上半月每平米109,991 元(澳門幣,下同),均高於6月上半月的106,760 元,以及5月上半月的109,986 元,顯示樓巿持續上升,與眾多地產中介機構預測一致,估計應有5至10% 全年升幅。似乎未來加息可能給樓巿陰霾未足以影響到一眾買家的決心,的確,如果我是買家的話,以政府目前樓巿政策的「辣度」為衡量,亦無必要恐懼,更何況外圍因素! 今年2月8月政府推行「取得印花稅」針對持有多個物業的樓巿投資者,以及下調青年首置按揭成數,至今己過了半年時間,期間樓巿買家「跟隨」政府「引導」,800 萬元以下的單位成交大增。根據財政局資料顯示,5至6月份的全月成交量均達1,000 宗的水平,價格方面更按月錄得增幅,主因放寬首置的措施釋放了市場一部分的購買力,推動市場交投氣氛活躍。 7月整月的成交數據還沒有出台,但估計表現與5及至6月無異,都係一千上下。 口口聲聲的「辣招」,實情是暗地裡地地道道的「甜招」,7月尾地產中介在回顧過去上半年樓巿表現時已表示,措施推出後,上車客明顯增加,目標亦集中於港幣775 萬元的物業;而部分業主藉機套現,轉投三房或四房戶型的單位,總價介乎約1,000 萬至1,300 萬元水平。 首置青年按揭成熟下調令到一些單位刻意上調至政策上限價格水平,例如原本只值港幣760 萬的,一下子加價至775 萬,反正首置青年買家都可以借到八成,何樂而不為?但15萬元不是小數目,一個普通打工仔不吃不喝多久才能儲到這數目? 政府原本的青年首置按揭成數收下調一成,目的是希望減少青年人負擔,但照目前走勢,其實沒有甚麼分別,年輕首買家甚至付更多於一成按揭的首期。其實可以防止情況演變至這樣,政府見政策如果功效一般,其實寧快刀斬亂麻,取消了,頂多被按個「朝令夕改」的罵名,總比好過負上一個表面是「辣招」,但實情是「甜招」,還原基本步的無效之舉。試想想,辣誰品嚐?還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甜誰品嚐?得益者還不是原來的投資者。

14/08/2018
4326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