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局正研究本澳5G電訊服務

推出時間與鄰近地區相差不大

郵電局局長劉惠明(圓圖)昨日出席「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活動接受訪問時表示,局方現正研究本澳5G電訊服務,希望推出的時間與鄰近地區相差不大;又指天線地下化工程完成率已超過50%。 劉惠明表示,在本澳推動5G服務過程中需要顧及相關的法律、技術、頻普配備、營運商的投資意慾問題。而在法律上亦打算通過匯流法處理,而在技術層面和頻普配備上亦需要推廣,從而令營運商擴闊服務空間,希望本澳在將來推出5G服務的時間與鄰近地區相差不大。 被問及天線地下化工程進度時,劉惠明指在舊區現時已完成處理超過50%,約為11萬戶,剩下的多為舊區,希望本月內完成相關工程。她續稱,澳門電訊(CTM)減價方案已在4月生效,以消費者方面出發,當然減得愈多愈好,但營運商亦有一定壓力;目前政府議程上並沒有明確要求某項電信服務減價,當局只希望儘量推進。 郵電局昨日在旅遊塔舉行「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慶典及專題講座,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郵電局局長劉惠明等官員出席。劉惠明致辭時表示,今年主題是「善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社」,近年人工智能已陸續應用到不同層面的服務領域,如衛生保健、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成為用以改善人們生活的工具和應用組成部分;因此當局希望透過此活動進一步推動社會各界關注人工智能,並投放資源培訓人才,促進本澳的資訊科技發展。 國際電信聯盟訂定每年的5月17日為「 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旨在使公眾了解互聯網及其他資訊通信技術的使用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多種可能性及彌合數字鴻溝的各種途徑。

18/05/2018
13278

政府開展智慧城市發展諮詢

八場團體及兩場公眾諮詢

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由今天(18日)起至6月30日就《澳門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建設》進行公開諮詢,收集市民意見,期間舉辦八場團體諮詢場和兩場公眾諮詢場,並於昨天舉行記者會介紹詳情。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昨天在上記者會表示,特區政府近年對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提出明確要求,為落實相關工作,特區政府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之下設立「智慧城巿發展專責小組」,以統籌、推動政府內部開展智慧城市工作,並在科技委員會之下設立「智慧城市專責委員會」,以推動學術研究、產業發展及社會推廣等方面的工作。他表示,期望通過是次諮詢集思廣益,以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內涵、更創新的思維完善最終方案,為澳門智慧城市中長期發展制定藍圖,把澳門建設成為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諮詢文本建議利用大數據分析改善交通調度、交通燈更新為智能式控制系統;引入面容識別技術協助身份認證,擴大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利用智慧燈增加環境信息收集,完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在網絡安全法框架下,進一步落實各部門網絡安全事故預警及應急中心的職能,設立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監察,研究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加強應對網絡攻擊防範及治理。同時建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立智慧城市聯盟,融合建設。

18/05/2018
22157

胡祖杰稱樓宇驗樓

政府應設定強制時間表

澳門樓宇檢測學會會長胡祖杰昨天表示,本澳常見的樓宇問題普遍是非結構性問題,例如鋼筋外露、大廈有裂縫等,最擾民是滲漏水問題。胡祖杰認為,雖然《都市建築總章程》規定樓宇每五年要檢查,但因無罰則,難以推動市民驗樓。 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强制驗樓和維修問題。出席節目的胡祖杰認為,政府應設強制驗樓時間表,並對殘破樓宇給予資助或無上限的免息貸款。他又稱,參考香港經驗,有必要設立罰則,假如無罰則,不願意分擔維修費用的小部分業主便會影響大部分業主的參與意願,令他們也不願意分擔。 胡祖杰希望市民意識到,驗樓和維修就像人生病去看醫生,如果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和治療,便可減低治療費用和更快痊癒;樓宇健康也會令樓宇升值。他同時呼籲市民在裝修時不要胡亂更改家居間隔,否則會影響樓宇狀況。 他又提到,去年「天鴿」風災後,仍有部分樓宇玻璃窗戶用木板圍封,但雨季來臨,他擔憂容易造成對他人傷害,希望相關部門可發出指引或命令強制維修,業主本身也有責任和義務維修。 同場出席的民建聯大廈事務諮詢委員會主任袁漢均亦認同,強制驗樓應有罰則,但現時低層樓宇無大廈業主管理委員會,而且住戶大多年紀較大,召集開會有困難,希望政府提高在支援維修樓宇資助,減低每戶分擔的維修費用。

17/05/2018
2829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